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的文化資本:有文化有什麼用?

如同所有不平凡的事情一樣,人們事先預料不到,1930年的夏天,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里,會誕生一位當代最偉大的社會學家。

每當看到他的臉,我總是忍不住被那一對眼珠所吸引。不是因為他的眼睛裡閃爍著智慧和批判的光芒,而是因為他有點斜眼。

他就是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於2002年去世。我們現在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文化資本」,就是他的發明。

為了增強我們的思維能力,我們必須擴充自己的思維辭彙量(不同於英語辭彙量或漢語辭彙量)。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下,文化資本,這個有趣的新概念。

資本的四種類型

說起資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錢。沒錯,現金是一種典型的資本。其實不動產、股票、汽車等容易轉化成現金的財物,也算是資本。這種資本,只是布迪厄所劃分出的四種資本中的一種,叫做經濟資本(financial capital)

另一種不難理解的資本,叫做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社會資本大致可以理解成俗稱的關係、人脈。你的親人、朋友、同學、老師、同事、同行、同階層等群體和你的關係,就是你的社會資本。這些社會資本可以實際或潛在地幫助你獲得經濟或地位上的發展。

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則是我們接下里要強調的重點,它是指你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你頭腦中的知識和技能,你的綜合文化氣質,等等。

第四種資本是符號資本(symbolic captial),也就是「榮譽」、「信用」等貼在你身上的符號。這些符號能讓人覺得你很厲害,讓人對你的素質產生更強的信心。比如,戰爭英雄、反戰英雄、榮休教授、前總理、女權鬥士、大教育家、勞動模範、先進標兵、大慈善家,等等。這一頂又一頂看不見的「帽子」,自帶發光效果。

不難理解,這四種資本可以有限制地相互轉化。比如說,你有了經濟資本,就可以購買書籍、課程等文化資本產品,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後,就能具備文化資本。如果你是和一群人一起學習,那些「同學」將可能成為你的社會資本。如果你的學習成績特別突出,拿到了某些榮譽獎項,這樣就有了符號資本。

文化資本的三種儲存方式

經濟資本可以存在銀行里,也可以存在床底下,還可以借給他人,存在別人口袋裡。同樣,文化資本也有不同的儲存方式。

最顯而易見的儲存方式,就存在一個人的頭腦里。布迪厄稱之為具身化的文化資本(embodied cultural capital)。我們從小到大,從父母、老師、同伴、文化大環境中所吸收的信息,它們都將變成我們的某種神經網路結構。有了這些知識,我們就能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務,從而獲得更高的收入。

文化資本還可以儲存在具體的物件中,這就是客體化的文化資本(objectified cultural capital)。比如書本、唱片、畫作、儀器等等。書本只是將幾百頁印刷了字的紙裝訂在一起而形成的普通物件,它之所以有價值,恰恰是因為它凝結了文化資本價值。

文化資本如果儲存在整個社會中,那將是制度化的文化資本(Institutionalized cultural capital)。文憑、職業資格證書等被各類社會機構廣泛認可的標誌,制度化文化資本的體現。勞動力購買者可以通過這些標誌,判斷那些試圖出售文化資本的人的能力和價值。

文化資本的使用方式

如果我們把人的生活目標設定為維持並改善自己的生存狀態,那和其他幾種資本一樣,文化資本也是用來維持並改善自己的生存狀態的。

以我為例,我有了文化,就可以去從事一些需要這些文化才能從事的工作,換來經濟收入。用這些經濟資本,我又可以去市場上換來水、食物、衣物、牙膏等生活用品。如此維持並改善自己的生存。

同時,特定的文化資本也是特定的審美活動和娛樂活動的前提條件。我只會漢語和英語,不會其他語言。對我來說,美劇和英劇就比日劇、韓劇、德劇等電視節目要更有趣。因為我可以直接聽懂他們說的話,視線不會受到屏幕下方的字幕的干擾。假設一個人的英語水平不高,那他看美劇時,可能時常要暫停一下,讀完字幕,再繼續播放。對這個人來說,可能中文電視劇更對他的口味。不難想像,我更喜歡《漢尼拔》、《豪斯醫生》、《真探》等美劇,而那個人更喜歡《三國演義》、《射鵰英雄傳》、《亮劍》等國產電視劇。

文化資本同時也是劃分階級的標誌。中國目前是經濟的高速發展期,一些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迅速積累起大量經濟資本。但這些人的文化資本擁有量依然很低,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娛樂活動和審美活動,可能會被「城裡人」斥之為「Low」。從快手這款app中的一些內容就能看出來。有些人則相反,他們通過讀書、做學問、搞藝術等方式,積累了大量文化資本,但這些文化資本尚且沒有成功轉化為經濟資本。如此,他們的審美偏好往往會去追求不太花錢的「高雅」活動。例如各種文藝演出、展覽、讀書會、學術講座等等。那些擁有相似文化資本(以及其他幾種類型資本)的人,就會組成同一個階級。

這裡我們又要引入布迪厄所強調的一個新概念,可以翻譯作區分、區隔、秀異。它是指一個階級的人,通過消費獨特的文化活動,而維持自身這個階級獨特性。比如說,富裕階級的人,可能會通過打高爾夫球、馬術、出席高檔舞會、進行國際旅行等文化活動,顯示出自己的富裕階級身份。而中間階級會嘗試模仿富裕階級的文化消費活動,試圖提升自己的階級。但這通常很難做到,因為富裕階級的文化消費活動,一般價格昂貴。

但也有例外。傳言,拿破崙三世貴為皇帝,卻使用鋁碗就餐。而他宴請的賓客,都是使用銀碗。這是因為在當時,鋁的煉製比銀要難很多,所以鋁是大多數人所消費不起的貴重金屬。拿破崙可以通過使用鋁碗將自己和他人區隔開來。後來,因為鋁的冶煉技術提升,鋁碗已經起不到區隔作用了。現在的富裕家庭,可能會使用銀器或金器來顯示自己與其他階級的不同。

假設馬術這種活動,突然因為一些意外,而變得異常流行和普及。那麼馬術會立即從富裕階級的區隔性標誌活動,變成普通活動。富裕階級也就不再熱衷於馬術了。

這不是說富裕階層中的人有意識地秀異。一個富裕階層的孩子,從父母的消費習慣和文化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也養成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習慣。對於這個孩子來說,他也許從小就打高爾夫,那他自然會認為自己應該去打高爾夫,而不是應該去跳街舞。他的那些同伴(同樣是富裕階級家的孩子)也和他一起打高爾夫。而跳街舞的那些人,會組成另外一個階級。

換言之,人們的品味已經被自身所屬的階級所塑造,他們不是在裝模做樣,他們的確有著不同的審美偏好。而且,這些審美偏好常常被人為地划出優劣之分。也就是說,某一類審美偏好並不是天然比另一類審美偏好要優越。這種現狀是社會建構的結果,是一群佔據了話語權的既得利益者所營造出來的局面,目的是要讓較低階級的群體付出極大的努力來模仿自己,而自己則能繼承來自父輩的先天階級優勢。

總結一下。文化資本不僅僅可以用來換取經濟資本、社會資本、符號資本,它還是維持自己階級身份的標誌。一個人的文化資本決定了他能從什麼樣的文化活動中享樂,不能從什麼樣的文化活動中享樂。我在Youtube上看Stive Pinker的語言學講座,津津有味,樂在其中。但對於一個不具備相應文化資本的人來說,他可能會選擇去看喜劇電影,而不是英語學術講座。而一個具備古典音樂文化資本的人,也許能從一場音樂會中享樂。但我不具備相應文化資本,我可能會選擇去看喜劇電影。

知道這些概念和理論,有什麼用?

我知道大家都很懶,對於一篇較長的文章,不是那麼有耐心讀完,那我直接總結一些要點吧。

1.文化資本可能是四種資本中最容易積累的,賺錢難,找關係難,獲得榮譽難,但學習則相對容易。幸運的是,重視教育已經成了當代人的「政治正確」。雖然偶有反智主義者跑出來秀異,但都興不起風浪。

2.一個人所屬的階級對這個人有著很大的影響。孩子不僅僅會繼承父母的經濟資本,還會繼承父母的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如果要讓較低階級的人向上流動,無論是底層往中層流動,還是中層往頂層流動,或是頂層維持自己不下降,都需要依靠制度設計,使得每個人都有提升自己文化資本的機會。

3.其實,大多數國家也正在這麼做。大多數國家都會提供從低到高的全套教育制度,為貧困階級的學生提供助學金或貸款,努力幫助其積累文化資本。但整個過程可能要花幾代人的時間,哪怕國家提供免費的教育,家長和孩子也可能意識不到文化資本的重要性。整個社會從靜態來看,始終是不平等社會,從動態來看,人們都有提升自己的機會。

4.從區隔性身份的設立來看,由於我們已經知道了社會遊戲的規則,那麼我們可以選擇去玩自己想要玩的社會遊戲,而不是被某個社會遊戲玩。如果不想要無意識地模仿較高階級人的消費習慣,從而浪費自己的經濟資本,那麼學一些社會學理論,是有幫助的。這和心理學中的心理分析有些相似,知道自己為什麼有癔症,癔症就可能痊癒。如果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了自己的消費行為,那麼就可以反思自己是不是要繼續維持自己的消費行為,從而具備更多的選擇自由。

5.如今的社會比起布迪厄當時的研究,有了不少改變。最重要的改變,就是變得更加多元化了,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亞文化。甚至可以說,已經去中心化了,不存在所謂的主流文化。我們現在有電子競技文化,現代詩文化,科學文化,網路小說文化,電影文化,各種舞蹈文化,各種傳統文化,各種宗教文化,各種公益文化,各種教育文化,各種學術文化,等等。由於文化變得特別多,文化間衝突和文化內競爭的強度,或許變小了不少。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但丁的奇幻世界|她死於利劍,她死於難產,她紅顏早逝,要多慘才能當上天堂的聖女?
哪個網站可以看到中國古籍善本的掃描版?
中國宦官制度的持久昌盛是否和儒家文化有關?
「坐台」「出台」這兩個詞是從哪來的?

TAG:社会学 | 资本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