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類刀劍性能評比,武士刀進不了前三?

世界各國有很多著名的刀劍,它們都是為了殺戮而生,在戰場上打下過赫赫的威名,但是卻各有各的不同,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五種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刀劍。

日本武士刀

首先我們來看日本武士刀,日本武士刀以其鋒利度聞名世界,早在中國宋朝,歐陽修就曾寫過一首《日本刀歌》讚頌日本武士刀的鋒利。但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而是日本武士們所使用的各種刀的合稱,依據形狀、尺寸分為太刀、打刀、脅差、短刀、長卷、薙刀等等。不過最常見的就是打刀和太刀,這兩種刀區別並不十分明顯,功能相近,我們在這裡就不詳細區分了。

日本武士刀窄長輕便,通常雙手握持,但在必要時也可單手揮舞,出刀速度很快,讓人防不勝防。刀法也非常靈活,明代武術家程宗猷在《單刀法選》中也描述日本刀法:「其用法,左右跳躍,奇詐詭秘,人莫能測。故長技每每常敗於刀。」武士刀開刃非常鋒利,出刀輕快,日本島國,鐵礦儲量貧瘠,鐵甲裝備率並不高,所以日本武士刀更多的是對抗無甲目標,追求極致的鋒利度。但這也使得武士刀並不適合砍擊硬性武器或是盔甲,在耐用性上要稍差。

武士刀鋒利程度是很高的,無論刺擊或是劈砍性能都十分出色。但是碰到豬頭骨,即便不是正中最堅硬的地方,也難以一刀完全切斷。而且日本刀因為刀身狹窄,對劈砍的角度和準確性要求都比較高,想要上手需要一定的練習。

綜合評價,日本武士刀:

鋒利:

劈砍:

刺擊:

耐久:☆

難易:☆

速度:☆

歐洲手半劍

歐洲手半劍,這是出現在十五世紀的主流武器,一直統治中世紀戰場直到中世紀結束。它兼顧了闊劍的輕便,騎士劍的突刺,雙手劍的劈砍和斬擊,無論雙手握持還是單手配盾都能發揮作用,深受歐洲騎士們的喜愛。手半劍發展出了成熟的劍術使用技巧。不過雖然手半劍可以雙手握持,也有很多雙手握持的劍法,但在實際使用中,手半劍大多還是配合盾牌一起使用手半劍所面對的對手大多穿著鐵甲拿著盾牌,所以手半劍相對於極致的鋒利度來說更追求使用過程中更加結實耐久度更高。筆直的雙面劍刃在刺擊方面更加順暢,同時一面劍刃鈍了還可以用另一面劍刃繼續劈砍。

雖然手半劍更追求結實經用,但是鋒利度也並不比日本武士刀遜色很多。尤其是高強度使用中,手半劍的性能是十分出色持久的。也因為對手大多都是穿著盔甲,手半劍的使用上就沒有武士刀的要求那麼多,上手相對要更加簡單。

綜合評價,歐洲手半劍:

鋒利:☆

劈砍:☆

刺擊:☆

耐久:

難易:

速度:

歐洲刺劍

在火器開始盛行的文藝復興時期,火器漸漸的淘汰了笨重的盔甲,這時歐洲就出現了有別於中世紀十字護手寬刃大劍的新型細刺劍。在不需要面對厚重的盾牌與盔甲的情況下,更加輕便快捷的刺劍迅速盛行起來。它不僅在火槍手中流行佩戴,還作為民間決鬥與自我防衛的武器流傳下來,一直延續和發展成為現代的擊劍運動。歐洲刺劍幾乎沒有劈砍動作,全靠快速的刺擊戰勝對手,如果有人玩過手半劍或是武士刀就會發現,雖然都可以單手使用,但是揮一會手腕就開始酸軟無力,還是需要大量的訓練才能夠有效地掌握。但是纖細輕巧的刺劍無疑更加方便上手,也沒有大多複雜的動作招式,簡單直接就可以擊倒對手。

作為更多的運用於民間決鬥與自我防衛的歐洲刺劍,只能作為單手握持,另一隻手幾乎沒有什麼用,更由於攻強守弱,所以在使用上時常還會搭配一把短劍一起使用,在法語中這種專門用於左手握持的短劍就叫做「左手」。兩手拿著一長一短兩支劍進行決鬥的場面在文藝復興中後期的歐洲經常可以見到。中國有句俗語叫砍傷捅死,就是說劈砍大多只是皮肉撕裂,更多的只是皮肉受傷,然後捅刺直達脆弱的內臟,更容易造成死亡。所以雖然刺劍看起來使用技巧單一,不能劈砍只能刺擊,但實際上致死率更高。一劍將人刺個透心涼,以文藝復興時期的醫療水準,是很難搶救回來的。盛行決鬥的時期,巴黎在20年內就有多達8000人死於刺劍決鬥,最終導致巴黎政府下令禁止決鬥。

綜合評價,歐洲刺劍:

鋒利:

劈砍:

刺擊:

耐久:

難易:

速度:

中國抗戰大刀

在二戰時期,中國因為難以製造合格的刺刀,出現了一種雙手大刀用以進行白刃戰。這就是著名的抗戰大刀。抗戰大刀的血統可以追溯到宋代的手刀,這種形制不斷的發展繼承,包括在太平天國時期依然廣泛使用。一直到二戰時又發揮出了自身最後的光彩,成為了廣泛裝備國共兩軍的制式武器。抗戰大刀看起來寬厚,但實際上並不重,二十九軍制式大刀也不過只有三斤重,跟日本武士刀重量相仿。不僅可以雙手握持,也有不少單手握持的招式在裡面。但由於長度劣勢,實際上對抗刺刀,抗戰大刀本身並無優勢,劣勢更大。

抗戰大刀刀刃寬大,雙手握持劈砍勢大力沉,更容易砸開對方的格擋,同時也不乏靈活性,單手撩抹的招式也很多,一旦近身勝負立分。雖然抗戰大刀打造方便,也比較結實,不易徹底損壞,劈砍能力更是驚人,但是需要更多地使用技巧。因為刀短,只有近身才能發揮它可怕的殺傷力,所以更需要使用者的靈活性。在劈砍性能上,寬刃的抗戰大刀簡直逆天,雖然刀頭偏大刺擊稍弱,但也並不是不能刺擊。寬刃的抗戰大刀也更為結實,即便是堅硬的骨骼也能輕鬆劈開,刀刃即使受損稍加研磨又可恢復如新,所以在二戰時廣受我軍喜愛。

綜合評價,中國抗戰大刀:

鋒利:☆

劈砍:☆

刺擊:

耐久:

難易:

速度:

騎兵馬刀

最後盤點的是騎兵馬刀,這是從中亞彎刀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單手彎刀,主要用於騎兵在馬上劈砍。彎刀在馬上優越的性能,很快就被近代騎兵統一使用了,演化成為了近代騎兵馬刀。然而騎兵馬刀也並不是不可以在馬下作戰,騎兵馬刀作為單手刀在馬下作戰性能也十分不錯。窄刃輕薄的騎兵馬刀揮舞起來十分靈活,有弧度使用起來角度更加刁鑽。實際上現代擊劍運動中的佩劍比賽就是從騎兵馬刀技法中演化出來的,在擊劍比賽中佩劍是唯一可以使用劈砍招數的比賽項目。騎兵馬刀從冷兵器時代一直到火器的出現,依然被廣泛使用。騎兵馬刀輕便鋒利,使用起來非常靈活,主要靠手腕的甩動來進行劈砍,一旦被砍中只要向後一拖就是一道大口子。平時我們在廚房切肉也能感覺的到,砍肉是比較費力的,但是輕輕一割,肉就被切成兩半了。尤其在戰場上,如果刺中內臟,對手可能還過幾分鐘才死,常常選擇跟你同歸於盡,而被砍中四肢就徹底失去反抗能力了。

另外,彎刀依然可以進行刺擊,輕薄的彎刀也十分的鋒利。使用起來技巧也並不複雜,無怪於一直到二戰騎兵馬刀依然活躍於各國的軍隊當中。

綜合評價,騎兵馬刀:

鋒利:

劈砍:☆

刺擊:☆

耐久:

難易:

速度:☆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JIT 為什麼能大幅度提升性能?
預算4500左右配一台主機(僅主機)玩OW和GTA,求大神推薦一下目前這個價位才能配到最性價比的機器?
為什麼 Microsoft Word 不自動更新文檔目錄?

TAG:日本刀 | 冷兵器 | 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