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人生果然不同 之六 - 儘力達觀,保持中道

換一種看法,便是換一種活法,此文是復旦教師陳果的節目,歡迎閱讀「人生果然不同之六 - 儘力達觀,保持中道」。

從小到大我們會聽到來自各方的聲音和觀點,教我們如何做事,怎樣為人,但事後聽到的越多,我們反到越容易迷失自己,越難把握自己的分寸和尺度。面對這一處境,一種值得借鑒的人生態度是:聽所有人的聲音,然後做自己的決定,也就是說要兼聽各方的意見,保持達觀,同時要兼顧自己的心聲,選擇中道。在今天的課堂里,我來跟大家聊聊,一個人借著自我覺察,如何應對各方的評價,來趨近達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能活出真性情,並且踐行自己的中道。

什麼叫做自覺?自己對自己的覺察、自己對自己的了解、自己 對自己的客觀公正不抱偏見的評價。這也是我們今天講課的重點,同時它也是一個難點,因為自覺真非易事。那麼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啊,強調自覺並不需要否定他評價,強調人要認識我自己並不是說人不應該認識這個世界。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並非如此。當兩樣事情都同樣重要的時候,那麼強調什麼東西,就取決於當下的這個處境。

很久很久以前,中國古人他就特別注重明心見性、注重自我認識,你去讀讀陶淵明的詩、謝靈運的詩你就知道已經達到了明心見性、自我認知的一個最高的高度了。所以在當時那個年代,在久遠的那個年代,當時的人們他忽略了去看這個大千世界。看這個風起雲湧的變幻的世界,所以處於那種困境之下,當時的時人,就提出來要開眼看世界。於是,人們的目光從自我放向全球開始關注自我之外的這個外部世界。那麼今天呢,我們大多數的時間是在關注這個世界。

你打開你的微信也好、微博也好其實都在看別人的事。美國怎麼樣啦,啊英國怎麼樣啦,明星怎麼樣啦。我的那個她怎麼樣了,隔壁的那個他怎麼樣了。

然後有一段時間我在國外那個訪學的時候我也難得打個電話回國,然後我打給一個同事。好久不聊天了呢,聊聊天是吧。我打給我同事,我同事第一句,唉,你知道嗎,誰又錯過頭條了,唉,你知道嗎?誰誰誰又八卦了。發生了一些奇妙的關係,誰誰誰怎麼樣,都是明星的事情嘛。然後我當時就懵在那裡了,然後緊接著問了一句,跟你搭尬不啦?你是沒事做了?一天到晚就這個那個怎麼樣了啊?為什麼你知道嗎,現在這個世界,現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把大量的時間放在關注別人的生活。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每天有那麼多小時,醒著的時候,12小時,你裡面有沒有12分鐘,12小時裡面有沒有12分鐘是徹徹底底靜下心來,跟你相處,那人的一生當中你醒著的時候,這麼多,你有沒有十分之一的時間拿來探索你自己、發現你自己,關照你自己呀。

為什麼要強調認識我自己,因為現在很少有人靜下心來,看看他自己,問問他自己了。了解一下它自己,我們大多數的時間都放在了認識這個世界。

我們很少有時間,哪怕連生命的十分之一的時間,1%的時間都沒有,拿來探索我自己。探索我的這個小宇宙,了解我的內心世界。所以強調這個東西就是因為Its the time,時間到了,該回來看看自己吧,該好好了解一下跟自己相處了十幾年,有20年了,這樣一個自我了,這樣一個將要相伴後半輩子的終身伴侶了,是時間了。所以強調認識我自己不是說讓大家只要要看自己,不要看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看世界是重要的,我們要認識這個世界,同時不要忘了探索你自己,所以重要的不是舍此即彼。

重要的是要保持平衡,認識世界與認識我自己保持平衡。一個完整的人,他一定有兩隻腳,認識世界,認識我自己。一個完整的鳥一定有兩個翅膀,理性、感性。啊你缺了其中一個,你都是殘缺不全的,你都不是健康的,你都不可能活的很美好,因為你都會失去人生的平衡,所以重要的是,儘力達觀,保持中道

什麼叫中道?不偏不倚,不是讓你做老好人,這也好那也好。是不偏不倚,找到屬於自己的恰當的比例,理性感性,找到恰當的比例。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己,找到恰當的比例。不是只要這個,不要那個。而是什麼都要,但是,保持平衡、保持中道,要認識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要熱愛這個世界,因為你的熱愛會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但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忘了要人生你自己。因為只有在認識你自己的基礎之上,你才能夠恰如其分、更有效地愛你自己。所以很多時候,你看看你到底是主人還是奴隸啊,你對你的手機,到底是你是你的手機的主人,還是你是你手機的奴隸啊,我發現現在看手機已經變成了人吃喝拉撒之外的第五種本能。就不是你想或不想,不思量自難忘,對吧。

你很多時候,你就是一種習慣性的下意識的動作,如本能一般。但你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當你拿起手機當手機,當手機屏幕是暗的時候,它像鏡子一樣照能夠照到你自己。手機一亮,你看到了整片世界,但你再也看不見你自己的了。我希望你能夠你能夠成為你的手機的主人,你想用它的時候好好享受它。但是不要讓它利用了你,主宰了你,盡量不要這樣。所以說他評跟自覺,同樣重要,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互為參考,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在認識我自己,包括作人生的重要選擇的時候。我寫這句話不是因為它是大道理,我寫這句話,是因為這是我我自己的那個處事方式,聽所有人的話,但是做自己的決定。

你可以去徵詢你媽媽的意見,你的好朋友的意見,你的室友的意見,你的老師的意見。這些人,當你去徵求他的意見時,你一定是出於一份信任。聽這些人的話,我說的聽也指的是傾聽,真正用心地去聽他的話,懷著信任去聽他的話,懷著真誠去鄭重地考量,他們給你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做自己的決定。希望你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做自己的決定的時候,不管你是不是採用了這個人的意見,還是否定了這個人的意見,我希望你不是因為賭氣,不是因為我要證明你自己,不是因為耍酷,不是這樣,我希望是因為你真正了解你自己。你知道那是你想要的,你知道那不是你想要的,你知道那將付出什麼,你知道你願意付出什麼。然後你知道你這樣選擇之後,你是心安理得,你不會後悔。我希望你們做決定的時候是這樣的,順便提醒大家一句,年輕人容易走極端,提醒大家。不管去理解一個觀點,去做一件事也好,去做一個選擇也好,盡量不要走極端,並可能把走極端當成你最後一個不得不的選項。啊,盡量不要走極端。我有個朋友跟我講,辦法總比困難多。你覺得好像沒有辦法了,必須要走極端的時候請你挺住、忍住,再等一等,也許柳暗花明之中,還是有一個辦法,不需要你走極端。我們特別聰明的腦子不應該用來走極端,而應該在看似必須走極端的情況下,挖掘出第三條路,人的智商就應該體現在這種時候,不是嗎?而且坦率地講,極端都是片面的,走極端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走極端太容易了,走中道才叫真的難呢。所以很多時候啊,我們過去說什麼出世也好,入世也好。你徹底出世、出家了,其實這也挺容易的,什麼都不管了嘛。啊,你徹底入世,完全陷入功利場之中,這個也挺容易的。最難的就是,以出世之心,經營入世的生活,最難的就是入世的做事,出世的處世。所以最難的是在兩者之間達到一條中道,在兩者之間保持一種平衡。

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當時給我的啟發很大,這是講鄭板橋的故事。就說鄭板橋啊,他有一次跑到那個山東萊州雲峰山,去觀摩一個鄭公碑,然後那天夜色已晚,因為觀摩了很久、欣賞了很久,夜色已晚,他下山的時候就住在了樓下,那個不是樓下了,山下,山下一個老書生的的家裡面,哎呦這個老書生自稱叫糊塗老人,然後這個鄭板橋啊,學富五車。然後他跟糊塗老人在交談之間,發現這個老人啊,言談舉止不俗、非常高雅,所以兩個人相談甚歡,老人家裡放了一個特別大的硯台,大到像那個方桌這麼大,一個特別大的硯台。然後雕得非常精美,所以當時鄭板橋就在旁邊讚美那個硯台,然後那個老人就說,哎呀,如果你不嫌棄,就在這個硯台上題一行字吧,我們相逢是緣,題一行字吧,然後鄭板橋當時呢,就拿出了筆墨,啊,然後就開始題字。題的就是難得糊塗四個字,然後題完之後呢,蓋上了自己的大印章,這個大印章真的太酷了,叫做「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古人就愛炫,當時就覺得應該贏得一番讚美吧,結果也沒人讚美。然後那個寫完之後呢,然後發現這個硯台很大呀,像方桌這麼大,還有很多空間嘛,來而不往非禮也,所以當時鄭板橋就對老人說,還有很多餘地,要不您也,您也題幾行字吧。然後這位老人呢,他也就沒有推卻,他題了什麼字呢?就是第一行黃色的寫的字,「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題完這行字之後呢。老人也拿出自己的大章,蓋了一下,上面寫的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哇,鄭板橋就怔住了額,然後知道了,這是一位情操高潔的、退隱江湖的官員,然後頓生敬佩之意啊,然後人家不邀請他,他就覺得一定要把前面那個丟人的東西給搬回來,後面他後面又題了一行字,「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啊?是為了來講要保持達觀,要葆有的這種真性情。

美石和頑石要保持平衡,我發現我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讀了幾年書之後他知道,一個有文化的人是什麼樣的,但他很多時候就不知道一個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我不是開玩笑,是真的。舉個例子啊,我舉一個那個頑石跟美石兼容並蓄在一個人身上的例子,我認識一位老爺爺,這老爺爺七十多歲,原來是聖約翰大學的,根本也算是塊美石吧,被Light&Truth(聖約翰大學校訓)熏陶過的的這麼一塊美石,然後這位是個藝術家。然後小的時候呢,就練了一點太極拳,我一直覺得太極拳是一個花拳繡腿,結果有一次我跟他兩個人在公園裡面,就在上海的某個公園裡面,我們在散步,很多年以前,一個小偷就偷東西,然後偷了東西,就在那跑,你知道嘛,然後那位老爺爺,我才發現原來練太極拳可以輕功如此了得。70歲喔,哇,我在後面趕得累死累活的,那老爺爺上去就噌噌噌噌,一指封喉,真的,把那個小偷就按在牆上,然後讓那個小偷把什麼手機給交出來,我當時還記得他那個招式,一指封喉啊,哇,厲害吧,這個就是我覺得美石和頑石的一個完美的體現,我說的頑石不是因為他會武功,這個是頑石喔。

而是指的人在這個關鍵時候,不是通過理性來分析,追還是不追,對吧,追得上還是追不上,要回來會怎麼樣,會不會被訛,你要是這個時候我跟你講,你真是書讀呆了,啊你不是頑石、美石,你是塊劣石。所以這個美石加上頑石集聚於一身的時候,他是個有文化的人同時他是個了不起的人。

如果你在一個弄堂裡面,一個小混子、小痞子出來,拿了把小刀對著你,把錢給我交出來。你肯定是命比較值錢,錢算什麼,交吧,肯定是怎樣。我認識一個老太太,也有文化的。然後也就是碰到這樣一件事啊,是她跟我講的,你知道嗎,人家那個反應,反射弧是很短的。然後那個小偷說,把錢交出來。噼里啪啦一頓包就狂扁啊,拿著自己的那個手提包啊,就一頓狂扁。哦,就把那小偷打趴在地上,刀也掉了,不是看開玩笑,是真的呀。所以,我覺得這個由美石而轉入頑石猶難。你能夠熏陶得非常有文化,非常有風度,然後非常有學養,Good。但是我希望你們不要喪失與生俱來的率性,與生俱來的俠義、與生具來的血性,與生俱來的野性。野性這詞很高級的,你知道嗎,創造力就來自於野性啊。什麼叫創造,就是你製造了一個從未有過的東西,那還不夠野嗎。哎,還有就是不要讀了讀了書啊,真是越來越豐富,看過的東西越來越多啊,會說的那個道理越來越大,但是你會發現,到最後竟然變得不通人情,啊竟然不懂尋常生活之滋味。那你這個讀書真是不應該讀,你糟糕就糟糕在讀了幾本書,經過長期的教育之後還是能夠有俠骨,還是能夠有柔情,不失俠骨,不失柔情。所以,有的時候啊,現在還出現一種辯論,叫路上看到陌生老人倒下扶不扶?這種東西需要辯論嗎,啊,還需要說一番道理告訴你應該要扶一個倒在地上的老人,不丟人嗎。好,第二句話,聰明糊塗,聰明指的是什麼,智商。糊塗指的是什麼?是胸懷,糊塗在這裡不是指智商不高,糊塗在這裡指的是你不計較。所以聰明、智商高很好。如果你是個聰明人,你還是個不計較的聰明人。高尚加高,好上加好,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聰明和糊塗是矛盾的,不是這樣的,你的所有的聰明應該為你的胸懷服務,你應該有一個聰明的頭腦,同時,要有一個寬厚的胸懷,那你的聰明的頭腦,是為了讓你寬厚的胸懷能夠得到更好的實現。什麼叫做用你聰明的頭腦讓你的寬厚的胸懷得到更好的實現?比如說,你要對一個人好。真正要對一個人好是應該不圖後來報,你知道吧,你要是還計較他後來要報答你。你還計較他當時要給你一個笑容、給你一個謝謝,坦白講那就是以善易善,是一種交易而已。真要對一個人好,就不要計較得失,就是對他好,他對你好你也對他好,他對你不好你也對他好,不要去計較,否則就是交易啊,所以真正要對一個人好,要好得看不出來,要好得讓他沒辦法回報你,那是真對一個人好,你知道吧,你幫助了一個人,然後也許他會有心理負擔。他就覺得我從別人那裡得到了好處,哎呦,有心理負擔,我以後應該做出怎樣的犧牲。何必給他這樣的麻煩,你要幫他就讓他過得輕鬆一點,得到了你的幫助並且得到你的幫助之後不用去考慮以後回報你。

所以你聰明的頭腦應該幫助你的那個寬闊的胸懷變得更寬厚,給你一些得法的地方,讓你的寬厚變得更自如,所以還是這句話,看似很多矛盾的東西啊,感性啊、理性啊、知性啊、倔性啊、聰明啊、糊塗啊,美石啊、頑石啊,諸如此類,看似很多矛盾的東西,矛盾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你知道嗎,不要陷入這種人為製造的矛盾,去尋找他們的共性。去尋找看似矛盾的事物當中的一些相通之處,做人要做到達觀,儘可能走中道,好的東西都要吸收,讓他們相互滋養。理性與感性、知性與野性、聰明與糊塗,這些看似矛盾的對立面,其實每一個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營養。否則整個的人生都會因為失去了平衡而變得營養不良。不要執著於他們之間的差異,努力去發現它們之間的共性。這份心態,便是達觀。凡事,不要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儘力保持一個不偏不倚的立場,去摸索,在黑白之中,彼此之間那個微妙的平衡點。這種意識就是正道,嘗試去修鍊自己的達觀之心與中道之路,相信,這會幫助我們在紛亂的生活中獨闢蹊徑,找到一種高妙的應對方式。在複雜的關係里,依舊能守住一個單純的自己。


推薦閱讀:

什麼才叫「會做人」?看看這位黑幫老大就知道了
有一種愚蠢:只會算計,不會權衡
學生會外聯部長如何在沒有資源和基礎的情況下拉到贊助?
怎麼才能達到傳統意義上的「會說話」?

TAG:活法 | 为人处世 | 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