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都市就像叢林,從來都不滿足叢林法則

說來可笑,我記得自己在進行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的課程開發之前,先問了問身邊的人,大家平常都關心什麼,以便於開發更吸引大眾的課程。

作為生活在社會中的一個普通人,我居然不知道普通人所關心的東西。我還需要掏出智能手機,打開筆記App,問問周圍的人,記錄一下他人的回答。現在打開筆記軟體,還可以看到當時留下的記錄,有人際關係問題、教育問題、就業問題、房價問題、賺錢問題、情緒管理問題、感情問題等等。

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關心的問題,我都不關心。所以為了了解大多數人眼中的社會,我還需要對普通人進行採訪。很多採訪能讓我進一步深入地認識普通人腦袋裡究竟有哪些錯誤的觀念。

最近和上海某高校的一個大一女生聊了聊她身邊的現象。她提到了許多關於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以及考試做題中的問題。我其實沒有經歷過典型的大學生活,不清楚學生會工作、刷題、社團活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她還提到了,很多大學生都很關心就業問題,畢竟一畢業就需要找工作,或者是讀研究生。

此時我才突然想起,之前說好了要在課程里加入大多數人所關心的問題,但是一不留神還是沒有剎住車,依然過於我行我素了,沒有提到和就業相關的事情。

這篇文章就作為補償,向還在讀大學的大學生們介紹一下,大學之外的社會,尤其是職場中,究竟是什麼樣子。

從生物學開始

大學生們可能會想很多辦法,通過很多途徑來給自己的簡歷加分,好讓公司能看中自己。大家生怕自己在和同學們的競爭中遭到淘汰,找不到工作。很多人以為人類社會就像這種大自然中的物種競爭一樣,殘酷無比。弱者會被強者所吞噬,所以人人都爭先恐後地想要成為強者,生怕被他人當作小蝦米吃掉了。

一提到生命的演化,很多人會想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經典口號,想起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會以為大自然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斗獸場,所有生命在其中進行生死搏殺,玩的是零和博弈。但是,如果大自然這麼殘酷,為何物種又能演變得如此多樣化,如此生機盎然呢?

我們知道,大自然中的不同物種之間有食物鏈關係,比如魚蝦會吃水藻或者浮游生物,然後大一點的魚會吃小魚蝦,水鳥會吃大一點的魚,然後水鳥又會被其他大型食肉哺乳動物捕殺。

我們可能會以為像棕熊這樣的大型食肉哺乳動物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不會再被其他動物捕殺了,是叢林法則中的頂級強者,是值得羨慕的對象。

但是,生態系統中的角色不僅僅是這種吃來吃去的弱肉強食關係。我們大致上可以將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分為三類,一類叫做生產者,利用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變成有機物。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能量的來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生產者能直接利用太陽能,實現自我成長與繁衍。

還有一類叫做消費者,這類角色本身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但它們靠吃生產者和其他消費者來吸收能量,實現生存和繁衍。很多人以為消費者就是最好的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其實不然。人類自身屬於消費者,所以人類可能會以一種自我中心的視角認為消費者最好。不過,如果植物會說話的話,說不定植物會認為生產者才是最頂級的角色,消費者不過是下等種族罷了。

除了消費者之外,還有一類角色叫做分解者,比如細菌和真菌。它們可以分解有機物,將其變成無機物,然後供生產者用來生產利用。分解者的角色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分解者,那麼生產者可以利用的無機物或許會越來越少,最終生產者都死光,然後消費者自然也就生存不下去了。

所以,生產、消費、分解這個循環,一定要維持下去,不能被打斷。這樣生態系統才能持續存在。我們可以把地球看作一個巨大的可以充電的太陽能電池,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能可以被地球儲存起一部分。而地球的鄰居火星就不是電池,只是一塊石頭,它無法儲存太陽能。

對太陽能的更高效利用

現在我們理解了,生命的生生不息,靠的就是直接或間接地利用太陽能。現在問題來了,太陽能是有限的,那麼生命之間會不會面臨爭奪太陽能的殘酷戰爭呢?

這種理解過於狹隘。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能總量確實有限,但是它的總量太過於龐大,所以大部分太陽能其實都被浪費了,沒有被生態系統利用起來。所以,物種的演化如果說有某種方向,那就是朝著更高效率利用太陽能這一方向來演化。

我們現在舉一個例子,大樹旁邊通常不會有另一棵大樹,因為兩棵樹會爭奪陽光和地下的營養,它們之間確實是競爭關係。但是大樹旁邊的土地上通常會有小草,小草可以利用樹葉間漏下來的陽光,實現對太陽能更好地利用。

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生態位的分化。生態位是一個有點複雜的概念,它的意思就是生態系統中的功能角色。換言之,同一個生態位中的個體,確實是競爭關係,但是生態系統足夠大,所以它們往往很少面對你死我活的競爭。比如北京的一棵樹和廣州的一棵樹,沒有任何實際上的競爭關係,地球這麼大,可以養活非常多的樹。而不同生態位之間通常沒有競爭關係,比如樹和老鼠,人類和飛鳥,細菌和烏龜,這些物種之間通常沒有競爭。

有人會問,大魚吃小魚,那麼大魚和小魚之間是競爭關係嗎?其實不是。大魚和大魚之間是競爭關係,小魚和小魚之間是競爭關係,但大魚和小魚之間由於不是同一個生態位,所以它們的關係只是生產和消費的關係,某種意義上,可以叫合作關係。

人類社會中的生態位

有了這些基礎知識,我們終於可以進入大多數人更關心的人類社會中的競爭關係了。我們就以公司中的員工為例,很多員工會以為,公司的資產總額是有限的,那麼能發給員工的工資就是有限的,那麼員工之間就都是競爭關係,以奪取更高的工資。而這就是一種非常粗陋的理解。

公司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它的目的同樣是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大概就是公司規模的擴大和分公司的建立。員工個體可以看作是生態系統中的具體個體,不同職位則是不同的生態位。會計就是一個職位,程序員也是一個職位。不同職位之間,通常沒有競爭關係。

那麼,同一個職位之內,是否不同的個體都是競爭關係呢?小明和小強都是程序員,小明和小強是否就要競爭個你死我活呢?

前面講了生態位的分化,在公司里也是如此。同樣是程序員,也許會分化成為後端開發,前端開發等職位。後端開發和前端開發內部還會進一步細分,小明和小強只要不是具備一模一樣的比較優勢,那就不會面臨直接的競爭。他們要做的都是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陽能,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實現公司的目標,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爭奪。

每當畢業季的到來,學生們就開始上網查找如何寫簡歷、參加面試的方法。還會找更多的學長學姐前來做經驗分享,想從前輩身上獲取更多經驗,讓自己少走彎路。其實,這些人就是把應聘就業看作是一種非常殘酷的競爭,競爭的是人們包裝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打扮得比實際更厲害的能力。然而一個優秀的HR和部門主管,難道不知道那些面試花招和簡歷上的裝點?

作為待業的大學生,首先應該要明白自己的生態位以及人類較之其他物種更大的可塑性。也就是說,會計和程序員沒有面臨直接競爭,作為會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會計能力。而且,人類不同於其他物種,人類可以不斷地變化,從會計變成程序員也是可能的。

生態位的分化對於大學生來說也有啟示,那就是在職場中的獨特專長不容易被他人所替代,能更少地面臨競爭。放在經濟學裡,這個概念就叫做利基市場,指的是一塊未被滿足的小市場。而大學生們可以嘗試去發掘這些利基市場,建立自己獨特的比較優勢。

人類社會非常大,可以養活所有人。而每一個個體由於具備極大的可塑性,都可以在社會中找到自己所喜歡和擅長的功能角色。如果發現自己面臨太大的競爭,還可以尋找另一塊利基市場。現實,其實從來都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殘酷,每個人理論上都可以生活得很開心,只要大家對現實有著相對靠譜的正確認識,然後做著有利於對太陽能更高效利用的事情,就可以了。

那些強調都市叢林法則的人,既不懂都市,也不懂叢林法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她們被中國父母拋棄,被美國人領養,回國尋親卻常失望而歸
學渣逆襲打臉導師拿諾獎?對不起,人家是牛津的
中國新時期教育的三則小故事
人人都可以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
如何看待抨擊教育制度的退學生王定傑?

TAG:社会 | 教育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