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談 | 里約奧運、王寶強離婚和萬科爭奪戰背後,竟然有這些千絲萬縷的關係

文 | 君臨團隊(公眾號:junlin_1980)

【君臨按】

今天君臨推出一個全新欄目:星談。業內明星分析師訪談,我們將在這裡為你帶來最新鮮有趣的私貨觀點。同時,我們也歡迎分析師來勾搭喲~分析師添加君臨的微信:ansonad,請備註真實姓名+研究機構+行業。

【正文】

朱昂是我新近結識的好朋友,對於中國的消費階層變遷和投資市場有著驚人的洞察力。

和朱昂聊天,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為他總能給你打開新思維的大門。這主要源於朱昂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他出生於上海,成長於紐約,十年前回來,先後就職於瑞銀證券和東北證券等投資機構。因此朱昂的觀察角度總是抽離的,經常能夠冷靜地捕捉到動蕩社會下的一些暗涌,這些洞察每每讓我大呼過癮。

上次回來之後,我意猶未盡,又拜讀了幾篇朱昂君的大作,暮然發現,里約奧運、王寶強離婚案和萬科股權爭奪戰之間的悲歡離合,其實在朱昂的作品中都已理得十分清晰。

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千絲萬縷的關係嗎?

先說里約

本屆奧運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什麼呢?是「寬容失敗,個性解放」的一代人的崛起。猶記得,在上屆奧運中,劉翔的退賽被坊間一片責難,而在本屆奧運中,奪金大戶射擊隊、孫楊、林丹等明星的失利,得到的卻是理解和鼓掌。人們不再盲目的追逐金牌,念念不忘於為國爭光的精神綁架。而運動員們也不再只會感謝國家感謝領導,而是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為超越自我而滿足,為來例假而痛苦,率真、坦誠,有血有肉。

就以傅園慧為例子,這姑娘出生於1996年,典型的90後。在CCTV當著全世界面前的訪談時刻,如此莊嚴的場合,傅姑娘卻以一副平常心對待,談笑間刷爆朋友圈。這種舉重若輕的背後,其實是對外界眼光的不在乎,如此滿不在乎的心態在歐美的青少年中其實常常能看到,但在我國上幾代人中卻很少出現。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朱昂認為,背後其實是成長年代物質豐富程度的不同。以下是我國近40年的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變化,很明顯的可以看出,90年代是恩格爾係數下跌最快的十年。恩格爾係數,指的是食物在日常消費支出中的佔比,一般佔比越低代表收入越高。

也就是說,90後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個「低恩格爾係數世代」,雖然算不上十分的富足,但他們卻是第一群和歐美孩子一樣,有著同樣的不需要為貧窮和飢餓而擔憂的孩子,生於安樂,才可以不在乎,才可以充分釋放自我的真性情,為興趣而努力,為熱愛去奮鬥。

與90後一代的「不在乎」相比,80後一代表現的則是「焦慮」。

里約奧運期間,王寶強離婚案之所以能夠天天頭條,引爆這麼強烈的輿論衝擊波,和80一代的焦慮情緒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王寶強的遭遇,不僅是一個明星的八卦,更是現實的放大鏡,他的命運直戳公眾的內心,那一刻每個80後都感受到了切膚之痛。

王寶強,1984年出生,典型的80後,出生在農村,通過個人奮鬥在城市裡獲得了成功,並且迎娶了白富美,看似已經走上了人生的巔峰。然而這一切都不過是沙灘上的城堡,隨時都有可能一夜倒塌。正是這種脆弱的狀態引發了整個80後群體的焦慮、浮躁和衝動。

朱昂指出,80後群體的特殊性在於,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個「高貧富差距世代」。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政策施行,很快就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城市和貧困依舊的農村。這種社會分裂,導致成長期的80後之間出現了兩個擁有巨大價值觀鴻溝的群體。

一部分人屌絲進城,處處被排擠,因此成為十足的現實主義者,渴望一夜暴富的人生;另一部分人卻因為機緣巧合,突然暴富,當成功來的太容易了,反而變得自大、盲目,沉迷於奢侈的生活方式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在過去的世紀初頭十年,賣的最好的商品,一類是奢侈品牌,另一類是成功學大師的演講。

如果說,90後是富足的一代,80後是貧富分化的一代,6070後則是普遍貧困的一代。

文革的動蕩記憶,童年的苦澀和艱難,讓這個世代的人們發自內心的現實,他們大多敏感而自卑,希望通過追求權力的強大來掩飾虛弱的內心,在消費上精打細算,只願意為物質付費,導致山寨盛行,性價比主義大行其道。

在行為方式上,最典型的就是萬科爭奪戰中的姚老闆。那個1970年出生的野蠻人,在證券市場上橫衝直撞,完全不講道德與秩序,只要能夠達成目標,仁義禮智信什麼的一點都不重要。

對於70、80、90後的不同,朱昂有著許多有趣的發現。

比如說家庭關係,因為遊走於中美之間,朱昂指出,由於經濟的快速變化,中國的三代人處於完全不同的成長環境中,這導致了他們的價值觀差異極大。於是「代溝」就成了中國家庭關係中突出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在西方社會是不存在的,因為經濟增長的緩慢,西方家庭的孩子和父母的審美是一致的,所以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往往是「崇拜」,而不是「否定」。

這些不同,落實到投資市場上,則又構成了我國證券行業與西方的巨大差異。

簡單來說,就是70後是決策者,80後是投資者,90後是消費者,他們的一舉一動牽引著整個投資市場的變化。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70後是決策者

我國上市公司的高管層,以40-50歲為主,也就是大部分為60和70後。這群人的價值觀和行為邏輯,是造成我國資本市場亂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對規則的不尊重和對現實主義的崇拜,於是騙子叢生,財務會計制度形同虛設,在他們眼裡A股就成了一個提款機,變著法子圈錢。

現有的審核制是這群人所擁護的,因為這能維持他們殼資源的溢價。當溢價存在的時候,他們可以輕鬆的通過增發收購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完成業務的轉型或者擴張。這種手段太便捷了,比苦哈哈的研發產品和勒緊褲腰帶壓成本的有機增長容易的多。

也由於這種關係,導致了我國資本市場對中小市值企業的追捧。在美股里,股價的漲跌和市值無關,只和基本面有關,越是大盤股越擁有護城河,漲的越好,小盤股通常無人問津。但在A股,由於殼資源的溢價存在,小盤股可以不斷的通過高市盈率的增發、融資、收購,獲得新生。這相當於給了他們一道免死金牌。

這種不公平,對於70後而言卻是既得利益,需要堅決維護的,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註冊制再三推遲。

80後是投資者

A股散戶投資者佔了八成,而這群人里又以30歲左右的80後佔據最大比例。他們通常是白領和中低收入階層,因為工作壓力大又缺乏創業機會,於是將手頭上的閑錢投入股市。而我國80後迅速增長的貧富差距,又將這種投資帶上了強烈的功利性:他們普遍存著一夜暴富的夢想。

舉個例子來說,在美國,基金才是主流,其中最大的投資者是養老基金。他們投資股票主要為了避稅、保值,追求的是長期穩定收益。所以你給他們推薦一個一年漲15%的股票,他們會很開心的感謝你。但對於我們的80後而言,一周漲15%的股票才是王道啊。

本來散戶就具有很強的羊群效應,而80後的功利投機心理又進一步放大了其波動性。即使是機構投資者,由於其主要客戶也是這群80後,同樣的有著對短期業績的攀比,導致其操作行為也被迫散戶化。這就催生了中美股市截然不同的投資邏輯:美股主要賺的是每股收益增長的錢,而A股主要賺的是估值波動的錢。

這種對比是很有意思的。

舉例來說,當一家海外上市公司宣布要轉型的時候,消息通常是負面的。因為第一你得花很多錢,至少短期內業績肯定不好看,第二轉型成功的概率也很低,你讓一個挖礦的轉型做互聯網,滿手煤渣連代碼都不會寫,能有什麼競爭力呢?

所以,這種消息出來的時候,美股通常是暴跌。但在A股就不同了,至少三個漲停板。中國的80後們需要的是想像力,他們熱衷的哲學就是「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由於這種風格差異的存在,在A股,對行業趨勢的判斷非常重要,比公司的具體運作重要的多。當公司業績達成目標的時候,反而往往是暴跌的開始了,想像力失去了嘛。A股的思維模式是如此獨特,以至於再厲害的西方投資者,一旦踏進了中國都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90後是消費者

80後的投資者們需要想像力,而最有想像力的就是面向新生一代的90後們。他們的喜怒哀樂,價值觀,消費傾向,都將深深的影響70後企業們的未來生存格局。

比如說B站,目前只是一個二次元的小網站,但是在90後中又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力。當有一天,90後成長為社會的主流消費人群時,B站的影響力很有可能不亞於現在的優酷微博。當然,不需要等到那一天,我們富有想像力的80後們早已等不及了,A股里如果有一家70後掌舵的公司聞風而動,宣布要進軍二次元世界的時候,我相信當天股價就將被拉到漲停板。

▲B站形象代言人2233娘

這個世界,掌握在70後80後的手裡,但終究還是要看90後的眼色。

這一番梳理,許多困擾我許久的問題,忽然都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好奇的問朱昂,你是怎麼知道這麼多的呢?他靦腆一笑,答曰:我是死宅啊……

我又問,你我都是80後,你能讀懂90後的世界嗎?他說,漫畫你看嗎?比如死亡筆記、Fate Stay Night,賭博默示錄,攻殼機動隊……

好吧,I 服了YOU。

對了,朱昂是分析師業內知名的公眾號《點拾》的創始人,歡迎大家去圍觀o(∩_∩)o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


推薦閱讀:

介紹一種過去兩年里獲得32.5%年化回報的投資
如何高效融資?這裡有頂級VC分享的小技巧!
為何迅雷會員只要10元,但很多人經常用迅雷會員的人都不捨得花錢?
滬指周線五連陰,後市漲跌概率多少?五五開吧!
用數據化的方式解析投資條款之十:分紅優先權

TAG:分析师 | 投资 |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