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理想,你選哪一個?——解析韋伯理性觀

專欄主編Mistletoe:大家好呀~今天所發的文章是一位和我一樣愛好社會學的讀者所寫的。主題是圍繞韋伯的「理性」概念而展開的。之所以把「理性」單獨拿出來寫一篇文章,是因為之後很多的理論(包括哈貝馬斯的溝通理性、理性選擇理論等等)都與韋伯的理性觀有關聯,都要回到韋伯的理性概念闡述找根源,所以很有必要專門來介紹一下,也剛好為韋伯這一主題作結。

另外,還有想投稿的朋友,可以發送文章到: mistletoe1757@foxmail.com

任何有關社會學七七八八的都可以~

好啦,現在讓我們正式進入今天的內容吧~

大家好,我是無有時代,就讀於嶺南師範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社工專業……沒聽過?有空解釋(怕說錯,造成誤導),反正與社會學聯繫非常緊密,相當於社會學理論的實踐吧(有錯還請包涵……)。

今天,主要圍繞韋伯對於「理性」概念的闡述,為大家解析一下。

理性

原始社會—傳統社會—現代社會,超自然力量—迷信愚昧—獨立思考,人們越來越嫻熟地利用自己與生俱來的智力去思考問題。韋伯說,這是一個「理性化」的過程。

在西方學術史上,「理性」是一個具有多重涵義的概念,每個學者都對「理性」發表過自己的理解,甚至上升到哲學層面。

而韋伯繼承了歐洲哲學的理性主義傳統,把近代歐洲資本主義的演化理解為一個「理性化」過程,對「理性」和「理性化」概念有著獨特理解。韋伯認為,理性的基本含義是指理智的思考和計算。它是現代社會的特徵,它是上帝賜予人類的,人生來就固有的去發現世界的規律的能力。所以理性是人們在觀察事物時所使用的,而不是來自事物本身的概念,事物本身是無所謂理性或非理性之分的。

舉個例子,社工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助人職業,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但它薪酬一般,發展前景一般(新興職業……),二線城市每個月4k左右。假如你看到這裡,覺得「好少,再有意義我也不幹」,這時你已經運用了你的理性。工資是事物本身的概念,無理性或非理性之分,可我們會把它與物價、房價等事物做出比較和計算,決定自己的行為。顯然,這就是理智的思考——理性。

理性化與現代化

「理性」是一個靜止的概念,當「理性」這個概念在社會行為中被實踐、在特定的歷史條件或歷史空間中被實施時,就形成了「理性化」。韋伯從這層意義上出發,把西方近代社會的發展歸結為一個理性化的過程。韋伯認為,理性化是「這樣的知識和信念只要人們想知道,他任何時候都能知道從原則上說,再也沒有什麼神秘莫測、無法計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掌握一切。而這就意味著為世界除魅。人們不必再像相信這種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蠻人那樣,為了控制或祈求而求助於魔法。技術和計算在發揮著這樣的功效,而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確地意味著理智化。」 ①不難看出,這是一個「除魅」的過程,人們漸漸懂得如何運用智力去探索事物發展背後的規律,並相信將其運用到實踐中,事物便往好的方面發展。

韋伯認為,西方社會從中世紀至近代的轉換無外乎朝著兩個層次上的「理性化」邁進——「文化」的理性化與「社會」的理性化。在他看來,科學、工業化和官僚制是人類社會走向理性化的整體進程。科學屬於人類在認知行為上的理性化,工業化則屬經濟生產上的理性化,官僚化是社會組織制度上的理性化,三者構成資本主義文化的整體,共同促進了西方工業文明的形成。

這樣看來, 「現代性」等於「合理性」,「現代化進程」等於「理性化過程」,現代社會就是「理性」社會。

形式實質性(工具理性)vs 實質合理性(價值理性)

現代人是理性的,當我們做出社會行為時,自然會考慮兩個東西:目的與手段。比如賺錢,怎麼賺?賺錢又是為了什麼?幸福,問題是,賺了錢就會幸福嗎?

觀察理性化在社會生活領域中的具體表現,韋伯把合理性行為區分為形式合理性和實質合理性(與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同義,只是適用領域不同)。「形式合理性」是指「貨幣核算用於經濟目的的程度」,即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利用貨幣來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最大機會,以圖追求貨幣收益的最大化。「形式合理性」的實質是工具理性在經濟行為中的典型體現。也就是說,人們為達到精心選擇的目的(賺錢),會將一切外在事物視為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或阻礙,考慮各種可能的手段及後果,選擇最有效(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手段行動。典型表現於人的市場行為,證券交易、企業投資等。

宏觀上,資本主義在經濟過程中就選擇了形式化手段:市場契約,貿易自由,成本核算以及合理配置資源的組織管理——科層化和流水線等。這些都是市場經濟中最有效率的形式化手段。

韋伯追問:經濟的「形式合理性意味著經濟的實質合理性嗎(有錢=幸福)?他認為,「形式合理性」不能保證實質的合理性。因此,他用「實質合理性」的概念來評判表現為「形式合理性」的資本主義經濟。

「實質合理性」是指社會價值規範對純粹「貨幣核算」用於經濟活動所「允許」的程度。韋伯承認,「實質合理性」是一個「含義十分模糊的概念」,因為它取決於判斷所依賴的價值標準。如果幸福是衣食無憂,吃飽喝暖,那麼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就是一致的;可如果幸福是精神生活飽滿,情感關係良好,那麼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就存在一定衝突。

宏觀上,如果把為儘可能多的人口提供儘可能多的物品當作評價標準,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在相當程度上吻合。可假如人們追求平等,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就是對立的。

如此看來,實質合理性主要牽涉對目的本身的價值做出判斷,是一種關於不同價值之間的邏輯關係的判斷(誰比誰優先),指涉著價值,屬於主觀的合理性。形式合理性主要表現為依據手段及程序的可計算性做出判斷,是一種關於不同事實之間的因果關係判斷(誰導致誰),指涉著事實,屬於客觀的合理性。

你察覺到它們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嗎?

商人vs教徒

一天,商人路過教堂,見教徒正在祈禱,心想:傻子,祈禱有用嗎?能賺錢嗎?上帝真的會因你祈禱而眷顧你?忙得過來?你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你能證明嗎?抱著你可笑的信仰腐朽吧,錢才是最實在的。

理性的基本含義是指理智的思考和計算,商人經過思考後得出了結論,體現了理性(基於客觀的思考)。

從形式合理性出發,實質合理性行為都是非理性的,因為它沒有理性的方法作為實現價值的可行手段(正如你沒法證明「祈禱」能確保得到上帝的眷顧),因而選擇一個價值或另一價值是由終極價值決定的,但終極價值也是人們主觀選擇的(人們選擇信不信上帝)。在這個意義上,終極價值仍然是非理性的。

一天,教徒路過商店,見商人偷工減料,心想:瘋子,賺錢有意義嗎?偷工減料除了能賺錢還有什麼意義?能體現上帝的意志嗎?賺了還不滿足,還要繼續下去,又有什麼意義?除了錢,你一無所有。

同理,教徒經過思考後得出結論,體現了理性(基於主觀的思考)。

從實質合理性出發,形式合理性也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一個自由、獨立自主的人來說,手段不能不體現價值、意義或理想的成分(正如教徒看來「偷工減料」是無意義的),價值、意義或理想才最重要(錢多根本不算什麼)。

當然,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上面例子極端了些。因此,形式合理性是實質非理性的,價值合理性是工具非理性的,它們處於一種永遠無法消解的緊張對立關係之中。

結語

韋伯認為,現代社會是形式合理性和實質非理性的社會,傳統社會則相反,是形式非合理和實質合理性的社會。簡單來講,人類之前處於傳統宗教信仰和保守倫理道德的桎梏中,如今卻陷入了物與金錢的羈絆之中:機器的奴隸、商品的奴隸。所以,被奴役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命運(悲觀的韋伯……)。

當然,小人物的我們,解決不了這麼宏大的命題,我們自己連理想與現實的關係都沒處理好……你,選擇理想還是現實?抑或挑戰最高難度,兼顧兩者?天底下,完美的事情真的很少(我不敢說沒有),尤其是錢多你又熱愛的工作。但無論選擇什麼,都不輕鬆。

好悲觀啊~難道就沒有一點點解救之道嗎?有啊!知足常樂,既然無法兩全其美,就只能滿足於其中一個。說到底,終極問題就是「你到底想要什麼」。什麼都想要,往往什麼都得不到。

韋伯寫道「當我們超越我們自己這一代的墓地而思考時, 激動我們的問題並不是未來的人將如何豐衣足食,而是他們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正是這個問題才是政治經濟學全部工作的基石。我們所渴求的並不是培養豐衣足食之人,而是要培養那些我們認為足以構成我們人性中偉大和高貴的素質」。

——韋伯一八九五年五月的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講《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②

① 馬克思·韋伯《學術與政治》,馮克利譯,外文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15頁

② 馬克思·韋伯:《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甘陽、李強等譯,三聯書店,1997年,第90頁

參考書目及文獻:

〔1〕 王錕,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理解韋伯的社會學思想,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2〕 吳妍,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之間的張力與矛盾,西南大學

〔3〕 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第三版),侯鈞生主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海賊-王路飛』在知乎上一人分飾244角的回答」?及被知乎終生封號是怎樣一種體驗?
社會學的想像力到底是個啥?
為何法定成年年齡規定為 18 歲?
歐美學術界通過哪些措施來保證大型社會問卷調查的數據質量?誰來監督執行過程及其數據質量、可信度?

TAG:马克斯·韦伯MaxWeber | 社会学 | 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