民生銀行20年的明爭暗鬥又起波瀾,東方系和泛海系意欲何為?

大佬雲集的民生銀行從來就不缺故事。民生銀行的價值分析市場上已經多如牛毛,不再複述,退一萬步講沒價值的東西也不會有人盯著,今天只聊故事,不談業績。

2016年6月30日,現任副董事長張宏偉的東方集團和華夏人壽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合計股權比例5.48%,7月11日起,現任副董事長盧志強的泛海控股一、二級市場並進,耗資75億,持股比例至從此前的2.32%提升至5.69%,持股數量已超越「東方集團+華夏人壽」聯合體,成為安邦和之後的第二大股東。

貌似在萬科(000002.SZ)、神州控股(861.HK)告一段落之後,又有一場大戲在醞釀。

然而,從1996年起,20年間民生銀行已經有豐富的鬥爭經驗。

細看,今年這場戲貌似又有別樣的風情。

一、民「不聊」生銀行

民生銀行的成立起源於1993年泛海集團董事長盧志強的提議,後由原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牽頭組建,於1996年1月在北京正式成立,註冊資本金為13.80億元。是大陸首家由民營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股東均為工商聯合員企業。「民生」是由當時的總理朱鎔基拍板定名,當時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民營中小企業缺乏金融支持的矛盾,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民生銀行在創始期,是典型的民營企業特徵,創始股東多達59家,對於創業之初的民生銀行,市場上笑稱民生銀行是民不聊生銀行,主要特點是:

1、股東之間內鬥激烈,為了爭奪控制權,股東天天斗,人人斗,股東都是草根階層,人粗話也粗,開會就是鬥爭,斗的不亦樂乎,經過數年的較量,在1999年至2000年的一年間,民生銀行發動一場規模空前的股權大挪移,或拍賣,或協商,或搶奪,或明或暗,最終江山底定,最終形成三大諸侯勢力,劉永好的新希望系,張偉宏的東方系,盧志強的泛海系。原來的59家世家大族,高門豪強,都被清洗殆盡,股權達到新的平衡結構,終於在2000年12月順利在A股上市。最近的幾場股權爭奪的戲碼,和當年民生銀行從混亂之治到三國平衡相比,根本都不是事...

2、管理班子混亂,行長常換,董事會與管理層權利不清晰,人事抵制嚴重。董事長沒有爭議,由經叔平擔任,首任行長童贈銀,從人行副行長位置上調任,只做了一年;第二任行長蔡魯倫,從人行湖南分行行長位置調任,做了2年零9個月。兩人均未做滿三年一屆的任期,離任多為股東,董事長,行長之間的矛盾。直至2000年5月,董文標升任行長、黨委書記,2006年出任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在成立之初的民生,董文標曾經總結工作的六字方針,即「民有,國營,黨管」,股權是民營企業的,行長是國務院指定的,工作是在黨委的管理決策下的。在十幾年的經營中,股東權力逐漸平衡,經營班子逐步取得董事會信任,民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以利潤為中心,工資與利潤掛鉤,用利潤來控制成本,屬於風格激進,激風暴雨的經營方式。逐步在紅海競爭中跑出。

2006年民生銀行舉行董事換屆選舉,能夠彈壓各方諸侯的經叔平因病缺席。最終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換董事長,董文標取代經叔平,另外一件則引爆了輿論,第三屆副董事長劉永好落選第四屆董事會成員。雖然張宏偉掌管的東方系持股比例不及劉永好掌管的新希望系,但自2000年4月30日起,他就一直擔任民生銀行董事會副董事長;2006年劉永好未能進入董事會,盧志強則在當年成為副董事長。三人的座次就從那時確定下來。對副董事長們的排序為:張宏偉、盧志強和劉永好。當時第一大股東(新希望)落選董事,不僅是民生銀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歷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安邦入主前的權力格局基本由此奠定。

在沒有控股股東的董事會中,合縱連橫之下任何選舉結果都可能產生。

董事會裡有一群「難搞」的董事,民生銀行的水自然深不可測。能夠擺平諸位的,可能只有經叔平在世時欽定的接班人董文標。然而2014年董文標辭任民生銀行董事長,成立中民投。這就是民生銀行最大的命門,順的時候,各位大佬扶一把民生銀行,自然業績隨便刷;但如果談不攏,大佬們鬥起來,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二、大佬們的盛宴

然而,既然是場盛宴,總會有新的朋友想加入,過去幾年民生銀行迎來了幾位位重磅的新朋友:

1、史玉柱

旗下的上海健特在2008年上半年曾持有民生銀行9.07億股,持股比例4.82%,為該行第四大股東。但後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史玉柱就從民生銀行撤退了,2009年半年報已經退出10大股東,2010年,史玉柱開始增持,但進展緩慢。2011年初,史玉柱等來了好機會,擬定增47億股新股,融資不超過214.79億元。史玉柱、劉永好和盧志強將分別斥資65億、30億和22億元捧場,加起來占融資金額的一半以上。東方集團張宏偉沒有參與此次定向增發。然而這一增發方案因為價格偏低涉嫌向大股東輸送利益,遭到中小股東的普遍反對,最終未能實施。

雖然參與定向增發的計劃落空,但史玉柱沒有收手,他開始在二級市場展開頻繁的增持行動。僅2011年內,史玉柱共出資約38億元,總計46次增持民生銀行A股;出資18億港元,總計32次增持民生銀行H股,摺合人民幣約1.95億元。兩市合計投入39.95億,此後也一直在增持,最新一期持股比例已達到3.15%(未含H股)。

2、中國人壽

早在2008年,中國人壽就持有民生銀行9.59億股,佔總股本5.1%,高於第四大股東上海健特的4.82%。2010年三季度更是進一步增持至11.51億股,成為僅次於新希望之後的第二大股東。期間還引起了史玉柱的開炮,2011年8月24日,史玉柱發了一條微博:「拜託中國人壽,別虎視眈眈想控股民生銀行。中國唯一的民營的重要銀行(總資產2萬億以上),不應倒退成為國有銀行。給民營一塊小小的天空吧。失去民營機制的民生銀行,將失去核心競爭力,告別高速成長。」(彩蛋:史玉柱發微博後隨即引發銀行股大漲,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分別上漲7.2%與6.47%,史玉柱賬面浮贏過3億,這條很快就被刪除的微博被人叫做「史上最貴微博」。)

中國人壽2014年還位列第三大股東,但在2015年已經消失在前十大股東了,看來大佬不開心,不玩了。

3、華夏人壽

2015年末,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萬能險產品持有民生銀行2.89%股份,為第六大股東。而市場上一直有傳聞,華夏人壽的實際控制人即資本市場上頗具影響的「明天系」。

4、安邦

自2013年11月「神秘人」吳小暉擔任安邦保險董事長兼總經理後,安邦強勢出擊招商銀行、金地集團、金融街等A股,所持市值超過1000億元。在謀求招行董事席位未果後,安邦轉而強攻民生銀行,一舉拿到超過17%股份;2014年12月23日,安邦提名姚大峰進入民生銀行董事會。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進擊,眾股東牌面上居然沒有強烈的反彈,劉永好甚至順勢減持,主力火炮史玉柱發布微博回應稱:「安邦控股民生,我覺得挺好。有大股東照料,民生未來說不定更有戲。安邦吳小暉好賴也是我同班同學,如果將來把民生股票搞跌了,我去踢他PP。」

2015年年報,安邦集團合計持有民生銀行普通股股票47.87億股,占該行總股本的14.06%,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如果把中國中小企業投資有限公司委託給安邦集團行使表決權的3.19億股算上,安邦擁有的有股份表決權股份數量為51.06億股,佔比15%。

大佬們的盛宴,牌面上座次都排好了,牌面下的合眾連橫卻不為人所知,這個局,水太深,為了防止有人戀權,早在2006年董文標擔任董事長掌控民生銀行之際,上任之初便在公司章程中明確,董事長一職一般只能連任兩屆,一屆三年。本應於2015年4月10日召開的民生銀行董事會換屆,整整一年都沒有啟動程序。

新的朋友入席了,新的局卻還未開始。

三、暗潮湧動的董事會

董事會作為吵架的第一陣地,分配利益的第一線,能不能上場,自己兄弟有多少人,座次怎麼排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先來回顧一下董事會改選前的格局,民生銀行董事會公設18席,執行董事3位,非執行董事9位,獨立非執行董事6位:

1、執行董事(3位):

洪崎先生,自2004年1月8日起出任本公司執行董事,現為公司董事長。洪先生於本公司創立時加入本行。

梁玉堂先生,自2009年3月23日起出任本公司執行董事,梁先生於本公司創立時加入本行。

鄭萬春先生,自2016年2月1日起出任本公司執行董事,現為行長。

2、非執行董事(9位):

1)東方系

張宏偉先生,自2000年4月30日起出任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張先生現任東方集團(600811.SH)之董事長、聯合能源集團(00467.HK)之董事局主席、東方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2)泛海系

盧志強先生,自2006年7月16日起出任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盧先生自本公司創立起至2003年6月止出任本公司董事,並於2006年重新出任本公司董事。盧先生現任泛海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中國泛海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泛海控股(000046.SZ)董事長、以及聯想控股(03396.HK)之非執行董事。

3)新希望系

劉永好先生,自2009年3月23日起出任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於本公司創立起至2006年止亦曾出任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劉先生現任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及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希望(000876.SZ)董事,以及新希望全球控股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

王航先生,自2006年7月16日起任本公司非執行董事。王先生現任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先生自2011年11月29日起出任新希望(000876.SZ)的非執行董事。

4)安邦系

姚大鋒先生,自2014年12月23日起任本公司非執行董事,姚先生自2011年7月至今擔任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及自2010年7月至今擔任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

5)復星系

郭廣昌先生,自2012年12月17日起任本公司非執行董事。持有民生銀行11%左右的H股,郭先生現任復星國際(00656.HK)執行董事及董事長、南京南鋼鋼鐵聯合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復星醫藥(002196.HK,600196.SH)非執行董事以及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6)地方諸侯

王玉貴先生,於1995年12月3日獲委任,並自本公司創立起一直出任本公司非執行董事。王先生曾任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總經理、中國海商法協會、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常務理事及海通證券(600837.SH)監事。

王軍輝先生,高級經濟師,自2009年3月23日起任本公司非執行董事,王先生自2011年2月起擔任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

吳迪先生,自2012年6月15日起任本公司非執行董事。吳先生現為福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CEO,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董事。

3、獨立非執行董事(6位):

秦榮生先生(自2009年9月9日起);王立華先生(自2009年9月9日起);韓建旻先生(自2009年9月9日起);鄭海泉先生(自2012年6月15日起);巴曙松先生(自2012年6月15日起);尤蘭田女士(自2012年12月17日起)。

股東持股高度分散的情況下,董事會作為第二大權力機構就形成了實質性的控制權,對於公司的利益分配的重要機構,當前的董事會席位很有意思,史玉柱沒在董事會,安邦僅有一席,新希望兩席,目前的席位,反映不出實際的權力(股權)分布。

銀行是百業之母,即使不良壓頂,經濟下滑,其核心地位仍不可動搖,能調動的資源仍然極其豐富。感受一下最近的一些關聯交易。

2016-03-31,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擬與安邦集團簽署作框架協議,為安邦集團及其含附屬公司提供金融產品代理銷售服務,各項服務收費按照公平基準磋商及一般商業條款確定。協議項下2016年代銷安邦集團金融產品服務費用不超過人民幣60億元。2015年,本公司代理銷售安邦集團保險產品161億元,取得手續費收入約3.41億元。

2016-01-01,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擬給予福信集團(股東,董事會席位)統一授信額度20億元(含福信集團集團成員企業在我行存量授信額度),期限一年。

2015-12-24,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擬給予復星系集團(股東,董事會席位)統一授信額度98億元人民幣(含復星系及國葯系在我行存量授信額度),期限一年。

關聯交易,股東支持上市公司發展和股東撈上市公司好處都在一念之間,關鍵在於平衡,回到上文提到的,如果這些大佬股東們一起努力拉一把上市公司,業績隨便刷;如果鬥起來,上市公司日子也好不到拿去。

董事會換屆,兵家必爭之地,必有惡戰。

四、硝煙再起的民生銀行

再回顧一下近期幾個大佬的一些動作:

1、東方系

2016-06-30,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6月29日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東方集團持股佔比2.92%;華夏人壽持股佔比2.56%。雙方成為一致行動人後,可行使表決權合計為200,228.61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5.48%。

2、泛海系

2016-07-11,民生銀行副董事長、泛海控股董事長兼總裁盧志強通過大宗交易增持了3.92億股民生銀行,均價8.82元/股,斥資34.6億元;盧志強還分別於7月11日、12日在二級市場先後增持共計300萬股民生銀行A股。另外,7月14日的大宗交易數據顯示,當日民生銀行還發生了一筆4.49億股的大宗交易,均價為9元/股,交易金額為40.37億元(買賣營業部與此前3.92的大宗交易相同),共計約75億,持股比例至從此前的2.32%提升至5.69%。

通過梳理泛海系的動作,不難發現:1)動作發生在東方系運作之後;2)兩筆大宗接了8.41億股,74.97億;3)A股市場上買了300萬股,約2700萬。這裡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泛海系不去港股買便宜30%多的民生銀行H股(二級買的貨不多),以及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這8.41億股必然是一個有分量的老股東放出來的,會是誰呢?

3、希望系

2016年5月,第二批民營銀行名單陸續曝光,其中就有四川希望銀行,希望銀行註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由新希望集團、銀米科技、紅旗連鎖三大發起人分別認購總股本30%、29.5%、15%的股份。新希望集團和紅旗連鎖在農村和城市超過2400家線下店資源、小米超過兩億的MIUI激活用戶等都是希望銀行的優勢特點。

2015年,劉永好旗下新希望集團減持民生銀行股份套現約25.3億元~29億元。這一進一退,希望系民生銀行董事會座次等等問題疊加,方向已然明顯。

4、安邦系

穩坐釣魚船,安邦集團合計持有民生銀行普通股股票47.87億股,占該行總股本的14.06%,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如果把中國中小企業投資有限公司委託給安邦集團行使表決權的3.19億股算上,安邦擁有的有股份表決權股份數量為51.06億股,佔比15%。

五、將來可能的走勢

根據《民生銀行公司章程》,民生銀行董事的提名由上屆董事會在廣泛徵求股東意見的基礎上,以書面提案的方式向股東大會提出。依據民生銀行章程,單獨或合併持有該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3%以上股份的股東,才有權提出提案。

盧志強曾公開表示:「不贊同一家企業絕對控制民生銀行。」根據民生銀行2016年一季報,盧志強通過泛海集團持有民生銀行股份佔比已經不到3%,並且跌出前十名股東之列。最近的一系列運作就有以下幾種可能走勢:

1、傳統軍閥再平衡

新的董事會換屆在即,按照之前場面上的格局,傳統巨頭對安邦已經是一種默許的態度,在董事會席位上安邦也插了一個人進來,接下改選肯定會拿到與安邦股權相對應的席位,那之前老巨頭之間的平衡就要重構了。

東方系突然出手突破了原有的股權平衡,泛海係為了避免掉隊也增持跟上,確保三巨頭平衡。目前泛海系(5.69%)、東方系(5.48%)、新希望系(4.18%)這傳統三大諸侯之間的話語權(5%左右,現在入場券的價格已經從理論的3%,漲到了5%左右)是否持續保持平衡?史玉柱(3.15%)、復星系(2%左右)、船東互保(2.98%)等是否安於現狀爭入場券?都決定這場股權大戰將來的規模。

因為東方系、泛海系都是一級市場上的運作(一致行動人、大宗交易),暫時在二級市場上的動作不多。因為民生銀行水太深,小諸侯還有很多,要通過大宗來整合還有可能,如果是這樣的劇本,二級市場應該不會有大波瀾。

2、新舊軍閥的正面衝突

以前大家都是老朋友,斗歸斗,但畢竟都是自己人,有什麼事情都好商量,但是現在突然間有個土豪參進來,嘴上說得好好的,將來想幹啥也還不知道,還是要防一防。

目前安邦的股權比例在15%左右,傳統三巨頭在這波運作之後,合計已經默默的提到了15.35%,牌面上已經可以與安邦一戰了,由於民生的股權結構足夠分散,而且水面下(10大股東之外)的小諸侯相當多(想想民生的發家),排列組合可能有非常多的可能,這裡的戲,可以有很多。

這種新舊正面衝突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安邦增持,萬科事件引起的保險資金的爭議眾多,按道理險資最好是夾著尾巴做人,避免引起公眾注意,但是董事會改組在即,如果這一時刻,地頭蛇們團結起來矛頭一致對外,限制安邦獲得更多的席位,那這幾年的布局就白做了,從早前公布的民生銀行銷售安邦產品的關聯交易來看,對於民生銀行,安邦的期望有更多。

萬一,安邦出手了,那市場的情緒必然會被點燃。

結語:

目前民生銀行A股股價股價9.54元,H股股價7.99元,AH溢價-29.32%,折溢價倒數第二(第一是中信銀行-33.41%)。

在價值上,H股估值足夠低。

在戰略上,如果股權真的大規模打到二級市場,H股的折價近30%,應該沒有人和錢作對...


推薦閱讀:

華泰證券廈門廈禾路是誰的席位?
2017.03.31 本輪迴調的回顧與預期
2016.9.12 證監會又來搞事情?

TAG:银行 | 投资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