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道德帶不來實際好處,那麼為什麼要遵守道德?

RT,求教


謝邀

真的謝邀……這問題恰逢其會讓我想明白某種問題

題主問的其實並不是本意上的「道德」 ,而是意識形態上的「道德規範(仁義道德)」 ,即規範倫理學

道德的解釋有兩種

一種是西方的德行倫理學,這研究的是人的德行的卓越性x>y,即付出行為

然後是道德經中的道德,道是指生活的本意,自成目的性的生活,德時這種生活的優勢的描述,仁和義是社會實踐手段

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泊也, 而亂之首。

其實我感覺這是描述禮樂制度並進行批判的,我是這樣理解的:

失去生活方式A之後,就只有這種生活方式的好處的表述B了,然而因為生活方式A都失去了,表述B也講成為浮雲,在這之後因為沒人體驗過A,所以B也將失去,剩下生活中遺留的與人相處之道C了,然而這並不是處於自身生活需要所以並沒有什麼卵用,相處之道C也支持不了多久,只剩相處之道的D義了(關於義,我並不太理解,不知如何解釋,略過吧),最後,D也不存在了,只有禮即E了

這時候的E是最可怕的,它要求並不對應生活方式A的人如此行事,這就是糊裡糊塗過日子(亂之首)。

其實關於義(?)的部分,在某些法律中體現過,即對稱公正性,以牙還牙,以眼還眼,x=y,是正當的,但x是否正當並不能證明╮( ̄▽ ̄")╭

所以出於生活需求和利益的行為是恰如其分的,而此時能彰顯德行,才會被稱為「卓越性」 ,出於利益而違反法律顯然並不符合自身利益,而出於卓越性和某些利益行事的……你要看得出來才行=_=


道德就是「利己」的。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在與人長期多次的合作過程中,最「利己」的策略。具體說就是「一報還一報」,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就對你不好。

什麼不是道德

  • 無私奉獻不是道德。因為道德的目的是對每一個人都有利。「無私奉獻」是想讓大家只幹活不拿錢,就是不想按勞分配。宣傳無私奉獻的人,是讓別人無私,而自己獲更多利。試想,人人以獲利為恥,那利都去哪了?歸了公嘛,公是什麼?是當權者。誰宣傳的無私奉獻?也是當權者。所以這種宣傳實質是種剝削,根本不是美德。
  • 以德報怨不是道德。道德是「一報還一報」,不權包括以德報德的「揚善」,還必須包括以怨報怨的「懲惡」。而「以德報怨」會讓惡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繼續做惡,做的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所以是不道德的。所以人們本能反感「聖母婊」「老好人」,共同利益越多越反感。中國的影視作品經常描寫好人與惡人對戰,好人在絕殺時刻收手的缺德劇情,還冠以美德來宣揚!

合作為什麼是利己的:

  • 分工比單幹效率高。如果生產一把劍需要劍身和劍柄兩個部件,兩個人分別做整個劍,就不如一個人專門做劍身,另一個人專門做劍柄效率高。所以,就算人數相等,分工合作也比各自單幹強,如果公平分配,每個人都能比單幹時獲得更多利益。
  • 互相幫助創造額外價值。你給一個快餓死的人一塊饅頭,你的付出是少吃一塊饅頭,他獲得的卻是一條命。接受幫助的人的受益,往往遠大於施助者的付出。這就創造了價值。長期來看,互相幫助會讓每個人都獲得額外的益處。
  • 合作可以共享成果。比如一條路,一個人清掃需要1整天,而100個人一起掃只需要10分鐘。一條幹凈的路所有人都可以共享。這就讓每個人以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受益。


作為一朵傳說中的聖母白蓮花,我想說——

  只是沒有辦法用「我可不是聖人」這句話為自己的不道德在心理上開脫而已。

  損人利己甚至傷天害理滅絕人性都能心安理得的人確實多的是。

  而我只要說出謊言或是沒有幫助向自己求助的弱者,就足以抑鬱很長一段時間。

  當自責的痛苦大於貫徹道德帶來的損失時,道德就是個划算的選擇吧。

  「我並沒什麼「道德潔癖」,我一直覺得所有人都在兩條線內遊盪,一條是底線,叫法律;一條是上線,叫道德。所有的人都在法律和道德之間遊盪,好的人離上線比較近,差的人接近底線,最差的人逾越底線。」——崔永元。

  我覺得有些人天生就是離上線近,就是有不忍之心。另一些人則反之,啥也不說了。

  因為後一種人在天朝太多,結果前一種人就成了所謂的白蓮花,其實白蓮花們並不覺得自己多麼善良,在他們看來自己充其量是個中立善良,很多人(比如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守序中立來著。而且白蓮花對別人的道德要求是很低的,看自己是守序中立的白蓮花也就希望大家能保持在混亂中立以上而已。

  但是因為整個社會道德線太低了,所以才出現了白蓮花這種逆向歧視的奇葩名詞我也真是醉了。

  時間長了我也習慣了。

  我就是白蓮花怎麼了?你還想怎麼黑我?!

如果這個的贊到10(好可憐的期望值……)我就解匿……雖然不是很相信= =


道德是社會契約,法律是受到國家機器強力保護的社會契約。

題目的問題是不存在的,道德是可以帶來實際利益的,所以我們遵守道德。

至於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原因是—你懂的。

(我說的是正常的法律,不是某些國家的法律。)


完全不專業的個人之見,求放過。

個人理解的道德,是一種因為共同生活在一起,所有人的利益不斷妥協最終達成的平衡點,如果所有人都守住這個平衡點,社會的運行狀態會保持平穩,人際關係的處理會更為輕鬆。

時間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人的利益需求,利益取向,所能獲得的利益都在不斷變化,這個時候平衡點的位置就會發生移動,需要新一輪的不斷妥協和不斷調整,達到新的平衡點。現有的道德規範,大方向並沒有錯,但是落實到生活中,其實是有脫節的狀況的。一旦在這個新的平衡點形成之前有人利用位置移動的過程獲取了利益,就會出現後來人來僭越已有的道德規範。當然這依然是一個利益妥協的過程,遲早會再出現一個平衡點,然後就會出現新的道德規範。

我只是想說說個人認為的廣義的道德,因為道德規範這個東西,本身也是道德的外化,更不用說當今社會我們的某些道德規範根本就與社會實際脫節。

話說回來,遵守道德確實是不能獲得什麼,某種程度上說大家都猴一樣賺取利益了你為了道德可能還會蒙受損失,但是在我看來廣義的道德本身最重要的一點不是說你遵守了就會有好處,廣義的道德其實更傾向於控制你不去做不好的事,遵守道德不會讓你得利,但是終究也不會讓你吃虧,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比如A闖了一個紅燈,或許讓他比人家早五分鐘到公司,人家遲到了他沒遲到拿了全勤獎,但是下個月他可能就因為闖紅燈被車撞了,全勤獎全搭進去了也沒用。

我本身更傾向於老實一點做人,盡量尊重群體性,畢竟相比起對賺大錢的嚮往,我對吃大虧的恐懼可能更為明顯。


道德維護的是群體利益,如果你能離開群體獨立生活,道德對你來說無所謂。

但是一般人誰都離不開群體,維護群體利益,間接是為了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你遵守道德失去了什麼實際好處?

(?&>ω


為了心安,不後悔,夜深人靜的時候不會自己嫌棄自己。


推薦閱讀:

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壞人變老」的指責,為什麼老人們不出來為自己發聲?
如何在有混混的學校生存下去?
王爾德和陳冠希,有什麼共同點?
父母要申請貧困生(但自己不是)補助,我改怎麼拒絕?

TAG:哲學 | 道德 | 社會學 | 倫理 | 博弈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