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越貴的水沖泡出的咖啡越好喝?|水對咖啡的影響

水是構成一切飲料的基礎,

它讓咖啡豆變成黑咖啡,

它和乳物質一起組成了牛奶,

牛奶和咖啡成為拿鐵,

如果沒有水的參與,

想想,

那應該是咖啡味奶片!

一杯咖啡中,98%以上的組成是水。水不僅僅是咖啡的配料,更是將咖啡中物質萃取出來的萃取劑。水的優劣不可避免地左右著咖啡的風味。

為什麼同樣是農夫山泉,可產自千島湖與產自長白山的,做出來的咖啡就是有著不一樣的風味呢?

表格為SCAA對咖啡沖煮用水的要求

硬度(Ca 2+ VS Mg 2+)

硬度是衡量水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顯示出中水鈣鎂離子的含量。Maxwell 和 Christopher 的最近研究表明,鈣鎂離子是萃取咖啡風味物質的關鍵之一。

鈣(Ca 2+)和鎂(Mg 2+)作為帶電粒子溶解於水中,其所帶的正電荷是很重要的,因為咖啡中的大多數風味化合物溶解於水中的狀態是帶負電荷的,這意味著,它們將被吸引到帶正電荷的離子附近,隨著萃取的進行而被更多地萃取出來。

離子的存在會增加咖啡的醇厚度,給咖啡帶來奶油般的順滑感。

離子的存在則會使咖啡的甜感更好;水中的鎂離子有助於提取小分子聚合物的香氣(花果香)和易溶解的酸味物質,如果鎂離子比重過大,會造成過多的尖酸感。

碳酸鹽

碳酸鹽(CO3 2-)帶負電荷,當說到沖煮咖啡用水中的「緩衝劑」時,指的就是碳酸鹽。其對水最大的貢獻就是吸收氫離子(H+)的能力,結合成HCO3-或H2CO3,以此減弱酸度;當酸度降低時,將再次釋放出H+,提高酸度。因此,碳酸鹽被稱為「緩衝劑」,有助於保持酸水平穩定

酸度口感和活潑性有關,而不僅僅是酸味物質的體現,進而,適量的碳酸鹽有利於酸度柔和明亮,過量的碳酸鹽將使一杯咖啡的風味變得平庸。

敲黑板知識點:在適量的情況下,鈣離子可增加咖啡的醇厚度和奶油般的觸感;鎂離子強調酸度和甜感;碳酸鹽則有助於酸度更為平衡。

氯化物 & 海鹽

氯化物(主要指氯化鎂、氯化鈣)的主要作用是遊離出鈣鎂離子,鈣鎂離子的作用如上所述。

比較奇妙的是海鹽,可以試著在水中加一丟丟海鹽,沖泡出來的咖啡有著出乎意料的甜感,這是加點兒鹽會更甜的效果嗎?(有關鹽的種種,可翻看以往文章「我們喂自己帶「鹽」|加鹽的咖啡更順滑活潑?」)

TDS

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的大名是——總溶解固體,多指水,單位是ppm(即mg/L),其值越高,表明水中的可溶性物質越多,相應來說,代表著水中含有的無機鹽越多。

當TDS低於100ppm時,會導致萃取不平衡,對風味物質的萃取是不夠完全的;

當TDS高於300ppm時,萃取出的咖啡液厚重混沌,香氣和風味異常暗淡;

當TDS介於120-220ppm之間時,水中的礦物質達到一個合適的比例,通常會沖泡出一杯芳香可口的咖啡。

pH值 / 鹼性

PH值=7表示中性,PH值>7表示鹼性,值越大鹼性越強,PH值<7代表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強;過強酸鹼性的水都不適合用來萃取咖啡。

在小範圍內,水的PH值並不會明確指示出一杯咖啡的好壞,水中的碳酸鹽、碳酸氫鹽含量影響著PH值的同時,對咖啡的成敗起著更為關鍵的作用。

ALL IN ALL:飲用咖啡是一種特別感官的行為,個人的感官偏差更具主導性。水對咖啡的影響,可能不比一個擅長溝通的咖啡師,一個宜人的環境,一個好心情帶來的更多,但摒除這些外在因素,僅就一杯純粹的咖啡來說,任何一個有助於使之變得更好喝的小改善小策略,都是值得深研的。

互動話題

有沒有讓你覺得特別驚艷的水?

適合用來沖泡咖啡?


推薦閱讀:

一次性紙杯的第一杯水該不該喝?
順流而下,自入江海
依雲水真的是高品質的水嗎? | 醉鵝品審團
賺錢了立馬吃大餐?不如先喝口好水
如果再有人轉「喝鹼性水有利身體健康」這個謠言 你就把這篇講酸鹼性原理的文章丟給TA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