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文明的教育體系,是不是存在重大缺陷?

我們的現代教育,是不是忽視了道德教育?這種道德教育,不是空喊口號,而是把哲學命題,以通俗的形式,普及滲透中小學教育。是否可行?

現在人類科技日新月異,逐漸接觸人類認知的極限。而這種極限領域,是誘人的,也是危險的,此時,道德人倫,會明顯的感到落後跟不上新事物的發展。而法律、規則的制定,離不開人倫道德的框架。而縱看世界範圍,沒有幾個國家有這種意識,嘗試徹底改觀教育體系。對此,你是否感到擔憂?


其他兩位答者一個持道德相對主義,一個持道德哲學太難的觀點,都反對將道德哲學教育普及在中小學。

對於道德相對主義的問題,如果持一種先驗哲學的觀點開看,評判正確與錯誤的標準不在外面,就在人先驗善性良心裡。東西南北有聖人出,皆同此心,同此理。道德哲學教育,未必需要教授具體的道德教條,而只需要教人回復知善知惡,為善去惡的本原的道德實體和能力。

如果持目前教育體系不需要改變的觀點,那就太對社會現狀熟視無睹了。在現代,即便是在傳統觀念相對濃重的中國,理應最純潔最善良的青年學生的道德似乎已經出現普遍的敗壞情況了。

比如,大學裡的各種學校組織的黑幕,知乎上曝出的似乎不少。

比如,大學裡獎學金、貧困生、評優等一系列與金錢利益相關的事,似乎弄虛作假,或者沒有資格得到的卻得到了的現象層出不窮。

比如,青年學生談戀愛幾個月換一次對象,甚至一周換一次對象。我在這裡說這話,可能有點保守,有點逆「自由戀愛」潮流的味道。但實際上這種「自由戀愛」並不光彩。一個人找了個對象,仍然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這算什麼呢?一個人找了個對象,不想著和他、她共度此生,而是體驗戀愛的快感,滿足生理的慾望,這樣和把人當洩慾工具有什麼區別呢?退一萬步說,我保守,這在大家看來是一件道德上不算壞的事,但起碼也算是一件在道德上不算有多好的事吧。道德哲學是教人成為人,教人向好的。停留在「不好不壞」,似乎也不能滿足道德哲學的要求。

再比如,考試作弊這個東西有多普遍,也不用我多說了。

在教育體系里不要道德哲學,人就會缺失一種真正的是非教育,沒有一個判斷是非的標準。這種缺失,社會會補回來,但不是以道德的形式,而是以利慾的形式。

沒有人說學校教給你行賄、欺上瞞下、巴結上級欺壓下級,這些是社會教給你的。學校沒有做的,社會會幫著做,不過做出來的是什麼東西,是好是壞,大家自然有目共睹。

再說,道德哲學難嗎?其實不難。或者退一步說,道德哲學難就不能教嗎?其實必須教。因為第一,道德哲學的價值就在於能為人提供行為方向,如果道德哲學僅僅存在於倫理學博士的論文和書籍中,那麼道德哲學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第二,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以學生學習壓力大就放棄了道德哲學教育,其實是舍本求末,那些具體知識哪有學做人更重要呢?陸九淵說「今人略有些氣焰者,多只是附物,元非自立也。若某則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正正作個人」。教育不教做人,教出來的是什麼呢?教出來的是以權謀私,欺上瞞下的危險品。

道德哲學難嗎?有一種道德哲學不難,而且很好,這種道德哲學就是儒家的道德哲學。

有人見不得儒家,一看到儒家就是欺壓人性,專制幫凶、保守落後。其實並非如此,你剝開三綱五常歷史性時代性的煙霧,能夠找到它裡面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永恆的東西。

儒家教什麼呢?教的就是很簡單的東西,但也是最難的東西。

儒家教人存養,教人擴充,教人純化意志。沒有什麼比這再簡單了,它沒有一大堆的單詞讓你背,沒有一大頓的公式讓你推,不需要動你的腦子,它不要求什麼智力基礎、知識基礎,它要的基礎就天生的在每個人身上,它要求的只是你去純化意志。

陸九淵說「人精神在外,至死也勞攘,須收拾作主宰。收得精神在內,當惻隱即惻隱,當羞惡即羞惡,誰欺得你,誰瞞得你!」每個人都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現代我們進行儒家的道德教育,不必管那些古代三綱忠君那些具體的道德教條。只要教育你致良知,只要你看到你自己那知善知惡,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的良知,看到之後讓你正心誠意,純化意志,讓此良知主宰,自然能在我們這個時代做出合適的道德行為,自然就做了個人,完成了道德哲學的教育。這是何等緊切著實的工夫!

但是這種教育也很難,難的是人人也都有利慾。純化意志乃是天下第一簡易事,也是天下第一困難事。陸九淵說教人只一個先立其大。無條件,無準備,無依託,何其容易。但良知發現,卻作不得主宰,讓私慾阻隔。內心早有善惡之分,卻不能為善去惡,讓良知蒙了灰。道德教育又是何其困難。

中小學生是最純潔,最善良,最無知的。他們純化意志也最簡單,最容易。若是放任其到了大學,到了社會。經過物慾的一番侵染,再回復良知就困難的多,更不用說很多人到了社會再也接受不到道德教育,而只能接受到充滿利慾的社會教育了。

就現代的社會狀況而言,道德哲學教育十分緊迫,必須實行。


聽起來不錯,可是,誰來判定什麼是正確、優秀、先進的道德呢?

如果一個政權,能把哲學命題,以通俗的形式,普及滲透中小學教育,我只能說,這個政權是無比可怕的,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無比可憐的。

中國古代教育,不就是把儒家思想從始至終的灌輸嗎?結果如何?

評價一個道德倫理落後,其實很有趣。

如果大部人分認為某種觀念是落後的,自然就改變了,比如包辦婚姻。所以這不過是某些人認為落後罷了。

那麼,這某些掌握話語權的人,就要動用自己的手段,來修正別人的思想嗎?

道德倫理的優勝劣汰,是依靠社會浪潮的沖刷才檢驗出來的。不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思辨,無法判斷某種道德倫理是優秀的。

現在沒有什麼新潮思想,像包辦婚姻一樣,是整個世界大部分都認為落後的,可以通過法律行政手段強制推廣。

【沒有幾個國家有這種意識,嘗試徹底改觀教育體系。】

我覺得,根本不需要國家有這種意識,目前的教育體系也不需要改變。

………………………………………………

【回復答主冷少峰的話,補充一下。】

簡單泛化的道德,是可以判別的。人人都知道,善良、誠實、正直、負責是好的品質,但是這些是沒有辦法教育的,或者說不是學校這種模板批量教育可以辦到的。

我實在想不到怎麼沒有煙火氣息的讓人棄惡從善。如果不用具體的教條,怎麼教育孩子呢?在耳邊反覆念叨你要做好人嗎?

不具體的手段,怎麼寫進課本呢?怎麼推廣呢?學校教育,只能是具體的。那麼這就很微妙了。

儒家思想可以在古代異化為三綱五常,在現代就也同樣存在異化的危險。

何況,學校如何進行具體的道德教育呢?

出試卷考試?誰會寫真心話呢?豈不是成了說謊比賽了嗎?

排排坐念「有朋自遠方來」?背誦全文默寫?這又有什麼用?

我覺得,能改變教育一個人道德的,只有內心深處的感動和認同。也許某個班主任某個校長可以給孩子這種體驗,但是這不是學校能有的功能。

道德老師不是心理醫生,有技術知識就可以。

全國的學校,真的都能找到合格的老師嗎?

我一直認為教育一個人的辦法只有熏陶。這個很難很難。

我覺得,有搞道德教育的資源,還不如用來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

如果中國孩子們每至少兩個月都可以去一次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參觀,我相信這對於這一代人的素質真的是很大的提升,比什麼虛無縹緲的道德教育好多了。

孔子推崇音樂,就是因為音樂有熏陶的力量,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也是如此。他要是活在現代,估計也會帶著學生去。

搞道德教育的問題還有很多,但仔細想想也不是不能克服。

但是問題出在,沒有什麼切實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以及投資回報不成正比。

-----

我覺得您還是太過理想化。

啟發良知,肯定是好的,可是怎麼啟發?具體怎麼操作?如果是我當教育部的管理者,我是想不出來要怎麼做的。我很願意聽您講講。

不只是沒有勝任的老師,我都想不到怎麼判斷某個老師是否勝任 。

網路授課?那說到底,老師嘴裡要說什麼東西呢?我想不出。

再說,孩子道德真的受學校影響嗎?是不是家庭影響、社會影響更大呢?泛泛而談仁義禮智信,就能改變思想?

我覺得博物館等等是潛移默化的教育。比如教育人有民族自信,講一萬遍,不如帶他去看看古人的成就,自信自然就有了,不然教育裡面是空的,一戳就漏,還是要去跪舔洋人文化。

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學校無法給學生心貼心的交流,所謂的道德教育只會異化。

…………………………………………………………………………

再次補充,推薦大家看看答主冷少峰的回答。

他描繪的藍圖很美,雖然我還是覺得他的想法太過理想化。

不過,就像辛亥革命前一堆人都不認為滿清能很容易推翻一樣,看來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存在可能。

說到底,這不是一個邏輯問題,其實他的話里是有很多漏洞的,但是我感覺用邏輯去挑刺很無聊。

有時候辯論贏了,不是說明你正確,只能說明你能說會道。

在這唱反調也沒意思,事實怎麼樣誰知道。

反思自己,也不是實幹家,再辯論就是抬杠了。

雖然不覺得他的想法可以實現,但是我期待被打臉。


你不覺得有一絲本末倒置嗎?

用我以前看的一句話來講:在教育階段不談思想,大談成績、績效,然而到了政治上這種大問題,開始談主義談立場,人民會想聽你的主義嗎?


謝謝邀請!

現代的各國的教育體系,多多少少都忽略了道德教育...

最終結果,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貧富懸殊,戰爭不斷,飢餓不斷...而且我們還在摧毀這個本不屬於我們的世界。


需要一種符合現代科學的「道德素養」,如何重造信念、倫理、信仰、道德等的形而上意義?而不是現實主義的利益觀,至於科學觀覆蓋一切?關鍵是人本身就不科學。或者說我們一直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道德」而無法教授下一代!而需要他們自行摸索和直接繼承,其實是人類本身對自己的不自信,因為歷史證明了自信的都是為統治服務的教育。而如果沒有確定的「道德價值依靠」,群體的道德淪喪和虛無主義就不可避免,儘管可以在現實中以「宣傳」和轉移注意掩蓋和採取措施外在強制,但腐爛往往從內部難以看到照顧到的地方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文化教育的意義比道德教育更大,因為更普遍而實際。道德說教是「封建的、落後的」,哲學倫理是「思辨的、個人的」,哲學普及是「懷疑與自由為先的」。然而今天如此卻是文化落後而混亂。

文化建設始終沒有像科學那樣的「實驗」標準和理性可行方法,人們承受不起長期文化缺失的代價,更加承受不起文化冒險實驗的代價,移植反而可能會滅亡本土文明文化。至於人人踴躍開創(哲學教育普及)?剛開始的普遍懷疑無疑會造成動亂因素,而且這是一個長久的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最好的結果如同「德國」,但那樣必然會破壞中國的政治原生態和原本就「畸形而缺失」的現代文化(所以我們只會宣傳古代傳統優秀文化),在穩定的社會不值得這樣冒險,而且會被西方帶著走。至於少部分喜歡哲學的,自然可以自己去學習研究了,但沒有哪個國家會把哲學當做文化根基,真正的哲學太難。或許就像現在他們所做的:只能在原有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穿針引線的編織並且引導走出自己的路,但是這是怎麼一個困難而艱巨的事啊!而這就是重申傳統文化而接續「真實文化」的目的吧!但人們必須面對在自己內心深植「殘酷而可憐」的文化現實,不然我們就將長期停留在統治時代!而這是在我們看西方民主問題的戲的時候。

人類教育體系一直存在的缺陷或許就是文化教育,也就是文明的傳承教育,究竟如何是好?不能脫離或者割裂本地文明而「跳躍性發展」,也不能落後僵硬得拖後腿起負作用甚至必須要毀滅,更不能不符合「進步」的文明特徵,而且要真正的主動的吸收融合新事物、新方法、新元素並且「能夠」替換落後缺陷的任何元素(絕不能形成什麼絕對權威的、不可懷疑的事物),也就是應當具備對自身「否定之否定」的原則和堅持,具備隨時代進步的活躍性質。根本的這種文化本身必須足夠的「韌性和吸引力」,深植於人們心中甚至可以作為永恆的信仰,面對任何「文化和災難衝擊」都要保證自身的存在,當然最重要的是學習和有力的反抗。至今人類有無數文化,但僅存的極少。中國文化存在的十分尷尬,雖然存在了,但落後太多了,而且具備太大的缺陷,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都不理解它,宣傳「四書五經、道德經、孔孟老莊然後...等」?這和西方宣傳聖經和「古希臘哲學」有什麼區別?的確具備永恆的「魅力」,但他們早死了,全靠我們「翻譯和解讀」,反正他們又不會死而復生,隨便解讀也沒有什麼。

現在這樣的模式教育最殘酷的是對潛在知識分子的傷害,因為真正對他們重要的是個性啟蒙教育以及基礎教育,他們失去了什麼?失去了可能在理想狀態的自己!

摸著石頭過河的前提是具備足夠的完全的智慧,而不是特定的智慧。

在中國傳統中總是這樣,他們沒有原則,而是庸俗實用的目的欲使。實際上他們只是像野獸無比的相信自己或者他們本就是野獸的本質。然而沒有原則就沒有真正的進步和文明,獨行的野獸不是可以揣測的!

原則是共同體道德的基礎,或者說這是共同體存在的形而上本質,如果多數人不具備這樣的原則那就不是真正的共同體。

或許他們心中有自己難以描述的道德和自信,然而文明本身是世界的、現實的、客觀的,就必定是邏輯、因果的、形式的,也就是原則上的。是規則、尊重、自由、真誠、平等等語句可以描繪的人道準則。

共同體的原則是文明進步的形而上階梯和社會本身的穩定基礎。公共性的原則必然是可理解而說出的,不是不可說的道德。

而個人的道德不足以代替共同體的道德原則,個人往往在一種冒險之中,精神處於懸鎖中間,進步與退步同在,成功與失敗都是可能的。

人類的教育應當基於什麼?原則第一!唯有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儘管文化知識教育很重要,但共同體原則是文明人必要的,不然他們本質上就不是共同體的一部分,而是獨行的道德主義者,因為他們並不尊重共同體文明甚至無視,只能造就他們自己「無私」的高尚。

人類智慧是否應當有強烈的原則?原則是共同體的標誌,真正的文明的智慧體必定有強烈的原則。


是的,我們人類世界上大多數教育體系都有大缺陷,思想混亂,認識不清,不知道人的本質。他們不教如何做人,不教正確的世界觀,只教混飯吃的技術。

教育應該是教育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懂得如何做人是第一位的,這應該是教育的核心任務,然後才是混飯的技術,這個應該是第二位的。

因為你有了正確的世界觀,懂了如何做人,那他不管在社會那個崗位,不管高低,不管富貴貧窮,他都能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國家對全人類都是有益無害的,都能作出自己貢獻,對己對他都會有益。

但若沒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不知如何做人,則很可能是個害人精,對自己對社會都可能造成危害,技術越高危害越大,而且這個機率是非常大的。

所以教育人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教育人們懂得如何做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任務,然後再加技術,這樣就對了。

我們中國在這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懂得如何做人」,這個問題上簡直是顛倒了。

從文革後連最起碼的普世教育,家庭教育都沒有了。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比所有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更是第一位的嚴重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好,其他問題不可能解決好的,不可能!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這個問題若不解決好,我們的生存法則就會向動物的生存法則靠攏。人們就會越過越痛苦。窮有窮的痛,富有富的痛,貴有貴的痛,會越來越痛苦。

我們應該向聖賢教我們的生存法則靠攏,而不是向動物法則靠攏。這樣人們才會越過越幸福。人類才會得到提升。


不是道德教育,道德同樣沒有意義。是空口號。而是情緒調節等的心理教育空白了!人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情緒。不知道如何調節不如意。


謝邀。看不懂題主的描述。以前也考慮研究過教育問題,大學也是讀師範專業。當時買了七八本教育家寫的書,看了一兩本之後發現,這些書毫無價值!撇開社會背景談教育問題全都是紙上談兵!什麼素質教育等等,沒錢沒出路談什麼素質教育?素質高沒文憑,出來社會工作只能做個流水線工人,因為社會只看文憑不看素質,只要沒有犯罪背景就行。覺悟之後轉去研究社會學了。教育學只是教你怎樣教好學生,不能從制度上解決問題,一切都是空談。


呃……

這才是七年級啊~~~_(|3」∠)_

你還想怎樣?

ヾ(*ΦωΦ)ツ

ヾ(*ΦωΦ)ツ

ヾ(*ΦωΦ)ツ

謝邀。


我們的科技已經跨越天空,但是思想和靈魂的軟弱還停留在原始社會。這是人類教育體系最大的悲哀,但是,思想和靈魂的事情,誰都無能為力。


我,不感覺到擔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沒了,人去哪兒?


拜佛念佛、禪修打坐與楞嚴經、真心、神我,一切法無所住、無所得、無所有的話題

拜佛念佛、禪修打坐與楞嚴經、真心、神我,一切法無所住、無所得、無所有的話題

爵士貓3 分鐘前

楞嚴經那是騙人的,心是精神層面的,七處征心全部是物理層面的尋心,直觀的想想,能找到心嗎?這種騙小孩的把戲怎麼這麼多成人上當?這難道不是自己騙自己嗎?精神層面的心被問了7個物理空間的地方,最後講心找不到,這連幼兒園小孩都能想明白的道理,大人們被蒙了一千多年。

師兄現在是刀鋒犀利呀。感覺師兄功力突然大增,可以直達佛學的真正境界了。網上已沒有幾人可達師兄的功力了。只有真正明了【我之本無】【法之無執著】,才可真正明了世界之實相。靠那些所謂的禪修,以為打坐就可以達到明了世界之實相,實在是可笑。妙境法師,在瑜伽師地論的講課中,就不客氣的嘲笑了這些看法。

這禪師他要喝斥我們,就是說『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這個喝斥對不對呢?也有一點道理。我今天因為第一段文,很瑣碎,有的時候那一個字要查字典,要把它唸准了。還有這個名相呢?有的時候要查查大辭典,查了好多的大辭典。然後今天早上本來是要靜坐的,靜坐的時間都被佔去了,只坐了一刻鍾,坐了20分鐘,我心裡就想起來這句話,這〈證道歌〉這句話,這個『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但是我又想出一個自圓其說的道理來,就是這句話「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就這句話。若是不學習經論的話,尤其是你若不學習唯識的話,你很容易一靜坐的時候,我歡喜坐禪,禪是最重要的,學教、分別名相那是自找苦惱。但是你很容易走差路,很容易走差路,什麽呢?坐那裡因為沒有得定的人,當然是心裡妄想很多;得了定以後,明靜而住、念念相續、無散亂轉,這個明靜而住,一坐坐七天,或者坐一百天,坐這八萬大劫,那很容易你就意會到這一念心就是常住真心、性靜明體,沒有生滅的,這就是佛性,我就是佛!很容易就會想到這裡。

但你若是想學習過唯識的話,「種子依」這個識是由「種子」現行生出來的,而「種子」是一剎那一剎那的,識也是剎那剎那的,都是無常的。那裡是常住真心?這就是一個問題,這是個問題,你又不知道;你若不學習,很難知道這件事情。他說的不對,那麽你敢說是《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說的,彌勒菩薩是未來佛,其實現在就是佛,你說他說錯了嗎?你敢說這句話嗎?你『不懼無底深坑苦,視之如糞土』。不過這件事,所以我們學習佛法,說是玄奘大師那時學習了多少佛法,學習了《涅槃經》,我們看《玄奘法師傳》,他第一,最初開始學習的佛法就是《涅槃經》,學習了《涅槃經》,他學習了《攝大乘論》、《俱舍論》是後來。他那個時候才有這個疑問,說是究竟是南道對?是北道對?當場是現場有疑問。我們現在學習也是一樣,因為你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經論,一下子就畢業了,就是你學過有時候還是弄不清楚。

  所以這個地方,有的時候說是常住真心,有的時候說剎那生滅,你怎麽決定?你心裡面怎麽樣,有什麽感覺?這是個問題。所以「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這個眼識的生起要依賴眼識的種子,種子一剎那現,就是一剎那的眼識;這一剎就那就滅了,所以眼識也滅了,要一剎那、一剎那的這樣生起。那麽從這裡說『分別名相不知休』,「分別名相」裡面也有好處,也是有好處的。

歡喜坐禪的人,他懶得看經,不大願意看經。看經費眼力,坐那裡多舒服呢!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若讀了《愣伽經》,然後再去讀這個《起信論》的話;或者先讀《起信論》,再讀《愣伽經》的話,思想上就會有問題,會有衝突的。你讀了《愣伽經》,把這個《愣伽經》藏經裡面有三種翻譯,都可以讀。然後讀《愣伽經》,讀《起信論》,讀讀《涅槃經》,再讀《大智度論》,再讀《瑜伽師地論》,我認為這個人,他的思想自己在作戰。他一定是這樣子。

  所以這個修空觀,修的是什麽空觀?什麽空觀都可以修,但是這個我,這個真常不可以空,它就是會有這個問題。會有這個問題,如果他也容易就會知道這個是我。很容易執著這個我見。這樣說,這個我,最後的這個我不能斷,最後的我若不能斷,這個人是什麽樣的人呢?我以前說過,天台智者大師的《釋禪波羅密》,你們各位有沒有讀過?他解釋非非想定的時候,這個非想非非想究竟是什麽東西呢?智者大師說,就是那個修行的人,是『真神不滅』。『真神不滅』的這個「神」是什麽?「神」在《智度論》上常就指我說的,就是神我,神即是我也,『真神不滅』,是真我不滅是這麽意思。這個我是不滅,其餘的一切法都空了,我是不空的,是這樣意思。那麽這個非非想定,連初果都不如,連初果都不如,還是個凡夫。

若以真常唯心的觀念與方法,能修空觀不必修無我,可以達到何種程度?你想一想。當然這個真常論者本身來說,那他就是佛,我就是佛,自然是這樣子,自然就想到這裡。那你說他是和初果也不如,這是不可以的,不能這麽說。所以這樣子說法,我們學習佛法的,怎麽樣來決定這件事。

我讀到妙境法師此段話,也體會了很長時間。

大師說的就是當下知乎裡面的修學佛法的師兄。

有許多師兄,是什麽空觀都可以修,但是這個我,這個真常不可以空,我就是佛,佛就是我,『真神不滅』,是真我不滅。我是不滅,其餘的一切法都空了,我是不空的。所謂禪修的師兄,往往【我】的執念十分頑固,批判他人總是說一句【你的修行還不到家】。

其實,佛法實相是邏輯上十分簡單明了的,一切法無所住,無所得,無所有,就是說佛法是超越人類語言與思維的。〈證道歌〉『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可以說,又是佛學修行最高境界的表達。

分別名相,這是佛學修行之人初期的必經之路。大乘小乘師兄的爭論,就源於此。

名相不可分別,一切佛法本是平等無二,是修行的更高境界。

拜佛念佛,如果初學之人用於修行,十分易於陷入魔境,執著於待業往生的迷湯。

拜佛念佛,如果是有了高深功力的大德,他已經明了名相不可分別,一切佛法本是平等無二,自然就明了【我就是佛,佛就是我】的真實含義。

我本人善根淺薄,不敢修行拜佛念佛法門,害怕自己把持不好,墮入了魔境。

等等吧,看佛緣。


什麼?沒有道德教育?

那只是你太窮了而已

真正的富人什麼教育都有


任何教育體系都存在著重大缺陷,任何制度都存在著重大缺陷,都是一堆爛番茄里挑選相對不爛的,比較適合自己當下口味的而已。


回答是肯定的,道德教育與死亡教育


這種道德教育,不是空喊口號,而是把哲學命題,以通俗的形式,普及滲透中小學教育。是否可行?

不太可行,倫理學並不是教人向善,教人德行。一般倫理學都假設對的就是符合倫理的,然而不同的理論認為不同的事是對的,吃人也可以是對的。所以對小孩來說無法培養孩子向善成為一個好人。不過我覺得你說的 『道德教育』 大概是孔子和類似古希臘的美德論,對於這種道德教育可以去教,但問題是沒有幾個人懂,所以實際操作里問題比較大。

綜合考慮,不建議把哲學倫理課題帶入孩子的教育中。1,不會達到你預計的效果 2,教育成本太高。而且你知道倫理學有多難么?建議還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孩子不是超人,不用在小時候什麼都學,什麼都懂。


以下是對主流答友的批判:

[1] 如果持一種先驗哲學的觀點開看,評判正確與錯誤的標準不在外面,

答主在此想說的叫 A Priorism in Moral Epistemology

[2] 評判正確與錯誤的標準... 就在人先驗善性良心裡

答主在此想說的叫 innate idea of morality。請標明 1.到底想說哪個 2.到底想說什麼

[3] ... 道德哲學教育,未必需要教授具體的道德教條,而只需要教人回復知善知惡,

為善去惡的本原的道德實體和能力 (什麼意思?????)

然而這位答主寫的還矛盾

既然

評判正確與錯誤的標準... 就在人先驗善性良心裡

就無需

需要教人『回復』知善知惡 (引號圈起來的部分無法理解)

既然

評判正確與錯誤的標準... 就在人先驗善性良心裡

就不會

在教育體系里不要道德哲學,人就會缺失一種真正的是非教育,沒有一個判斷是非的標準。

----------------------------------------------------------------------------------------

再說,道德哲學難嗎?其實不難。

請看看你在此文中犯的錯,實話實說你覺得不難么?

或者退一步說,道德哲學難就不能教嗎?其實必須教。

退一步說,量子物理學難就不能教嗎?其實必須教。然而會在中小學教么?

其實必須教。因為第一,道德哲學的價值就在於能為人提供行為方向,如果道德哲學僅僅存在於倫理學博士的論文和書籍中,那麼道德哲學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第二,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以學生學習壓力大就放棄了道德哲學教育,其實是舍本求末,那些具體知識哪有學做人更重要呢?陸九淵說「今人略有些氣焰者,多只是附物,元非自立也。若某則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正正作個人」。教育不教做人,教出來的是什麼呢?教出來的是以權謀私,欺上瞞下的危險品。

1,道德哲學不會提供具體的『行為方向』,而且不同道德哲學理論提供的『行為方向』是不一致的,請問中小學生是不是還用自己分析判斷不同倫理學理論?在寫一篇 Comparison of moral ethics and rule utilitarianism 或者 a critique to Kantian deontology?

2,同上段闡明,倫理學無法教孩子做人。

--------------------------------------------------------------------------------------

道德哲學難嗎?有一種道德哲學不難,而且很好,這種道德哲學就是儒家的道德哲學

儒家教人存養,教人擴充,教人純化意志。

雖然中國哲學不是我的專業,不懂什麼『存養』,『擴充』,『純化意志』,你能解釋下么?

沒有什麼比這再簡單了,它沒有一大堆的單詞讓你背,沒有一大頓的公式讓你推,不需要動你的腦子,它不要求什麼智力基礎、知識基礎,它要的基礎就天生的在每個人身上,它要求的只是你去純化意志。

『存養』,『擴充』,『純化意志』 簡單在...?(接引文)

不需要動你的腦子,它不要求什麼智力基礎、知識基礎,它要的基礎就天生的在每個人身上,它要求的只是你去純化意志。

儒家的道德哲學/ 『存養』,『擴充』,『純化意志』 簡單在 『不需要動你的腦子,... 不要求什麼智力基礎、知識基礎,它...的基礎就天生...在每個人身上?

1,什麼基礎?(大概又是題主混淆的『如果持一種先驗哲學的觀點』)

2,儒家的道德哲學 『不需要動你的腦子,它不要求什麼智力基礎、知識基礎』 ?????????????????

答主的意思是不是 儒家的道德哲學/ 『存養』,『擴充』,『純化意志』 :

不需要動你的腦子=學的時候不用想

它不要求什麼智力基礎=傻子也能學

不要求什麼...知識基礎=到了會說話的年齡就能學

最後儒家的道德哲學『要求的只是你[神奇的]去純化意志』 請問答主是這個意思么。

在餘下就是那位答主的引文及暢想,我便不做評論。不過這一篇小小的critique大概可以從側面告訴大家,倫理學適不適合中小學生學習。倫理學的難度如何,看看號稱哲學話題的一些答主對『倫理學』理解如何。

此篇評論並非批評主流答手所聲稱的『儒家倫理學』,而是純粹為了批判主流答手的哲學水品及對倫理學的理解(不懂裝懂)。

-----------------------------------------------------------------------------------------

最後,我想表明回答要不要 『把哲學命題,以通俗的形式,普及滲透中小學教育』 需要搞懂以下兩點:

  1. 學習倫理學,把『哲學命題,以通俗的形式,普及滲透中小學教育』會解決當今社會問題
  2. 道德教育 哲學中的倫理學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