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不是高效工作的鴉片,而是通往幸福的鑰匙

1

以往看到「心流」這個詞,都是在關於工作的文章中。這些文章往往都是在描述進入心流狀態,就可以心無旁騖地高效工作。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心流」是一種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就像是一隻沒有什麼副作用的香煙,給我們的工作提神用。

直到今天讀了一本書,才發現原來「心流」絕不僅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是通往幸福的鑰匙。

這本書叫做《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是世界知名的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心流」(flow)這個概念的創造者。

米哈里之所以提出這個概念,並不是為了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相反,他是為了解答一個更大的問題:我們在什麼時候最幸福

2

米哈里 1934 年生於東歐,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風起雲湧的時代:二戰、冷戰,之後是人類科技、資訊以及財富的大爆發,可是他發現,人類並沒有因為更富有、更智慧、更科學而變得更幸福。

於是,米哈里開始思考關於幸福的問題,他決定像最優秀的人發問,他採訪了數百位藝術家、企業家、運動員、醫生,都是各自行業內的領軍人物,他們都向米哈里描述一種奇妙的心理狀態。

當米哈爾又把自己的研究對象進一步拓展到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甚至是偏遠山區的老嫗、納瓦霍族的牧人時,發現大家都會經歷這種體驗,連描述的辭彙都大致相同。

他將這種最接近於幸福的體驗,稱之為「最優體驗」。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3

對於如何定義心流的狀態,他給出了八個標準。

他訪談的人在談到「最優體驗」時,往往會描述出這八種體驗的幾種甚至全部。

第一,面臨的是可完成的工作;

第二,全神貫注於這件事情;

第三,明確的目的;

第四,即時的反饋;

第五,投入到行動之中;

第六,感覺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動;

第七,進入「忘我」狀態,心流體驗後,自我意識又變得更強烈;

第八,時間感改變。

4

心流的概念,米哈里曾經在一次 TED 演講中有過精彩的介紹。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談流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k0MDUyOTI4.html

不過在演講中,米哈里只是對心流做了描述,卻並沒有談到可能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如何尋找心流

好在,在《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中,米哈里給出了答案。

他的答案基於一張圖表

縱軸是挑戰,橫軸是技巧,在米哈里的理論中,心流的獲取,靠的是個人能力水平和接受的任務難度之間的微妙配比

以學習網球為例,如果是一個初學者,不懂任何技巧,他唯一的挑戰就是把球打過網,這時他的狀態就是A1,這時他很可能會感受到心流,但是時間不會太久。

經過練習,他的技巧進步了,這時他變成了A3,他感到的是無聊;

或者他面對了一個專業對手,發現原來還有很多很多應付不了的挑戰,這時他進入A2,他感到的是焦慮。

那麼如何進入「心流通道」,答案變得清晰,如果感到無聊,就提升挑戰,如果感到焦慮,就提升技巧

5

比如在書中,米哈里提到僅僅是簡單的走路,也可以進入心流狀態,我們要做的就是確定目標、提升挑戰、保證自己需要投入全部精力,這樣我們就很容易把最無聊的走路,變成一種可以進入心流的運動。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做了一個小實驗,我在從地鐵站走回家的十多分鐘里,給了自己一個挑戰。挑戰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保證三步一吸氣,兩步一呼氣;

第二,心中默記自己走過的步數。

為什麼要三步一吸氣,兩步一呼氣呢?如果是兩步一吸,兩步一呼,因為太有規律,很容易進入到一種下意識的模式中,而三步一吸,兩步一呼,我必須有意識的調整呼吸和步伐的配合。

有意識的控制步伐和呼吸,心中默記自己的步數,再加上還要注意看著路,幾乎已經佔用了我的全部注意力。在走路的中間,配合最完美的時候,我確實感受到了全神貫注、即時反饋、自由控制自我的行動以及「忘我」的狀態。

也就是說,通過給簡單的走路增加一點點挑戰,我們就能進入到心流的愉快狀態之中

6

那麼還有哪些場景,我們最容易感受到心流呢?

米哈里在這本書中分析了我們會可能遇見的各種場景,並給出了答案,總結起來,有以下 9 條。

  1. 運動和健身
  2. 舞蹈
  3. 性和愛情
  4. 食物
  5. 思考
  6. 閱讀詩歌
  7. 寫作
  8. 閱讀歷史
  9. 研究科學或哲學問題

當然,在這些情景中想要體驗心流,也要遵循「心流通道」的原理,注意根據自身技巧調整挑戰的難度,避免焦慮和無聊。

7

這裡比較讓我驚訝的是,對於性和愛情,米哈里也建議我們採用心流的思路來面對。

一開始,性的愉悅甚或樂趣都唾手可得。凡夫俗子年輕時難免墜入愛河,初次約會、初吻、第一次性經驗,都是非同小可的挑戰,足夠一個年輕人好幾周都沉浸在心流之中。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這中狂喜的狀態一生只有一次,初戀以後所有的感情可能都不再刺激……

如何維持愛情的新鮮感?答案跟其他活動一樣。雙方關係要樂趣盎然,複雜性一定要提高;而要增加複雜性,雙方就得不斷在自己和對方身上尋求新的潛能。要達到這個目標,他們就必須在彼此的身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了解伴侶的思想、感覺與夢想。這是一種持續的努力,是一輩子的事情。當一個人真正開始了解另一個人時,他們就能一塊兒展開各種冒險:一塊兒旅行、閱讀同樣的書、撫養子女、擬定各種計劃並付諸實現,這些事會越來越有趣,越來越有意義。

為什麼這段讓我感到驚訝呢?因為這段話拓展了我的思路,原來「心流」不止可以用在一個人的情景中,兩個人的互動時,同樣可以利用「心流」的思維來獲得更多樂趣和幸福。

推而廣之,面對父母、朋友、同事,我們也可以用「心流」的原理,來讓彼此相處的更融洽。

8

最後,說說工作。

雖然在網上的文章中提到心流時,最多的事例都是發生在工作中。但是在《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米哈里卻說工作與心流之間存在著一個悖論

他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工作中即使已經進入心流,動機仍然偏低;休閑時儘管體驗品質很差,動機仍然很高。

也就是說,哪怕我們在工作中專註、有創意、發揮超常、感到快樂,在閑暇時無所事事、遲鈍、懶散,但是大家仍然寧肯少工作,而擁有更多閑暇。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自相矛盾的情況呢?

米哈里的解釋是,人們往往堅持傳統文化對工作根深蒂固的成見,而無視當下的體驗品質,認為工作就是強加的限制,妨礙他們的自由,所以必須儘可能地逃避。

至於如何拋開成見,真正能在高效工作的同時,也能享受樂趣,連米哈里自己都沒有給出答案。也許這也是為什麼越是行業內的精英,或者是全身心投入的創業者,越樂於描述在工作中的心流體驗吧。

看來,如果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真心愿意投入的工作,那麼想要藉助心流達到高效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 ● ● ●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查看更多文章。

回復「書單」,給你看我的精選書單。

回復「讀書」,給你看我的讀書方法論。

推薦閱讀:

青春和逝去的愛,這才是我們路過的全世界
從小甜椒jasper所引發的對婚姻家庭的思考
#論求婚的心機# 他把訂婚戒指藏在項鏈里,讓女友戴了一年,旅行時砸開求婚
家長該立志把孩子培養成「人生贏家」嗎?

TAG:阅读 | 书籍推荐 | 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