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超:做好產品迭代,把營地教育打磨成藝術品

陳慧超認為,社會的發展讓人們物質豐裕、精神疲乏,消費者購買的大量廉價商品是沒有靈魂和感情的。這幾年營地教育行業的蓬勃發展,有些機構把營地教育都以工業化方式做低價量產。對於營地教育這種精神消費來說,如果喪失了靈魂和情感,那就太可悲了。

2009年參加海島野外生存挑戰賽;2010年在江陰第一次創業極地營以失敗告終,反思、總結、積累;2011年再度創業極地營,到現在為止,陳慧超把極地營做成了每年為四五萬成年人和青少年提供體驗教育的公司。

江蘇極地營體驗文化有限公司以江陰為總部,舟山、湖州為分部,下轄拓展團建中心、營地教育中心、運營中心、培訓中心、綜合中心,其中營地教育中心打造了夏冬令營、周末營、徒步營、大露營、遠征營等5個青少年系列產品,並為所在城市的學校、機構、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定製主題、童軍活動、研學旅行等服務。

1、戶外讓我學會的不是荒野里的放縱 而是生活中的節制

陳慧超登頂第一座雪山是四姑娘山。對於登山,有人覺得是冒險,有人覺得是一件很傻的事,但陳慧超覺得,登山是一場身體和心靈的遠征。為了達成給自己設定的目標,通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做充分的準備。從定目標到登頂再到回家,從制定計划到途中堅持再到總結分享,這一系列的過程就如創業一樣歷練著陳慧超自己的內心,讓他學會了為了心肺功能戒煙成功,為了血氧控制飲酒酒,為了體能力量堅持按計劃訓練,為了身體機能調整晚睡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所以陳慧超說「戶外讓我學會的不是荒野中的放縱,而是生活里的節制」。

「海島、戈壁、沙漠和雪山,這幾年大自然讓我學會的是敬畏之心。公司要敬畏社會法制道德,因為公司存在的價值是為了讓社會的某方面進步和美好;創客要敬畏市場優勝劣汰法則,因為堅定所有的無形約束是為了讓生存更加公平的進行下去;團隊要敬畏服務客戶,明確我們的存在是為了讓客戶生活或事業過得更加幸福;成員要敬畏所在團隊,明白團隊的抱團取暖一定會比盲目地單幹飛得高走得遠。」

陳慧超把這種理念灌輸到團隊和課程裡面去,幾年來,員工很少離職,並且讓更多的孩子學會了成長。

2、老客戶參與,完成產品的迭代

在極地營的產品體系里,營地教育是重要一環。從2011年建立到現在,極地營已發展出兩個方向的客戶群體,一個是面向B端客戶,主要是學校、各教育機構;一個是C端客戶,主要是吸收散客。

「我們主要是通過公眾號、會員群發布活動召集客戶,每個月都會發布召集活動,寒暑假也有大的活動,像冬夏令營。其實就是現在很流行的社群營銷。我們也有會員制,成為我們的會員之後,會有一個持續性的、以半年為階段的產品服務。」

為完善課程服務,陳慧超提出了「產品自我迭代」的概念。他定期讓團隊成員去參加行業大會、高峰論壇,跟國外內優秀同行交流學習;參加專項培訓班,接受行業專家們的指導。這些舉措每每讓員工把獲得的創新思想和迭代靈感帶回到團隊里。

陳慧超也提到了進行產品迭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老用戶參與。「要讓老用戶來參與產品的升級,因為老用戶參加過我們的活動,也了解我們,他們知道他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服務。用戶提供天馬行空的想法,我們團隊用專業能力去做活動的評估、策劃、實施,同時跟老用戶建立微信群,全程都盡量讓他們參與進來。產品投入市場後,就得讓其他用戶用購買方式為產品投票,買單就是最好的投票方式。完成第一次產品的投放後,通過我們自己、想法提供人、參與體驗者等人的總結反饋,我們對產品進行改良,然後再投入市場。」

3、極地營如何理解「營地教育+互聯網」?

「每次獲取的家長,你得去維護,才能增加他們對我們這個品牌的認同感。」極地營在喜馬拉雅電台上做了一檔節目,叫做《鯨媽家長課》,每個禮拜都會更新,內容都是關於「家長如何去培養孩子?」、「家長如何去跟孩子溝通?」、「未來的教育趨勢會是怎樣的?」等教育方面的,有興趣的家長就會去聽,因為這個對他們來說,是免費的,並且是有價值的。

「我們每期的節目都是結合品牌和課程內容來做,現在做了80多期,每期都有一兩千的聽眾,反響一直比較好。慢慢就積累不少對我們的家長課感興趣的用戶,我們就會去建立聽友會,用微信課程的形式讓大家來學習,用共同的價值觀,把這些人聚在一起,做社群分享,讓他們傳播我們的理念,用這種互聯網的產品去傳播我們的品牌。」前兩年極地營做家長課,都是在公司或者到酒店去租個會場,讓家長們來聽。但是現在藉助互聯網工具,極地營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4、營地自建與合作相結合,以合作為主

「我認為『營地』兩個字,是『營』在前、『地』在後,『營』代表著我們的活動結合什麼樣的主題去提供給體驗者什麼樣的收穫,『地』是代表著根據營地的優勢特色去設計出特有的活動形式、課程內容、串聯方式等。而我們極地營團隊擅長的是根據營地特色設計內容並執行,所以我們更多的是以合作的形式運營營地,但是也有自建營地。」

以極地營這幾年在推的一個國學營為例,與極地營合作的是一個以國學為特色的、以國學經典《易經》為主題去傳播傳統文化的營地。營地已經投入的硬體、軟體設施都很完善,包括古色古香的書院、專業教易經的老師。但是他們更擅長培訓成年人,不擅長培養孩子,極地營根據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把自己的課程跟國學的課程相結合,做到「有靜也有動」,國學偏「靜」一點,極地營設計了有傳統文化特色的開營儀式、結營儀式以及課程,以國學傳統文化貫穿始終。但是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一直讓他們安靜是不可能的,極地營就加入了拓展活動、團隊活動。動靜相宜,讓孩子們在國學的氛圍中靜下心來,尋根問祖,同時又不埋沒他們的天性。

5、對抗浮躁的消費主義

「曾經、現在以及未來,我們極地營做的每一個營地教育的產品,從前期策劃、現場實施到後續推進都要融入匠人精神,因為我們要對抗浮躁的消費主義。」

陳慧超認為,社會的發展讓人們物質豐裕、精神疲乏,消費者購買的大量廉價商品是沒有靈魂和感情的。這幾年營地教育行業的蓬勃發展,有些機構把營地教育都以工業化方式做低價量產。對於營地教育這種精神消費來說,如果喪失了靈魂和情感,那就太可悲了。

「我們還是要堅持做藝術品!我們要去設計有靈魂的策劃、做有溫度的體驗。這樣的營地教育不只是營地教育,更是鏈接世界與精神、鏈接外界和內在的橋樑,藉此人們才會找回本心。因此真正用匠人精神在做的體驗產品肯定會受歡迎。」陳慧超說。

  • 文章轉載自俱牛戶外運動經理人公眾號

  • 俱牛是2016年由《戶外探險》雜誌發起的,中國首家戶外運動產業服務機構。為戶外俱樂部、旅行社、戶外營地、營地教育組織、探險公司、旅遊景區等,提供媒體報道、行業培訓、互聯網工具、景區營地規劃、產業基金等全方位的系統服務。

  • 業務涉及媒體、學院、同業合作平台、旅行管理營銷工具四大板塊。

推薦閱讀:

迷失在中國 | 一條塵封數年的首攀之路!
連載4 | 700公里的日夜:小毛驢與父子
冬天戶外都有哪些玩法?
起步晚,發展快,華東地區因何能成為戶外行業最發達地區?
8千米雪山直播D3:焦急等待直升機(9月11日)

TAG:户外运动 | 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