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研究「人形機器人」就是為了造 T-800 嗎?我們還是通過 ASIMO 和 Atlas 認識「人形機器人」吧

為什麼有的人執著於研究「人形機器人」?

在公眾眼中,「人形機器人」的概念跟終結者、高達、變形金剛一樣屬於科幻的範疇。但 2015 年的 DARPA 機器人大賽讓世人認清了「人形機器人」的真正面貌,代表人類最頂尖的機器人技術的 22 台機器人用顫顫巍巍的行動執行著人類眼中再簡單不過的操作,但最終只有兩台機器人完成了全部的比賽內容,在比賽的過程中,機器人發生摔倒、重啟、漏油等故障也是常有的事。

幾個月後,波士頓動力發布最新的 Atlas 人形機器人演示視頻,在視頻中 Atlas 可以「穩健」地在複雜地形上行走,並且可以實現簡單的搬運、開門、跌倒爬起等動作。似乎 Atlas 將「人形機器人」的概念與現實的距離稍稍拉近了一點,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谷歌還是決定出售波士頓動力,因為該公司研發的機器人產品太過「理想主義」,離實際應用有距離,沒有短期變現的能力,畢竟理想不能當飯吃。

Atlas 能適應複雜地形

不過世上不乏樂意為情懷買單的人,在谷歌做了甩手掌柜之後,日本豐田欣欣然地做了理想的接盤俠,收購了波士頓動力。

日本人對機器人的研究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執著,日本的機器人研究史基本上等同於「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史。自 1967 年起,日本早稻田大學「仿人機器人之父」加藤一郎教授研發出橡膠人造肌肉機器人之後,日本人就在仿人機器人領域孤獨地前行了半個世紀,而本田於 2013 年推出的雙足行走類人機器人 ASIMO 則代表著「人形機器人」的最高成就。

最新版的 ASIMO 除了可以行走和模擬人類各種肢體動作外,還能預先設定動作,根據人類的聲音、手勢來執行相應的動作,此外,ASIMO 具備了基本的辨識與記憶能力。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ASIMO 有一雙靈巧的手,可以擰開杯蓋,將杯中的液體倒入另外的容器中。與 Atlas 相比,ASIMO 更加全能。

正在擰瓶蓋的 ASIMO

但對於雙足機器人來說,相比於圖像、語音、手勢識別,機器人兩隻腳的運動以及平衡控制才是最難攻克的技術壁壘。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五十年前就有過預言:兩足運動的「不平衡控制」是機器人研究真正的挑戰。

ASIMO 機器人採用的是比較通用的 ZMP(Zero Moment Point) 步態演算法。ZMP 依據的思想是,使機器人與地面保持靜止,在此條件下,只要在支撐多邊形內,機器人就是瞬時平衡的,如果整個運動周期都是瞬時平衡的,那麼機器人就能達到長期平衡。從釋出的宣傳視頻能看出,ASIMO 的步態相當「穩健」,行進速度可達普通人慢走的水平。

Atlas 行走的姿態比 ASIMO 難看,根據專家分析,Atlas 採用步態演算法是 Capturability步態,外界對此演算法知之甚少。不過它和 ZMP 方法完全不同,Capturability 的思想是不停地快速踏步,選擇合適的落腳點,保證機器人的平衡。在複雜路面上行走時,Atlas 可以保持身體平衡不摔倒,再行進路上碰到障礙物時,受阻擋的步態會自動在下一步更新,規划下一步的落腳點,避開障礙物。雖說 ASIMO 機器人比 Atlas 更加全能,但在運動和平衡的控制上,Atlas 無出其右。

ASIMO 與 Atlas 在功能設計上有不小的差異,主要是因為這兩款機器人應用場景的不同。

日本機器人團隊研發的機器人更側重於民用,傾向於讓機器人擁有人類的外形,比如東芝的美女機器人 Ms.Aiko Chihira,仿人機器人專家的石黑浩的雙胞胎機器人 Geminoid HI-1。雖然這些超擬人的機器人會引發恐怖谷效應,但在醫療康復、陪伴、服務等領域,「人形」是最舒適最自然的人機交互形態。ASIMO 機器人的外表不會設計得像 Atlas 那樣硬核,而是設計得相當友善,通過這種擬人的設計方式拉近機器人與用戶的距離,減少隔離感。要是服務機器人長得跟《終結者》T-600 一個樣子,誰能受得了呢?

石黑浩和他的雙胞胎機器人 Geminoid HI-1

但是 Atlas 不一樣,它從出生起就烙上了軍工的印跡。Atlas 的原型是 PETMAN 機器人,PETMAN 全稱為 Protection Ensemble Test Mannequin,翻譯成中文就是保護服裝測試假人,目的是用於測試防護服在危險環境下的防護作用。包括 Atlas,波士頓動力公司的其他機器人產品,例如大狗 Big Dog,設計的目的是用來在戰場中搬運物資,Atlas 強在運動控制,主要也是為了適應戰場上複雜多變的環境。另外,和 ASIMO 不一樣的是,Atlas 用液壓系統代替電機,這就意味著 Atlas 有更加強勁的動力來搬運更重的物體。

工程學的目標是設計對人類有用的東西,無論是 Atlas 還是 ASIMO,其設計者們不是執著於「人形」,而是執著於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完成的事情。若人類要創造一件在一定程度或者完全替代自己完成工作的工具,那麼該工具最適工程原型就是人類本身

人類的生活環境是為了迎合人類的行為模式建造的。台階之所以設計成現在這種形狀,是因為這樣的形狀適合人類雙足行走,像馬這種四足動物上下台階就要費很大的勁。同理,對於採用傳統輪式、履帶式、多足機器人來講,很難完成上台階、爬梯子等動作,但雙足人形機器人可以很輕鬆地完成,同時也能很好地實現全地形行走。當然,這也要相關運動控制技術發展到足夠的高度才能實現。另外,足夠高級的人形機器人可以十分容易地操控人類的工具,比如駕駛汽車、飛機、輪船,同時能夠替代人類在危險區域執行任務,比如救災搶險。

1967 年加藤一郎研發的橡膠人造肌肉機器人

日本早稻田大學機器人專家高西淳夫教授說:「 『人形機器人』發展至今已經有半個世紀,但尚未在真正意義上應用於社會,所以在進行雙足行走機器人研究之餘,還要傾注精力在真正有助於社會的技術開發工作上。」其實,「人形機器人」的部分研究成果已經在各個領域有所應用,高西淳夫教授就曾利用相關技術,與東京一家醫療設備公司共同開發醫療產品。

所以,從「人」的角度來看,人形機器人的未來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在探討「人形機器人」時,很容易陷入倫理和道德的怪圈,歐美深受基督教「造人非上帝不能為之」觀念的影響,對擬人的自動機器從根本上還存在著抵觸情緒。高西淳夫也曾用日本人特有的中二言論將其提升到哲學高度:「人形機器人研究的最大問題是『宿命』,在於人的存在,如此偉大的人類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越想讓機器人接近人類,就越是痛感永無止境,令人慾罷不能。」

這種玄而又玄的討論是很難得出什麼具體的結論,不過,能夠為吃瓜群眾們了解的是,如果能再現人類的機能和運動,那麼從機器人工學的角度來看,就已經弄清楚了人類本身。(本文作者:雙雙)

● ● ●

深圳灣(微信公眾號 ID:shenzhenware)長期挖掘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機、智能駕駛、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新銳產品和初創團隊,歡迎聯繫我們。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

版權聲明:本文系深圳灣編輯創作發布,轉載請註明來自深圳灣,並標明網站地址 shenzhenware.com

轉載、約稿、投稿、團隊報道請聯繫微信公眾號:shenzhenware(回復關鍵字)


推薦閱讀:

Gowild 智能科技邱楠: 科技和娛樂結合的「琥珀·虛顏」將會成為 AI 皇冠上的明珠
男人想要的機器人都能滿足 人工智慧或已進入法律盲區
萬億規模的智慧物流市場,會誕生哪些獨角獸公司?
為什麼vex機器人的比賽中少有日韓隊伍?
王峻專訪 | 未來機器人的全方位戀愛技能如何修鍊?

TAG: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