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存在強烈預設的人之間的辯論的意義在哪兒呢?

"利益"相關申明:本人也有預設,坐標來說是政右經左。

越來越發現存在於現實或網路之間的無數辯論挺無聊的,都是一群存在著「己方必然正確」的強烈預設的人之間在辯論,甚至是罵戰。而看客呢,也是一樣,都只喜歡看到自己支持的一方的觀點,因為他的預設告訴他「己方必然正確」。那這種辯論的意義是?

另外,很有趣的是,這種預設往往是跟自己的利益強烈相關的,如很常發現下面左右兩邊的強關聯性:

反對GOV----現實利益跟政治無關,或受到打壓

擁護GOV----家裡有人從政,或Party Member(未必得到現實利益)

擁MAO擁文革----在改革中利益被嚴重損害的

出國以後更愛國的----在國外無法受到本國類似的待遇(且往往是在本國的超國民待遇)

。。。等等


謝邀。

正常的現代社會中的人類個體,其政治立場本身就關乎個人的切身利益,都是屁股來決定腦袋,所以你舉的這些例子本身都是很正常的行為邏輯,是說得通的理性的站隊,因此本身無可厚非。

至於站好隊之後,進行辯論的意義,這就是民主的運行機制了。現代社會的各種群體的利益,一般都上升不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就算一派擁護現政權,一派反對,他們之間也並非沒有對話的基礎,而這個共同利益的交叉點,就是辯論過程中要尋找的目標。人們通過闡述本方觀點所追求的本質目的就是維護自身利益,只要闡述越清楚越深入,一開始認為互相勢不兩立的對手,很有可能發現共同的訴求,找到這個訴求,並基於這個訴求達成妥協(妥協就意味著不能取得單一的利益最大化,要有讓步),實現雙贏,這就是現代民主政治進行辯論的意義。

但我剛才也說過,這是正常的現代社會中,有預設立場的人之間進行辯論的方式和目的,而中國,包括中文互聯網,並不是一個正常的現代社會。現實世界的中國社會,只有極少數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而這部分人在貢獻絕大多數的社會生產、財富創造和文化積累,這部分人,他們的立場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有最強烈的改變社會的意願。另外還有不少人,他們遊走在現代社會和傳統社會之間,同時獲取兩個世界的利益,但本質上他們也是有立場的(只不過不說話罷了)。其它可以說在數量上是絕大多數的人群,包括但不僅限於自干五、阿Q等,都還活在傳統社會的社會形態中,他們(多半是被迫地)保持愚蠢而不自知,卻同時有強烈的預設立場。

他們的預設立場,和他們的屁股坐在哪根本沒關係,或者說,他們表達出的立場,和他們的利益完全相反,這就是非常可笑的政治立場上的斯德哥爾摩,如果一個人的屁股明明坐在水深火熱的一邊,腦袋裡想的卻是錦衣玉食的那幫人該怎麼辦,操心國家大事勝過操心自己的飯碗,每天三頓路邊驢肉火燒店,然後嘴裡還是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那對於這些人,確實和他辯論是沒有意義的,你若沒耐心還比較懶,那就躲遠點,不解氣的話,就該罵個狗血淋頭,除非你是耶穌,那你可以從頭開始給他講道理。我覺得沒誰能有那耐心。


你說服的對象不是你的對手,而是第三方--觀眾。

他們本來不關心不了解,也沒有預設,你和你的對手實際上是通過辯論,給他們普及你們的觀點,並爭取他們的支持。

然而,觀眾是非理性的。他們支持某一觀點,常常不是因為你的觀點有力,而是因為你本人看上去很可信。或者因為你長得帥。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該明白,為什麼辯論一定要有風度,要尊重對手:如果你是第三方,你會喜歡一個聲嘶力竭,動輒人身攻擊的噴子嗎?


我在 提為什麼這麼多人這麼賣命黑中醫,即使他們根本不了解什麼是中醫? 這個問題後就被人舉報預設立場,問題關閉,所以還是想來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的。

看了三遍題目,感覺題主想表達的更多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在遇到爭論的時候都固執己見,甚至不惜預設對方立場。

你看就這麼一下,我就預設了題主的立場,甚至(可能)曲解了題主的意思,我還可以振振有詞地反駁說:題主就是這個意思啊。但是,脫離了這種預設立場就根本無法回答任何問題了。這樣的預設不過是我對題主表達的意思的理解,即題主的問題在我的思維體系內的反饋而已,可能會有偏差,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我想題主更多的是想說那些為了駁倒對方而給對方按上錯誤的立場的人吧。

說一個個人的想法:任何東西必然會有自我維護的傾向,沒有自我維護意識的東西一定會被淘汰。在遇到一個存疑的觀點的時候,人們更傾向於維護已有的觀點或是利益,哪怕很多時候是被媒體或既得利益者所誘導,但是比起推翻已有的認知而言人們更害怕未知,願意在更了解的世界中活下去。轉基因如是中醫亦如是。特別是轉基因食品,在歐洲反對的聲音也是巨大的。按說歐洲民眾的科學素養應該比天朝高上不少(這個算預設嗎。。),還是有各種環保組織BALABALA跳出來說轉基因有害等等。作為懷疑論和陰謀論者(徹底暴露了。。),我一直抱著某種說法的推行背後肯定有受益者的思想,不為別的,學術環境起碼在中國實在是沒法讓人產生信任感。

利益與立場是相關的,立場如果與利益不一致不是傻逼就是聖人。

回到問題上來,強烈預設立場的人之間辯論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說別的,知乎逼格算比其他社區略高那麼一些吧,搜一搜中醫類話題,五毛和美分類話題,看看吵了這麼幾年出了什麼結果嗎?現在知乎的主流是中醫黑,那麼黑中醫的答案就會得到嘩嘩的贊。特別是現在知乎開放註冊,大量拉低知乎平均素質的人,包括我,的湧入,你覺得最高票的答案就一定能看(請勿對號入座)?另外,我天朝也算洗腦教育進行的比較徹底的國家了,雖然現在開放了不少,但就如最高票答案所說,大多數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有歷史與個人的原因,不必過多計較。

私貨:為什麼不要花時間和擁有強烈預設的人辯論:為什麼當人們有機會接觸到事實真相時,很多人卻仍舊選擇相信既已接受的「事實」?

關於為什麼要持懷疑論請參考::為什麼大眾科學素養還不夠高?

以及當局者迷:為什麼要研究歷史?


1、辯論有個很好的意義在於梳理自己的認知結構。噢,還可以鍛煉自己的邏輯和快速思維能力。

2、辯論存在的前提就是存在不同的預設立場。存在的意義嘛,是為了影響到沒有預設立場的群體,以便讓他們以後設定立場和己方相同。

3、我很喜歡看辯論賽,但是我不會因為我支持的一方詞窮而感到羞恥,也不會因對方攻擊力量爆棚而面紅耳赤。因為他們的任務是多影響到一個還未設定立場的人,如何影響到一個還未設定立場的人,當然首先是擺事實講證據,單純攻擊對手或大吵大鬧都不叫辯論,叫撒潑。只有在己方虛弱的情況下,才會試圖尋找並暴露對方的軟肋進行攻擊作為一種競賽中的手段,可以理解但不高級,不予提倡。但是這些行為都是表演方式,跑到台前來辯論的雙方沒人覺得自己是在改變對方的立場,他們要改變的正是看客的立場,是(即使有初步預設立場)但沒站出來堅定維護(潛在的可更改的立場不堅定群體)。如果你立場無比堅定,你可能便會覺得辯論無意義,因為這樣的看客看一場辯論像看鬧著玩,都不會走心,這就是沉默的力量、自信為王。

4、每個人盡心竭力地維護自己的觀點因為觀點構成價值觀。我們說一個人崩潰了,通常指的就是這個人在一個機緣過去支撐ta生活著的世界觀價值觀坍塌了,ta一時間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情緒失落到一定地步了,這個人就毀了,這就是人們說的殺人誅心。所以我一向認為任何以改變他人價值觀為目的的說教都是非正義的,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價值觀。

5、好了,重點來了。那些觀點鮮明的人士很容易就站在風口浪尖,因為他們就代表了廣大群體的不同預設立場,他們之間的論戰推動大眾輿論進步方向,這就是意義。他們刺激著大眾的感官,讓大眾的口舌保持活力,參與到「活動」中來。這也是為什麼外面競選要靠演講、辯論,我們「殺生」要打輿論戰(我在說電影兒《殺生》你們在想什麼呢!

6、至於我,我雖學習批評的,但我絕不會以這個為生,因為我還有個自己的理論,叫牆頭草理論。首先認為存在的爭議是合理的,對於多方觀點絕對海納百川,堅定地認為所有事物都是在變化中發展,你說的有道理,他講的也很對,我說的有什麼毛病儘管提,反正我也不會改的。所以我一般不說個性鮮明的觀點,不鮮明就是我的特點,這在理論界很難混的好吧,攤手。

7、再附加一點吧。政治這個東西永遠避不開,因為政治再有檯面戲,也永遠關乎台下生(芸芸眾生的縮寫好嘛)。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其中,所以這的確是一個永遠不停歇的討論區,提反對意見的人永遠都需要存在,因為無爭議無進步。但是大人都曬辦公室照片了、都上街買包包兒吃了,都告訴你我不是吃素的了,你必須看到這個一小步,因為任何你現在覺得特好特偉大的結果都是這些一小步走來的!


個人觀點,預設立場很正常,大家人類,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立場並不會妨礙討論,不同立場的人相互碰撞,迸濺出思想的火花,相互欣賞彼此的觀點,這就是所謂的君子的博弈,我們這些觀眾們也看著舒服.不是嗎?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辯論的過程中辯論人的人品.(請允許我用這句話),人品很重要,看到對方觀點很不錯去喝彩,看到自己觀點有問題便去及時改正.被別人指出觀點的問題便惱羞成怒.動不動就冒河蟹詞,扣帽子,只想駁倒對方,這樣的對手只能讓人反感.


如果只是為了說服對方,那就不要想了,肯定是沒有意義的。

但如果是為了說服第三方,即爭取更多的同道中人,那情況就不同了。不能單純認為所有人都立場堅定,其實搖擺不定的人也挺多的。就算搖擺不定的人占的比例不大,但在原有支持者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爭取到搖擺不定的人不就代表勝利么。

當然,辯論只是爭取更多贊同者的途徑之一,真正要完成這個任務,所有其他途徑也都要滲透。

誒?這說明辯論不是為了講真理咯?

of course. 辯論本來就不是為了講真理,雖然辯論的內容偶爾會包含真理,但是想從別人的辯論中知道真理,除非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部分國內網友認為納粹是右翼政黨?
塔西佗陷阱的後果:不可逆料的風險
如何評價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原則?
為什麼我們的國內外信息差距這麼大?為什麼我們在義務教育里甚至是大學的教育里普遍的外語都只是英語?
德治與法治為什麼不能並用?

TAG:政治 | 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