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都強調女權的時代 男權是否也該得到平視?

之所以有這個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在這個強調女權的背景下 我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

女生和男生在公共場合牽手不會引發議論

女生和女生牽手也不會

但如果兩位正常關係的同性男友如果像女生一樣單純因為友誼而在公共場合牽手就會被議論被誤會

這是否意味著對男性的不公

(請注意,並非反駁女權。只是想到這個現象發問而已)


不應該!

因為當下語境里的「男權」概念是女權發明的魔鬼概念。就像基督教里講上帝,男權就是魔鬼。那麼大家都在講救贖的時候難道還要去發展魔鬼教呢?這只是個比喻。

實際上有一本叫男權神話的書講了這個問題。其實那本書的價值就是抵消了女權,就是女人吃虧論,因為他用女權理論重新審視了下男性世界,就發現男性其實比女性更吃虧。

但我並不支持男權神話這本書。因為他也沒有提到怎麼辦,而只是跟女權一樣散播了一波焦慮。如果女權是女斗男,那麼「女權式男權」其實 是男斗女。本質上他們都是女權,都是性別對立。

至於你說的牽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我們古代就是可以牽手的,現在觀念變了。說不定以後也會變,那說明古代更沒歧視么?做人為什麼不按社會常識去做,在街上裸奔是會被警察抓走的,而遠古的時候不會,那遠古更沒歧視么?


在女權分子眼中,是女權代表平權,男權代表特權的雙重標準。但事實上,在絕大多數國外的資料中,男權運動也是一場捍衛男性正當權利的運動,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包括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和印度,都有男權組織,而且男權運動不是貶義詞。只不過到了中國,女權分子們通過操縱輿論,篡改百度百科,以及公知大V宣傳洗腦等方式,強行壟斷了話語權,同時打壓了男人正當的維權意識。

所謂男權主義,又稱男性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男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男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男性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對女權主義的批判

現代社會中女性主義的過度膨脹已經使原本的女性主義變質成性別歧視的主義。在現代社會分工中,女性並不完全屬於弱勢,如忽略社會的實際改變而完全以過去社會的衡量標準攝取更多的保障,就會成為性別歧視的主義;而以過去的價值觀來衡量女性主義的現代社會則繼續把女性主義當成社會文明進步與開明的象徵。這使女性主義過度膨脹而變成當今社會勢力最大的主義。

在強勢的女性主義下,社會資源會對兩性的分布不均。若在教育機會、法令規定與工作薪資上都用「女性為弱勢」的假設出發,就會造成歧視男性的問題,引來「港女」的出現。在華人社會的某些地區,強勢的女性主義積極地把女權拉到最高,卻也連帶造成一些雙重標準的價值觀,例如將女性的任性合理化,將男性應當對女性提供服務合理化。在戀愛和婚姻關係中希望得到獨立的自由和尊重,卻又認為男性應該扛起大部分的責任。認為男性對女性的價值評判標準是物化女性,卻又對男性採取極高標準。簡單的說,在一波新的價值觀轉換和**當中,一些女性什麼好處都想要得到,卻不肯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在擴張自身權利的時候,眼睛永遠只看到別人有的,和自己沒有的。  

更為激烈的批判認為,女性主義僅僅是將女人的任性還有幼稚實體化成學術理論,並且直接以性別為劃分,將一半的人類區隔在外,把任何偏激幼稚的行為、違反倫常、人性價值的病態思想以一句:男人欺負女人(類似共產主義的資產階級剝削理論)全數合理化,將性混亂、謀殺胎兒、反正常行為、重視物慾與膚淺的外錶行為、女性過份保護措施,無限制地自由上綱,而心地狹小的過份重視物質的本性、反道德、反平等,全部化約成對父權的抗拒與女性權力的抬頭的正常行為。因此,如何使女性主義升華成兩性平權的主義,相信是目前女性主義研究者極需反省的問題。再者,現今社會對女性的新觀點也極需修正,對於女性保障和義務的比例,現代社會極需要做出適當的重新調整。

主要關注議題

(1)就業  

強調男女公平就業,男性亦應受到鼓勵,或不應在尋找被定型為女性化職業時遇到歧視;反對社會為鼓勵女性就業而採取的配額制或其他特殊照顧,而工資應以該員工的表現而制定,而不應為追求同工同酬而影響工資政策。

(2)犯罪與懲罰  

在一般的性別定型中,男性會被視為暴力,較強社會參與犯罪行為。激進的男性運動組織 `The Mens Defense Association 指出在判刑上男性通常會較重,更批評男女子監獄的不同環境,明顯地是歧視男性。他們更引述美國司法部的一九九四年的數據,指出伴侶謀殺的案件中,男女比例參半,而在殺害子女的案件中,女性佔55% 。而一九九二年的司法部數據亦顯示女性嚴重傷害男性的比率為 4.6% ,即一千人中有兩人遭殺害,相反男性嚴重傷害女性的比率只有2% ,而在早期研究美國家庭暴力的文獻中,亦指出男女性出現暴力的比率是相近的。這些數字與傳統的看法互相矛盾,亦帶來不少的質疑,但無論如何,這種對男性的定型,以及由之而來的司法制度下的待遇,必須加以審視,以免出現像美國許多反法庭判決及對男性的虛假性犯罪指控。

(3)離婚、撫養權及父權  

激進的男權團體指出離婚判決,往往在基於保護弱者的假設上,對男性作出不公平的裁決;在離婚的判決中,男性要付上高昂的瞻養費,喪失子女的撫養權。男性作為父親,卻因法庭的判決,未能行使其應有的父權,子女與生父的關係變得疏遠,有論者提出會導致缺乏父親社會的現象。這種對男性的不公平違反了公平機會去承擔及實踐男性角色及責任。

(4)媒介對男性的歧視  

媒介一方面忽視了男權運動,及男性應關注的事情,相反地對女權主義的關注則較多,事實上許多的廣告及劇集製作出現的性別定型,經常將男性描繪為犯罪分子、施暴者、陰謀家和懦夫等,亦是對男性的歧視和不公平。

(5)社會資源的投放  

男性運動主義者指出社會上相對地投入較多的資源予女性服務上,相反地男性服務卻得不到關注,其中一個有趣的論點是男性普遍地較女性短壽,但在健康服務上卻鮮有投放資源去對付這個問題、或在男性的疾病上,相反在對抗女性健康疾病方面,卻獲得許多認同。

兩性平等的主張  

男性主義者普遍地認為大部份女權主義者放棄了平等的思想,而只是注重女性權利,排斥其他性別的權利。平等主義者尋求提升女性、男性和其他人的權利。  

「性別平等」、「兩性平等」或「性別平等主義」是相信兩性平等。很多此思想的追隨者想以此字眼代替女權主義或男權主義,用以描述相信基本平等權利或法律上或社會上兩性有平等的待遇。他們為了達到最終的平等和尋求妥協的方法而奮鬥,以改善男性、女性之間的關係。


兩組截圖,第一組,《星河戰隊2聯邦英雄》

第二組,b站av15289701。

有的男人選擇不與這個世界同流合污,做一隻自由的海燕。

有的男人選擇妥協,為資本下跪。

所有人都在苟且偷生,沒什麼丟臉的。記住一點:不要欺負弱者,不要畏懼強者。就可以了。


首先,更正一下題主的錯誤。男權是不存在的。

男權一詞最先由女權主義者凱特·米利特於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時期提出,屬於女權主義內部的自創概念,沒有普適性和一般存在性,只能算是一種假說,一種政治工具,一種女權主義創造出來用於攻擊和口誅筆伐的靶概念,它的作用是囊括和代表一切女權主義所反對的、阻礙女權主義擴散的、反對女權主義的事物、概念和機制。因此,所謂「男權」這種被女權自主定義以及可以不斷女權的政治需求隨需求改變定義的誕生模式就註定了它只是一種政治遊戲,並非是實際存在。它不像動量守恆定律一樣亘古存在於世界,永世不變永遠正確;而是服務於政治鬥爭的、以女權主義者的政治訴求為驅動可以不斷發展變化擴充修改的政治工具而已。所以,討論男權毫無意義,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根本也就不存在什麼「男權是否也該得到平視」這個命題。

男權是女權捏造的概念,沒有客觀存在性。所以不用予以討論。

另:女權最喜歡用的句式是「你不必XXX」。

比如「你不必不能展現脆弱、不必不能哭、不必不對壓力鬆懈,不必不敢穿裙子,不必不敢喜歡粉紅色,不必不敢當一個家庭煮夫blabla。」

好像拗口得慌。把「不必不」替換成「最好能」就可以了。是不是通順多了。

女權的意思是教你丟掉男人的優勢和競爭力,丟掉男人應該具有的優良品質(參見「性別刻板印象」),自廢武功,揮刀自宮,從而自甘墮落。從而在與女性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從而將工作機會和社會地位拱手讓給女性。這就是「你不必」句式的核心意義。

我將其稱之為「心理閹割」。同時,這是一種拓展自身生存空間、打壓別人生存空間的功利行為。同時,這是一種使社會熵增加的反社會行為。

女權的本質是運用解構主義的理論基礎,對男性和女性進行心理閹割,從而使女性越來越像男性,而男性越來越像女性,從而達到消弭性別差異和彼此優勢(進一步的結果是反轉性別角色),達到權利再分配的目的。

這就是為什麼女權非要給男性"穿裙子權」「掉眼淚權」「脆弱權」「家庭主夫權」「蹲著尿尿權」,且完全不顧男性是否樂意接受這樣的所謂「權利」,並美其名曰「解放男性」「消除性別刻板印象」的原因。

因為這樣能夠削弱男性的社會地位。

這樣,利益才能夠得以再分配。

嘴裡講的都是主義,那心裡,可都是生意呢。

另外說一說樓主關於男男牽手的問題。

其實「讓男男可以愉快的不顧周圍人眼光的牽手」正是女權努力的目標「性別心裡閹割」的重要成果表現形式之一。這使男性的行為更加向女性靠攏了。也使得利益再分配變得更加可能。

說到這個,需要說一說「熵」的概念。

熵是表徵系統混亂程度的物理量。

一個系統的平均程度越低,那麼它的有序程度就越高,那麼其組成單位之間的差異就越大,這個系統的熵就越低。

反之,這個系統的熵就越高。

物質世界的發展本質是事物關係不斷結構化秩序化的過程,是從能量平均分布到能量差異分布的過程,是從低勢能差到高勢能差的做功過程。是從高熵形態到低熵形態進化的過程。

對於人類社會來說,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越大,特徵越明顯,社會角色越固化,表明這個社會的熵就越低,發展程度越高,社會也最有秩序。

因此,從兩性角度來說,男性和女性的性別特徵分化越明顯,兩者之間的差異越大,越表明這是一個文明,有序,和諧,發達的社會。

女權提倡解構主義、激進自由主義以及結果平等,其本質是使社會無序化和平均化的行為,是逆事物發展規律,違背自然規律的反社會行為。

因此,樓主所說的「男男無障礙牽手權」,恰恰是應該被每一個關心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兩性和諧的人所堅決反對的,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百害而無一利的反動思潮。我們不僅不予以提倡,反而要堅決的予以反對,制止和打擊。

據此我有理由懷疑樓主其實是一個夾帶私貨的女權主義者,在此問題中借關心所謂"男權"之名,搞為女權站台呼籲招魂之實。往各位答主警惕。


我要說一下,男人不能手牽手恐怕和男權社會沒有關係,和文化有關。據說沙烏地阿拉伯的男人手牽手出門是正常的


我願意為所有人擁有自由發展的權利而奮鬥,當然包括男人。問題是你乎的男權分子要的可不是和女人公平競爭,他們比較有想法,想當裁判,這種情況下當然要堅決反對男權,捍衛性別平等。

真男權保護男人在家裡做飯帶孩子的權利,你乎男權則是把男性和女性都限制在所謂的他們的範圍內,並且男人擁有絕對的統治權,當然要反對。


首先,男人上街能不能手牽手和男權女權沒有任何關係,單純人們的看法 社會生活的文化。其次,為什麼會出現女權?什麼樣的人通常會講究權益?弱勢群體會更強調平權前調自己該有的權益。而現在看來,男女相對,女性社會地位偏弱勢。


是的,男人有哭的權利,有坐著尿尿的權利,有被女人養在家貌帥如草做家庭婦男的權利,有結婚不出房車的權利(但要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照顧好家庭的能力),平權就是把男女現在的社會屬性顛倒過來仍然成立。


推薦閱讀:

現在女生不願意過婦女節的原因是什麼?是否與婦女這個詞的污名化有關,如果是又是如何產生的?
使女的故事:這樣被「壓迫」的世界,從來都不只在故事裡
姑娘們,穿越前記得脫褲子!切記切記!
迪士尼很可能會讓你染上想嫁王子的怪病

TAG:女性主義 | 男權主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