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討論「一個國家的印鈔能力」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謝 @黃席盛 邀。

一個國家的印鈔能力,或者換個說法,一個國家的印鈔潛力。

以這種方式來形容不同國家的差異和變化,應該從最開始就明白和定義了潛台詞「鈔票不財富」。

-----------------------------------補充在前面-----------------------------------------

又回答了個相關問題,剛好把那答案也搬過來。

以所謂的GDP三駕馬車來舉例印鈔。

出口印鈔:這是前些年中國印鈔的起點和根本,是通過國內資源和勞動力,換來出口美元之後,將憑空印鈔的RMB用來兌換出口的外匯,印鈔直接發給了出口的相關企業。企業通過外匯換來生產線,於是有了更多出口,換來更多外匯,RMB用來在國內擴大生產和僱傭,形成一個不斷壯大的循環。

投資印鈔:這是出口之後,快速崛起發展進而趕超的印鈔路徑,是通過銀行直接印鈔給政府,然後政府打個白條以負債的方式拿到錢,通過相關企業和財政措施,內部外部啥的然後在花出去。印鈔後第一手發給了政府,所以製造了相關的各種億萬富翁。

消費印鈔:這種印鈔相對克制一些,可以分成兩個環節。

一個是富人投資消費,這個是通過長期的通脹,讓一部分有關係和趕上趨勢的富人通過不斷的增加負債,不斷投資,獲得資產的不斷增長,形成一個循環,不斷借錢(國家印鈔)購買資產,貨幣不斷貶值,資產不斷增值,形成這樣一種造富的反饋。

另一個是窮人消費印鈔,窮人沒有關係沒趕上資產增值的趨勢,要讓窮人不斷負債,就通過房地產,醫療,教育等扼住窮人咽喉的領域,逼迫窮人必須不斷的負債,才能維持這些生活,通過這種方式,讓窮人負債借錢(國家印鈔),透支。

鈔票不是財富

? 這個語境下,鈔票更多可能是作為一種流通手段和象徵,而不是被單純的認定為財富。(所以印鈔能力自然不是指的印鈔廠的工作效率和鈔票上面更多的0)。

資本流向會引導資源流向

? 舉個外匯的例子,A在海外有幾百億美金存款,單純的來看,這幾百億美金是與普通人無關的。

但就流向而言,幾百億的美金存款如果從法國轉入比如英國的賬戶下,代表有數百億美金的資金進入英國,這些資金不完全是單純的記在賬上,流入的同時往往帶來投資,投資的同時會帶來僱傭,資產升值,消費,進而在資金流向周邊的人可以獲得水漲船高的收益。如果是高效的投資,還可能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 反過來,從法國的賬號下失去了幾百億美元,代表潛在的可投資的資金流出,代表法國的經濟潛力和投資潛力下降,會最終不同程度的影響到法國的經濟。

? 資本流動代表的是資本的注意力,整合力,帶動的全世界的資源和聰明才智的集中。

資源流入引起財富的重估

? 資本的轉移帶來了大量的技術,生產線,帶來擁有高技術,高組織,高創造的人,這些潛在的信用和財富,會整合開發資金流入國本地擁有的資源和勞動力。可以將財富放大十倍百倍甚至更多。

? 一家與世隔絕公司的估值,在A股上市,和美國上市或是在朝鮮上市,公司其本質沒變,但估值卻會有天差地別。與世隔絕根本沒有流通價值,在A股能百倍市盈率,在美國可能20倍市盈率,丟朝鮮津又可能幾萬倍市盈率都能搞出來。

? 所有經歷連續高增長的第三世界國家,都必然是一個資產大範圍重估的過程。非洲破落地方的土地和北京的地價房價能一樣嗎?

? 在財富重估的時間到來之前,偏偏是一樣的。1980年天草GDP4545億。人均GDP469.48元。你把十億人口打包,消耗的資源打包,換個公司領導,產生的價值是應該遠遠高於這個數字的。就像北京的房價應該遠遠高於非洲的破落地方。

貨幣的撬動能力

? 貨幣只是引子,只是一條線,一條貫穿和引導人類社會的一條線。貨幣是撬動人類社會的支點和槓桿。根據不同的生產效率,1的貨幣,流入人群中,會吸收人類勞動,吸收知識放大,吸收技術放大,吸收資源放大,最後創造和整合產生0-10(隨便寫的個數字)的財富。

現代財富的變化

? 古代一個富人賺錢之後,錢就變成金銀,然後被窖藏,或是變成土地,你多我少,古代的財富標的物有限,註定了財富是有限和你多我少的。

? 在現代可以無限供應的知識產品,少量資源可以製作的奢侈品,昂貴的服務業,甚至未來的科技。不斷增多的標的物和財富的代表,財富和享受已經近乎無限。

? 富人從簡單的賺錢賺取物質財富變成了賺取潛在消費能力和信用。個人消費能力的有限和世界上新的技術,新的資產,新的標的物,已經改變了貨幣的定義。

貨幣和財富最終也是人的遊戲

? 一張白紙值多少錢?不值錢,那加上畢加索畫一幅畫呢?

? 一樣東西值多少,看賦予的內涵和在誰手裡。為了獲得,人們又願意付出什麼交換。

? 地球值多少?如果都是動物,就沒有貨幣的概念,如果地球給朝鮮,世界就是一個金胖子創造宇宙的地上神國。

一個國家的印鈔能力,一個國家的印鈔潛力,最後在於這個印鈔所能撬動的東西。

? 封閉的系統,資產,人力,資源,環境,土地,所有的方方面面都被低估,80年代中國萬元戶就是富翁,換成美元才多少?但換算成物資,人力,資產又是多少?這其中是對其他資源要素的嚴重低估。

? 當印鈔可以撬動低估了很多的資源和能源價格,於是資源能源代表的GDP翻了幾十倍,撬動土地代表的GDP翻了幾十倍,撬動人力代表的GDP翻了幾十倍,印鈔的能力在於只要還有大量可以撬動的東西。

比如房地產值不值錢?餓死的時候換不了一個麵包,但只要每個老百姓都願意去發達國家賣掉心肝脾肺腎,按照此前網上看到的器官價格表,老百姓的器官還足以支持房地產上漲。

(不知道還待續不待續)

國家印的錢是怎麼進入市場流通的 ? - 妄明的回答


肯定不是印鈔機的工作效率。因為印鈔能力肯定不是外生給定的,而是央行根據具體的情況作出的選擇。

我覺得你這個概念可能是國家對通貨膨脹的忍耐程度?如果國家越能忍耐通貨膨脹,說明國家的印鈔能力越強?

作為推論,蕭條時期比繁榮時期印鈔能力強,一個有聲譽的政府比一個沒聲譽的政府印鈔能力強。


碉堡了,這個討論的實際上是這個國家的實力。

一個小國寡民,狂印鈔票搞得國內物價飆漲民不聊生,這個不叫做印鈔能力。

得像美國那樣,自己印鈔票,全世界買單,還沒人敢說個不字,哪天打算慢慢少印點鈔票,其他國家還哭爹叫娘的求接著印。別的國家累死累活才積累點國民財富,美國人印點鈔票就輕鬆搞定,別的國家為了吸引投資不遺餘力,美國人印點鈔票,匯率波動兩下,大把的投資就爭先恐後的流入。這才叫印鈔能力。

印鈔能力還體現了央行對經濟的把控能力,對天朝的央行來說,印鈔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印鈔票就糟糕,現在多少能掌控一下了,還算是有進步,哪像美國人,說QE削減多少,就削減多少,拍腦袋就決定了,這才叫牛逼。


看到幾位貼了M2的圖來說事,我覺著並不妥。首先明確一下M0、M1和M2的定義:

M0:流通中的貨幣,等於貨幣發行減去庫存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等於M0+企業的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等於M1+企業定期存款+居民儲蓄;

央行印出來的鈔票經過信貸的貨幣創造機制被放大,成了廣義的貨幣供應。M0可以反應政府的印鈔行為,而M2則是反應經濟體的印鈔行為。就題主的問題而言,我理解的是在討論政府印鈔的能力,而這三個指標中與印鈔票最為相關的指標應該是M0而非M2。

另一點,關於通脹產生的原因,有很多流派,其中一個非常主要的流派就是認為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因為更多的貨幣追逐一定量的商品,所以導致了通貨膨脹。但這並不表明印鈔票就會導致通貨膨脹,還需要視經濟發展水平而定。注意定義中「一定量」的商品這個前提,經濟增長意味著會有更多的經濟活動,這時候必然需要更多的貨幣來支持。所以光對比中國與歐美等國的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卻不同時考慮幾國之間經濟增長的差異是不科學的。

最後,即便想用貨幣供應量來說明通脹的話,M2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上資料庫不方便,就不貼圖了)如果把歷年的CPI和M2增速畫在一張圖上的話,你會發現其實二者並沒有出現想像中的正相關。原因何在呢?首先來看M2的構成,M2=M1+企業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其中企業定期存款和居民儲蓄可以看做是「準貨幣」。前面我們說了通脹的產生是因為更多的貨幣用於購買相對較少的商品,也即貨幣在催生通脹時所行使的是其支付流通的功能。而我們知道,貨幣的另一大功能是貯藏財富,被貯藏起來的財富沒有進入流通,對於通脹反而是一種緩解。現在清楚了,行使支付流通手段的貨幣對應的應當是M1,而「準貨幣」對應的是貨幣的貯藏財富手段。M1與通脹正相關,「準貨幣」與通脹負相關,所以從邏輯上講,M2與通脹並沒有確定的關係。

第一次作答,還請各位輕拍。= ̄ω ̄=


讓你見識什麼叫能力:

(M2, 萬億美元)

伯南克、德拉吉、黑田桑,你們有我牛逼么?

--------有人覺得回答不妥,拜託,那麼含糊的問題也只能幽默地吐槽了好吧!


一個GV究竟能無恥到什麼程度

具體無恥到什麼程度?請看下圖:

有人說我是為了黑而黑,具體對應的口徑不一樣。

我想問一問,有哪個國家是靠印鈔來填補巨額地方債的?靠印鈔來填補國企漏洞的?這也屬於正常印鈔?


辛巴威那種印出來別人不認,國際匯率蹭蹭往下掉,那不叫印鈔能力,那叫印草紙能力。

中國那種自己印著錢,國際匯率還蹭蹭往上漲世界人民搶著埋單的,那才叫印鈔能力。


政府的健康狀況。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轉:32萬條鐵路數據揭示:那些地域鴻溝,十年未曾改變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先」要持續多久?
2013 年 4 月,穆迪下調中國評級展望,這意味著什麼?

TAG:經濟 | 貨幣 | 外匯 | 貨幣政策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