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帝國(3):日本異化篇·下

第四章:硝煙!!

讓我們的時間暫時回退到80年代。當時消費主義領導的超級機器人漸漸顯露出他的缺點:幼稚,天真,單純。儘管《魔神Z》等一系n列的作品本身有深刻化的背景設定,但無奈市場 n並不接受,許多作品依舊只能走著拍給小孩子看的路線。畢竟,機器人作品要想獲得利益就得賣玩具,而玩具的主要購買力就是兒童少年(的父母)。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糟糕。那些從小看《魔神Z》的小孩現在也成長起來,開始看更加成熟的作品。超級機器人也面臨著更新換代的需要。超級機器人文化正醞釀著新的一場革命。

沒錯,一場充滿硝煙味的革命,正在超級機器人的世界中蓄勢待發!

現實和幻想

在《勇者萊汀》的製作人員名單中,你會赫然發現一個似曾相識的名字,這個名字叫做富野喜幸

此君在1977年執導了《無敵超人贊波3》,開始在傳統的冒險故事當中加入相當的寫實元素,夾雜著殘酷和死亡的氣息一絲絲地滲n透出來。其後《無敵鋼人泰坦 n3》雖然並沒有太明顯,但這種偏向成人化的東西卻隱藏其中,令人看罷會有所思考。因為有這兩部叫好又叫座的成功作品,一下子令富野的地位得到提升,他在業n界變得重要起來。

當其時《宇宙戰艦大和號》(宇宙戦艦ヤマト)正在市面上火熱,作品中大肆渲染科幻軍事武器強大實力,吸引了不少喜好現實軍事武n器的青少年觀眾。商人們自然看到這個苗頭,於是想藉此東風做一套含有一定成熟軍事元素的科幻動畫片。富野自己也很喜歡這種探討成人題材的作品,眼看時機成n熟,他便憑藉自己豐富的執導經驗加入到這個企劃當中,一步一步完善他腦海中關於戰爭與和平,人性與超人性的宏大宇宙史詩故事。

1979年4月,《機動戰士高達》開播。

富野喜幸——後改名為富野由悠季——將自己所有想法都押在了這部作品之上。這是一部前所未n有的作品,因為它的設定糅合了現實和幻想,跟之前 n純粹的冒險故事有極端的不同:巨大機器人在故事當中不再是拯救世界的神兵利器,而是經過軍工業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量產工業製品;主角不再是那種天生註定干一n n番大事業的宿命英雄,而是擁有一技之長卻身份平凡的普通人;敵我雙方不再是神秘的外來侵略者和維護正義的防衛組織,而是僅僅立場不同利益衝突的若干政治組n 織……

富野監督對這部作品寄予厚望,希望能夠重現《無敵超人贊波3》和《無敵鋼人泰坦3》的驕人成績。然而這部大膽嘗試的作品畢竟還n是太過冒進,當時的觀眾群體 n並不接受。於是原定52集的內容被腰斬成43集,許多原定的計劃也不得不中止。一時之間,超級機器人的革新好像陷入了死胡同……

然而有詩道:「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高達》一如它想要表達的寫實風格,在成功之前必須遭受各種磨難。漸漸地,n一些喜好寫實故事的觀眾發現了這部作品,於是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推薦。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通過口耳相傳,那些喜歡超級機器人又 n不滿足於這些作品儘是幼稚劇情的觀眾如獲至寶,將《高達》視為這個世代最能共鳴的佳作。於是乎他們不斷寫信給電視台,要求電視台重播。而重播的收視率竟比n當初首播時還要高。商人見此良機,當然是不會輕易放過了。緊接著BANDAI推出的 n「高達塑料模型」(鋼普拉),一經推出就變成搶手貨,每個超級機器人愛好者當時見面都會先來一句「你買了嗎?」,令《高達》的商業價值一下子從地獄升到了n天堂。

買買,論斤買,不買還是人?

如果僅僅是《高達》一門得到社會重視,那也只不過是《高達》這個商品成功而已。但《高達》的成功是將日本超級機器人引向變革的第一炮,那些擁有嚴肅和寫實風格的超級機器人作品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使整個80年代的日本超級機器人文化有了另一股風氣。

拜《高達》所賜,一些原本故事題材不怎麼寫實的作品也滲入了不少寫實元素。比如1982年上映的《超時空要塞nMacross》,雖然背景設定還是「邪惡外星人入侵地球」的老套「太空史詩」(Space nOpera,或太空歌劇),但片中登場的機器人「可變形戰鬥機」卻含有相當分量的寫實風格。在鬼才河森正治的巧筆之下,竟將美軍的F-14戰鬥機改成「可三段變形的機器人」,讓現實兵器和機器人完美融合。一時之間,「機器人也可以是軍武」的想法在整個80年代蔓延開來,機器人不再是熱血小屁孩的打架輔具,還能是專業大兵哥的座下的戰爭兵器……

超時空要塞三大名物:變形戰鬥機,歌姬,三角戀

但讓「真實系」推至頂點的,卻是另外一個人。

1981年,高橋良輔執導《太陽之牙》,將寫實風格的超級機器人提升到另一個高度:這次連n機器人的五官和頭部都不再需要,駕駛者直接在如直升機駕駛艙的頭 n部操縱機器人。故事內容也大量涉及政治鬥爭,故事中所有的角色不過是利益鬥爭的棋子。兩年後,高橋良輔再創高峰,推出《裝甲騎兵》,劇中機器人定位為不足n n4米的「人形戰車」,機器人不再是英雄的象徵而是用完即棄的普通工具,寫實再現戰爭中的機器消耗情況。故事也毫不掩飾地描寫了戰爭對人的摧殘,一切都是無n 可挽回的無奈抉擇。再兩年之後,《蒼之流星》的出現為寫實風格的超級機器人下了最後的註腳——「虛無」和「孤獨」。

《太陽之牙》

《裝甲騎兵》

《蒼之流星》n

超級和真實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問,上述這種「使用合理能源,定位是量產工業品的機器人」還能算是「超級機器人」嗎?

其實這牽涉到另外一個長久以來都爭論不休的問題。

在《高達》出現以前,總的來說日本的虛構機器人都是「超級」的——超級的尺寸,超級的能力,超級的道德。然而《高達》的出現似n乎打破了這種準則——尺寸盡 可能小,能力儘可能弱,道德更是相對而言。為了區分這前後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機器人作品,《超級機器人大戰》便將其分成 n兩大派系:《高達》以前帶有強烈幻想風格的定為「超級系」,《高達》以降帶有寫實風格的定為「真實系」。

然而這種分類並不是一個嚴謹的分類定義,因為何謂「超級」,何謂「真實」?即便如《高達》《裝甲騎兵》這種寫實向的作品,在對n機器人的描寫上也難免會有各 n種超乎真實尺度的內容,比如說高度,比如說重量,比如說輸出功率。你說《高達》真實,我就可以列出《高達》當中各種不真實的表現內容。於是乎,同好者之間n 總是會因為這種定義的問題展開你死我活的筆戰。

以我來看,這類爭端純屬多此一舉。因為無論怎麼變,日本機器人文化中都必然存在著「超級」這種核心元素。在一個廣泛的定義來n看,不論你的故事設定是誇張還 n是寫實,他都從屬於「超級機器人(スーパーロボット)」這個大類之下。其次,日本機器人文化發展至今,其內容百花齊放,早已不是只有「真實(寫實)」和n「超 級(誇張)」兩種風格。要定義日式機器人的分類,不能簡單地用這種二元對立式的分類法,而是用「形態學」的觀點去劃分超級機器人。(※該分類法難攻博士原創,此處僅為引用,特此註明)

這個分類的理念很簡單,就是將「機器人」拆解為「機器+人」來進行雙重定位,從而達到準確的分類。首先,按照「機器」的運作原理分成以下幾類:

「正機器」

劇情設定中,完全依賴物理和機械運作者。例:日軍委託開發的鐵人28號、不包括《機動武鬥傳》(機動武闘伝Gガンダム)在內的幾乎所有高達。(但n請注意! n這裡所講的只是『劇中的邏輯』!基本上,在咱們的真實世界當中,只要是超過三層樓以上的『人形機器』,根本不可能存在!詳細證明請參見遠流出版社《空想科n 學讀本》一書。)

「准機器」

除了物理機械外,另有神秘力量(甚至是魔法)作為運作機制者。例:採用「蓋塔射線」解釋一切的《蓋塔機器人》系列、古代超能源驅動的《勇者萊汀》n(勇者ラ nイディーン)。(所謂『科幻』裡頭的那個『幻』字,此處開始無限上綱──機器人要夠炫夠屌,物理法則和機械法則之外的『第三力量』才是終極神秘之所在──n 通常也票房噱頭之所在!)

「泛機器」

只有跟機械沾上一點邊(甚至否為『機器人』都有爭議)的,基本上都可 n以列入此類。例:實體為「生物兵器」的《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謎樣的「卵生巨人」《翼神世音RahXephon》。(此刻,『超級機器人』定義開始搖搖n n欲墜:有些東西是同時具有『巨大』、『人形』、『鋼鐵』和『超級』等特色沒錯,但連原作者都不承認那叫『機器人』……)(當然,還有『非機器』──只n是……這種東西不算在討論範圍里吧……)

然後再加上第二參數「人(形)」的區分:

「正人形」

有身有頭、兩側對稱、四肢健全、十指完整者。例:瀟洒的蓋塔一號、英挺的機動戰士高達(RX-78ガンダム)──這是第一男主角的特權。

「准人形」

基本上還看得出來是「正常人」的架構,但多少有點小畸形。例:左手電筒鑽右手鉗的蓋塔二號、雙肩沈重長大炮的鋼加農(RX-77ガンキャノン)──n這是第一 (男)配角的輓歌。(高、瘦,有時甚至是女性。略微偏離『第一男主角』以做區隔,但仍在『誤差範圍』之內,也算凸顯另一種角色特徵。)

「泛人形」

雖還看得出「人形」,但已到了嚴重肢體殘障的程度。例:下半身坐輪椅的蓋塔三號、沒頭沒臉有手無指下半身坐輪椅的鋼n坦克(RX-75 nガンタンク)──唉……這真是三男的悲劇呀~~~(駕駛也不是壯漢就是胖子!)(『非人形』?完全不具人形的《索斯機械獸》要不要拿出聊,有機會再說n吧……)

其實別說日本的機器人,在世界機器人的形態問題,一直以來都因為文化差異而糾纏不清。「Robot」一詞翻譯的時候統一翻成機n器人,所以在中文裡才會有「人形」的概念在裡面。《機器人帝國·歐美起源篇》里有談到,在英語里只有模擬人類外表的機器人才會叫「Android」,因此n要說符合「機器人」這個意境的話得用「Android」。然而「Android」並不一定是那種鋼鐵味道很重的機器人,甚至可以是完全用生化技術做成的人n造人。這又跟「機器」的語感有所衝突。

來自2015年4月新番《可塑性記憶》(プラスティック?メモリーズ)n

比如這個會笑會哭會賣萌的妹子也是機器人……官方給她們的種類稱呼是「アンドロイド」(Android),雖然在片中也會稱呼他們為ロボット(Robot),但其中微妙的區別在中文語境中就很難體會了。

當然了,因此無論怎麼叫,祂們也還是機器人。這些學術問題就讓那些做研究的頭疼去吧~

第五章:暴走!!

80年代中期,此時的日本依靠科技和經濟實力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大和民族的自豪感開始再度升溫。1985年9月n22日,資本主義世 n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日元迅速升值,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n政府為了應對局面,開始實行量化寬鬆等政策,使社會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人民群眾手裡有錢了,能幹的事情也就只有兩種:要麼消費掉,要麼錢生錢。於是,80年代後期的日本民眾不斷地在金錢的海洋中吃n n掉小魚,長成肚滿腸肥的巨型鯨魚。昔日被兩顆核彈炸到頹垣敗瓦的戰敗國,今日依靠無數「銀彈」叫板美國叫板全世界,日本在一聲聲「日本崛起」「日本可以說n 不」「這就是大國實力」的叫囂聲向著未知的深淵高歌猛進。

扭曲現實的肥皂泡終有爆破的一天。

進入90年代,日本表面上的繁榮終於因為不堪重負而露出真實面貌,股市下跌,房地產貶值,人們口袋中原本飽滿的資產一下子蒸n發,手上的鈔票統統成為廢紙。 n許多有錢人一夜之間變成流浪漢,那些曾經擁有美好家庭的人也因此分崩離析,更有甚者不堪重負紛紛自殺,隔三差五就有人影從樓頂向下墜落……(關於這部分,n諸位可移步機核網專題視頻《如龍0》的時代背景)

「暴走」,這個日語詞翻譯過來即為「失控」。社會的暴走連帶著日本超級機器人也不得不暴走,一個完全異於之前的時代到來了……

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

第三章末尾我談到日本超級機器人的衰退期,其發生時刻正是日本經濟泡沫爆破之際。一方面,由於日本泡沫經濟的出現使人們的消費n方式得到無限擴充,在家看電視的時間被其他娛樂方式分薄了(比如之前提到的遊戲),電視動畫業受到了嚴重衝擊。另一方面,由於泡沫經 n濟所帶來的極端消費主義和泡沫爆破後的心理傷痕,小圈子文化開始盛行,並由此孳生出「御宅族」次文化。傳統意義上的超級機器人作品顯得過時,他們需要的更n多 是對自我趣味的探求,以及被熟悉符號包圍的安全感。

一群御宅族年輕人不甘心被時代拋棄。他們懷著對舊時代的美好追憶,以不輸寫實機器人的技術細節,把超級機器人用完全不一樣的面貌呈現到觀眾面前。而這群年輕人組成的公司,正是日後大名鼎鼎的GAINAX。

日本動畫在80年代中期興起了不同於電視動畫的另一種新發行方式:OVA(Original Video nAnime)。這種以租借錄像帶為銷售方式的新興媒體繞過了龐復的電視台,再也不用受死板的播出時間限制,而且影片的成敗不以「收視率」論之,而是直 n接看銷量,使得許多年輕製作人擁有更廣闊的空間。而GAINAX第一部進軍超級機器人作品的《飛躍巔峰》,即是以OVA的形式發售。

《飛躍巔峰》可謂是兼具了過去超級機器人「超級&寫實」兩種不同派系的優點。片中主角所駕駛的巨大機器人n「Gunbuster(ガンバスター)」 n是一個以圓筒作為外形基調的機器人,充滿50~60年代的超級機器人設計風味。其次,波瀾壯闊的宇宙戰爭和遵守相對論(片中有因為達到光速而使角色之間年n n齡不對等的情節)等一系列科幻設定又和80年代的寫實系超級機器人一脈相承。最後,故事當中著重體現了美少女駕駛巨大機器人對戰大怪獸、美少女的熱血奮鬥n 史等御宅族趣味設定,使僅僅只有6話OVA的《飛躍巔峰》一下子成為超級機器人作品當中少有的佳作。

另一邊廂,其他新世代創作者也開始發功,將過去陳舊土氣的作品煥然一新,披上新時代的味道:鬼才導演今川泰宏向n偶像橫山光輝致敬,以1967年特攝名作《大鐵人》為故事骨幹,巧妙置入橫山大師的其他名作,推出OVA作品《大鐵人動畫版:地球靜止之日》,酒瓶裝新酒n也足以令人驚艷!或許因為此作的高質素,今川泰宏被選為94年當季高達新作《機動武鬥傳G高達》的導演,試圖一掃UC系列長年累積的老舊腐氣。然而今川泰n宏太能玩了,這部被譽為「聖鬥士高達」的異色作品至今還是不被某些傳統高達迷所接受……

機器人一直都是男性的主場,誰也沒想到女性也能在這片天地插一腳!1994年,由少女漫畫團體CLAMP作為原作的《魔法騎士 雷亞斯》登上熒幕,大開美型之風。誰說機器人駕駛著都是臭男生?美型少年少女也可以啊!這番風氣掀起,95年當季高達《新機動戰記高達W》便引入五個美少年高達駕駛員,嚴肅的高達故事從此走向偶像風……

1995年10月,GAINAX破釜沉舟,推出《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一股神風從日本的電視中緩緩吹起……

新世紀,新神話,新時代

誰也沒料到一部動畫作品會深深影響整個日本社會。1995年,其時日本深陷泡沫經濟爆破後的泥沼,社會風氣頹敗,許多人表面上n彬彬有禮,實際上內心齷蹉。 n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壓抑,只能不斷通過毫無意義的消費來彌補內心的空虛。雖然日本並無受到實質上的打擊,但在心理上人人都已經跌向末日。

這個時候,電視中放映的一部超級機器人動畫卻用各種手法將這個時代下每個受傷者的特徵表現出來。與此同時,奇思妙想的情節加上n繁雜的技術名詞和宗教典故引 n用,使觀眾被龐大的信息所包圍,一時之間忘掉了現實當中的各種煩惱。片中兩位性格各異的美少女也在一眾少年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漸漸地,這部動畫成為了n年輕人的避風港,人人都在這部作品當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為了宣洩也好,為了尋求刺激也罷,愛好者們紛紛為這部作品投入大量資金消費相關商品,最終成就n「一部帶到兩百億日元」的龐大經濟效益,使跌至谷底的日本社會 重新恢複信心。

《新世紀福音戰士》為何如此成功?這歷來多有論述。我在這裡提出我自己的看法。首先,本片繼承了《飛躍巔峰》的優點:稍微復古n的科幻設定、詳實複雜的技術細節、俊男美女的成長曆程。然而比起樂觀向上的《飛躍巔峰》,本片切中了當時的時代脈搏,整個世界觀陰鬱灰暗,令人絕望。其n次,故事內容也隨著情節推進開始探討主角們的內心精神,以幾乎「意識流」的手法表現角色的內 n心世界,並引入各種苦澀難懂的宗教典故、哲學概念,使整部作品跳脫出過去以敘事為第一目的之必要性,如何理解和解讀整個故事成為觀眾自己的選擇。最後,片n中個性迥異卻討人歡喜的角色群體也令角色消費成為一條成功的產業鏈,日後的機器人作品無不在「個性角色」之上大造文章,恐怕就是受到本片影響。

由於《新世紀福音戰士》所帶出的御宅族經濟使商人們發現無限商機。於是1996年,《機動戰艦 n撫子號》糅合了「宇宙冒險」「巨乳&蘿莉」「昭和浪漫」「惡搞致敬」「超級機器人劇中劇」等諸多宅元素,一經推出便讓御宅族們愛不釋手。御宅族和n機器人的不解之緣從此變成一種顯學,諸多商人為了揣摩箇中奧秘而各出奇招……

進入21世紀,電腦技術越發成熟,機器人作品也逐漸引入電腦CG技術,使機器人的表現形式得以進化。2002年,河森正治推出n《超時空要塞ZERO》,以3DCG完美重現F-14三段變形。緊接著2005年,河森正治設計並執導原創新作《創聖大天使AQUARION》,以匪夷所n思的方式完美解答《蓋塔機器人》當年沒有回答的懸案:三架戰機以合理但不可思議的方式變換合體,而且玩具還真做出來了……

2006年,以執導硬派科幻作品聞名的谷口悟朗攜手《Turn A高達》的編劇大河內一樓,n推出糅合政治格局、宮廷鬥爭、超能力、美型偶像、寫實機器人為一身的《Code Geass n反叛的魯路修》,在縱橫交錯的故事線中上演一出科幻版的「王子復仇記」。雖然續作《R2》評價不佳,但這種「超能力駕駛者+超能力機器人」的理念在n2013年的《革命機Valvrave》再度重現,不知這是否會在將來成為一股風氣……

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

革命機valvrave

終章:鑽頭!!

日本超級機器人源遠流長,寫到這裡也只是介紹了其中極少的一部分,真要全部寫下來的話恐怕要爆表……面對如此浩瀚的機器人作品,難道就沒有一部代表性的作品嗎?

還別說,真有!

這部作品就是GAINAX在2007年推出的《天元突破 紅蓮螺岩》(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這部由今石洋之執導,中島かずき編劇的TV動畫以短短27話的篇幅,道盡日本機器人的前世今生。

第一部「立志篇」,以粗獷的「少年向著未知世界前進」為開章,一路冒險充滿各種少年稚氣的單純熱血,恍如五十年代機器人作品的n直率和淳樸;第二部「風雲篇」,因為重要夥伴的逝去而變得成熟,萬眾一心擊倒邪惡集團老大,盡顯六七十年代永井豪式熱血人性劇;第三部「怒濤篇」,擊敗邪n惡重建秩序,世界卻沒有因此變得美好,瑣碎的人情矛盾竟使英雄折腰,道盡八十年代寫實風格機器人的唏噓情調;第四部「回天篇」,人性原罪遭到揭露,君臨宇n宙的外星人善惡難辨,為鎮壓不聽話的人類竟派出料想外的「人形使徒」……九十年代的深沉和反省,在第四部結局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巨大!超級!變形!合體!團隊!力量!熱血!危機!——這些日本超級機器人的特徵在《天元n突破》中都得到了誇張式的強化。特殊頭部駕駛艙「螺岩」(Lagann,ラガン)是個「萬能插」,只要駕駛者擁有足夠的「螺旋力」就能奪取對方的機體,並n以完全不合理的方式變形成一台完整的機體!通過這種套娃一般的合體/變形方式,主角機體從最開始的十幾米高變成幾百米高,到後來「成長」到一個星球大小,n最後竟然在虛數空間以物理學完全無法解釋的方式變大至可以拿銀河當飛盤扔……此舉創下「日本超級機器人體型最大」的記錄,恐怕後世的作品都不會比他更巨n大、更超級的了。

最妙的一筆,莫過於劇中賦予「鑽頭」的特殊意涵。日本超級機器人特別喜好鑽頭,這種在現實n中效率不高的工具不知為何常常成為日本超級機器人的重要武器。而在《天元突破》當中,鑽頭聯繫上DNA雙螺旋,繼而再跳接銀河漩渦結構,最後無限上綱上n線,竟成為整個宇宙的象徵物!「超級機器人」,此刻不再是一種物體,而是男子漢心中的信念,是每個男人的夢想和浪漫!

洋洋洒洒寫了那麼多字,關於日本機器人的篇章終於結束了……由於日本機器人的發展有著相對明確的時代劃分,加上其中不少作品都是國內比較有名,因此不得不花了很多篇幅進行介紹。

諸位在津津有味地閱讀完歐美日本的機器人文化歷史後,會不會感到有種莫名的缺失感?或者說,會不會有種隱隱的不適感?

如果有的話,恭喜你,你是先知。

「機器人」(Robot)是歐洲人發明,然後美國人發揚光大,因此他們有機器人文化我們覺得理所當然;日本是個精於改進的國家,他們把舶來品改造成自己的「超級機器人」,並且發展出另一個娛樂帝國,我們也覺得理所當然。

全部我們都覺得理所當然。連現在機器人文化當中沒有華人一席之地,我們也覺得理所當然。

這是為什麼?難道我們就比白人,比日本人缺乏想像力嗎?我想不是吧,在《歐美起源篇》當中,我向諸位介紹了古代中國對機器人的想像,也至少說明華人是有想像力的。

我知道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畢竟我們就沒聽說過「印尼機器人」是不。但這不代表我們就不必去探尋屬於自己的機器人文化,去思考自己的未來。別以為機器人還只是想像,實際上我們已經步入「機器人的誕生前夜」,Cyberpunk的世界離我們並不遙遠。而在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卻發現沒有屬於自己的機器人文化,沒有提前思索過機器人時代之下我們的定位,我們很有可能就會成為「機器人的奴隸」。

我們國家有許多很棒的技術人才,製作能力比國外還要強,然而懂得思考未來,指出問題所在的人卻很少。我寫這兩篇關於機器人歷史文化的文章並非賣弄知識,而是想和諸位讀者探討別國的機器人文化,從而拋磚引玉,讓讀者思考一下我們的機器人文化是什麼。不,不只是機器人,其他一切,都是可以去思考的。

這是我一個小小的願望。


推薦閱讀:

機器人能避免人的哪些弱點?
用非制動的尾巴靈活操控物體,這樣的鞭尾機器人你見過嗎?
從手沖咖啡機器人到按摩機器人,如何應對自動化浪潮

TAG:ACG | 科幻 | 机器人 | ガンダムGundam高达 |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