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與野獸》同性片段禁播,平等權利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即將在大陸公映的迪士尼真人版的《美女與野獸》,因為涉嫌同性題材在俄羅斯遭到禁播,在馬來西亞也被延遲公映。

與傳統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情節相比,導演在劇情上增加了來福角色。來福的角色因為喜歡上英勇無比的猛男加斯頓,而總想在某一時刻親吻他。而他也很困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後來他決定成為加斯頓的男僕時刻追隨他。而加斯頓依然熱烈追求著女主角貝兒。

這樣的改動並增加同性情節在迪士尼的出品歷史上屬於第一次,遭到了很多的熱議。其中不乏反對、貶低、毀損的意味。

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真人動畫影片里設計同性情節意味著什麼,直到我收到了貓眼網編輯的邀約,希望我來談一談同性題材影片的感受,我才仔細靜下心來思考這樣的問題。

其實中國早在1997年,《刑法》就已經廢除了同性行為的流氓罪。2001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也已經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分類中刪除。根據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人類社會群體中10%左右具有同性傾向,14%的人與同性有過性接觸。12.5%的女性也曾有過同性行為。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即使同性群體在人群中屬於少數,但卻是真實和客觀存在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就需要我們認真的對待、研究。

從歷史角度看,隨著人類歷史進程的不同,該群體也並不是一直處於被壓迫和被動的局面。

中國古代典籍就有多處記載,《周書》「乃遺之美男,教之惡宮之奇。宮之奇以諫而不聽,遂亡」,晉國荀息派出美男作為虞國國君的男寵,進言影響政治,表示這美男雖然不會有正妻的地位,但大致有嬪妃的地位。魏策提到魏王與龍陽君,最後魏王「布令於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表示龍陽君也有近於嬪妃的地位。《紅樓夢》中,寶玉不喜歡讀書,但卻暗戀學堂里的秦鍾,與面生嬌羞的琪倌互贈汗巾也體現出同性例證。說明曹雪芹起筆的年代,同性行為作為一種普遍現象已經影響到文學創作,並進而反應了當時社會的面貌和生活。

在古希臘時期,同性關係與異性關係並存也是普遍的現象。一個成年男子擁有多個未成年男伴,統稱為「愛者」。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米開朗基羅等,這些孰能上耳的名字無不是同性戀者。

近代來看,英格蘭和威爾士於1967年就正式把成年人之間的自願而謹慎的同性行為視為合法。2001年,荷蘭也成為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登記的國家。過去二十年內全球擁有超過24個國家和地區先後同性婚姻法制化,18個國家承認同性伴侶地位。而這其中沒有亞洲。

加拿大2005年就已經允許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特魯多總理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總理參與了多倫多LGBTQ的驕傲月遊行。LGBT作為多遠文化的一部分,對加拿大的發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更成為了加拿大多元文化的重要基石。

特魯多總理參加驕傲月遊行

加拿大的政府、銀行和社會服務機構都會正面宣傳和引導關於關於同性、多元化的話題。

我作為見證人也陪伴了無數的同性戀人在多倫多市政廳的婚姻禮堂許下終身的承諾。也見證過無數的同性伴侶撫養兒童成人,甚至比普通夫妻更出色更優秀。所以每及於此,我都深刻體會到愛與被愛不會因為性別而改變,我們應該用心去感謝這個世界的美好,而不要一味的反感和敵對。

每年荷蘭的驕傲遊行也展現著現代這回對多元的理解和包容。

圖片來源於淡藍

我們看到進入現代社會,雖然有眾多國家已經承認了同性婚姻和伴侶地位,但相比之下,在一些穆斯林國家、經濟欠發達地區,因為宗教、社會文化等因素,同性群體依然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之中。

其中俄羅斯頒布的法令禁止同性宣傳。2013年的調查顯示,將近90%的俄羅斯人支持反同宣傳法。部分伊斯蘭政權國家,如伊朗、沙特、蘇丹等國,不僅禁止同性行為,甚至還會對其判處死刑,手段非常殘忍。所以穆斯林國家禁止迪士尼影片的播出也在預料之中。

伊斯蘭國判處疑似同性男子死刑,圖片來源於網路

反對同性自由的原因大體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類:

1、傳統婚姻家庭是依據男女兩性法律所建立起的婚姻關係。

2、傳統文化習俗、宗教文化、教育背景無法接受同性關係。

3、傳統婚姻形式鼓勵生育,傳宗接代是社會發展的根本。

4、主觀認為同性性活動屬於非安全性行為並傳播疾病。

除了以上幾點外,社會輿論的宣傳和引導,少數族裔和群體的的社會抗爭都影響著社會對同性群體的態度。因此才會出現開篇幾個國家,面對電影中幾個偏於同性的情節就噤若寒蟬,便也不足為奇。

所以我認為要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古已有之的同性現象,不只存在於歷史的長河中,也存在於所有動物群體當中。研究表明,不只人類有同性現象,動物群體中也存在同性行為。這說明,造物者產出的生命體,與生俱來就帶有這樣的屬性,只不過擁有這一部分屬性的人屬於少數群體而已。禁止、詆毀和污衊並不代表不存在。

其次,少數的存在符合自然發展規律。一個成熟的社會必然會對少數群體擁有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裡認知,以及面對與自己的不同就誠惶誠恐的態度,一併不會消除恐懼心理,二也會剝奪少數群體的權利。所以面對不同,面對少數。與其激烈的反對,不如嘗試用一種包容之心去理解和尊重。這是一種素養、也是良好教育的結果,更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還有,從我的社會閱歷和認知來看,人類社會的大發展,物資生活的滿足,必然會使人類社會更注重精神層面的發展。2017年的我們已經遠離了為了生育、繁衍和溫飽而奮戰的年代,所以我們才更應該注重自我深度的提高,社會的接納度的提升。這不是「白左」,而是對「不同」的接受。試想,今天你站在了大多數去反對異己的群體,在慢慢人生路中,你也必然會有一天成為另外的少數。你可能會成為少數沒有北京戶口的打工族,你也有可能成為大齡未婚的女博士,你的孩子也有可能成為成績較差被老師冷處理的學生。你更有可能成為躺在救護車裡阻礙交通的社會「公敵」。所以面對無動於衷的冷漠和無助,你又會作何感想呢?

一個地球,億萬年的改變,成百上千的物種,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個,而同性群體也是其中一類。大千世界的多種,社會文化的多元,不才能造就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嗎?

所以,不想被冷漠,那就去溫暖別人。

昨天我與加拿大醫學會的朋友探討關於LGBT形成因素。從目前北美相關研究數據來看,同性性取向的形成與人類基因有關,無關於後天改變。研究表明,人體在形成胚胎初期就具有同性基因。和單雙眼皮一樣,同性基因也有顯性與隱性之分。如果同性基因為顯性那麼長大成人以後就為同性取向。同理,如果家族裡面有過同性歷史,那麼這個家族的同性基因顯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當然,大自然在進化的過程中並沒有淘汰這一基因的原因,科學家認為是為了防止同一性別群體數量失衡和過大。因此研究也發現,如果一個母親孕育男性孩子過多,造成同性顯性基因的可能性就比較大。這一現象在動物群體中也有發現。(各類研究有爭論,此處不做爭辯)

所以,我們必須要正視科學。同時也需要社會團體、公益社團團結起來進行正面的宣傳和引導。

比如,前段時間的小學性教育讀本中,不僅深入淺出的講解性知識,也在圖本中表明對同性戀態度。「大多數人被異性所吸引,但是少數人被同性所吸引。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我們不能歧視他們。」

雖然這個讀本受到了部分家長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該書會誤導兒童同性行為。但是我們必須科學理性的看到,同性取向並不會因為後天因素而改變。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要爭取認識、理解、包容與你不同的人。所以在現有的中國社會氛圍下,能夠有這樣的教育讀本問世,已經是一大進步。

同時,近些年,中國同性公益組織、公司也不斷發展壯大。同性社交軟體Buled註冊用戶已經超過三千萬。同性群體不僅創造了「粉紅經濟」,經濟上的發展也反哺了LGBT事業的發展。我們七喜的團隊也一直與相關組織合作,促進LGBT的生活改善,命運的改變以及移民以後未來的發展。

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的看到,因為國情不同,在LGBT奮鬥的路上我們依然面對很多坎坷。

網路劇《上癮》被迫下架,主演遭到封殺。部分高等教材依然將同性題材污名化,病態化。也會發生家長為了矯正子女的性取向,將其送去黑醫就診的事件。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同性人群面對社會和家庭壓力選擇隱藏或者形婚。無限制的性行為都為群體的正面抗爭帶來負面影響。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關錦鵬導演的同性題材電影《藍宇》,該電影2001年上映,根據小說《北京故事》改編。

故事發生在80年代末的北京,胡軍主演的陳捍東與劉燁飾演的藍宇經歷初識、熱戀以後,卻被家人逼婚而選擇分手。在與妻子貌合神離的生活以後,陳捍東選擇逃離離婚。再次與藍宇相識以後,卻因為罪名入獄。藍宇儘其所有為陳捍東奔走,最終無罪釋放。當家人漸漸接受藍宇,以為雨過天晴的時候,藍宇卻因意外與陳捍東陰陽兩隔。

這部影片雖然獲得了台灣金馬獎的許多獎項,卻因題材敏感,遺憾未能在大陸上映。時隔16年,一部《美女與野獸》又一次成為了檢驗社會包容度的試金石。

如果影片未能如期播出,或者同性片段被刪減,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寬容心態接受,但卻不會放棄為少數群體繼續發生的權利!

因為我們的努力就是為了不讓再讓更多的悲劇發生,我們的努力就是為了讓更多少數的人一樣擁有幸福的權利。

藍宇曾對陳捍東說過一句話:「我可沒那麼容易放棄」。

你,我,還有那麼多愛我們,和我們站在一起的朋友們,在這條路上也都不要放棄。

3月16日更新:

觀看首映的小朋友報告說鏡頭沒有被官方刪減,甚是欣慰。感謝那些不理解和反對的聲音,更要感謝一直在為少數群體平權而奮鬥的人們。


推薦閱讀:

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出櫃」,內地何時會有第一位「出櫃」名人?
如何分辨對同性朋友的感情是友情還是愛情?
我愛上了一個人,只是碰巧與我性別一樣。
如何看待如今直男癌一詞被濫用?

TAG:同性恋 | 男同性恋 |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