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異同(天主教的答覆)?

從小到大,很多朋友獲悉我信奉天主教後都會問: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區別是?自覺每每給出的答覆都不夠翔實,特援引「天主教在線」相關文章,在知乎上來一次全面的自問自答。當然,文章是站在天主教的立場上,如果以基督教徒的視角,則會就某些點有完全不同的陳述。但即便如此,天主教與基督教從信仰根源看,都是由主耶穌建立的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和初期信友傳下來的教會。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稱。根據主耶穌的意願,全球的基督徒總有一天要走向合一的。


從小到大,很多朋友獲悉我信奉天主教後都會問: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區別是?自覺每每給出的答覆都不夠翔實,特援引「天主教在線」相關文章,在知乎上來一次全面的自問自答。當然,文章是站在天主教的立場上,如果以基督教徒的視角,則會就某些點有完全不同的陳述。但即便如此,天主教與基督教從信仰根源看,都是由主耶穌建立的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和初期信友傳下來的教會。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稱。根據主耶穌的意願,全球的基督徒總有一天要走向合一的。

「天主教在線」正文如下:

關於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共同點及相異點,以下分七項答覆:

⑴同根分枝 ⑵基本信仰 ⑶基本敬禮⑷基本倫理 ⑸傳道使命 ⑹行政組職⑺主內合一

一.同根分枝:從信仰根源及教會歷史作簡要分述

1.同根:從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穌建立的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和初期信友傳下來的教會。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稱。

2.分枝:從教會歷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會,在歷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會分成二個教會: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東方教會,史稱希臘公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東西方教會在信仰根源上,可說完全相同,而在表達信仰及敬禮上,卻有各自的特色;在教會行政上,各自分治,東正教由其首席教長以象徵性領導,羅馬公教會由教宗以實質性領導。為辨別這兩個公教會,一般稱希臘教會為東正(ORTHODOX),稱羅馬公教會為 ( CATHOLIC中譯:天主教 )。16世紀從羅馬公教會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個教派:

(1)路德教派 (信義宗) LUTHERAN CHURCH ──── 1517年

──重洗派 ANABAPTISTS ────────── 1534年

──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 1539年

──門諾會 MENNONITES. ────────── 1545年

(2)慈運理派 ZWINGLIANISM. ────────── 1523年

──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

──公理宗教會CONGREGATIONAL ────── 1581年

3)聖公會 ANGLICANM CHURCH ───────── 1534年

(4)長老會 PRESBYTERIAN ─────────── 1537年

──加爾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稱為基督教。這四大教派可說是後來400多個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聖公會因延續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聖公會在信仰、聖事禮儀、行政體制,都與羅馬公教會相近。羅馬公教會在16世紀──明朝末年,由羅明堅和利瑪竇,二位傳道士來到中國後,他們在1583年,把羅馬公教會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譯用「天主教」,以別基督教在中國譯用的「基督教」。

以下只分述初期基督教在16世紀從天主教分枝後的同與異:二至七項

二.基本信仰:兩教信仰淵源、聖經數目、講解聖經、基本信仰、人得永生、之同與異

1.信仰淵源:兩教都根據聖經──舊約和新約:上主對人的啟示,人對上主啟示的回應。天主教信從聖經,也信從聖傳,即宗徒及歷代教會的傳承。基督教只信聖經不信聖傳。

2.聖經數目:天主教聖經─舊約46卷.新約27卷.合計73卷。

基督教聖經─舊約39卷.新約27卷.合計66卷。

基督教舊約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因為這7卷舊約是用希臘文寫成,其中加下12:38-45為亡者獻祭,涉及煉獄的存在,因此,這7卷舊約,不被基督教承認為聖經。

3.講解聖經:天主教強調全球統一的聖統制,由聖職人員依照訓導權核准的聖經註解,講解聖經;基督教強調地方教會及每人直接由聖靈指引,信友可自由講解聖經。

4.基本信仰:兩教根據聖經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愛的上主(2)信傳上主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3)信傳上主一體三位在耶穌身上救贖人類,死亡及復活(4)信傳聖靈(神)恩賜信從聖子耶穌的人,獲得永生、肉身復活,共享天國榮福。

5.人得永生:天主教強調,信望愛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條件;相信有賞善罰惡的天堂、煉獄、地獄。基督教強調,信耶穌必得永生──因信成義,不靠人的行為;相信有賞善罰惡的天堂、地獄、無煉獄。

三.基本敬禮:兩教敬拜上主、敬禮聖賢、聖事祈禱、之同與異

1.敬拜上主:兩教在禮儀祈禱時,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一體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穌基督。

2.敬禮聖賢:天主教「敬禮」聖賢包括:聖母、天使、聖人、聖女、人類歷史中的聖賢,祖先;並繪製有形象的耶穌,聖賢和祖先的牌位,表達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請求轉禱上主.基督教依照舊約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穌為天人中保,不敬禮聖賢、祖先。

3.聖事祈禱:天主教有七件聖事禮儀,即聖洗、堅振、聖體、告解、聖職、病老傅油、婚姻.以彌撒感恩祭典為中心,全球有統一的團體祈禱經文,也有地方教會自行編用的祈禱經文。基督教各教派都有聖洗聖事,而無彌撒聖祭、也無其它聖事;聖餐(聖體)也只是紀念主耶穌的最後晚餐;團體祈禱,注重讀聖經、講道,獻唱聖詩、祈禱。

四.基本倫理:兩教都強調該遵行上主十誡,並以主耶穌所教導的:「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你們一樣」為互愛的準則。

五.傳道使命:天主教較注重普世教會及用天主教教理傳道,推展修會男女會士到世界各地傳道、建立教會;地方教會則由聖職人員負責牧靈工作;而忽略信友的傳道使命。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 ) 重視地方教會,並積極推動信友傳道的意識及傳道工作,並以當地文化傳道建立地方教會。基督教開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會為主體,注重信徒直接用聖經傳道及擴展地方教會。而較忽視當地文化。

六.行政組織:天主教注重從上治下的聖統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會。以教區主教治理地方教會。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會為主體,由信徒選出的「長老團」,集體治理其地方教會。

七.主內合一:自16世紀基督教從天主教分離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基督教分枝有數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與基督教各派,可說在主內同根、大同小異。

答合一的宗旨:本著天主是愛,凡是包容 凡是相信 「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哲理雖異,目標則一。每一種宗教都強調人類的改善、愛心 、尊重他人和分擔他人的痛苦。在這方面,各種教的看法和目標都大致相同。 -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有了眾多的共同點各宗教都在努力實現同歸一牧同屬一棧的理想,

基督教為了促進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設立了「普世基督教協會」;天主教召開梵二大公會議,除了革新整體教會,並以大公主義法令,從彼此的共同點交談,合作促進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後,也設立基督徒合一秘書處,積極推動與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訪交流、共同祈禱。

在主內合為一體是主耶穌的心愿和遺言:「父啊!願眾人都合而為一,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如同你在我內,我在你內,使他們完全合一」( 若17:21-23)

有些基督教人,因對天主教了解不夠,看天主教恭敬聖母。遂產生誤解,當人問起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同時,他們便答覆說:「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這種誤解答覆,引起一些教外人的相信,也引起更多教外人的質疑,遂向天主教提出此問題,尋求解答。的確,最近廿多年來,本人在堂區從事福傳及牧靈工作,教外成年人前來研究教義者,頗不乏人,幾乎沒每一個人有都提出此問題,要求解答。有些教友也說,他們教外親友,有時也問此問題,但他們不知如何答覆。可見此一問題,在福傳工作上的重要性,不容我們忽視。

  為答覆此問題,首先敘述基督教的創始和派別,繼則說明天主教與基督教有什麼不同,最後述說天主教雖然恭敬聖母瑪利亞,但並非瑪利亞教,而是名正言順的天主教。

  一、 基督教的創始和派別

  天主教乃救主基督所創立,是從宗徒們傳下來的教會,遵守基督所教導的一切教義、誡命和凈化聖化人靈的聖事,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基督教是於公元十六世紀初葉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國天主教奧斯定修會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義,主張人只靠信德即可成義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因拒絕教會的多次勸導,終於一五一七年在德國威登堡教堂發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張,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為路德教派。二是加爾文教派,加爾文是法國人,生活在瑞士日內瓦,與馬丁路德同時,除同意路德所講的「人只靠行德即可成義得救」的主張外,還提出他個人的主張「人的成義得救早由天主所預定」,結果也由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為加爾文教派。三是英國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開始,他因欲休加達利納皇后、另娶宮女寶蘭為後,未蒙教宗允准,遂於公元一五三四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國國教,自立為國教教宗。

  上述三個教派各自成立後,每個教派內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見分歧,遂又各自分裂,漸漸產生了許多新教派,例如從路德教派又分裂出福音教、美已美會;從加爾文教派又分裂出唯一神派、清教徒、公理會、長老會、浸禮會等;從英國國教又分裂出聖公會、高級教會、低級教會、自由教會、牛津教會等。基督教之各教派,在過去四百多年內,已分裂為一百多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歐美各國,基督教各教派統稱為「誓反教」,乃因當時路德教派在德國得勢後,嚴禁天主教舉行彌撒聖祭。數年後,即於一五二九年,斯倍爾國會又宣布恢復天主教舉行彌撒聖祭之自由,當時國內五個皈依路德教派的王后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教信徒,群起誓死反對,稱自己為誓反教派。自此以後,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稱為誓反教,以示與天主教分離之意。待日後他們來到中國傳教時,因為中國環境與歐美不同,他們覺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爾代之,稱為基督教。

  二、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之處

  基督教個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這些大前提上,與天主教並無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啟示的教義,誡命和凈化聖化心靈的聖事上卻大有不同。茲略志如後:

  ·在成義得救的大事上,基督教各教派除聖公會外,其它各派都主張人只靠信德就可成義得救,不需要行善工。天主教卻按基督的教誨,主張人的成義得救,一面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取生活行善工。

  ·在天主三位一體的基本教義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基督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唯一神派和耶和華見證人派則予以完全否認,他們只信有一個天主,不信一個天主有三位:父、子和聖神。關於耶穌所離的七件聖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基督教除聖公會外,其它教派只奉行聖洗聖事。對聖體聖事,他們則稱之為聖餐,只舉行耶穌在晚餐廳成聖體聖血時所舉行的禮儀,以資紀念,但並不相信餅酒於祝聖后即真變成耶穌的體血。對其它聖事,如堅振、彌撒祭祀、告解、病人傅油(終傅)、聖秩、婚配等聖事都予以刪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鄭重聲明,不許離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謹守不渝。基督教各教派卻准許離婚。

  ·關於教義來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傳授,教義的來源有二,即聖經和聖傳,稱為信德寶庫。天主教自宗徒時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寶庫。基督教各教派卻只承認聖經為教義惟一根源,對聖傳卻拒不接受。

  ·關於聖經的卷數目錄,天主教的聖經共計七十三卷,其中舊約四十六卷,新約廿七卷。基督教的聖經卻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約廿七卷,舊約卻只有三十九卷,因為他們把舊約中希臘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智能篇、德訓篇、瑪加伯上及瑪加伯下七卷予以刪除,不承認這七卷為聖經。聖經是天主的聖言有客觀的正確真意,為此在解釋上有應守的客觀標準,個人不能主觀的自由解釋,以防聖經原意變質,猶如國家的憲法不能由每個國民自由解釋一樣。天主教對此標準,非常尊重謹守;基督教各教派卻拒不接受,主張每個教徒都可自由解釋聖經。倘若兩人的解釋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諧時,他們認為雙方的解釋都是正確的,每人都可按著自己的解釋去了解聖經。就因如此,基督教內才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事。

  ·關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禮,天主教非常注重禮儀生活,俾能促進天人感應。為此每主日為教友舉獻彌撒祭祀;每年復活節前舉行聖周特別典禮;為敬拜聖體,常年內屢次舉行聖事及聖體降福;為恭敬耶穌聖心,每月舉行首星期五敬禮;為喪葬舉行追悼禮儀等。這些禮儀能激發參禮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體認到天人感應之親切,加強信仰生活。基督教各教派卻不重視禮儀生活,即在主日禮拜中也只有讀經、講道、唱聖詩而已,其它禮儀生活,則付諸闕如。

  ·在信仰生活內容及教務行政上,世界各國天主教會信奉同一教義,遵守同一誡命領受同一凈化、聖化心靈的聖事,參與同一祭祀天主的彌撒典禮,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一羅馬教宗的領導下,向普世萬民宣揚福音,引導他們歸信天主,獲得基督的救贖大恩。基督教各教派則不以為然,在教義及聖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務行政上更是各自為政,各行其事。

  ·對耶穌基督的母親瑪利亞,天主教予以適當的敬禮,第一,因為她是耶穌的母親,他養育了耶穌,當耶穌代人贖罪受苦受難時,她在精神上分擔了耶穌的痛苦。耶穌基督都很敬愛她,我們作為基督信徒的,對她也應該予以尊敬。第二,因為聖母瑪利亞擁有許多美德,如服從天主、謙卑自下、忍耐寬仁、慈善助人等,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榜樣,值得我們效法敬重。不過天主教恭敬聖母瑪利亞,並不認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或基督一樣、能降福免禍,只認為她是我們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穌基督前說話又力量,她能為我們轉求、為我們求得天主的豐富恩寵,加強我們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誠的事奉天主或救主基督。基督教各教派並不恭敬聖母瑪利亞,他們認為聖母瑪利亞與其她一般婦女一樣,為什麼要恭敬她?有的教派還反對恭敬聖母,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恭敬聖母之本意;有的教派還公開誣衊說:「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穌基督,只崇拜聖母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社會上有許多人受到這種誣衊的宣傳的誤導,寧人遺憾。

  ·關於供奉聖像之事,天主教許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聖像,比如耶穌苦像、耶穌聖心像、聖母及其它聖人聖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禮;其目的非為引人尊敬該像本身,乃為助人引發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穌苦像,內心就會想起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贖罪之大恩;目睹耶穌聖心像,就會想起耶穌聖心愛人之深;目睹聖母像,就會想起聖母的慈悲為懷。天主教供奉聖像,猶如我們供奉父母的像照一樣,供奉父母像照之目的,乃為睹像思親,天主教供奉聖像之目的也是如此。基督教各教派反對供奉聖像,認為是崇拜偶像,罪惡行為;不過他們卻把十字架供奉在他們的教堂頂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認為是偶像崇拜,這種矛盾作風,令人莫解。

  ·關於祭祖之事,天主教過農曆新年時,遵照中國傳統禮俗舉行祭祖典禮,因為按先哲立禮之本意,祭祖乃為提倡孝道,發揚祖先遺留美德,以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目的。這與天主十誡第四誡相符合,對在中國人中傳揚基督福音也有助益。基督教各教派反對舉行祭祖典禮,認為在祖先碑位前舉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惡罪行為。

  ·關於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稱,天主教方面當明朝末年利瑪竇神父剛到中國傳教時,曾用中國經書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稱。關於天主三位一體中之第三位,天主教從聖經原文譯為「聖神」,基督教方面則譯為「聖靈」。

  聖經上有許多人名或地名,由於音譯之故,天主教與基督教所譯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頗多,茲略舉數則:地名方面,耶穌誕生之地,天主教譯為白冷,基 督教譯為伯利恆。耶穌成長之家鄉,天主教譯為納匝肋,基督教譯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穌的宗徒如伯多祿、保祿、瑪竇、馬爾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譯者;基督教方面則按英文譯為彼得、保羅、馬太、馬可及約翰。其它不同譯名尚多,茲不多贅。

天主教是耶穌基督親自創立的教會,在天主教會史上,教會經歷兩次大分裂,一次是1054年東正教的分裂,另一次也就是馬丁路德的分裂了。因為馬丁路德創立的新教(在中國被誤稱為基督教)在中國有較快的發展,所以本文就重點介紹之。話說天主教會發展到一五一七年,德國的馬丁路德神父出於對教宗的種種不滿而離開了天主教會,把聖經和教義做了一些改變後另創新教,但兩個相似而又不同的教派,都相信同一位天父,就是創造、救贖和照顧人類的天主(基督教弟兄稱「神」或「耶和華」),並相信天父所打發來的耶穌基督為全人類的救世主,因此人們為區別兩個不同的教會,把天主教稱為基督教舊教(即原始基督教),而把馬丁·路德所創立的新教(Protestant,原意是「抗議」)誤譯為「基督教」,在學術界則稱為「抗羅宗」。在國外,基督教(Christianity)是指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的各教會的通稱。在中國,學術界漸漸用「基督宗教」來概括所有信耶穌基督的教會。

  天主教保留了耶穌立教時創立的教會體制,承認聖伯多祿(彼得)的繼承人羅馬教宗為普世基督徒的精神領袖,並接受他的領導,天主教的主教、神父和信徒都是接受教宗領導的,因此天主教會內也就沒有派系之爭,在基督教的圈子內,有各種大小不同的派別與分支,例如浸信會、中華基督教會、聖公會、循道會等等,這些教派在教義、禮儀、傳承方面亦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難以用「基督教」這個籠統的名詞去代替。相反,天主教由於在組織上和傳承上都是統一的,所以也就比較能符合耶穌基督的意願,因為耶穌曾為他的信徒們能夠合一而向天父獻上懇切的祈禱。現在最理想的情況是在統一的目標下,各自發展多元的信仰觀,讓各人互補不足,就像拼圖遊戲一樣,用不同形狀的拼塊,才能拼出完整的圖畫,但若沒有統一領導,就難有成功的一天。基督教在對聖經的經文注釋、教宗的權威、禮儀的施行、教會有形制度的觀點也不盡相同。然而,正因為這些不同,彼此更有可能互相豐富對方的內涵,這當然要求大家共同抱著開放、包容和誠懇的態度。其實,大部份的基督教徒都對天主教徒十分友善,合一運動在全世界都已扎了根。

  說到兩教的不同,我們還要留意一點。

  在對聖經經文的解釋方面,基督教受其創立人馬丁·路德的影響,較為強調聖經的絕對性,鼓勵自由解經,因此在釋經學方面的發展和著作固然較為豐富,但由於沒一個明確的訓導權威,因此也容易有派系之爭和異端邪教的出現,天主教卻鼓勵信徒在教會訓導和傳承中去了解聖經經文的意義,在有關信仰與倫理道德方面要服從教會的訓導,在其它靈修、心得方面皆可有個人的感悟。

天主教強調祟拜唯一的天主和他所打發來的耶穌基督,但教會認為在教會的歷史當中,曾有不少信徒(包括聖母)都以自己的生活榜樣,見證並宣講天主的愛,有些甚至為信仰犧牲而殉道。教會也更相信諸聖相通的道理,於是教會在禮儀中除祈禱上主外,也呼請聖母瑪利亞、眾位聖人聖女為世上的信徒代禱,同時教會也呼籲信徒去默想這些人的行為,讓信徒效法,以達到與天主更加接近的目的。有些人之所以是「聖人聖女」,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功德」,而是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天主的勝利和光榮,他們是「聖」的,因為他們在天國上所接近的天主是「聖」的。特別在敬禮聖母瑪利亞方面,天主教會強調不僅她是主耶穌的母親,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母親,因為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之前,把他的母親托咐給了他的愛徒,每一個願意爭做基督愛徒的人,也應把主的母親做為自已屬靈上的母親迎接到自已的信仰、家庭、教會團體中。聖母瑪利亞在世上助人為樂,在天國上更不會忘記每一位呼請她的人。而基督教徒則認為,只向基督祈禱即可,不必通過聖母瑪利亞及聖人聖女的代禱,因為他們擔心這樣會降低基督的地位。

天主教相信,天主固然可以直接地給予人恩寵,但天主也有藉著一些人或事給人祝福和恩典的自由,而事實上,無論在舊約或新約時代,天主常借著一些標記與人來往,主耶穌也建立了七件聖事,為幫助人在人生重要的時刻,例如出生、患病、成婚、死亡、為生命的方向選擇是否出家修道時體驗上主的恩惠,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透過領受這些聖事,讓生命活得更豐盛。這七件聖事是洗禮、堅振、懺悔、聖體、病人傅油、聖秩、婚姻。基督教強調個人與神的「直接」來往,認為個人的認罪、禱告、靈修、或默想,已能夠直接與神建立關係,無需太多外在的儀式,因此許多基督教派,只有洗禮和聖餐,有些也包括婚姻禮儀,其它聖事早已失傳。告解(或稱修和聖事)卻很難被基督教派接納,他們認為主教、神父也是人,怎能赦免人的罪,天主教也認為只有天主才能赦罪,但主教、神父負有傳自宗徒們的神權,他們是靠神權、而非靠自已的能力赦罪。主耶穌在復活後把赦罪權交給了宗徒們,他說:「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不赦誰的罪,誰的罪就存留不赦(新約《若望福音》20章23節)。」不過,天主也是慈悲的大父,一個人在非常的情況下,無法找到教會神長,他只要向天主懺悔,天主也寬赦。

最後,天主教相信天主借著耶穌基督已白白地寬恕了人的罪惡,但人仍是軟弱的,人與天主恩寵合作的程度也不一樣,這些都影響著我們的成聖,因此一般人死後都要經過一個凈化的階段,也就是「煉獄」,因此天主教就有為亡人祈禱的習慣。而基督教徒都不知道有煉獄,因為所有有關「煉獄」的聖經經文都已被馬丁·路德刪除(如舊約《瑪加伯下》12章38-45節),或另作其它的解釋,所以也就不重視為亡人祈禱。

我們天主教和基督教都信奉唯一的主、耶穌的教誨,生命的尊貴、人生的積極意義等等,在這些課題上,兩教的信徒都往往可以手牽手、肩並肩地共同面對歷史所賦予的使命。在許多地方,雙方信徒也經常舉行共同祈禱,對於社會上不公義和不平等的制度及事件,亦共同表明立場,並一起為受壓迫的人服務。在很多場合,這些行動都證明了兩教信徒是有著同一個根的。根據主耶穌的意願,全球的基督徒總有一天要走向合一的,基督徒的分裂只是暫時的現象,每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應做一個和平的使者,積極推動基督徒的合一。

當然,我們亦得承認在歷史,特別是西方的歷史,兩教曾經因為對教義不同的觀點而互相攻擊,甚至釀成戰爭,到今天,在西方一些國家,特別是愛爾蘭,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基督教徒)手足相殘的事還是存在著。在中國大陸,教派之間互相指責的事亦屢見不鮮。這種情況是所有真正信服真理的基督徒所不願看見的。如果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些事件其實和信仰扯不上關係,往往只是出於自私和驕傲,相信這也不是天主所願意看見的。這正好提醒每一位基督徒要作真理的僕人,卻不要企圖以自己代替真理,如此,我們才能成為世界的光,讓人認識那真理之源的天主。

以下是天主教與基督教在外觀上容易辯認的區別,以幫助你辯認你踏進的是天主教堂或是基督教堂:

·天主教教堂尖頂上有十字架,十字架各種各樣,堂頂也都有「天主堂」三個字樣。而基督教堂尖頂上也有十字架,一般都是紅的,堂頂有「基督教會」或「基督教堂」字樣,有的還冠有本教派的名字,如「真耶穌教」、「安息日會」、「以馬內利」、「哈利路亞」等等。

· 天主教堂中,除中間有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苦像外,兩邊有時還會有聖母瑪利亞、大聖若瑟等聖人聖女們的聖像,四壁還有耶穌基督走過的十四處苦路像。而基督教堂里一般只有一個紅十字架,內部設施比較簡單。

· 天主教堂前堂中央都有一個祭台,為舉行彌撒禮儀而用,而基督教堂前面只一個小小的講道台,從不舉行彌撒。

天主教基督徒進教堂或祈禱前後都在額上、胸上劃十字,以表明自己是基督徒,而新教基督徒卻沒有這個習慣。

·天主教基督徒在教堂祈禱都是念統一的祈禱文,同心合意地按一定的曲調而頌念。基督教徒的祈禱則較為隨便,各說各的。

·天主教的聖經共有七十三卷,而新教的聖經只有六十六卷,在舊約中有七卷被馬丁路德刪除了,因為這七卷書是用希臘文寫成的,而馬丁路德只承認用希伯來文寫成的三十九卷舊約聖經。

· 天主教會的神職人員被稱為教宗、主教、神父,且都是奉獻度獨身生活的。而新教的神職人員因教派的不同而也有不同的稱呼,在長老派里稱為「長老」,在路德派被稱為「牧師」,在其它小教派里被稱為「神的僕人」、「某某兄弟」、「某某同工」。在聖公會派里也有被稱為「司鐸」及「主教」的,新教的神職人員都是結婚度世俗生活的。新教里沒有修士、修女。

· 天主教把最高的上帝稱為「天主」或「上主」,一個天主包含有三位,就是聖父、聖子、聖神。基督教把最高的神稱為「神」或「耶和華」,三位一體的上帝就是聖父、聖子、聖靈。


從我這麼多年比較生活化的觀察來看,較淺顯易懂的有這麼幾點:

1.天主教有神父、修女,基督教只有牧師,神父修女是不能夠結婚的,牧師可以結婚生子.

2.基督教的聖經較天主教的少.因為基督教把一些聖經內容給摒棄了.

3.基督教是由馬丁路德倡導的宗教改革中從天主教分支出去的.

4.天主教的彌撒、制度和禮儀等方面較基督繁多.

5.天主教在信奉耶穌的同時也尊敬耶穌的母親,因為我們認為耶穌的母親是偉大的不同於平常人的所在;而基督教則不信奉她,在教堂內也沒有她的神像,因為他們認為耶穌的母親只是個平凡人,和普通婦女沒有什麼兩樣.

6.天主教認為只有神父可以講解聖經,其他人私自的理解都是不可行的;而基督教則認為人人都有講解聖經的權利.

7.天主教稱上主為天主,基督教稱上主為神.

8.最明顯的一點:天主教教堂里中間擺放的肯定是耶穌被困在十字架上的聖像;而基督教教堂的中間擺放的只是一個十字架.

ps:第六條可能是我意思有點說明錯了,全面的說應該是天主教認為只有神父才有與上主溝通的權利,而基督教認為人人都可以與上主溝通.


我也是天主教教徒。

一、除了聖經,天主教還接受權威文獻的指導,教徒學習天主教教理,神職人員學習相關法典。而新教僅僅奉信聖經;

二、天主教除了復活節、聖誕節,還有聖母升天節及無數聖人的瞻禮,而新教僅僅過復活節和聖誕節;

三、聖經卷數不同,版本不同;

四、天主教在重大問題上教會態度一致,例如反對墮胎、克隆人...,新教無統一倫理準則;

五、對瑪利亞的態度:天主教對瑪利亞做適當敬禮,而新教沒有。

還有好多...。


天主教,完全跟基督教是兩個東西。

天主教規條非常嚴格。

非常。

十誡、教理、教會文獻的指導……它們會告訴你,作為教徒,什麼要必須做到,什麼絕對不能去做。

真正的天主教基督徒,必須通讀思高版聖經,必須學習《天主教教理》,並且在洗禮前通過一年或以上的慕道班學習。

學會念慈悲串經、玫瑰經,學會避靜;

收錄禮、甄選禮之後,才可以接受洗禮。

這個過程非常不易。

思高版聖經非常深奧,缺乏教會指導,是不可能完成學習的。天主教非常注重對聖經的理解,所以慕道班學習會讓你有一種在上哲學課的感覺。

絕大部分天主教徒之間的交往,非常單純。因為大家都深明道理、禮儀和規矩。


理想是好的,但是事實是,信教每個人心中的上帝並不是一個模樣。


在國外,

新教相對開明包容。

天主教原教旨嚴重,很討人嫌。

在中國,

天主教相對開明包容。

新教原教旨嚴重,很討人嫌,跟邪教似(確切的說就是邪教),見人就說你要下地獄的。


天主教是由主耶穌建立的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和初期信友傳下來的教會。這點沒有錯誤但在信仰過程中除了聖經以外,還注重於學習聖教傳統並且准守梵蒂岡教廷的諭令,所以天主教內部的禮儀更加規範同時要求彌撒更加莊重保持信仰的重要性,聖教傳統是指教會的一些禮儀與經文列如拜苦路,念玫瑰經等屬於聖傳。

新教目前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英國聖公會高派的靠近天主教的禮儀。一種是路德宗的唯獨聖經論,認為66卷聖經足以代表信仰。最後是加爾文教會的靈恩呼喊派這也是中國最多的新教團體信奉一切由天主為命令,甚至有些人不信聖經,甚至自己編撰聖經如美國的摩門教。靈恩呼喊派也是新教異端的多發地。


幾百年前是一家 現在有點差別 反正你們不信的看不出來啦


看這個例子, 區別很大


推薦閱讀:

從宗教角度看,洪秀全是上帝第二個兒子嗎?
韓國基督教異端狀況有多嚴重?
神話傳說與宗教信仰有什麼本質的確別么?
如何評價韓國基督教異端團體「新天地教會」近日在知乎多次用大量三零賬號為自己異端身份洗白?

TAG:基督教 | 天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