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LinkedIn 在中國會不會成功?


是否成功要看如下幾點

1、中國區域職業經理人團隊有多大權力,從monster併購中華英才網之後的表現來看,這個信任是很難得的,一方面是溝通問題,一方面是認識差異,比如說給顧客送禮。

2、長期來看基於sns的招聘模式是靠個人用戶,但最少在中國有能耐的人獵頭都要費勁口舌,讓他們掏錢有點難,前期還是要搭建銷售團隊對企業客戶。外企運營銷售團隊成功範例不夠多。

3、重技術輕推廣,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不會營銷會死,在國外的互聯網公司有技術就能活。所以在投入方面的差異很大。但市場份額不等人,有效果才是王道。

4、保持高素質人群,在linkedin模式下,註冊用戶數遠不如核心用戶數值錢,所以如何獲得這批用戶是個好玩的問題。


目前在國內表現的話,其實挺明顯的。

工作是一個剛需,所以大家會去註冊一個號,

但中國沒有輕社交的習慣,我們更屬於親密關係之間的推薦,所以不會特別去

現在看起來這種文化培育還是需要很長很長很長的路走。


linkedin越改版體驗越差,而且入華那麼久,支付還是以美金結算,禁止內地用戶試用體驗付費賬號功能,這種地域歧視也挺讓人不舒服的。感覺不接地氣,特別是搜索功能限制後,讓人非常失望。


不會。因為基因,linkedin沒有屌絲基因。


肯定是不會成功的。

如上圖,在中國決定LinkedIn是否能成功,得看以下幾個因素。1、資金;2、技術;3、運營推廣;4、產品;5、盈利模式。

針對LinkedIn,資金,技術,運營推廣,這3個問題都好解決。因為Linkedin是市值260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https://gupiao.baidu.com/stock/usLNKD.html?from=aladingpc),他有錢聘請優秀的技術人才和運營推廣人才來完成這幾項。下面zai30.com重點為大家分享下Linkedin這個產品和他的盈利模式。

1、產品:Linkedin,赤兔App並不是中國用戶需要的。

產品是大部分公司最核心最有競爭力的部分。接下來就重點分析下這個產品。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同樣任何產品也需要考慮一個問題:我的產品能為用戶帶來什麼利益?

我們通過其他的產品對比分析一下Linkedin。

微信:熟人社交

微信做的是熟人社交,他們社交的切入點是熟人的日常生活;目前月活躍用戶近7億。

微信成功了,因為他能給用戶帶來利益:隨時隨地了解自己熟悉朋友的日常生活,隨時隨地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給朋友,並且與他們交流,時常保持聯繫。

陌陌:陌生人社交

陌陌做的是陌生人社交,他們社交的切入點是性。切入點選擇正確所以他們在納斯達克上市了,成功了。目前市值31億美元。

陌陌成功了,因為他能給用戶帶來利益:也許可以在附近找到想約的異性朋友。說白了,有機會和高富帥,白富美約炮。

Linkedin,赤兔App:職業社交

Linkedin,大街網,脈脈,赤兔App以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就錯了,導致他們的用戶活躍度極低。他們的目標是做職業社交,但是用戶都是在分享日常生活的動態。如健身,美食,跑步等動態信息,這樣造成沒有用戶活躍度和粘性。做社交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是:關我屁事和關我屁事?

職場社交很大程度上是陌生人,而一個用戶分享的日常生活動態,被其他陌生用戶看到的時候,關我屁事和關我屁事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沒有關係。當兩個用戶之間沒有關係的時候就不會產生社交行為。總結就是他們沒有找到職業社交中用戶之間的重合點。這就註定他們在未來前景不明。

Zai30.com:職業社交

而zai30.com做職業社交的切入點是職業知識,這正是職場人需要交流的地方,所以這才是職業社交的核心。用戶看到其他用戶發布了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經驗或技巧後會很快產生共鳴,或學習,點贊,或討論,進而添加好友,更進一步的交流。

它也會成功,因為他能帶給用戶更多的好處

(1)、能解決職業困惑,更便捷的獲取更多職業知識與經驗。

用戶可以提交自己的職業困惑,從其他優秀的職場人才那裡獲取優秀的職業建議,搜索,瀏覽,選擇能夠幫助自己成長的優質內容。

(2)、能找到更高工資的工作,為企業更方便的提供候選人。

用戶通過提供回答和分享優秀的經驗文章,系統會統計他們在各種領域中的能力,以此證明自己在職業方面的實力並顯示在他們的個人簡歷中。當企業招聘方看到這些用戶提供的優秀內容,職業實力時,自然會優先招聘他們,並給予更高的待遇。

(3)、方便找到共同志向的職場好友

通過其他用戶的職業實力,以及他們所熟悉的領域,可以很方便快捷的找到跟自己興趣相投的職場好友。

(4)、更方便的認識婚戀對象

成年人在選擇婚戀對象時,對方的工作經歷和職業實力佔據了很大部分考慮因素。當用戶在zai30.com展現自己讓大量陌生人都信服的職業實力時,我相信這樣的實力同樣可以吸引很多異性。

2、盈利模式:盈利模式也不是中國用戶能接受的。

目前他的盈利模式:(1)通過為企業提供招聘解決方案;(2)向用戶收費提供高級會員服務。

(1)這個是受到市場認可的。市場上大部分的招聘網站都是通過這個提供收入來源。比如51job,智聯都是為企也提供招聘方案來獲取收入。但是(2)這個在中國就實用了。在中國這個喜歡貪便宜的國度里,想要用戶付費升級賬戶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是由中國用戶的國情決定的。

基於以上分析,Linkedin在中國式不會成功的。http://zai30.com正在尋找投資中,投資方面的朋友可以來聯繫我。


不會。

很多在中國的美國互聯網企業還非常高傲,沒有積極地進行本地化。領英在中國的APP很多內容都是英文的,實在沒讓人看到想要在中國開拓市場的誠意。

領英在中國有這麼幾個障礙:

1.中國人的文化還是酒桌文化、熟人社交,微信把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位置都佔據了,大家還沒有意識到職場社交以及職場社交軟體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價值。

2.領英幾乎沒做什麼本地化的改進,將西方職場文化直接輸入到中國,所以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窘境。

3.本地職場社交軟體如脈脈的興起,給領英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脈脈用戶數已經超過了五千萬,領英怕是難以挽回局面了。


搞不明白這東西能幹嘛。想換工作狀態一更新,最先找來的肯定是你老闆而不是獵頭。大陸職場應該更加註重隱私,我可不想被前同事知道我去了什麼公司,新公司里我也只想被hr知道我以前的經歷。


成不成功不敢說,但是在廣告媒介公關這些乙方內小有成就是可以的, 目前這類行業的使用率還是可以的。


我也覺得不會

文化不同,尤其是跟工作相關的東西,中國有自己的一套職場文化或者叫做路子。。。


先解決伺服器大姨媽訪問幾百ms的延遲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吧


不會,目前高級賬號使用者,沒多少錢,但是花的特別不爽

1、使用體驗跟shi一樣,載入慢就不說了,交互部分讓人心累

2、開高級賬號跟沒開差別不大,我花100多刀就買那30封inmail?我還不如請客吃飯呢

3、一心撈錢,本來不打算買第二個月了,還自動扣款,我找了半天才把這個自動扣款撤銷,mlgb

總之,本來就是服務性企業,不提升服務質量,早早跪。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沈博陽從領英中國離職?
Linkedin 從信用卡賬戶直接扣錢,並未告知確認,怎麼辦?
如何評價 Linkedin 2015年12月推出的新版移動 App?
領英付費賬號可以享受什麼樣的許可權?可以搜索到的3度意外人的哪些信息以及搜索的有么有限制?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