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開始:隨談一下自己喜歡的音樂家們(三)

  • 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Jeux deau

上面這首曲子,中文翻譯叫《水的嬉戲》,演奏者是阿姐(Martha Argerich)。

和 認識Scriabin的過程類似,了解Ravel也是從琴譜到音樂。當時的我翻到這首曲子的時候,被上面無比華麗演奏難度超高的譜面震驚,這樣的曲目聽覺感受是怎樣的?於是在網上搜索到了Argerich演奏的版本。感受如何,您自己體會,我認為無需用一個文字來描述。

Ravel,一個被貼上 印象主義音樂(Impressionist Music)的名字,一個與德彪西(Debussy)並列的名字,一種精緻美的象徵。

Ravel和上一篇談到的Bartok不同,前者沒有後者那樣的粗獷,他的音樂總是那樣輕盈靈動,帶有些許神秘的色彩,當然比晚期的Scriabin更加「接地氣」一點。

String Quartet in F major: I. Moderato très doux

這首Ravel的弦樂四重奏,貌似也是唯一的一首,我較為仔細地研究過總譜。第一樂章樂曲開頭就非常吸引人,隨著一提的旋律陳述,其他三位兄弟在和聲上有一個和弦的平行移動(不是純按度數)。這個主題開頭的動機在後面會多次出現,不僅僅這一樂章,還包括全曲。它被Ravel加以各種修改,並輔以各種和聲,但是保留了最有特徵的部分,這樣的動機你的耳朵一下就能聽出來,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全音階在印象主義音樂中運用廣泛,所謂全音階就是每兩個音之間都是全音關係,如1-2-3-#4-#5-#6,在Ravel的這首曲目以及其他作品中同樣能聽到。全音階的音響效果,毫無疑問是增加印象主義之神秘色彩的「元兇」之一,而以神秘主義聞名的Scriabin的所謂「神秘和弦」,將每個和弦音按照音高排成音階,也無非就是1-2-3-#4-6-b7(#6),與全音階只差一個半音。

Ravel還是公認的配器大師,他的《波萊羅舞曲(Bolero)》雖然聽起來可能會覺得無聊,但在配器上的功夫頗深。可惜這位大師並沒有將自己的經驗落實與文字,也許正如他自己所說:

據說莫里斯·拉威爾曾被其出版商要求撰寫一本關於配器法的書,他婉言拒絕了。但有記載稱他曾告訴友人,如果他撰寫這樣一部著作,必將囊括他自己管弦樂音樂中的一切,而在他看來,這將是管弦樂的一次失算。

——Samuel Adler《配器法教程(The Study of Orchestration)》

因此今天的我們要想學習Ravel的配器之精髓,也許閱讀對比他改編的《圖畫展覽會(Picture at an Exhibition)》總譜和穆索爾斯基(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的鋼琴原版譜會是個不錯的方式。

拉威爾圓舞曲 La Valse 王羽佳演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zOTIxNzEy.html

這首《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La Valse)》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曲目,演奏者是永遠穿太多的羽佳妹妹。當然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管弦版,可惜沒找到視頻。迄今為止,我還尚未見過音樂情緒與結構如此複雜多變,恐怕沒法跳的圓舞曲。

待續。

【蝦米主頁,歡迎踐踏】

推薦閱讀:

或許是HipHop歷史上最隆重的一張全家福
周杰倫的創作靈感是怎麼來的?
怎樣形象易懂的給妹子解釋吉他效果器是什麼?
如何評價任賢齊?
為什麼中國出色的演奏者會更青睞西方樂器與國外工作機會?

TAG:音乐 | 古典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