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子小傳_第一章_曾子生平

曾子,名參,生於魯定公五年,卒於魯悼公三十二年,魯國人。

從學孔門時期

十六歲(魯哀公五年)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尤其留意於禮。[1]

二十六歲時,孔子呼而告之:「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

獨立講學時期

二十七歲,孔子卒。

三十一歲,其父(曾點)病故,曾子「淚如泉湧,水漿不入口者七日。」

三十八歲,曾子設教於魯國費邑武城。期間居母喪,聽到子張過世的消息,趕到楚國致哀。隨後在楚國遊宦。[3、4]

四十歲,離楚去衛,十年間沉潛卓絕,修身養志。[5]

四十九歲,趙、魏、韓三家分晉,天下轉入戰國時代。

五十歲,齊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曾子皆不應命。

六十歲,去魏國探望設教西河的子夏。[6]

七十歲,曾子回到魯國,病篤,「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7]「曾子寢疾,病篤。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皖,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參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皖,大夫之簀與?」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8]

——————————————————參考文獻———————————————————

[1] 《禮記-曾子問》

[2] 《論語-里仁》

[3] 子張死,曾子有母之喪;齊衰而往哭之。或曰: 「齊衰不以吊。」 曾子曰:「我吊也與哉?」《禮記-檀弓下》

[4] 曾子曰: 「往而不可還者、親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木欲直而時不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逮存親也。故吾嘗仕齊為吏,祿不過鍾釜,尚猶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既沒之後,吾嘗南遊於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題三圍,轉轂百乘,猶北鄉而泣涕者,非為賤也,悲不逮吾親也。故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若夫信其志、約其親者,非孝也。」《韓詩外傳-卷七》

[5] (曾子)縕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履而踵決。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南華真經-讓王》

[6]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 「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 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禮記-檀弓上》

[7] 《論語-泰伯》

[8] 《禮記-檀弓》


推薦閱讀:

TAG: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