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規模破萬億,對銀行意味著什麼?

據媒體報道稱,餘額寶2017年6月底規模已達到了1.43萬億元,超過了招商銀行2016年年底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並直追2016年中國銀行的個人活期存款平均餘額1.63萬億元。於是,問題來了,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寶寶理財規模大增,對銀行究竟有何影響?

有一些觀點認為,餘額寶規模大增,影響銀行攬儲,這樣銀行存款變少,貸款額度就變少,貸款額度變少,貸款利率就高,就帶來了融資難的問題。

在不考慮任何行業知識的基礎上,從邏輯上看,推理似乎沒有問題。但有從業經驗的人會知道,在當下的行業環境下,銀行存款變少推導不出銀行貸款額度變少,這個推理環節出了問題,後面的推理和影響自然都是錯的。

四五年前,實體經濟中的房地產和基建蓬勃發展,存在著普遍性的資金饑渴。當時,銀行只要有資金就能放出去,所以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長是典型地負債驅動模式,即存款立行,沒有儲蓄存款就搞同業存款,然後貸出去,賺利差。典型地躺著賺錢,以至於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

近幾年,行情不一樣了。實體經濟下行一步步傳導,銀行業開始面臨資產荒,即能讓銀行放心的好項目越來越少。實體經濟資金需求不足,銀行有錢放不出去,所以開始玩起了體系內循環,去市場買買債券,和通道公司合作做個劣後變相進入股權投資市場等等。所以,此時餘額寶的出現,雖然影響銀行的低息資金,但對銀行的可貸款額度基本並無什麼影響。

融資難和融資貴,一直都是金融體系的結構性現象。當社會的資金融通主要通過銀行這個中介時,無論何時何地,銀行看不上的項目自然都是融資難、融資貴的。所以,真的不能怪餘額寶、不能怪互聯網理財產品。反過來,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使得原來銀行看不上的項目有了新的融資渠道,客觀上倒是緩解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回到問題本身來看,餘額寶的天量規模對銀行業務究竟意味著什麼?其實對銀行而言,互聯網理財的衝擊和影響由來已久。

從理念和心態上的影響來看,大部分的影響都在2013年下半年釋放完畢了,當時的銀行為了應對餘額寶的衝擊,積極推出銀行系寶寶理財、推出直銷銀行試點、並大談特談顛覆論,而後來,發現並未帶來傷筋動骨的影響,日子一久,變革的意識也就淡了。既便是一隻老虎,你和它在一起相處兩年都相安無事,也會認為沒啥風險的吧,何況僅僅是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呢。

從業務上的影響來看,其實存款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存款資金理財化也是誰都擋不住的趨勢。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出現只不過加速了這一趨勢而已。對銀行而言,該面對的,始終都要面對。

資金成本始終都是核心競爭力,對銀行而言,資金成本的整體性趨升,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尤其銀行業整體仍在依賴息差模式。資金成本上升了,息差下降,盈利水平下降,自然也就加速了盈利增速的下降。近年來,銀行盈利增速零增長甚至負增長,資金成本的上升「功不可沒」。

這反過來也就刺激銀行業要進行收入結構轉型,降低對息差的依賴性,加大對中收業務的開拓,近年來,銀行內部最火的崗位、收入最高的崗位不再是公司金融部的客戶經理,而是資產管理部和金融市場部的理財經理和交易員,便是這種收入結構轉型的一個客觀表現。

最後再總結一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銀行這個巨無霸行業而言,終究還是鯰魚效應居多,並不能真正地影響什麼或顛覆什麼。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對銀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還是有著很大的正面影響和積極意義,畢竟,坐在「息差」上躺著賺錢雖然舒服,但真的沒前途。世界那麼大,風險那麼複雜,「養尊處優」的銀行業怎麼會有未來呢?

所以,早點發現問題,早點轉型,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好事一樁。

——————————————————————————————————————

PS:歡迎去我的LIVE分享頁,系統了解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 相關知識

推薦閱讀:

可能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機會,你該把多少錢放上面?
互金產品說 | 陸金所「穩盈-安e」產品評測
金融八卦女聯合創始人陳靜芳分享自媒體投融資的未來趨勢

TAG:余额宝 | 银行 | 互联网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