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幼兒教育--全球No.1

全文11117字 閱讀時長約9分鐘

當世界上許多國家以「大量製造」的方式來教育下一代之際,芬蘭卻 在幾十年前就選擇回歸人性最基本面,不鼓勵、不強調學生從小就與人爭,而是去啟發、協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同時建立可以一生追尋的正面學習心態。芬蘭人尊重每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因為他們認為不同的人才我們都需要。在芬蘭有一句名言就是:教育是芬蘭的國際競爭力。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當中國的家長,教育界還在關注和引進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教育理念和體系的時候,這些中國人眼中的教育強國早已紛紛研究北歐這個小國「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說到芬蘭,我們能想到的是: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也是諾基亞、憤怒小鳥、Super cell的誕生地。但是大多數中國家長或者幼教行業的老師都不知道,教育早已成為芬蘭的新名片,全球對芬蘭教育(尤其是嬰幼兒、初等教育)的認可程度早已超過我們的想像和認知。

多方數據顯示,芬蘭的嬰幼兒教育全球第一,卻幾乎沒有教材;芬蘭蘊含著非凡的創新精神併名列世界最具創新力排名前列,但卻沒有專門創造力課程;芬蘭雖然重視家庭教育,大部分父母卻將剛出生不久小孩送到日托中心。今天我們 就帶大家走進芬蘭的嬰幼兒教育,看看這個北歐小國是如何在全球教育界脫穎而出的。

(一)經濟學人《Starting well》全球嬰幼兒教育排名

全球目前比較權威的嬰幼兒教育質量評估主要是參考經濟學人報告和世界經合組織(OECD)的報告。其中,《Starting well》以45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了OECD 國家、美國等一些重要的發達國家以及中國、巴西、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3~6

歲幼兒為比較的研究的對象,從4個領域對幼兒教育發展情況進行了比較和排名。每個領域所佔權重不同,其中幼兒園教育質量所佔權重最大。這4個領域包括:社會背景Social Context、可獲得性Availability(即入園是否難)、支付能力Affordability(即入園是否貴,其中包括四個指標:私立幼兒園的費用Cost of a private preschool program、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情況Government pre-primary education spending、對處境不利家庭的資助Subsidies for underprivileged families、對接收處境不利幼兒的幼兒園的資助Subsidies for preschool aimed at including underprivileged child等)、幼兒園教育質量Quality(評價標準是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結構性指標,而非可能受到教育理念影響的過程性指標,包括幼兒園班級師幼比student-teacher ratio in preschool classrooms、幼兒園教師平均工資水平Average preschool teacher wages、課程指南Curriculum

guidelines、幼兒園教師培訓Preschool teacher training、健康和安全指南Health and safety guidelines、數據收集機制Data

collection mechanisms、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銜接Linkages between

preschool等)。

2012年,新加坡連氏基金支持的經濟學家智囊團(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發布的報告《Starting well:Benchmarking early education across the world》中顯示:北歐國家的嬰幼兒教育領先,芬蘭綜合排名第一。在這個報告的總排名中,前20 名中有16 個歐洲國家,排名前6 名中有4 個國家屬於北歐國家,分別是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如下圖所示)。

(二)芬蘭與芬蘭的基礎教育

在了解芬蘭的嬰幼兒教育體系及理念之前,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芬蘭及芬蘭的基礎教育。

2010年,美國《新聞周刊》發布了全球100多個國家的「幸福排行榜」,對各國在教育、健康、生活質量、經濟競爭力和政治環境五方面的綜合幸福感進行了排名。其中,芬蘭以89.4分名列第一。於是,芬蘭人成為了全球最幸福的國民。

這些年大批的國際學者及考察團深入到芬蘭去,了解芬蘭人幸福的原因。一團接一團的參訪,多到讓芬蘭教育機構應接不暇,其中來自西歐國家像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荷蘭、瑞士,甚至像北歐鄰居的冰島、丹麥、挪威,以及大西洋對岸的美國等等,都派了無數參訪團來芬蘭「取經」,更不用說來自亞洲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代表團了(可惜的是中國一直沒有對芬蘭教育開展強有和的重視)。他們發現,芬蘭具有完善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比如在芬蘭,新生兒從出生直到16歲,每月都可以領取補貼;所有公民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國家對藥品實行補貼;殘疾人也受到很好的照顧等等。

2015年的時候我去了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當時的感受就是,城市不大,但是非常寧靜,人們生活得很愜意。芬蘭人非常隨和,那種平靜而又自然的幸福感是無處不在的。回來後對芬蘭的各種了解之後,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這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普通非常高,因為他們擁有著完整、科學又健康的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教育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整體社會的高度。芬蘭的成功,和他的教育改革、發展和推動是分不開的。

英國作家Alec Tweedie早在100多年前的<Through Finland in Carts>一書中就寫道:出眾的教育制度,將會確保芬蘭前途似錦「,「芬蘭國家的未來,就依靠於他的教育制度。」 其實芬蘭的教育也不是一開始就是最好的,他們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在完善中強大了自己的體系。最初的時候他們也曾考慮過模仿或者借鑒美國、瑞典等國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最終他們選擇走自己的道路,也真正走出一個屬於芬蘭獨特的教育之路。芬蘭教委會教育參事曾在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今天的芬蘭教育,是過去三十年的成果,不是一夕間的產物。「近十幾年來,全球都在關注芬蘭的教育,探索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從芬蘭回來後,我購買了大量關於芬蘭和芬蘭教育的書,我發現少之又少。比如陳之華(2010)的《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劉英(2011)的《芬蘭教育強國強民》及Pasi Sahlberg(2015)的《芬蘭道路:世界可以從芬蘭教育改革中學到什麼》(這本書被翻譯成16種語言,並由此在2013年獲得了著名的格威文美爾教育獎。去年已經出了第二版但暫時還沒有翻譯成中文)等。大家對芬蘭教育最共同的認知就是,芬蘭注重「公平與平等」,尊重、鼓勵並且支持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與學習。在芬蘭,即使是窮人,也可以走進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在芬蘭,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在芬蘭,每一個孩子都同等重要。

芬蘭人不做「精英式教育」,但是他們在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排名中連續三次蟬聯第一。從2000年開始,普受國際社會重視的經發組織(OECD)針對全球40餘個國家的中學生,進行每隔三年舉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自2000年起,陸續公布的幾次評量報告,讓芬蘭這個看似不起眼僅有500多萬人口的小國」,躍升國際媒體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點。 芬蘭學生不只在閱讀、解決問題能力項目上的評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數學、自然科學等項目,也和大家習以為常認定數理能力比較強的亞洲學生旗鼓相當。更可貴的是,OECD評量計劃的57個參與國的學生中,沒有通過PISA測驗的平均比例超過20%,但芬蘭學生受測的失敗率卻不到5%。2008時美國《華爾街日報》也做過相關的數據搜集,他們發現芬蘭中學生成績高低程度的落差只有4.7%,但美國學生的差距卻是芬蘭的6倍,高達29.1%。此外,英國的落差是23.5%,澳洲是19.8%,由此可見,許多全球範圍的教育強國學生的差距比例較芬蘭相比都要高許多。

(三)芬蘭教育的特點

芬蘭教育的成功源於芬蘭教育獨有的特點。這裡我選擇幾個比較突出的因素和大家分享一下,比如:

1. 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

一個芬蘭的著名作家SamuliParonen曾說,「真正的贏家從來不競爭。芬蘭沒有所謂的「資優班」(比如國內的快班或者實驗班)、孩子滿7歲才入學,學校沒有校服、考試次數不多、學校不做排名(只有到十幾歲的時候才有一次統一考試)、老師不作績效考核等等(在芬蘭教育中,學校與學校或者學生和學生之間沒有「競賽」、「排名」,所有的評估與考試,都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從哪裡去自我改進,提供日後成長的基礎與學習能力進步的空間)。芬蘭的教育體制質量一致,高品質、城鄉差距小、學校不排名、好老師分散全國各地。芬蘭的青春期女生們從讀書時就開始化淡妝,塗睫毛膏或挑染頭髮,因此青少年們該有的青澀和自我,在他們身上都有明顯的呈現。沒有人去刻意禁止、管制(我記得自己讀中學的時候鞋子校服是統一的就算了,長頭髮都不讓留),反倒鼓勵孩子們表現得落落大方。他們尊重每個孩子最自然的成長。相比美國,美國的教育制度和理念已經被全球認可了,但是,即使他們制定了很多的標準和規則,可美國學生的成績在世界上只停留在C的水平上,並沒有超過芬蘭的學生。

芬蘭教育以行之自然、不爭不搶的基本理念貫穿整個基礎教育。「平等、品質、公平」是芬蘭教育中不斷強調的。芬蘭人認為人人都應賦予相同的機會,但從不強調要贏在起跑點上,反之,他們覺得輸在起跑線上沒有什麼是大不了的。因為在他們看來,「人生不是只有一場贏在起跑點的百米衝刺,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再者,我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在馬拉鬆起跑點上就爭先要贏的通常最後都是要輸的。有一個講述芬蘭教育的故事情節給我比較大的啟發:芬蘭的教師可以為了一個所謂的「差生」而放慢整體的教學速度,哪怕有一個學生在這個學校目標沒有達成的前提下,都不會統一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學習。而對於這些學生,老師和同學都會給予最大的幫助,以達到整體的教學進步和成果。這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是基本上看不到的現象。芬蘭沒有中考,而高考,你都可以邊吃零食邊進行(想到我們高考時巨大的壓力,為中國學生的學習有種莫名的感傷)。

2. 「先見林,再見樹」的教學模式

中國人的教學模式多是「先見樹,再見林」。但是芬蘭的教育與之相反,他們是「先見林,再見樹」。比如:一堂花式溜冰課的基礎教學課上,老師會在一堂課里示範、教導不同的姿勢和技法,一個動作不到8-10分鐘就展示另外一種動作。一節45分鐘的課,學生可以見到四五種技法和概念。這在中國家長和教師眼裡都不大會認同,他們會認為一個細節、一項動作學生都還沒有掌握,如何進行新內容的學習?但是在芬蘭,他們並不是「反覆演練」他們讓學生們先對所要學的內容產生興趣和整體的認識,然後在輕鬆、開心的環境中慢慢引入教學內容。事實表明,芬蘭的學生不會一開始就有標準的動作,但是他們會慢慢愛上游泳課,學會了游泳甚至還能學會跳水和潛水,一定時間後各種泳姿都能掌握。社種體驗式、鼓勵式的「玩樂」教學是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這種「先見林,再見樹」的教育理念,皆在啟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對內容的整體了解,然後為了日後的深入學習奠定的終生學習的樂趣。在這種漸進式的多元化的學習中,老師會慢慢將專研的「樹」整理後循序漸進地深入到教學中。

3.「信任」+「自由」高度推崇的教學理念

芬蘭教育參事在一個演講中說過,「賦予自由,就是責任的開始。」此外,信任,是芬蘭教育的核心價值。也就是說,芬蘭採用的是「非防禦」的管理法則,尊重和信任每個孩子。芬蘭人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對孩子的「自我管理」非常有信心。他們主張通過各類的活動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下,「自學」是芬蘭教育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Education for life」(永續學習)是他們所堅持的教育目標,而非重視一個點或者一個階段的學習成就。而課上,芬蘭學生的學習方式非常多樣化,他們要實作、參與、討論、找數據、互相分組與學習,作業通常都是由學生們在課堂上互相核對完成的。因此在芬蘭,老師不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批發作業,而是將大產分的時間放在課程準備、思考、休息、充實教學內容和自學、進修等。可以說,芬蘭的教育給予孩子們主動能動性以最大的發揮空間,內在驅動力是他們熱愛學習及積極學習的最根本原因,而非因為競爭,或者因為來自家庭的壓力。反之,他們有自己的需求和學習的節奏。

4.芬蘭優質的教師發展體系

OECD派駐巴黎官員史來瑟先生曾說,「多數國家的教育,就像是汽車工廠;但是在芬蘭,老師卻像是真正在開拓的創業家。」 芬蘭的教育政策,目的在於提升學生的成就,他們強調「教育」和「學習」,鼓勵各校積極建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內容。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關注教育者和參與者之間的關係,即學校、教師及校園改善計劃。而對於學習成果的關注,他們強調的是教師指引,而非任何形式的學習標準、學習評鑒或者任何替代性的指引方針。某種程度上來說,優質的教師隊伍,是芬蘭教育成功的最主要元素之一。他們不評分、不比較不僅是對於學生,也針對於老師。而且在芬蘭,老師都一樣好,根本也都無需評比。

芬蘭可以說是具有全世界最嚴苛的教師選拔制度(如圖所示),哪怕是幼兒園老師,都要求是碩士以上學歷水平。在芬蘭,高中畢業申請師範學校時,除了要提供在校成績,還必須通過層層面試,確認有教學熱誠與創新思維,才能「擠進」師範類院校的大門。而師範類院校的錄取率僅有10%。在進入師範學校後,所有的教師都被要求接受培訓,他們的學習內容專業、全面而且系統,比如他們要學習如何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並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風格進行差異化教學。赫爾辛基大學的教授坎薩寧就曾指出,芬蘭師範體系的唯一任務,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師,並發展必要的專業品質,以確保教師生涯能夠持續進步。也就是說,芬蘭的老師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意願。因此,嚴格的選拔和高質量的培養決定了教師職業在芬蘭成為真正的精英職業。這與其他國家都非常不同,在美國教師職業也處於中等甚至中下等水平,在我國就更不必說(幼兒園教師只需要大專甚至中專的學歷即可就業)。

芬蘭學生心目中最嚮往的職業中,教師排名第一,不是醫生,不是律師,也不是公務員。但是,意外的是,教師的薪資並不是所有職業中最高的。OECD的調查顯示,不論是新進或者資深的老師,平均薪資都比發達國家和歐盟國家要低,甚至比不上國民生產總值比芬蘭低的韓國和西班牙,其收入也遠遠低於律師和醫生。但是芬蘭人之所以將教師這個行業示為理想職業,是因為教師崇高的社會地位和他們在這個工作中可以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芬蘭基礎教育中的老師受尊重程度甚至超過國家元首和大學教授。就連諾基亞董事長Jorma Ollila都說過,「如果我不幹現在的工作,我就去當老師。」而多項調查也顯示,在職教師對自己工作的滿意度極高,因為他們堅定於這份工作的社會意義,同時他們也得到了來自社會多方面積極的支持。「做教師不是為了錢,是因為我們真的相信這份工作對芬蘭很重要。因為師資即國力,教師愈好,國家就愈強大。

芬蘭十大熱門職業:護士,醫生,社工,特殊教育老師,銷售,幼兒園老師,潔牙師,會計,心理醫生,清潔工,牙醫

芬蘭的教師具有最大的自主權,教什麼,怎麼教,用什麼教科書,都是教師自由選擇。教師自行制定出一整年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規划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他們需要自我總結自己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教學成績,並且提出改進的方法。他們沒有壓力沒有競爭,上課時間短,有非常多時間去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因此,高素質和專業性極強的教師團隊讓他們有能力在較短的上課時間中讓學生掌握學習內容,達到課程目標,除了部分有特別需求的學生之外,無需在課後和假期補課。而家長對教師也是完全的信任。

芬蘭的教師除了具備教學能力,還需要具務研究能力。芬蘭提倡「Research=based Teacher Education」(「研究導向的師資培育」),這是指整合教育理論、研究方法與實踐,讓這三者共同成為芬蘭師資培育過程中的重要角色。而且芬蘭的教育體系為教師提供了系統的發展機制。

綜上所述,高質量的教師團隊就有了高質量的教學成果,高質量的教學成果也就造就了高質量的國民素質。

(四)芬蘭的嬰幼兒教育

1. 芬蘭的嬰幼兒教育體系

在芬蘭,兒童在7歲上學之前有兩個教育時期:嬰幼兒教育Early Child Education and Care=ECEC(0-6歲),及學前教育Pre-primary Education(6-7歲),其中6-7歲是做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集中準備期。在我國,我們會統稱為幼兒園Kindergarten(主要針對於3-6歲幼兒),而芬蘭分為日托機構(Day Care Center,針對於0-6歲嬰幼兒)和學前班(Preschool,針對6-7歲幼兒)。

芬蘭的日托體系是全世界聞名的,而且也有不少人將芬蘭完善的0-6歲日托體系視為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芬蘭的日托分為公立日托中心、私立日托中心、家庭日托/父母自帶三種。芬蘭父母大部分都是選擇當地政府辦的公立日托中心。當孩子很小的時候,最受歡迎則是家庭日托。有人希望在一個有家庭氛圍的環境中讓孩子得到照料,雖然是讓其他人帶孩子,但環境卻很像一個家。

隨著年齡的增長,去幼兒園的兒童的比例也逐漸升高。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全托,孩子們白天通常有七至八個小時在這裡。有數據顯示,49.5%的家庭接受家庭教育之外的幼兒機構的教育,而其中46%是在市立日托中心接受教育,6歲幼兒有96%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學前班教育(這個比例對各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高的)。

目前在國內,入園難,入園貴是學前教育的痛點,學前教育也沒有納入到國家義務教育體系,0-3歲早教市場仍處於空白狀態,但是在芬蘭卻沒有這樣的困擾和社會問題。在芬蘭不交錢也可以上日托中心,6歲之前的日托中心,絕大部分由政府提供;6歲幼兒有每年700小時,每天4小時的免費課程,費用由各地方政府補助,因為學前班每天只有4小時的課程,地方政府還為家長提供幼兒下午托育的津貼;家庭日托中心也有政府保障。 芬蘭除了師資資質,對師資比例也有著嚴格的監督:

具體來說,3歲以下嬰幼兒的師資需要達到1:4,3-6歲嬰幼兒需要達到1:7,家庭式托育中心的教保人員需要達到1:4,而學前班的比例為1:13.。以於日托中心和學前班老師的任職資格,教育部門有嚴格的規定:日托中心的老師要求至少具有社會福利social welfare或健康護理health care專業的3年的職高文憑。三分之一的老師必須具務高等學位(包括教育學學士、教育學碩士等)。學前班的老師則要求除了是教育學學士或教育學碩士外,還必須修過關於教學方法的相關課程。

2. 平等與快樂的芬蘭嬰幼兒教育

2014年,Krista Kiuru 在WISE 中分享了《Learning by Playing in Finnish Earl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網址:youtube.com/watch?)她強調,芬蘭的嬰幼兒教育就是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和發展的(這也是嬰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理念)。51Cares把芬蘭嬰幼兒教育特點總結為「234」卓越嬰幼兒教育,也就是:2個基本原則、3個主要基礎、4個重點領域(如圖所示)。

(1) 兩個原則:平等、樂趣與幸福感

平等分為兩層涵義:膚色、民族的平等和成績優劣學生的平等。

「要讓移民的孩子受到平等的教育,雖然移民僅占芬蘭人口的3%,只要這個孩子來到芬蘭,不管其膚色、母語和種族是什麼,都必須享有和所有芬蘭孩子一樣的教育。」

「老師們從來不會用『好學生』和『差學生』來區別對待學生,只有需要特殊幫助和普通幫助的不同。「

另外,「學習的樂趣」與「孩子們的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芬蘭教育部顧問Holappa曾說:「除了每天的主要活動,芬蘭幼兒園教師被要求給孩子們玩耍的機會,包括自由玩耍和教師引導」。2016年更新的芬蘭國家教育課程指引中更加強調play and game玩耍和遊戲。在他們看來,「學而不樂,學後易忘:(Those things you learn without joy you will forget easily)。芬蘭的幼兒園裡play分為兩種:一種是孩子們自發、自由組織的玩耍(child-initiated

play),另一種是由教師設計指導的遊戲活動(teacher-directed play)。

芬蘭駐華大使館科學與教育參贊米卡·蒂若倫先生也曾指出:「嚴格意義上說,幼兒園基本上是不教知識的,這不是幼兒園應該乾的事。」

美國《赫芬頓郵報》在名為「幼兒園不教讀寫,芬蘭娃照樣很棒」的文章中也對芬蘭幼教進行了深入剖析。文中提到,芬蘭幼兒教育強調「快樂」;芬蘭教育工作者普遍認為,「如果學習過程不快樂,那麼學習的內容也很容易被孩子忘掉。」報道還進一步指出,對於兒童的學習來說,遊戲是最自然、也是最關鍵的一種方式。大自然中的動物幼崽,就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學會生存本領,學會與同伴交往的。

一般來說,芬蘭日托中心的一日流程非常鬆散,都以play為主。以赫爾辛基一所私立日托中心(1-6歲幼兒共43名,3位教師和4位護理人員)為例:

(2) 三個主要基礎(主要參考前文關於日托體系和教師發展的介紹)

1) 完善、高質量的日托教育體系(參考前文)

2) 教師素質(參考前文)

3) 家庭責任(北歐人有極強的家庭觀念)

(3) 四個重點領域

這裡我整理後,如下圖所示:

另外,芬蘭ECEC也重視音樂、繪畫等美術活動,強調綜合各種內容導向的方式,包括數學導向、自然科學導向、歷史文化導向、審美導向、價值觀導向、宗教信仰導向等。總體來說,芬蘭嬰幼兒教育核心理念可以規結為三點:教育互動,這種互動不僅是教師和孩子的互動,同時也是孩子之間的互動;平衡發展,也就是全面發展;學習中心的理念,也就是說所有的嬰幼兒教育的整體目標都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發展。而所有的教育目標都要求通過平等與快樂的方式展示出來。

3.芬蘭嬰幼兒教育機構的環境

我們以幾個嬰幼兒教育機構的環境為例(以下信息來源於51cares):

1) Saunalahti

該幼兒園位於芬蘭艾斯堡, 佔地約5522 平方米。設計原型是"Mato Matala"(理查德·斯卡里的繪本《小蟲子》一書的主人公)。一樓的日托中心,包括面向五組兒童和所有使用者的公共空間。室外活動場置於新建築和歐洲赤松木覆蓋的丘陵斜坡之間,室內區域向室外活動場開放。道路兩側是公共設施和員工辦公室。首層有育兒室和技術設備用房。使用三次元手法加工的南側曲線狀牆壁形成了該建築面向一般大眾的正面,而建築的其他面則是使用木材作為材料的。建築位於Saunalahti海灣邊岩石眾多的地方。遊樂場形成安全並沒有遮蓋物爽快的人工景觀。建築物的主要構造是混凝土。其他的面是石膏板完成面上使用木質窗框。光線透過天窗灑在玄關大廳,讓人聯想到海、地球和宇宙。

內部空間的素材是火山灰材料的寄木和填充木地板、綠色刺繡地毯,牆壁是石膏板完成面,天花採用的是紙面塗裝的輕型吸音材料。特訂的照明器具和收納器具,整套傢具都是根據建築物特別設計的。這個建築的設計意圖是讓你在兒童的遊樂場世界中想起兒時的童話故事。

2) Omenapuisto Day-Care-Center

Omenapuisto日托中心位於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佔地約890平方米。包括教室,操場和游泳池。外牆採用優質木材,經久耐用。利用自然地勢的起伏,建造了滑梯和攀爬斜坡。項目位於赫爾辛基一塊狹窄場地上,順應街道形狀而設。場地南側預留為操場,對面是幼兒園走廊和教室。

項目設計主旨是營造明亮開闊的氛圍,並方便教師監管。木質框架的建築基本只在一層,在二層區域擁有雙倍層高的多功能空間,並設置了陽台和通風室。坡度和緩的屋面朝向兩個方向,每一端安裝了排水溝,將雨水引導金石砌水池中,進而滲透入地下。該項目利用場地自然的地勢變化,建造了滑梯和攀爬坡道。

4.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芬蘭的學前教育大綱 《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Pre-primary Education》裡面對芬蘭嬰幼兒教育中關於自然教育的目標定義是:「Children will become interested in nature and form an idea of their own dependence on and responsibility for both natural and built-up environments.」 小孩會對自然感興趣,並且形成他們自己對自然、對建築環境的依賴感和責任觀。這裡面包括兩方面內容:

(1) 學會理解、感激自然與建築環境

learn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natural and built-up environments

(2)學會認識到他們自身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learn to recognize the effects of their own actions on their immediate environment

芬蘭的自然教育方法具有多元化,包括實際去走走、看看,實地感受;也包括與遊戲結合,或者通過講故事、手工或者畫畫的方式。除此以外,也有兒童戲劇、寫作、繪本閱讀等方式。

一個知名芬蘭華人凃翠珊(移民芬蘭10多年的中國台灣人,《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作者)的親身經歷也可以體現芬蘭對自然教育的關註:

芬蘭的當地協會,或者學校會組織一些森林參觀的活動,一般以家庭為單位參加。比如凃翠珊參加的《森林活動日》,在這個活動開始,首先是一些熱身:

(1) 每個家庭先選擇要當什麼動物,有「老虎」、「烏鴉」、「松鼠」、「熊」、「狼」等。

(2) 第一個熱身遊戲:所有「動物」們先抓狐狸尾巴 。很簡單,每個人都把手放在背後,導覽員拿著一條用塑料紮成的帶子做「狐狸尾巴」,擦過每個人的手心,你要儘快抓住,抓到的話就換你拿「狐狸尾巴」繞圈圈。

(3) 第二個熱身遊戲,「森林失火」。我們周邊的一些樹榦上,綁了塑料條,當導覽員一喊「森林著火了,馬上換地方!」時,大家就要趕快找另一棵有綁帶子的樹去站著。綁帶子的樹,會比參與的人少一個,所以一定會有個沒地方站的人,得站在中間喊「森林著火了,馬上換地方!」

即使是很簡單的遊戲,但作為熱身效果很好。然後才進行跟教育相關的遊戲任務。

遊戲裡面包括:

(1)「觸覺」:比如讓大家找硬(比如石頭,樹枝)和軟的東西(比如樹葉,草);比如讓大家真正去抱一棵大樹,並通過不同樹的表面,識別樹的種類,不知不覺學習樹的知識。

(2)「聽覺」:比如閉上眼睛通過附近人聲音辨別聲音來源,或者辨別聲音類別(人聲、鳥聲、車聲)。

(3)「嗅覺」: 是讓孩子學著去「嗅聞」。「撿起葉子、搓一搓,聞聞看是什麼味道。」不同的葉子、花、草、泥土,味道都不一樣。

西方很多國家都把自然教育作為教育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我們之前分享過的森林教育(Forest Education),都是自然教育的體現,芬蘭也不例外。「芬蘭的小學還把藝術課也挪到了森林裡面。小孩們用蒲公英花草的不同部位、樹枝、石頭等大自然里撿來的材質,創作出的各式『建築』或『藝術作品』,比如有幾個女孩作出一個教堂、幾個男孩作出一個水族館、還有幾個小朋友共同堆出一間小屋,小屋後面還有院子。」

5. 芬蘭的「媽媽禮包」

「媽媽禮包」也是「嬰兒紙箱」,這個很多人應該聽說過。1949年,芬蘭政府宣布對全國所有準媽媽(一般在准媽媽懷孕154天時)免費發放嬰兒紙箱,如果准媽媽不需要這些東西(或者是二胎的媽媽)可以選擇直接領取140歐元。但是,大多數人仍然會選擇領取這個紙箱,因為它的價值和意義遠超過140元錢。它不僅可以成為舒適的嬰兒搖籃(大大的長方形紙條里有鋪好的被褥和毯子),在寶寶長大後不需要時還可以成為寶寶凹造型的玩具,紙箱裡面有可反覆使用的尿布、從夏衣到冬裝,圖書殖具、嬰兒營養品、育兒須知等一應俱全。

現在,全球許多國家(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從此都有了嬰兒紙箱,並且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比如加拿大的紙箱里多了一本寫給新爸爸的手冊,教他們如何跟新生兒培養感情。在中國,不少城市的醫院也在推行類似的新生兒護理包,但是一般價格較貴、也不實用(看看我國月子中心的高收費可想而知)。

寫在後面:

在芬蘭,幸福的教育從幸福的母親開始,而孩子們幸福在「起跑線」上。芬蘭人把教育當作一種幸福的享受,而不是像我們一樣,把他當作「讀書」,當作「學習」,當作「改變命運的方式」之一。有人覺得芬蘭人有傻氣,但其實源於他們的純粹而快樂的人生,而這份幸福感早在每個生命誕生之前就已經體現。可以說,正是因為其平等與快樂的教育,讓芬蘭人得以持久的享受幸福。他們的教育不僅讓整個國家充滿活力和創造性,也成為芬蘭這個國家的競爭力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源泉。是的,教育確實是芬蘭的國際競爭力,因為芬蘭教育無處不在的「愛」 。

參考文獻:

51cares(無憂育兒):http://www.51cares.com

Aho, E., Pitkanen, K., & Sahlberg, P. (2006). Policy Development and Reform Principles of Basic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Finland Since 1968. Education Working Paper Series. Number 2. Human Development Network Education.

Bennett, J., & Tayler, C. P. (2006). Starting strong II: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OECD.

陳之華. (2016). 《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Jakku-Sihvonen, R. (2006). Research-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Reflections by Finnish teacher educators. Finn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

劉英.(2011). 《芬蘭:教育強國強民》

Sahlberg, P. (2007). Education policies for raising student learning: The Finnish approach.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2(2), 147-171.

Sahlberg, P. (2011). Finnish lessons. Teachers College Press.(中文:《芬蘭道路:世界可以從芬蘭教育改革中學到什麼》)

周航. (2008). 芬蘭教育成功的奧秘與面臨的挑戰. 基礎教育參考, (11), 43-47.

趙俊峰, & 李英歌. (2008). 芬蘭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公平觀的演變. 外國教育研究, 35(1), 40-44.

張莎莎. (2011). 芬蘭幼兒保教體系及啟示. 高等函授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5), 52-54

感謝閱讀,歡迎您的分享及交流~

如有興趣,請分享轉發喔~

如需要轉載,請留言,謝謝!


推薦閱讀:

逼你舉報的人 才是真惡人
五一到拉卜楞寺和郎木寺,感覺寺廟裡喇嘛年齡好小好小,他們都不上學嗎?這輩子就做喇嘛?
認識文革 反思文革(上)——共識網專訪徐友漁

TAG:幼儿教育 | 教育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