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宦官制度的持久昌盛是否和儒家文化有關?

雖然基本理解在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在宮廷使用閹人,但為什麼直到清朝宦官制度依舊發達,這其中是否和儒家文化長期霸權有相關性?


這怎麼會牽涉到儒家文化的霸權上呢?!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稍有損傷,這才是儒家的傳統觀念,但宦官制度的持續這反倒恰恰暴露出傳統中國的最根本的毛病:皇權高高在上,無可制約!

我看整個傳統中國的歷史,就是皇權如何一點點走向獨裁的:

1、部落聯盟,諸部推選共主,發展到盟主自擇繼承人

2、共主禪位發展成世襲

3、王權打到神權,自此王權神權合一,王成了天子,受命於天,王權的合法性不再需要神權的背書

4、王權消滅封建而代以郡縣制而成大一統,從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夫子所說邦無道,不見用,乘桴浮於海的競爭局面不再

5、皇權消滅世家、豪門、巨室,嘗試過外戚、宦官等等都不好使,最後找上了寒門士子,用科舉逐步實現了本朝與士大夫共天下,終於找到了可靠而穩定的盟友,從此皇權高高在上,再無可約束的手段

夫子所創立的儒學本身沒太大的毛病,但有兩個前提:

1、諸國並列,邦無道,賢臣幹吏可以用腳投票

2、和美國的人權大於主權相類,那時是道義大於諸侯,雖說是春秋無義戰,但諸侯妄為那就是給其它霸權以干涉的借口

也就是說,夫子說的儒學的前提是競爭性的政治環境,所以,他自然可以說尊王、可以說忠,這其實是有個隱含的前提:君不似君,那我完全可以周遊他國。但大一統抽掉了這個這個邦無道可以浪的前提之後,尊王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再怎麼折騰道統啊什麼的,都無可避免的一步步的從師、友、臣走向了我大清的奴才了

歸根結底,沒有選擇就沒有權利,夫子有選擇權,所以他是萬世師表,後世儒者沒有了選擇權也就只好跪了,當奴才而不得呢


世間獨尊儒術,

孔子講究《周禮》,

《周禮》已定「寺人」之規

。。。。

證畢


怎麼啥事都能聯繫到一起,連國家教材都指出五四以來矯枉過正,知乎上某些西奴當真是站不起來了。

你光想想,你憑啥不信任貼身的人,明太祖的鐵碑都被推到了,非得把人性歸罪於儒家,也是服


你說拜占庭是不是儒家文化呢?很明顯不是,人家是正統西方東正教,中世紀前西方燈塔國,他的宦官一樣極其普遍


滿清沒有宦官獨攬大權之類的,因為滿清是真真正正的皇權獨裁。其他朝代重用宦官是因為大臣們不聽話或者是因為藩鎮割據,大臣們有些可能是外戚勢力的,有些可能是各個黨派勢力的,藩鎮割據又是一番故事了。總得來說,除了滿清和一些短命王朝的皇帝,其他王朝的皇帝其實是很勢單力薄的(除了一二三代皇帝),重用自家人,勢力大了又要搶你皇位。重用外戚,又要騎到你頭上了。重用文官勢力,他們就和你玩結黨營私,慢慢的就尾大不掉了,也不聽你的話了,你要罷免吧,你得罷免一堆大臣了,別說古代,就說現代直接一起罷免幾個一線城市書記和±市長以及他們下面的勢力,也是扯淡,根本不可能。如果一個一個罷免,慢慢找聽話的人接替他們的勢力,當然是可行的,只不過太慢了,因為古代皇帝壽命也不是很長,說不定哪天就掛了。

【所以最後乾脆就用太監吧,反正只聽你的話,你死了,他也活不了,當然唐朝皇帝又玩脫了。不過總的來說,還是用太監最舒服最舒心,當然也最安心了。】


先有利益,才有為利益正名的言論。


習得屠龍術,貨與帝王家。儒家理念的缺陷是沒有強組織動員能力,只能依附帝王或者土匪頭子。幾千年歷史,也許有儒生造反(張角,洪秀全),但他們用的都是儒家外的技術;更多的是給人當軍師參謀。這種先天缺陷是儒家眾生成為奴才的根本原因,集權越來越厲害也是這幫人的共謀,最多算是當奴才的次要原因。儒家不倒,奴才不絕,奴性不滅。宦官制度是奴才文化的一部分,沒有儒家也許給還是會有宦官,儒家當了道一定會有宦官,更多的宦官。


推薦閱讀:

「坐台」「出台」這兩個詞是從哪來的?
同性戀運動為什麼是反智的運動
新加坡到底哪裡好?
為什麼要在冬至節帶著孩子們參觀紫禁城?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政治 | 文化 | 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