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可大教堂 | 威尼斯 · 地標

作者:jun

前兩天在家無聊,又把《偷天換日》(義大利任務)找出來看了一遍。在影片的開頭,看到唐納德·薩瑟蘭走在聖馬可廣場上時,我突然想到似乎還沒有寫過不遠處的聖馬可大教堂。要不,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個坐落在被拿破崙稱為「歐洲最美的客廳」(聖馬可廣場)上的曾經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

《偷天換日》2003版劇照

· 抄來的拜占庭 ·

聖馬可大教堂的歷史講起來挺複雜的,其前身只不過是總督府的一個小型的私人教堂,後來翻新改造了,卻又毀於火災,於是又經歷了很多次的重建、擴建、加蓋,總之神奇地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聖馬可大教堂被譽為拜占庭建築的代表,所以它首先是一座有著東方特色的拜占庭式建築。

至於後來在15世紀加入了哥特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又在17世紀添加了文藝復興裝飾,如欄杆等,這並不影響它是拜占庭風格建築的出身。

雖然說它的五座圓頂承襲查士丁尼大帝在君士坦丁堡(現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所建造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只是傳聞,但其正面的華麗裝飾確是源自拜占庭的風格。

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

而且聖馬可大教堂內部被希臘式十字結構分割成三個大殿,這倒跟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設計是一致的。

· 偷來的聖馬可 ·

聖馬可大教堂的正式名稱應該是「聖馬可聖殿宗主教座堂」,1807起成為天主教威尼斯總教區的主座教堂,同時是威尼斯宗主教的駐地。

既然叫「聖馬可大教堂」,自然和「聖馬可」大有關係。這位聖馬可就是耶穌的七十門徒之一,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的建立者。《馬可福音》的作者。

聖馬可畫像

馬可殉道的時間並不確定,一說是公元68年,一說是公元74年,馬可傳道時,被仇恨他的人抓住,並將繩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拖拽過數個街道致死。馬可的聖髑,起初被放置在亞歷山大港。

聖馬可受難圖

在828年,一部分據信是馬可聖髑的骨骸被威尼斯的商人們從亞歷山大港偷出,帶回了威尼斯。威尼斯總督將聖髑保存在他的私人教堂,後來建新教堂正是為了這個緣故。

聖馬可的象徵就是有著一對翅翼的獅子,這也是今天威尼斯的象徵,因為威尼斯人把聖馬可當做威尼斯的守護者。

· 學來的馬賽克 ·

聖馬可大教堂最大的看點就是內部上層完全覆蓋著明亮的馬賽克,包含金、銅和各種華麗的石頭。鑲嵌畫裝飾面積約8,000平方米。

聖馬可大教堂內最古老的馬賽克作品受到拜占庭和哥特式藝術風格的影響。

教堂內部從地板、牆壁到天花板上,都是細緻的馬賽克鑲嵌畫,主題涵蓋了十二使徒的佈道、基督受難、基督與先知以及聖人的肖像等,這些畫作都覆蓋著一層閃閃發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籠罩在金色的光芒里,難怪教堂又被稱之為黃金教堂。

這些鑲嵌畫經常需要修復和更換,許多偉大的畫家,例如保羅·烏切洛、卡斯塔尼奧、保羅·委羅內塞、丁托列托和他的兒子多梅尼科·丁托列托都參加過鑲嵌畫的繪製工作。

· 搶來的駟馬 ·

被視為聖馬可之寶的駟馬雕像大約於1254年設立於聖馬可大教堂當中。

這些雕塑的歷史可追溯到古典時代晚期,作者可能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雕塑家留西波斯。拜占庭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將駟馬雕像從希俄斯島運到君士坦丁堡,所以聖馬可駟馬在君士坦丁堡的競技場也曾矗立許久。

十字軍東征時期,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將駟馬雕像運回威尼斯,於1254年安裝在聖馬可大教堂的立面。

但是掠奪來的東西過了500多年又被別人搶走了。拿破崙於1797年強行將馬從威尼斯搬到巴黎,放置在卡魯索凱旋門。

巴黎卡魯索凱旋門(杜樂麗宮的入口)

直到1815年,駟馬雕像才又重新回到聖馬可大教堂。

但是上世紀80年代初,由於嚴重的空氣污染侵蝕了雕像,只好改用複製品代替,真正的駟馬雕像則在大教堂內部的聖殿展出。

· 笑不出來的看海 ·

聖馬可大教堂所在的聖馬可廣場可以說是威尼斯的中心,也是遊客到威尼斯的必游之地。

旅遊碰到這場景是不是笑不出來了?

只是我要提醒大家,每年的10月到12月,是威尼斯的雨季,那個時候除了降雨之外,威尼斯河道的水位上漲,灌入威尼斯廣場,可以順便在聖馬可大教堂門口看海了。

對雨季的威尼斯來說這樣的場景司空見慣

洒脫的義大利人習以為常

閑來游個泳

或是劃個船

即使衝浪也沒什麼稀奇

聖馬可廣場 | 雷諾阿


推薦閱讀:

扒一扒聖馬可大教堂の那些黑歷史
歐洲觀——威尼斯,一個城邦帝國的三百年海洋霸權
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代的商業共和國是如何選舉它們的總督的?
下午兩點到威尼斯mestre,是否有足夠時間去主島遊玩?

TAG:威尼斯 | 意大利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