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中文文章掃幾眼就能知道在講什麼, 英文文章是否也具有這種屬性?

我想知道這一點是因為我對英語掌握程度遠不如中文造成的, 還是兩種語言在閱讀時的確存在這種差異.

英文由於所有單詞都由26個字母組成, 在若干個單詞中某個關鍵單詞辨識度很低, 不認真讀下來難以發現這個關鍵詞. 總會感覺所有的單詞長得好像都差不多.

而漢字在字形上似乎很好辨認, 很容易就在一群的文字中間注意到幾個關鍵的字詞, 掃幾眼一般就知道文章在講什麼了.


作為一個「翹了所有能翹的專業課」的英語專業畢業生,總的來說,這的確是和熟練度有關,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基礎的專業課里分為精讀課/intensive reading和泛讀課/extensive reading(耶!我們專業課聽上去很詭異是吧,口述的情況下,十有八九會嚇到別人,什麼販毒課233),迫於點名的壓力,我偶爾還是會去上課的,尤其泛讀課的老師實在頂真,所以么,我還是經歷過掐著秒錶看文章然後答題的訓練模式的,這樣的訓練對於語言天賦較高的人來說,其實並無太多幫助,但是,對於很多誤入英語專業且本身對外語就感到頭皮發麻的人來說,實在壓力太大,真的要鍛煉閱讀能力,可以有很多平易近人的方式,拿自己舉個栗子,高中時的英語老師實在太過呆板,索性從來不聽課,就看起了Sidney Sheldon的Nothing Lasts Forever,第一次裝逼翻原版書,當然沒可能看得酣暢淋漓,但反正也是沒事,看就看著唄,好在小說的故事相當簡單,再加上一些想像力,也就沒什麼阻礙了,有一條準則就是」千萬不要一邊看一邊使勁琢磨中心思想「之類的,在一個語言環境之中,就投入其中,不要再用慣有的思維模式,免得有些理念上的衝撞,一開始雖然有著」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的苦痛,但是一本小說翻過1/3也就沒問題了,往後一旦養成了這樣的閱讀習慣,也就得心應手了。回想一下,這麼多的閱讀量下來,所有專心致志的看文章,只有在自己還在鐘錶業混跡的時候,從總部直接拿到各款腕錶的資料,如果不逐句看過,實在沒法交代,但熟能生巧之後也是以不變應萬變了。再說說閱讀時的實際障礙,學術性的文章,多以恐怖至極的長句子聞名,坊間亦有傳說有類似公式的方法斷句,從來沒有把這說法當回事,也不想以理科的思維代入,當時應付的時候也是靠的是」語感「這種貌似不靠譜的東西,但其實一眼掃過去,對於關鍵詞的把握已經八九不離十了,當然也有可能偏離了不少,稍稍做個備註,通篇看完再來回顧,也就能對應起來了。最後,不曉得有多少人會有習慣,在看英文文章的時候,腦內必須自動划過中文,這也是大忌,心中有個輪廓即可,多幾次輪廓的積累,構架也就離你不遠了。


顯然是具有的 這也是gre考試所要求具備的能力 快速掃過文章大致知道文章的main idea和organization 在準備gre之前也是跟題主一樣覺得中文能快速掃過知道大概講什麼 但是英文就要停下來慢慢看 而且很多時候還糾纏在細節上抓不住主旨

但是經過大量的閱讀訓練後 現在很多時候也能跟讀中文差不多去略讀 甚至由於英文比中文有邏輯的多 讀標準英文文章的時候能更方便的抓住主旨

根據我訓練的過程 我覺得要快速知道文章在講什麼 我們的障礙有這幾個

1 單詞不過關 單詞是文章最基本的單元 可能topic sentence中有那麼幾個關鍵單詞不認識意思 雖然可以通過閱讀接下來的內容來知道這段主旨 但是就不能做到像題主說的 掃幾眼就知道意思

例如這句話

One explanation for the tendency of animals to be more
vigilant in smaller groups than in larger ones assumes that the
vigilant behavior—looking up, for example—is aimed at
predators.(《新GRE閱讀理解36套》Ex32)

這是一個段落的主旨句 雖然這句話沒有很噁心的句式 大部分單詞也都認識 但是如果關鍵詞vigilant和predator不認識 這句話你即便掃一眼也不會給你帶來什麼信息量 這時候就需要繼續往下面讀 根據作者進一步的描述來大概了解這段在講什麼

題主所說的有些單詞長得差不多就是因為對單詞不熟 除了反覆背單詞多閱讀無他法 很多時候你覺得是長得差不多 其實是因為自己沒記清楚(我自己經常犯這種問題) 不過要說長得相近的單詞的確也有很多 例如congenial和congenital之類的 但會記清楚了不會造成混淆

2 長難句閱讀困難 英文中經常會有些省略 倒裝 從句 插入語等成分拉長整個句子 造成理解上的障礙 雖然停下來慢慢分析下可能可以知道意思 但這就不能做到掃一眼看出 想像一下初學中文不久的老外看到「如之奈何」要經過多少步驟才能理解 而我們已經對這個倒裝結構太熟悉了以至我們還沒意識到這是個倒裝句就理解了

這裡就拿楊鵬的GRE長難句中第一句做例子 有省略和倒裝結構

That sex ratio will be favored which maximizes the number of descendants an individual
will have and hence the number of gene copies transmitted. 那種性別比例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一個個體所能擁有的後代數量,並因此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所傳遞到後代身上去的基因複製品的數量。

3 對英文寫作風格不熟悉 其實標準英文寫作就是八股 標準的總分總 文章的開頭結尾段標示著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段落的開頭結尾標示著段落主旨 對於主旨句重點關注下therefore, thus, however, nevertheless之類的承接詞 重點關注這些句子和詞就能快速了解文章內容了

這裡把上面第一個例子所在段落的剩下文字給出來

If individuals on the edge of a group are more vigilant
because they are at greater risk of being captured, then
individuals on average would have to be more vigilant in
smaller groups, because the animals on the periphery of a group
form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 whole group as the size of the
group diminishes.

仔細讀一下會發現其實這些剩下的內容都是在重複上面那句topic sentence 如果讀懂了那句話就沒必要再繼續讀這些了

再給一個關於承接詞的例子

Ironically, now that photography is securely
established as a fine art, many photographers find it
pretentious or irrelevant to label it as such. (《新GRE閱讀理解36套》Ex31)

你會發現 第一個ironically已經暗示這句話會有兩個相對立的facts 讀完這句話發現真的就是 如果再把這段讀完 會發現他也就是在陳述這兩個對立的facts 關注副詞會讓略讀更高效的


謝邀

確實是熟練度問題。英文也具備同樣屬性,甚至更顯著,因為單詞有長有短,找關鍵詞更容易

等熟練了自然就掌握這種能力了

這和我的另一個回答也多少能扯上一些關係:

為什麼漢字順序有時候不影響閱讀?


可以,但是這個「掃」比漢語要慢,因為英文單詞比漢語字的「寬度」要寬得多,而人在「一掃」之內所能注意到的寬度是有限的,所以掃漢語比掃英語獲得信息的速度要快。


以下幾張圖片或許能說明一些情況。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你說的在英文里叫做SkimmingScanning, 雅思閱讀題就是在這項技術的基礎上出題的。英文教育里很注重這一項閱讀能力的訓練,尤其是做學術研究的時候,絕對比中文教育里更加註重。


其實英文也有偏旁部首 即所謂的詞根 和漢字一樣 十分好認 只要熟練度到一定層次 看英文文章和漢語文章是一樣的。 當然語感好的人基本可以無視 熟能生巧嘛 從令一方面來說 讀英文文章時能用比漢語文章更少的時間找到中心思想 在大部分情況下英國人習慣將中心思想寫在開頭 文章總體結構不是「總分」 就是 「總分總」因此有時候看開頭就知道文章大概講什麼了


提問者的這種半信半疑的態度應該是每一個處於第二語中階的人都有過的。語言的可模式識別性是不需要懷疑的,而可懷疑的只是學習者的識別能力。不需要為自己的缺乏練習尋求歸因錯誤的庇護。

模式識別不是一種可以只通過精準地分析被識別對象就能直接掌握的技能,而是必須通過千萬次的試錯,校準,再試錯,再校準之後形成的容錯能力。

我們的大腦從來不是一台精確的計算機,輸入程序(語法規則)後就能完成指定的動作,它最擅長的一直是嘗試,一遍一遍的嘗試。它的演算法不是輸入+約束=輸出,而是嘗嘗試試+積累=進化。

順便求解: 不明白為什麼@聞果的答案會有這麼多人點反對,是因為因為他貼的圖很不新鮮了嗎?一定要用一個振聾發潰的說法才能使人去相信一個老生常談的正確道理?


樓上的舉例強大,確實是這樣的,很多時候些許的單詞拼寫錯誤可以忽略不計.


一般英文重點都是一段開頭,也有結尾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應該更好把握重點,可是不知為什麼讀過就是沒感覺


是有的。


在quora有個問題好像叫作『有什麼技能,只要每天練習,就可以收益一生』里,有個回答就是說的這個,按照那個說法,只要通過練習,就可獲得一目十行的能力。


注意,這個答案是寫給母語是英語的人的。所以說並不是對英語熟悉度很高就能容易掌握,從那篇文字來看,那更多是一個需要反覆操練的技巧。


曾經就這個問題問過外教,我們平時花十分鐘作一篇的閱讀理解,人家大概兩三分鐘不到就看完了。用他的話,就是和我們讀中文是一樣的。

個人體會:文法簡單,單詞不是太複雜,掃一下也就大概知道什麼意思了。但是稍微難一點經常得一個字一個字看了。還是不熟練啊。


完全可以,你掃一眼根據看到次數最多的單詞就能推測出內容


推薦閱讀:

漢語的「秀」和英語的「 show 」發音近似,是巧合還是一種語言摹仿另一語言的發音?
求Charles Cros一首詩的原文?
長難句分析:[by so agreeing]

TAG:語言 | 文化 | 英語 | 語言文化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