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70年 | 這位詩人導演曾入圍第一屆戛納

1954年,時任戛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的讓·谷克多曾全力爭取讓萊妮·里芬斯塔爾的影片《低地》獲選參賽,在給她的信中他如此寫道:「這個世紀的電影界不能沒有你。」(註:萊妮·里芬斯塔爾因獲希特勒賞識,成為納粹黨政治的美學詮釋人,並受希特勒委託為納粹黨拍攝了紀錄片《意志的勝利》、《奧林匹亞》等片,其電影美學意義上的高超和政治意義上的卑劣,令其成為影史上飽受爭議的女性導演。在戰後,她被禁止在公開場合發布作品。)里芬斯塔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谷克多)這種讚賞使得我完全不知所措,這與我多年來不得不經受的誹謗形成多麼鮮明的對比。」最終,由於德國內政部的婉拒,《低地》僅作為非競賽片在戛納放映。在這個事件中,谷克多這位曾經被超現實主義圈子揶揄、嘲諷並最終驅逐的藝術家,表現出對藝術純粹的關懷,並給予了里芬斯塔爾這位戰後被貶低的女導演以肯定和鼓勵。

1963年,74歲的谷克多驟然去世,這位為神所眷顧的真正的藝術家,集詩人、作家、畫家、戲劇家、電影人於一身的才子,在聽到歌唱家好友伊迪絲·皮亞芙的死訊時,悲傷難耐,導致心臟病突發,隨友而去。  

半個世紀的輪迴,2013年戛納電影節為紀念谷克多逝世50周年,特別設置致敬環節,重映谷克多的經典名作,曾入圍1946年戛納電影節的《美女與野獸》,並放映阿利耶勒·東巴斯勒(Arielle Dombasle)的音樂劇《鴉片》(Opium),再現谷克多與早逝的詩人、作家雷蒙德·哈第蓋(Raymond Radiguet)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感人至深的同性戀情。  

天賦之詩人

谷克多說:「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童年。」

1889年,谷克多出生於巴黎一個富庶又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巨蟹座的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完美的童年時光。他的父親是一名極有天賦的業餘畫家;母親精通鋼琴,打扮高貴迷人,流連於社交場所;外祖父是一位業餘的室內音樂家兼藝術品收藏家,時常組織音樂會。這個家庭的背景音樂通常是瓦格納的作品。養尊處優的成長環境,無處不在的藝術氛圍,使年幼的谷克多有充分的時間沉溺於文學的仙境,還是小學生的他,就和來自不同階層的戲劇界、歌舞界人士打得火熱,他跑遍了巴黎的劇院,他也是盧米埃爾兄弟最早的那批觀眾之一。

毫無疑問,藝術成為谷克多的一種日常生活方式,彷彿血液一般浸淫到他的每一個細胞。19歲時,谷克多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詩集《阿拉丁的神燈》,他一生以詩人自稱,也同樣將其詩意的表達融入到他的電影、畫作、戲劇的創作中,並實踐著詩人與另一個世界對話的天賦。他最傑出的電影代表作《奧菲斯三部曲》——《詩人之血》、《奧菲斯》、《奧菲斯的遺囑》,透過詩人/藝術家之眼及身份,以自我迷戀式的又同時反身觀照式的口吻,用詩歌般碎片化的吟唱方式,反覆詮釋著他對創作與創作者關係的思考與反思,對死亡與重生的洞悉,對鏡中世界的迷戀,對愛的渴求以及對永恆之愛的大度。

詩人詭譎的想像力,令谷克多在電影世界成為無所不能的魔法師。他將從梅里愛等早期電影人那裡承襲來的電影技巧,幻化成谷克多式的夢境與神奇時刻,充滿了令人驚嘆的詩意。在沒有特效的年代,僅僅是通過簡單的回放技巧,在《奧菲斯的遺囑》中他創造了瑟蓋斯特由水中復活,又令那朵死亡之花在優雅的靜謐中拼湊重生。同樣的,對於穿越鏡子的展現,在處女作《詩人之血》中他利用水池的模擬和剪輯實現,到《奧菲斯》時則通過替身配合布置的鏡中世界,絕妙無痕地呈現出魔法般的時刻。而谷克多曾在紀錄片《讓·谷克多:無名藝術家自傳》中提到,電影能夠具象地展現鏡像的超凡能力,正是自己熱愛電影的原因。

在20世紀法國先鋒派藝術領域,幾乎沒有那一項藝術門類能繞得過谷克多。作為畢加索的摯友,他的繪畫很明顯有著畢氏的影子。他創作的戲劇《可怕的父母們》等流傳至今。他曾與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寫出了先鋒芭蕾舞劇《Parade》,也曾為「作曲家六人組」編排一出音樂會,儘管他真的不會跳舞或者編曲。他繪畫、塗鴉、裝飾的聖多·索斯比別墅如今仍時常被人探訪。

在《奧菲斯的遺囑》中,年逾70的谷克多優雅地穿行在自己一生的作品之中,他走過曾經創作過的戲劇舞台,與自己電影中的人物對話,展示他繪畫的線條。他用自己藝術作品的集合為自己的藝術之路畫下完滿句號,這是一次如此貼切的告別。

自戀與孤獨

自戀之人多敏銳。自戀的藝術家往往有著敏感的性情,銳利的洞察力。谷克多便如此。他有一句名言常被人提及:「我很坦率,絕不傲慢,我唯一想要的就是愛。」

詹姆斯·S. 威廉姆斯在傳記《讓·科克托》中評價道:「科克托有一種自戀的願望,自己成為所有的人,自己能到任何地方,獨佔所有的舞台,因為審美之美似乎能夠賦予他「存在」的意義。但是一旦戲劇結束/演出完畢,迷夢被驚醒,『成為世界上最敏感的靈魂』這個願望馬上就會變成一種可怕的孤獨感。」而谷克多自己的感受則是:「身處人群卻倍感孤獨的痛苦,身在鍾愛之地卻倍感格格不入的憂鬱,分身乏術(不能將眾人的角色集於一身)令人反感,像俘虜一樣活在狹小的自我空間令人厭惡……」

然而,不得不承認這令他糾結的自戀,以及與之相伴相生的孤獨感,正是他優雅舉止、深邃思想、斑斕靈感的催生素。

毫無疑問,谷克多的自戀及其孤獨感和他的成長環境以及他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息息相關。谷克多自小醉心於母親精心梳妝打扮的華美時刻,閃耀的珠寶,精緻的妝容,都在此後出現在他的電影之中。了解了這點,你就不再詫異,為什麼谷克多的影像世界總是那麼美輪美奐、熠熠生輝。每一個看過《美女與野獸》的人,肯定都會被那一件件華服閃瞎眼。

他繼承了母親的社交魅力,令得他能在眾人之間周遊,因此他的創作從來都不缺錢。他的導演處女作《詩人之血》就是貴族資助拍攝的消遣之作,他甚至因為賞識梅爾維爾,大方提供1700萬法郎,邀請對方來執導自己的編劇作品《可怕的孩子們》。

Jean Cocteau & Jean Marais

自戀的情結也與其同性戀身份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與「詩壇瑰寶」雷蒙德·哈第蓋的相識相處是谷克多最璀璨的時光,被他稱為一生最愛的天才的早逝,令他只有藉助鴉片來麻醉自己被掏空的身軀。此後,在他的不朽系列《奧菲斯三部曲》中,他將其自戀與對男性美的迷戀雕刻成影像。谷克多的御用男主角讓·馬萊因其美貌獲谷克多提攜,在《可怕的父母》中聲名大振,出演《奧菲斯》之後,谷克多又以《美女與野獸》成全他的明星之夢。最終,他自己走上大銀幕,在《奧菲斯的遺囑》里用那優雅孤單的背影穿越於詩人自戀一生的輝煌與凋敝之中。

然而,終其一生,哈第蓋永遠是谷克多的摯愛與痛楚。儘管在電影中無數次實驗著重生的奇蹟,但現實終究陰陽兩隔。而俄狄浦斯(戀母)情結也如同魔咒般,將谷克多桎梏在母親身邊,直到他四十歲以後仍與母親同住。

死亡與遺囑

谷克多9歲那年,他的父親在家中床上開槍自殺,他那完美無瑕的夢幻童年戛然而止。多年之後,谷克多在接受採訪時「心照不宣地承認,父親可能是一個非公開的同性戀者」,而他的自殺或許是因為內心無法接受這個事實。34歲這年,谷克多經歷了一生摯愛雷蒙德·哈第蓋的早逝,這個曾經激發他眾多靈感的天才少年的死,讓他花費了漫長的時間療傷。

父親與摯愛之死深刻地影響了谷克多此後的創作,死亡與重生成為他一生反覆描摹的母題。在他的電影中,鏡子聯結了現實界與冥界,詩人遊走於兩個世界,倒放手法輕易地將死亡之花復活,將消逝的畫幅重現。

終其一生,死亡這個字眼代表著谷克多經歷的現實情感傷痛,也意味著一個藝術家對於創作靈感的本質體驗,就像《奧菲斯》中那個語句枯竭的偉大詩人所感受到的焦灼與絕望。重生則是他在影像/創作世界中尋求永生的方式,也唯有在這個最自由的國度能夠為所欲為地實現。

Jean Cocteau & Edith Piaf

1963年10月11日,這一天,正在一家小教堂畫壁畫的谷克多突然獲悉香頌女歌手伊迪絲·皮雅芙(Edith Piaf)去世。這位吟唱著《玫瑰人生》的女歌手,有著悲劇性的人生,她曾經歷孩子的夭折,曾捲入謀殺案件,後半生更是沉溺於毒品和酒精。儘管如此,谷克多卻視之為一生知己,故而在聽聞噩耗後,心臟病突發。隨後,谷克多說完「今天是我在世上的最後一日」,便長睡不醒。

死亡對於谷克多而言,突如其來,而這句臨終遺言卻如神諭般再次證明了這位詩人/導演與生俱來的通靈感。其實,他早已準備妥當,正如在《奧菲斯的遺囑》末尾,他消隱於這個不屬於他的地球,去死亡中尋求永恆的自由。  

讓·谷克多的《奧菲斯三部曲》

  《詩人之血》(1930)

  導演:讓·谷克多

  編劇:讓·谷克多

  片長:50分鐘

  

  這部短片是谷克多的導演處女作,亦是其《奧菲斯三部曲》之首部。影片充滿了早期電影的先鋒感和實驗性,開啟了谷克多通過影像,以超現實主義的方式,探討藝術、創作、死亡、重生、現實、夢境以及愛的歷程。在本片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他此後慣用的手法和風格,梅里愛式的電影魔法融合在非敘事性的詩一般的敘述中,創造出一個令人驚嘆,迷幻又詭異的影像空間。也因此,本片被譽為法國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代表作之一。

  《奧菲斯》(1950)

  導演:讓·谷克多

  編劇:讓·谷克多

  主演:讓·馬萊

  片長:95分鐘

  

  本片對經典古希臘神話「奧菲斯與尤麗迪斯」的故事,進行了套用和解構。創作靈感枯萎的偉大詩人奧菲斯,穿行在人世與冥界,而之間的介質正是谷克多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鏡子」。「鏡子」之於谷克多,不僅僅是對自身的反觀(作為藝術家的自戀與反思),更是前往生之對立面——死亡的神秘通道(從而探尋生命的本質意義)。這條通道的雙向性賦予了谷克多的影像中各種重生的奇蹟。本片是三部曲中最具敘事性的一個篇章,其中多處進入鏡像世界的鏡頭,較之《詩人之血》更加嫻熟,以神奇巧妙的技法,呈現令人迷醉的魔幻時刻。  

  《奧菲斯的遺囑》(1960)

  導演:讓·谷克多

  編劇:讓·谷克多

  主演:讓·谷克多

  片長:80分鐘

  

  谷克多親自引領著觀眾走過他的銀幕絕唱,使這部影片成為作者真正意義上的「遺囑」。這部影片是對谷克多所有藝術創作的一次回顧性的展示,詩歌、繪畫、戲劇、電影……也是谷克多對於藝術創作總結式的反思。他所飾演的詩人通過神秘的時間隧道,不斷的遭遇死亡與重生。影片中充滿自嘲的片斷,亦有簡單的倒放手法令花朵重生的奇妙時刻。谷克多依然是那個迷戀死亡與重生、夢幻與超現實的谷克多,不過這一次他坦然地接受死亡的到來,以求永恆的自由。

發表於「環球銀幕」,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認為華語片在戛納電影節得零分是好事?
戛納我們都知道,各種單元是什麼?
戛納,有錢人的蔚藍海岸
戛納紅毯從來不是重點,從《霸王別姬》聊聊戛納華人和女性電影那些事
磨坊 | 剝皮《生吃》:脫胎戛納的新法國極端主義

TAG:戛纳电影节 | 美女与野兽电影 | 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