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推崇只看K線圖,不看其他技術指標?

看到很多交易前輩紛紛表示只看K線圖,而不再關注各類指標,有人說是指標總有失效的時候,而K線一直有效,這是對的嗎?為什麼呢?


謝 @Alpha 邀。好久沒答題了。

@ 朱師傅 @Alpha@袁梓謙 三位仁兄根據自己的交易經驗,簡單闡述了對K線的理解。K線就是一種記錄價格變動的圖形表述,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簡單、直觀。只是越簡單的東西反而越難理解,不是K線本身複雜,而是交易者自己想的太多了。

K線實際上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只是平時很少用到,或者很少花時間去做這件事。好比去菜市場、超市買菜。菜價是隨季節性供應變動的,即便現在有了大棚種植,但人們還是喜歡吃應時的蔬菜水果。冬天的西瓜,就不如夏天的好吃。

人們對菜價的變動還是有直觀感受的,雖然周期比較長。只是人們很少把每日每周的菜價畫成K線貼到牆上。一是因為價格變動周期長,二是不管價格怎麼變,你不都得買來吃么,只是買多買少,或是用其他品種代替而已。人們通過對長期的買賣行為做總結,發現了一些簡單的規律,比如在價格低的時候大量買進儲備,或是換季的時候買些性價比高的東西,這就是最原始的套期保值。

可以把這些工作做的細緻一些,初期的現貨商就是這麼乾的。為了方便觀察商品供需的周期性變動,以一種圖形的方式記錄下來貼牆上,幾百年前日本人用這種方式記錄大米的價格變動,K線就誕生了。所以,K的本質是不是很好理解?現在仍然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記錄你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記錄你的心情變動,記錄你的身體狀況變動,記錄你的消費節奏的變動等等,並加以分析尋找規律,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初期的市場,可能就是這麼幾個大現貨商與商品供應者之間做交易。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的發展,參與交易的人越來越多。供應商進來了,普通老百姓也進來了,交易主體的構成越來越複雜,但本質並沒有變,就是買和賣的關係。不管交易者構成多麼複雜,就是分為兩派——買方和賣方。當然還有觀望的,可觀望者沒有參與實際交易,所以對價格的變動也沒有什麼實質性影響。K線始終反映的是基本供需關係的變化,同時反映了實際買賣雙方的意願。

了解K線形成的歷史和原因,也就能知道K線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尋找商品供需變動及實際交易者買賣意願變動的規律。它的出現就是為了方便人們找規律,找規律,規律,律……目的就是為了讓交易者在買賣行為中得到實惠。買方賣方都能得到實惠,而不是單一的,否則交易將不可持續,市場將不復存在。

說了一堆廢話,但我還是認為這是有必要的,你得知道K線是幹什麼用的,研究K線的目的是什麼。對於K線具體的介紹,我一直推薦一套叢書——《股市操練大全》,第一冊就是講K線的。為什麼這套叢書的第一冊要講K線,其重要性就能體現出來了。K線根本,基礎中的基礎。大伙兒認真去看,當然講K線的書很多,不管哪本,能看明白就行了。

技術指標,通過利用一系列的統計方法,對K線做數學上的分析總結,這是高階課程啊。我在之前的回答中也提到過,只要能弄懂K線,那麼弄懂技術指標也不在話下;只要能真正理解指標的本質,那麼肯定已經吃透K線了。K線與指標間,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互為充分必要條件,只是在學習上有個時間差。

任何指標的設立,都是有條件的。做化學實驗,還要對室溫氣壓有個要求呢,不是嗎?否則得出的實驗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這些條件,與其說局限性,不如說是對K線分析做更精細化的應用。不是要糾結技術指標是不是始終管用,而是要明確,在什麼條件下,可以用什麼指標做分析。理解了這個邏輯上的順序,就不會有指標不好用的觀點。好比你不會在坑窪路面去開跑車,而會選擇越野車。不同的路況,你會很自然的選擇不同車型去開,而不會埋怨跑車為什麼不能應付全路況。道理是很簡單的。

太具體的就不說了,大伙兒去學習總結。

PS:再說幾句廢話。無論在哪個論壇、平台,能被發現的優秀交易者還是少數,這也符合市場總體盈虧比例的。通過對優秀交易者的觀察,確實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少走,但不是不走,有些事情還是要親身經歷過才能有所感悟。

我不算優秀,但通過自己的交易經驗,能分清哪些朋友是真的有深厚的交易功底,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比如上面艾特的這三位。還其他一些朋友,只是那啥,嘴盤(話說能嘴盤還算不錯了,有些真是驢唇不對馬嘴啊),尤其在當下的牛市行情中,哈哈。這裡沒有貶低的意思,只是覺得,在發表觀點前,自己得先捋順一下思路。對交易類的問題,不能插科打諢那樣亂說,得有理有據。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交易階段,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個沒有關係,都是正常的。不能說誰好誰差,認識的過程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有些朋友的答案,一看就能引起我的共鳴,這說明我與答主在同一個階段中;有些答案,我也看不懂,但總覺得有道理,現在看不懂沒關係,隨著不斷的學習實踐,未來總會懂的。在知乎上我確實學到了一些之前沒有意識到的經驗總結,這對我是有很大幫助的。出了一個平台,就會有高價值的內容出現,有時間有機會就應該去多學些東西,不斷完善,提高自己。

但對於初入者,我還是建議先看書。經典書籍是有權威性的,本身作者大多都是優秀的交易者,都是對歷史的經驗總結。讀書,是為了讓你先了解交易這件事。再有,還是得靠自己的不斷交易去總結,有時對很多問題的理解,是要推翻之前的先入性認識的。

學、練、總結,不斷重複,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對任何既成事實,先不要急於去否定,而是要去認真分析這件事的存在到底有沒有道理,什麼內容可取,什麼內容可忽略。一味的否定,甚至貶低,沒有必要,也沒有任何意義。否定完了幹啥呢?後面怎麼辦呢?否定是不能讓自己提高的。


所有指標都只是價格的函數啊。

價格用x表示,指標就是f(x)。

不同的指標只不過是f(x)=ax+b,f(x)=a(x+b)^c……………等等的區別。

所以腦子好使,不需要看指標,自己就能大概知道指標會啥樣子了。

但是!更多不用指標的是由於明白指標無用。


說實話,要穩定的獲利的核心並不在於用什麼指標和是否只看k線交易,真的能賺錢的人用什麼指標基本都能賺錢,關鍵是交易的那個人,而不是某個具體指標,盈利的核心更多的在於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

但是客觀的講看裸K線交易比較更能客觀的反應市場的當前的變化,對於那些糾結於指標的人來說只看裸K線或許是他們跳出各種不同指標糾結的一個途徑。

所以不要過多於糾結於此,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即可,這個一定需要自己去磨練和打磨。


最原始。最直觀。固定自己的信號。守株待兔而已


謝@Alpha 邀。

我覺得大家首先要想明白什麼是K線?什麼又是指標?K線是一個交易周期內的開、收、最高、最低價,而大部分指標實際都是依據這些數據再加以某種轉換算出來的。比如均線是以一段時間的收盤價平均值計算得來的。發明這些指標及指標用法的人,實際是把他們對價格變動的理解,轉換成另外一種便於他們理解的可視化(或量化,程序化)的形式罷了。因此,一旦對價格走勢有了自己的認識後,不需要指標也能做出自己的判斷,也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指標。

總的來說,K線是價格本身的表現,更為接近本質。而指標可以看作一種輔助工具,如同放大鏡之類。

但從更深層次,K線也未嘗不能看成一種指標,同樣記錄價格,還有美國線等表現方式。擒庄秘籍中還有數字圖。大作手操盤術中,李佛摩爾的記錄方式又別具一格。

同樣的用K線,每個人方法也是有區別的。比如我做股票,是K線結合成交量看形態,均線判斷大方向。而@Alpha 做外匯,就不需要成交量了。


看著題目覺得這是一個用少的指標和排除噪音的博弈。對我而言,入場和出場主要來自基本面,技術分析只不過是驗證看法的道具罷了。


不行,看K線還是看的太多了,下一步只看盤口,用EXCEL看盤,回到大作手報價紙帶的風範去。


題主,悄悄告訴你個秘密,不光可以只看K線,甚至可以連K線都不看,只看折線就行了

只看折線如何分析呢?首先我們看幾個簡單版的折線

經濟周期理論:

行業周期理論:

分為初創期(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在培養基中細菌的種群增長曲線:

你看,一個正常情況下的完整的上升趨勢應包括四個階段:形成期→加速期→減速期→停滯期

這是簡化了的趨勢分析方法,一般情況下現實中會複雜些,但是本質不變,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題目:

房地產價格趨勢分析

上圖可以看出來,在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這段時間,房價指數增長緩慢,在2、3月的時候關於房價崩盤的新聞多了起來,北京上海房價指數在4月份的時候終於到頂開始了下跌之路。

通過環比圖可以看出來北京和上海房價指數在3、4月份的時候跌到了100,說明開始進入下跌之路

再看同比圖,在10月份的時候達到頂峰,上漲的加速度成為了0

所以我在11月份的時候就在朋友圈裡表示樓市泡沫將要破裂的警告,最後證明不出所料:

回到股市,對於股市來說,道理是相通的,技術分析三大假設之一:價格沿趨勢運行。

道氏理論把上升趨勢分為牛市一期,牛市二期,牛市三期;波浪理論把上升趨勢分為1、3、5上升浪,2、4調整浪,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也可以把股票價格的上升趨勢分為形成期,加速上升期,減速上升期,停滯期

有的股票走的就是這麼規律,再回到開頭上證指數的分析

你能否看出來哪裡是趨勢的形成期,加速期,減速期,停滯期?

如果加上一根10日均線是否看的更清楚一些呢,如果看得多了連10日均線都可以不要了

據說有人用最簡單的方法10日線上買入,10日線下賣出能夠賺的盆滿缽滿,可謂是最簡單的交易系統了,之前看到過有人用上證指數進行回測發現很多均線都可以用線上買入線下賣出的方法獲利,其中22日線盈利最大,有統計能力的知友可以嘗試統計看看。

折線圖不光有以上分析方法,他也可以有阻力位,支撐位,雙頂,三重頂,突破,回踩等分析方法,在K線圖上能用的方法也大多能用於折線圖,畢竟都是來源於同樣的價格。

只有一張折線圖都能換著花樣進行分析

再來看看K線圖

你看,是不是能看到的信息太多了?


K線是圖形表象最好的表達方式.

發現與判斷趨勢的核心工具:擬合圖 - 維辰美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線性,非線性與自恰性: - 維辰美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技術指標延時,現先有價的變動才有指標的變動,落後行情。

在流動性大,沒有絕對控盤的標的上作用比較大些,比如指數,大藍籌。周k線上也比較準確。

但在大部分籌碼控制充分的小型標的上,指標作用小了,圖標分析,趨勢線就更靈活了。


看K線,是需要在K線上建立規則,如果規則跟K線無關,也可以不看。


上午看K線圖,下午看心電圖。


99%的指標均由價格計算而成,他們只不過是價格的另一種表示方式。看來看去都是價格,為什麼不直接看K線? 其實很多時候連K線都不用看。


K線圖是什麼?就是每個交易日一手一手買賣做出來的數據,配合成交量,這是騙不了人的。

至於那些指標,經過一些股壇玄學家們有所目的和用心的偏向性選擇,早就被弄得神神叨叨的了。

反正萬變不離其宗,K線是根本。

因為K線就是真實的歷史和事實。

不信事實你信啥?

【如果喜歡我的答案,請打賞一個微信紅包吧:bean-sprout 】


瀉藥。

之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核心的問題在於「K線是個什麼類型的指標?」

實際上K線就是價格更為直觀的反應,他沒有加入任何數學元素,只是單純的把價格描繪在了圖表上,因為沒有把數學和市場進行結合,所以不會出現邏輯偏差。

所以K線永遠有效,最好的方式還是別把K線當做一個指標,他和柱狀圖沒任何區別。


成熟的交易是人、技術、市場三者合一的過程,其中最核心的是人。K線也好,指標也好,都只是技術工具。


用一種方法將K線量化,連K線都不用看


首先,看裸K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將K線作為一個參考指標。

以我為例,K是我系統中的重要組成,但同時我還看兩條均線。K是最古老的一種指標,他非常直觀的表達出市場中多空能量的強弱。而且K組合而成的形態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在我的系統中,數據前莊家是否入場,何時入場,都給出了明確的信號,再細說就需要講上三天三夜了,所以這裡就不啰嗦了。總之讀懂K線後,媽媽再也不擔心我的學習了O(∩_∩)O~

我的一個答案中提到兩個單子

是根據如圖中底部兩個箭頭處的k形態入場,這兩個單子在頂部箭頭處離場是根據第二個圖中k形態而離場,所以可以看出K如何應用,以及K的重要性!

上圖是h4,下圖是h1所以懂了點什麼吧^_^

這是離場價位

簡言之,K線及他的多種組合,提供了很直觀的一種能量強弱的表達,交易員們可以從中得到不同的解讀,是一種很有效的技術指標,至於題主所問K是眾多指標中一種,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理解才能定義是否一直有效,在我系統中90%的k是無效的,所以因人而異童鞋!


簡單說下我的理解。

對K線的重視是典型的返璞歸真。

K線有一個獨有的,其他指標不可比的優勢,就是客觀性,這點對交易簡直太重要了。


指標僅僅是輔助,對我來講,我覺得5均線跟13均線就足夠了,其他級別都可以根據這兩個線推出來,這是形態學輔助的工具,只是更有利於我看k線的速度,我選股出來,挑的時候更快一點而已,進場的時候提示我了而已,具體的進場絕對是根據具體k線跟級別來的,在動力學部分,我會用到macd,我不會去計算價格變化對時間積分,然後得到精確的力度,再去判斷進場,那太累了,實戰太累了,指標的作用可能就在於此吧


我來告訴你我的體會,只看K/Bar Line並不是為了裝,更不是為了酷才只看K的,因為如果看到任何的指標,均是價格的延伸,指標是為了您輔助判斷價格走勢的方向、指標是經過自己本身的演算法二次處理加工過的,所以你看到的指標基本不是第一手信息,價格才是第一手的信息,那麼指標的彼弊端是什麼呢?我個人看來是它會誘導交易者去思考除了價格之外的東西,而不是讓你關注價格本身,所以建議多對價格走勢的波動特徵進行研究進行尋找規律、而非指標規律!希望能幫助到您的疑問。LoyaFX


只看K線圖~ 很少吧。

主要是其他的技術指標都是由價格和k計算出的。用k比較純粹。 而一般人理解的技術指標人家已經很熟悉了,不需要用了。用技術指標無非就是為了看趨勢 看震蕩,看支撐阻力,這些人家通過腦子裡對價格的計算演化出一些混沌的技術指標(其實不算技術指標 就是輔助的判斷方法)來完成需要的判斷。所以裸k看個價格就行了。


好問題。不邀自來。

簡而言之,K線的4個價格代表了價格變動的趨勢。

舉例說,大陽大陰,說明是單向運動,力量趨同。十字星說明是力量均衡,趨勢方向不明顯。

操盤久之,特別是做外匯盤的,就會忽略均線,只關注K線本身。因為直接,直觀,有效。

N年前,風聞業內大佬看盤沒有均線只看K線,驚為神話。後來入得此門,方感其中的韻味。這個感覺沒有多年的看盤經驗,不足以產生共鳴。

以上。


好像很少看 K線 指標啥的 ,之前研究過一段時間越陷越深,單個指標,單個理論沒多大意義,研究主力心思比較重要 什麼時候吸籌完畢,什麼時候拉升,什麼時候調整,什麼時候出貨,股票上漲空間分析,股性分析,成交量分析,跟庄,大樹底下好乘涼。K線 指標只能代表過去,不代表現在,更不代表未來,但是意圖趨勢 是通過K線可以反饋出來的 ,多思考。股市賺錢定律幾千年來都是一樣的,低位吸籌,高位出貨,原理都是非常簡單的。


我能用巴菲特舉例子嗎?

你信不信現在巴老先生不看K線也能從股票市場上賺錢了。

你信不信真正的高手跟我們看到同一K線效果絕對是不同的。我這麼說的意思是,K線只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有人使的好就有人使的不好。

如果你非要推崇K線,說明你離悟還遠著呢。

我理解的悟,不管是看K線,不是指標,你都能看出一些東西來。


我最喜歡macd了,雖然是個趨勢指標,但可以看能量、乖離,挺不錯的。別太執著於書本上說的,比如macd零軸上第一波起來後去買死叉,勝率蠻不錯的,這跟教科書的金叉買入不一樣吧。指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別被死物憋住。投資是非常個人的事情,誰推崇啥不重要,用不用指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方法去穩定的賺錢就行了。


知乎上某些所謂的股神你們別來坑新手了行么?你拿一張走過的圖然後來一句"你看這就是頂、這就是底,你看我多英明神武。"石油價格一跌再跌的時候你怎麼不預測底?盧布暴跌的時候你抄底沒?A股2000點死氣沉沉的時候你敢進場么?把走過的行情翻出來然後事後諸葛亮誰不會?再給新手雞湯一句:你們好好學習,就能達到我的境界了。呵呵。

教科書上相同的一個走勢,比如M型,可以發展為繼續上攻,也可以成為死亡雙頭,這些所謂的大神只把其中一次的走勢拿出來忽悠新手,對另一種情況絕口不提。

正面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任何均線圖,比如macd線5日線10日線什麼的,都是基於K線的,所以都有滯後性,當你發現這些均線調頭的時候往往已經出現一根大陽或者大陰了。

要我說最重要的三個數據:K線,基本面,成交量。


因為K線是最基本的分析方式。也是最原始最好用的。因為一切技術指標都是根據K線來製作發明出來的。先不在這過多贅述了。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到你頂尖外匯交易員必經的五個階段 - 知乎專欄


其實原始出發點就是價格和成交量,任何的技術指標都是從這兩個東西出發的,越複雜的東西離本質越遠,所有指標都有滯後性,如果是前瞻性指標那就一定有未來函數或者線性函數。所以如果是技術派,會看量價已經足夠了,甚至連K線都不用看。


所有的技術類的指標都是基於趨勢的,而K線某種意義上刻畫了趨勢,所以你可以扔掉那些指標,但是扔不掉K線,實際K線也可以扔,不能扔的是趨勢。美股就用趨勢線——把每天的收盤價連成一條線就行了。趨勢再扔了,就是價值分析的路數了。

很多指標理論上看上去非常好,在實際應用上無效所以被棄用了。有些人會反駁說不能僅僅看一兩個指標,而是要看一組,但是看哪個組,怎麼看?又是非常扯皮的事,很多時候只是空耗精力,一時勝利,長期失敗。

我覺得技術指標裡面只有價格和資金的背離最實用,因為這兩個值反應了人心,而把握人心才是短期獲利重要方式。但是實際上在大多軟體中這兩個數據描述的都非常模糊,難以據此判斷。

我在專欄裡面討論了以上的問題,這裡就不展開了。


因為他們看不懂其他指標。

以成交量為例,絕大部分人只知道放量縮量,不懂它的加速度。

以均線為例,絕大部分人不知道,金叉賣死叉買要比金叉買死叉賣有效的多。

以macd為例,它判斷頂部的要比底部有效的多,準確率可以高達90%,前提是你會用。


裸到不能再裸 的裸K實戰交易者路過....


基於技術分析做交易的交易者都會觀察一些各種形式的價格圖表(K線,美國線,折線)和各種類型的技術指標(趨勢型,擺盪型).

我做交易完全根據價格圖表, 不參考任何技術指標. 原因有兩個:

一是大部分的技術指標都是"價格的衍生品", 這些技術指標大多都是根據收盤價, 最高價, 最低價計算出來的.

二是我追求我的交易系統最簡化, 只關注價格就足夠了!

趨勢跟蹤策略 歡迎關注交流


k線是技術指標中最基本,也是最直觀的價格波動示意圖。

就拿單根K線來看:

上影線的長短能夠反應1個小時或1天中最大波動浮度,實體則能夠反應1小時或者1天中價格開始和結束時的價格。所以1根K線是能夠很清晰的反應出某個時間段價格波動的軌跡,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形成這個軌跡背後的驅動力。

這裡要明白技術指標有一個共同的屬性:即所有的技術形態都是基於歷史數據而形成的。無論是K線還是均線、MACD、KDJ都一樣,那就意味著不同技術指標只是將相同數據處理後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

有人推崇只看K線,一方面是簡化交易,另外一方面就是追求更本質的東西,而在我看來,K線最原始,也最接近本質的東西。

不過很多交易者都有這樣一個成長過程,即簡入繁,再由繁入簡,這個過程其實對於交易者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所以,我覺得一上來就說其他指標不好,或者說我不應該研究那麼多指標也是不對的。

舉個例子:那個東西我吃過了我覺得不好吃,所以不吃;和我沒吃過,但很多人都說不好吃,所以一定不好吃。最終的選擇雖然是一樣,但過程不一樣,最終結果也可能完全不一樣。


專業領域認真回答。

技術研究是戰勝市場的真諦。

尋找對的研究方向往往是入門的第一步。

無人帶路,這一步大概需要2年。

你說的指標我可以理解為macd kdj boll obv等。

先看一下它們實際上是什麼吧。

Macd:

DIF:EMA(CLOSE,SHORT)-EMA(CLOSE,LONG);

DEA:EMA(DIF,MID);

MACD:(DIF-DEA)*2,COLORSTICK;

輸出DIF:收盤價的SHORT日指數移動平均-收盤價的LONG日指數移動平均

輸出DEA:DIF的MID日指數移動平均

輸出平滑異同平均:(DIF-DEA)*2,COLORSTICK

可以看出,輸出是以價格和時間為唯一輸入的。

kdj:

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K:SMA(RSV,M1,1);

D:SMA(K,M2,1);

J:3*K-2*D;

RSV賦值:(收盤價-N日內最低價的最低值)/(N日內最高價的最高值-N日內最低價的最低值)*100

輸出K:RSV的M1日[1日權重]移動平均

輸出D:K的M2日[1日權重]移動平均

輸出J:3*K-2*D

可以看出,輸入也僅僅是價格和時間。

obv:

VA:=IF(CLOSE&>REF(CLOSE,1),VOL,-VOL);

OBV:SUM(IF(CLOSE=REF(CLOSE,1),0,VA),0);

MAOBV:MA(OBV,M);

VA賦值:如果收盤價&>1日前的收盤價,返回成交量(手),否則返回-成交量(手)

輸出OBV:如果收盤價=1日前的收盤價,返回0,否則返回VA的歷史累和

輸出MAOBV:OBV的M日簡單移動平均

輸入為價格成交量和時間

其他的也不一一列舉了。

結論:此類指標是以k線中的時間價格成交量為輸入加以計算輸出圖形和數值。

指標是一些前輩根據自己對某個市場及對k線的理解總結優化使用的,就好像武功絕學的招式,學會了就可以征服市場。可是,你沒有心法啊。

很多人說指標滯後、沒用其實是不太對的。打狗棒法是厲害的,可沒有心法就只能打打狗了,還可能會被狗咬。

沒有心法的武功招式可能真是沒有用的,會讓你忽略決定市場的最基本元素:時、空、價、量。

最後,圖片中有福利股票。略表心意。


我的盤面只有一根裸k。

任何指標都是從裸K基礎上加權算出來的。

我個人的經驗是指標性的東西不如裸K準確。


看你能看懂的。

如果你發現一個指標經常鈍化。

不是這個指標有問題~

是你不會看。

推崇只看蠟燭圖的人。

是因為能看懂蠟燭圖。

而且看太多指標你會亂。

想要穩定盈利,只需要看懂一兩個你能看懂的,並且用的出神入化就好了~

好稱能看懂幾十種指標的一般都是靠股評領工資的。

只看蠟燭圖,有點裝逼了~不看量?怎麼行?

我主要看蠟燭圖,均線,量和量均線。

然後喜歡用布林,能量潮,macd,rsi做輔助

用大單xx各種指標做確認 。

然後虧成了一個傻逼。

我這麼說~是因為~我昨天回答里,說我在這個月剛開始的一個交易周跑贏大盤5%。被人舉報摺疊了~


各位答主都想太多了。我先不說K線重不重要,我先說其他一些常見的決策事例,都是大家日常見到的,思考完這些事例後你再看K線。

1.你和朋友逛街,到飯點了,決定找家飯館吃飯,這條街的店你們不熟,於是決定觀察一下,找人多的館子消費。

2.你打算在國美在線買液晶電視,你搜出一堆產品,哪個比較好呢?你會根據人氣看,根據銷量看,根據價格,當然還有產品的參數

3.你有一個問題問知乎,得到十幾個回答,你決定信哪個?多數人點贊的哪個可信度比較高吧?(我發現大家喜歡給字多的答案點贊,不明覺厲?但是很多真正的好答案,字少邏輯上又簡單,往往得不到太多贊,這是知乎的bug)

以上三個例子說明,決策時,需要找到物體的公共屬性做比較,找出自己認為最優的(是自己認為好,不一定是現實最優)。

好啦,回到股票,那麼多股票哪個未來走勢好啊?K線,成交量是所有股票都有的公共屬性,並不是說K線告訴你明天股票要漲,而是所有股票的可比較屬性里,最有可比性的就是K線,因而K線最有可能影響到決策。

如果某種K線走勢符合很多買家的共同口味(比如炒股軟體自帶的推薦指標,或者影響力比較大的大神推薦的演算法),也就是說如果某種特定走勢確實會有吸引買盤提高股價的功效,你完全可以把這種走勢當成買入信號。

而現實中,這種規律又是動態的,無法把握,當某種信號過於招來買盤的話,它也會被控盤者故意用來誘空,而誘空多了,又破壞這種信號作為買入的功能,導致它無法作為買入信號。

所以,想從K線中找到恆定規律並穩定賺錢,是不可能的。


因為大部分指標都是基於K線開發的簡化版,漏洞太多,它們能做到的裸K也能做到,而有些裸K能做到的,它們做不到。


為什麼很多人推崇只看K線圖,不看其他技術指標?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想想K線和技術指標都是怎麼得來的,眾所周知K線是價格的最本真的表現,沒有比他更超前的存在了,而技術指標呢,往往都是價格走出來之後通過各種公式計算才得出的東西,也可以這樣說先有價格才有指標,沒有價格就沒有指標,指標是價格走過留下的痕迹,本身沒有指導價格走向的作用,充其量就是一個變相記錄價格的方式,沒有什麼意義的,說了這些你應該就知道為什麼很多人比較推崇裸K了


每次不論漲和跌,總有一個看似合理又略帶牽強的理由。


K線是價格的圖形表現,價格是各種供需關係的體現,其實說明白點,就是你弄懂價格的變化以及其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我來強答一把,K線是什麼組成的?真金白銀啊!你進來不就是賺錢來的么?錢那麼重要,誰會不看準丟進去啊?真金白銀你不信,信個毛指標啊?

以上解釋K線的重要,不能解釋指標,在我看來指標都是建立在對K線的認識上,你能夠讀K線就不要用指標,指標是給不能讀K線的人準備的,夠簡單吧!


大道至簡,不是誰都能做到這一步。慢慢來吧,只有把書讀厚了,才能慢慢讀薄。我手上有些簡單的技術分析教程,需要的可以私信我。


股票市場分析基本兩派

  • 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 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可以認為量化交易者,是技術分析的加強版;在實際操作中,中國的散戶還會聽從所謂大師的意見,淪落為賭博流派,成為A股市場的傻白甜(韭菜),並且年復一年(這既是人類的本性,也是缺乏投資者教育的結果)。

常見的股票市場數據只有幾個:

Open,(Adjusted)Close,High,Low,Volume

開盤,(調整過分紅)的收盤價,當日最高價,當日最低價,成交量

理論上單單數據就足以成為技術分析的來源了,但是人類更喜歡看圖,因為從圖中更方便看出問題,而不是圖本身能攜帶什麼信息(因為信息早就隱含在數據之中了),你想想量化交易中電腦需要看圖嗎?

也就是說,圖(Charts)只是數據的可視化(Visualization),在本質上沒有提供新的數據源。

而這些所謂可視化的類別有:

  • Candlesticks 即國內所謂的K線

  • Bar Charts 國內稱美國線

  • Point and Figure 在中文網路上幾乎找不到資料,國外稱PF圖

  • 還有現在美國還是很流行的,很原始的

Line Chart,下面如果塗顏色的就是Area Chart(沒有找到具體說法,有的軟體網頁就標註了Area)

  • 其他一些改版,比如K線的改版Heikin-Ashi圖

而在理論上,這些圖都是等價的,它們把數據翻譯成圖片,會不會用就看你自己了。

那些交易高手說的對錯夾雜,對的是信息確實可以隱含在K線或者其他圖,錯的是K線有效這一說法並不正確,圖本身沒有什麼對錯,核心的是你自己看圖做出的判斷。

其實,那些人什麼都沒有告訴你,他們自己有一套基於K線圖的交易體系,但是不說,這是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一段Technical Analysis(John J.Murphy,1999)作為本答案的結尾

Remember that chart only records the http://data.In itself, it has little value.Its much like a paint brush and canvas.By themselves, they have no value. In the hands of a talented artist, however,the can help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Perhaps an even better comparison is a scalpel. In the hands of a gifted surgeon, it can help save lives. In the hands of most of us,however,scalpel is not only useless, but might even be dangerous. .

記住,圖只能記錄數據。它本身沒有什麼價值。就像畫刷和畫布一樣(本身沒有價值)。他們自身沒有價值。但是在有天賦的藝術家手中,它們可以創造美麗的圖畫。可能一個更好的比較是

解剖刀。在優秀的外科醫生手中,它可以救命。但是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手中,解剖刀不但沒用,而且可能還很危險。

更多回答:

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個人專欄(建設中):

未來學家 對未來世界的思考

投資學人:股票,期貨,外匯,經濟學,等等等等

微信公眾號:Wallace_naive

思維方法研究所(跟股票不怎麼相關,主要關注心理,生活工作方法)

Wallace_naive


重要的揣測領導人的意圖,不管幹什麼這都是很重要的。

拿15年這次股市大漲來講,為什麼要搞起來這個股市。然後為什麼政府又要給股市降溫。

再就是揣測群體心理學

當然,對你要買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研究是必須的。

走勢圖看一眼就行了,K線嘛,看他幹什麼


不要依賴複雜的合成指標,多利用簡單指標。

應該是這個意思。

K線換成曲線一樣成立。

道理倒也沒錯。


只說我自己的觀點:對於a股市場來說,k線我排第二重要的,因為k線能夠直觀反映出價格趨勢,而價格趨勢是很多人做股票的憑證。但是我把成交量排在第一位,因為成交量能夠反映出時間趨勢,這個是我認為在a股市場上找買點最重要的依靠,時機把握准了,能夠避開很多股票的散戶行情。比如從上周四的成交量來看,明天周一一定是入場的最佳時機,保守謹慎一些的話,應該是明天尾盤收盤時候入場。證券整個板塊的入場時機已經到了,看整個證券指數,價格趨勢在22日均線附近,時間趨勢也到,證券就是能帶來大收益的,而且安全。證券板塊中符合時間、價格趨勢買點就是601788光大證券,穩妥是要收盤的時候買進,把短線做成中線。證券板塊和光大證券最早明天就發力上去,最遲到後天。如果不行就是看錯了,這種回調下來做的股票風險很小。


指標都是公式算出來的,很多莊家都會反做技術指標把你弄得暈頭轉向。。。所以指標不太推薦。。如果看k線形態,也會被反做。只有抓住k線最本質的東西才會有效。



指標有用,指標無用這種爭論也是由來已久了。其實歸根到底,指標是服務於人的根據,不必糾結到底有用沒用。對你有用有幫助,那你就用,對你來說沒意義,那你就不用。很簡單的事情。

簡而言之,根據你的習慣即可,不用在意別人怎麼評價。

不過這裡說下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我個人當然也是經歷過「指標有用無用」這種掙扎的時候,現在是早就想明白了,就是上面說的,對你有用你就用,對你沒用你就不用。所以我現在只用均線,偶爾會看看MACD、成交量、布林這種,但這個「偶爾」是真的只是想起來就看那麼一下,想不起來就拉倒。

之所以部分人認為指標無用,我是理解這種想法的。認為指標無用的人,反的可能不一定是指標本身,而是反「認為指標很有用的那些人」。這種問題說到最後,其實就變成黨爭了,沒多大意思。

在我看來,指標的問題是,由於大多數指標是用收盤價做的,所以在本質上是類似的。共同的特點就是,指標反映的一定是過去的走勢。這些話上面的大佬都說過了,我再重複一下而已。

那麼,既然反映的是過去的走勢,所以指標的問題就在,你用已經形成的走勢去解釋指標的變化,你怎麼解釋都是對的。

比方講,我現在給你一張K線圖,外加它的MACD指標。我可以把這個MACD和K線的對比,從頭到尾給你分析出來:

  • 為什麼這邊漲了?
  • 為什麼這邊MACD死叉了?
  • 這邊回踩了零軸,所以後面一波漲了更高。
  • 那邊MACD高位,所以後續走勢跌了。
  • 這邊是底背離,所以K線越跌越深。
  • 而那邊是頂背離,所以後續走勢跌了。

我不知道是否表達清楚了,就是我上面說的那句話:已經走出來的走勢,你用指標解釋它,怎麼解釋都是對的。

也正因如此,網路上流傳的幾千幾百個指標,絕大多數都是千篇一律,沒什麼用處的。你去解釋行情,你用指標能解釋,你用基本面能解釋,你用消息,用政策,哪個不能解釋啊?怎麼解釋當然都是對的。

所以,認為看指標沒多大用的,只推崇K線圖的人,也就是明白了這通俗易懂的道理罷了。所以他們琢磨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完全不需要「指標」這套工具的方法

因此,我絕對是不建議有那種「指標有用無用」的黨爭,工具是為人所用的,你不需要,人家需要,人家不需要的,也許對你需要。

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很看重指標,但我很清楚其用處,並且我也有選擇性的用。

就像擰螺絲下來,有人用電動的,有人用手動的,工具不同而已,哪有什麼「有用無用」之分呢?

技術指標這東西,本身是一個根據歷史統計,做出來的一個反映過去的信號。也就是說,它正確的用法是當作信號來使用,而不是用作預判。

只是畢竟它簡單易懂,導致一部分人總覺得可以用它來預測行情了。這就是偏離了指標的本意了,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技術指標總是背負惡名的原因之一吧。


腦子算的快的可以只看K,指標是幫助腦子算的慢的。其實不看k線也可以的,給個價就行。


k線沒這麼玄乎,個人覺得沒什麼好學的。

不管哪種k線形態,重要的是看它出現的位置。只有在你理清你的思路後,k線才能輔助你交易。均線是讓你下單更有把握或更明確的指標,當然必須得前者配合。

舉個例子,回調到位後,出了根較長下影線的k線,那就可以入場(裸k)。如果你系統里有操盤線,可等均線掉頭再進場。


想跟美國人交流,你必須要學會:英語。

想跟日本人聊天,你必須學會:日語。

想跟聾啞人聊天,你必須學會:啞語。

想不聽聲音看錶情就知道別人說什麼,你必須學會:唇語。

想通過已經走出來的行情就知道市場告訴你要漲還是要跌,你必須學會:投資的語言 K線。

語言都學會了,至於你是想往哪個專業方向發展,那就是看個人愛好了。

所以懂得類比的人都知道,K線圖就是投資這行的基礎語言,其他的技術指標都是錦上添花。

我們當然要抓住重點。

論《讀懂K線 究竟有多重要 》轉自個人公眾號:紫墨小姐姐(見頭像)

論:讀懂裸K 究竟有多重要。

順便吐槽一下知乎,我們無私分享了自己這麼多的原創,為什麼都不能貼下自己的二維碼啊,寶寶心裡苦。。。。。


現在k線都不看了。

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k線是市場的表象。


K價格的衍生品,大部分指標是K線的衍生品,所以看K線才能發現真相。但其實最重要的真相是連續的波動。


less is more


我啥圖也不看

每天隨機找一隻,15.24買了之後,交易軟體設置一個提醒, 漲到17塊就賣掉

然後再買

A股耍了這麼多年也賺了不少錢


我來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你,為什麼只看裸k也會有效果。

因為可能對於某些高手來說,可能k線都不是必要的。

我想絕大部分在這個市場的人都在意k線、均線以及各種指標線,但是這些人的收益如何呢?還是絕大部分人都在虧損,為什麼會這樣,本源錯了。

本源是什麼,是我們買股的理由。股票漲不是因為股票k線好看,不是因為股票技術形態好它才會漲,股票漲的原因是它本來就是要漲的,你們明白么,是它本來就是要漲的。如果把目光聚焦在什麼股票本來就是要漲,你的研究重點就不是如何看圖這麼簡單了。如此一來,k線怎麼樣也變得不是那麼重要,k線存在的意義是讓我們知道已經發生了什麼,而不能夠預測將要發生什麼;將要發生什麼存在於看不見的一些東西里,而不是k線以及k線及成交量所衍生出的各種指標內。

是不是發現你們所總結的規律經常被打臉?因為所謂的「規律」根本就是自己的意淫,能夠所謂的「預測」也是某些時候運氣好。

我們永遠不能以過去來推測未來,不然要上帝幹什麼?


做期貨黃金原油時怎麼看K線,看K線有哪些技巧? - 夫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360758/answer/268197392


有效的交易系統一定是簡單的


指標只是參考,很多投資者看裸k,目的是讓自己對行情判斷得更準確。每個時段都會有一個愛好,也有的人過了看指標的階段,越來越簡單,看一根k就能判斷後續的走勢。


用什麼,要結合自己的習慣。就好象一日本動畫片里(片名忘了),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專屬寵物。小孩只和自己的寵物,感情聯繫才最強。和別人的寵物,聯繫不強。


推薦閱讀:

成為股票高手前需要看多少張k線圖?
債轉股對股價的影響?
為什麼知乎上面很少有厲害的股票高手?

TAG:投資 | 股票 | 外匯 | 外匯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