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姐妹只是喜劇嗎?

美劇破產姐妹在中國十分受歡迎 但破產姐妹除了是喜劇,看了之後只是笑一笑 學點英語俚語就沒有其他內涵了嗎?


只有在心情好的時候,我才敢看破產姐妹。

一個充滿才華的音樂人,快八十歲的人還要靠夜班收銀員的工作維生。

一個外國大廚,以約炮為生活,販毒拍黃片掙錢。

一個波蘭移民,情商高,手段強,擁有家政公司,四十多歲依舊靠租房度日。

一個身殘志堅的韓國移民,善良大度,極力融入新國家,卻因為身體缺陷整日被手下嘲諷取樂,生意上一次次的努力也因為手下的抵制而廢止。

一個苦孩子,善良而堅強,打兩份工,睡不足六個小時,可連一個一室一廳的房租都負擔不起,連葯都吃不起,更不用說請病假。

一個落魄公主,高學歷,高顏值,進取堅強,奮鬥了四年,卻連一間卧室都沒有。

這種永遠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下,人該怎麼活下去?劇里有的人遊戲人間,有的人選擇麻木,也有的人選擇努力,但他們有自己的堅守,他們活的都很快樂。

經濟大增長馬上就要結束了,以後的社會環境對成功將有更加苛刻的要求。當我們處在他們那個處境,當希望即將老去時,我們該怎麼面對?


不,是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是周星馳似的小人物的悲劇。

拿卡洛林來說,生活環境一落千丈。從曼哈頓到布魯克林,本來住的是擁有中央公園視野的豪宅,到和同事合租且只能睡摺疊床 。接觸的人從名媛貴婦演員醫生一下子變成二等殘疾的亞裔餐館老闆,進過監獄的黑人老頭,猥瑣的東歐屌絲,和高中沒畢業單親家庭的濫交女。全是社會邊緣人物,弱勢群體。更可怕的還不是物質上,是輿論的壓力 。作為紐約城頭號大騙子的女兒,幾乎是每一個人的公敵。感情上,卡洛林交往過華爾街隱退下來的文藝青年,和有婦之夫的法國大廚。都不算成功,前者無疾而終,後者乾脆是以第三者身份進入的。被周圍人鄙視。 事業上,沃頓商學院畢業的頭銜好像沒有給她帶來任何的成功,蛋糕店倒閉,欠下了十幾萬的債務。親情方面,唯一的親人在監獄裡,從極端的富有到極端的貧窮,失去親人 朋友,工作,尊嚴,面對自己曾經百般看不上的小小富二代前男友的回馬槍似的嘲笑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些更讓人絕望的。

再說Max。更是悲劇中的悲劇,從小父親早亡,跟著一半神經不正常的母親生活。可見童年的不幸。每天工作超過14小時,初期養著小白臉兒男友,被經常性的劈腿。後來遇見看似各方面和自己合適的男人迪克,由於發現了其富二代的身份陷入了深深的自卑 ,即使是喜劇,編劇們也殘忍的告訴我們 不同階級沒有真愛,讓灰姑娘見鬼去吧的道理。值得注意的是,迪克和法國大廚幾乎是同時期在劇中出現的。出身名門的卡洛林選擇了象徵著 浪漫 情調 古典 高雅的法國大廚 。而屌絲女Max,只能和住在垃圾桶里的同樣的屌絲在一起。當女屌絲Max發現了迪克富二代的身份時,作為觀眾的我們,著實的為她高興了一把。潛意識裡,我們覺得,也是希望,好心善良的妹子都能有完美的愛情 。但是,此時Max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一段感情就此終結。

有人說,Max從小出身貧窮,對生活要求不高,她活得很快樂。你錯了,幾乎每天依靠酒精 大麻 來麻痹自己的人。怎麼會活得快樂?她是在逃避。從小的不幸。早就讓她對生活失去了期盼,甚至連開一家蛋糕店都不敢想像。一個女生從小几乎沒有父母 ,沒有朋友,整日工作閑下來的時候就是酗酒和大麻。

你還覺得破產姐妹真的是喜劇么?


不能理解為何有人說是悲劇,只能說你不了解美國夢。

Caroline是個充滿正能量的人,無論生活如何欺騙了她,她都向上努力!

Max確實是個頹廢的人,可當琳琳放棄時是她鼓勁琳琳不放棄的!

Oleg和Sophie到處去約炮,最後他們還是發現了彼此是真愛,然後結婚了!

Earl是個年邁的黑人,他經歷過種族歧視也經歷了種族平等,可是他從來都在拿自己是黑人這個事來調侃,從未自卑過!

至於Han,他矮卻勤勞,還善良,樂觀向上,這部電視劇里最喜歡他了好嗎!

綜上所述,我看了這部電視劇並沒有覺得哪裡是悲劇,反而充滿了正能量。而且,這明顯也符合美國夢:這是原本沒有夢想的人追求夢想的故事,是小人物努力拚搏而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的故事。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大人物(有錢有勢)看小人物的努力,總是帶著憐憫,所以覺得這就是個悲劇。

不然我們打個賭,看看最後到底這對姐妹有沒有幸福(??????) ?

附錄:

麻煩先弄明白什麼是悲劇什麼是喜劇。

悲劇和喜劇首先名稱和定義就不同,深層次是審美情趣不同,最主要的表現在小說的結局上。曾經有人將喜劇稱為「春天得神話」,而將悲劇稱為「秋天的神話」。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喜劇還是悲劇,它們都是一種藝術,既然是藝術,那麼都會給人帶來某種心理上的感受。針對這一問題,古今中外的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對相反相成的藝術門類和美學範疇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那麼,到底悲劇和喜劇有哪些不同呢?首先,悲劇和喜劇的不同表現在悲喜劇創作主體的差異上。從創作主體心理的角度看,悲劇感來源於人類生命的痛感及對痛感的省思,它是人們在實踐中與各種超人類的強大的否定力量發生的劇烈衝突在人們心理結構中的積澱。在很多悲劇性作品中,它往往表現為人在社會實踐中因外在的社會、歷史局限而遭攻的痛苦和磨難。但僅僅外在的痛苦和磨難還不足以創生悲劇,使悲劇成之為悲劇的主要一種內在的悲劇感、悲劇精神。而悲劇感、悲劇精神作為人的一種內在心理結構,,不免會使人對悲劇產生悲沉的生命體驗,從而導致一種自覺的內在的悲劇性的情緒。與悲劇的創作心理相對,喜劇的創作心理是人對生命的樂感及自娛入世情懷的折射。曾經魯迅說過這麼一句話:「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喜劇則是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這就說明其實喜劇它是沒有悲劇那種悲愴性的體驗的,而是一種自我勝利的優越感。當舊事物被歷史實踐所拋棄時,人們並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審視那些已經失去存在依據的舊事物。還加之以其智慧的微笑,在審美上嘲笑它們,並通過這種喜劇意味的笑來否定、揭露醜惡的脆弱,從而達到對美的肯定。所以喜劇精神的實質就是一種樂觀主義精神是人對自己力量和尊嚴的充分自信。無論是悲劇性作品還是喜劇性作品,它們都是創作主體與社會生活融合的產物。但是,悲劇家和喜劇家他們在審美心理特徵方面卻有著明顯的不同。一、悲劇家善於感知事物深涵的哲理性,而喜劇家善於感知事物「隱藏著的喜劇性」,悲劇家側重於發掘人生崇高而富有詩意的方面,在調動讀者全部情感功能的基礎上引導讀者去思考,讓讀者在感受悲痛、苦難的同時去追問存在的意義。而喜劇家則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一顆凡心,他更熱衷於平凡瑣碎的事物,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隱藏的喜劇性,並能調動一切滑稽可笑的因素令人捧腹大笑。二、悲劇家的審美情感是崇高的、沉鬱的,而喜劇家的審美情感則是達觀的、輕快的。悲劇家是痛苦的思考者,他總是悲切地關注著人生的凝重痛苦,努力使人們正視現實的岌岌可危並引導人們超越現實的苦難。而喜劇家則是逍遙的樂天派,知足常樂。他始終保持著豁達寬容的心態,微笑著對待這個世界,教導人們愉快的告別自己的過去。三、悲劇家是出世的、深遠的,他的目光指向無限,深不可測,他傾向於超越現實和有限,達到對宇宙人生的頓悟。喜劇家則是入世的、平易的。他們的目光指向瑣屑的凡俗人生,引導人們珍惜現世人生,積極樂觀地去享受人生的歡樂和痛苦。四、悲劇家是理性的化身,他的情感受著理性的強大制控,他的思想是嚴密的、有序的、邏輯性很強的,他總是追隨著和梳理著人事物態的內在邏輯,努力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必然律。而喜劇家是感性的化身,他的思維是網狀的,在喜劇創作中的表象運動具有非邏輯性。喜劇創作中的審美情感也往往打破常規,以非邏輯性的情感活動創造出喜劇性情境。綜上所述,儘管和悲劇家一樣,喜劇家的出發點也是人類的缺陷和不幸,但它的目的地卻是儘可能地昭顯和營造出一種壯麗無比的快樂。不同於悲劇精神核心(憂患意識)的是喜劇精神體現的是一種積極達觀的人文精神。在悲劇與喜劇世界中,除了悲劇家和喜劇家他們在審美心理特徵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外,接受主體的心理活動也是很不相同的。悲劇一般是以悲劇人物的苦難、不幸、死亡作為題材內容的,它必然會使人產生沉痛、悲哀、恐懼等不快的精神反應。這種強烈的精神反應,本來和審美中所產生的愉快的情感是相反的,然而它們卻能與悲劇中的美感化合成一種更強烈的美感,由此產生悲劇特有的精神愉悅。當悲劇的痛感在悲劇效果的反作用下得以迸發時,它可以喚起人們豐沛充盈的生命力,激發起人們不畏艱險的決心和意志,從而獲得一種生命的激動和愉悅的快感。喜劇接受意味著對主體心智、德行、情感的肯定和自信心的加固。悲劇能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主要靠的是『突轉』和『發現」,喜劇中也有突轉。它是由精心設計的誤會產生的緊張感和隨著誤會的解除而產生的自我放縱和自我擴張的狂歡。在喜劇中充斥著大量誤解,它們常使觀眾陷入心理緊張或心理期待之中。它的的發現更多的是被動的、輕鬆快意的,喜劇欣賞者無需付出任何重大的主體代價就可以解除緊張,完成發現。如果說在悲劇欣賞中恐懼和憐憫構成了觀眾審美心理的基本內容(伶憫的實質就是一種同情)。那麼在喜劇觀賞心理中觀眾感受到的則更多的是乖訛感和優越感。這種優越感還往往呈現為一種冷靜的洞察、居高臨下的理性審視。並且喜劇的接受過程是一種積極、輕鬆、理性、歡快、直接肯定自我的心理過程。悲劇可以在欣賞者的審美心理中造成恐懼和憐憫,喜劇可以給人以乖訛感和優越感, ,那麼這兩種文本的審美心理蘊涵、審美心理效果又有何不同呢?悲劇文本是將來時的,它指向未來,而喜劇文本是過去時的,它回首過去;悲劇文本具現了人類的征服欲和抗爭決心,而喜劇文本具現了人類的寬容、淡泊之情和對和諧生活的追求;悲劇文本的審美心理效果表現為「凈化」,喜劇文本的審美心理效果表現為「解脫」。悲劇使人從苦難和自卑中超越,使人深刻,使人知難而進,使人在壓抑中獲得向上的一種張力,喜劇感則不具備這種超越功能,相反它使人滿足於這個世界,超然於成功和失敗、如意和失失意之上,獲得心理的平衡。

摘自百度知道,侵刪。


在我看來這是以喜劇自嘲的悲劇,Max很好的演繹了窮人家孩子的悲劇,而Caroline則很準確的表現了又富有到貧窮的悲劇。


悲中有喜 喜中有悲 既然不能去死 就只能硬著頭皮活下去


怎麼能說破產姐妹都是黃段子呢。我都看不下去了,就是通過這種秀下限和吐槽的方式,讓我們認識了落魄但是一直追求夢想的C,還有擁有黑色世界觀但是會有無限溫情的M。

我還記得有一集,C生日那次,那個狂拽酷炫的跑車,C不敢開出去,甚至都要在車裡過夜守著它不讓它損壞了因為那不是她的跑車。M卻帶著C開出去,開到了沙灘,最後她們飆車的時候真是分分鐘想讓人落淚。多麼美的情節,難道只是窮屌絲逆襲,白富美落魄,然後10分鐘黃段子嗎。

哼,你們這群愚蠢的人類。不匿


就是兩個女屌絲沒心沒肺的生活段子。配角陣容也奇葩:還帶動物演員。

另外有點積極的意義是夢想(蛋糕店)可以有,至於行不行無所謂,拼過就好


我最近才看了這部劇,可能和年齡與經歷有關,在我看來:這是一部用喜劇手法來演繹的悲劇

破產姐妹講述了一個窮人(Max)和一個落魄富人(Caroline)因為機緣巧合而在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的故事。

如何讓劇本變精彩?其關鍵點在於讓劇情陷入衝突,一個優秀的劇本需要做到三種衝突,即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自我,再通過這種戲劇化的衝突使得人物產生了變化,從而推動主線劇情的發展。所謂劇情衝突是指「阻撓角色達到目標」的情節。

破產姐妹就是通過塑造窮人與富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從而引起了觀眾不停追劇的興趣。而這種衝突的本質源於不同階層之間在自我認知,交際圈子,消費觀念,家庭,教育,自信,理財等諸多方面的分歧。

去過曼哈頓,也去過布魯克林,在此之前,我根本無法想像這兩個區同在一個紐約城裡。

走進Max生活的Caroline只是編劇為了製造衝突而虛構出來的人物,而千千萬萬個現實版Max生活在布魯克林,生活在93省,生活在回龍觀,每天為了生存而掙扎,與真正的Caroline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裡。

她們之間沒有交叉點。


明明是我饞小蛋糕時的過癮劇!


誰說max沒有朋友 Max和Caroline有彼此啊( ̄? ̄)

每集結尾溫馨的讓我想哭 Max自從有了呆C人都變得積極了 錢寧家破產了以後C還是在努力的活著並且和M一起為生活尋求著希望 第六季最後兩人雖然沒在一起(x

不過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真的…就是個喜劇…別想那麼多消極的


每一遍從頭看破產姐妹,我總能在最氣餒的時候重新振作起來...

對我而言它不僅僅只是一部情景喜劇...更像是我的勵志劇╮(╯▽╰)╭


是帶淚的笑。一直認為真正的喜劇是帶淚的笑。比如卓別林,周星馳


除了喜劇還是MC的奮鬥史。通過各種不同類型角色可以了解到美國文化的包容性。

而且請注意問題是「破產姐妹『只是』喜劇嗎」!!!首先可以肯定,《破產姐妹》是喜劇,是笑中帶淚的喜劇。因為劇中角色的設定大多屬於社會底層人民,和我們差不多甚至過的不如我們好,他們的奮鬥歷程會或多或少觸動我們的內心。

而題主問的是除過喜劇元素以外這部劇還有什麼元素,結果有些答主一上來就回答「是悲劇」。。。這屬於斷章取義,僅通過描述劇中角色的窘迫處境就強行把《破產姐妹》解釋為悲劇,這種答法十分不實事求是。「以悲襯喜」這種手法在小學生的古詩詞中都有好吧。。。


顯然不是……

我簡單說一下吧,美劇為什麼好看,因為它總是有主題在裡面。

你看到的破產姐妹,類型是情景喜劇,各種段子飆分,但是其內核和主題講的是人本身,講的是「我有用了」,為什麼開蛋糕店,因為「我不只是會彪段子,在社會上,我有用了,我有價值了,我有存在的意義了」


還有愛和夢想。


泡麵劇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