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1851年那件事兒,還好意思說自己是珠寶設計師?

2017杯朋友圈裝X大賽已經進行過半

各種擺拍和作妖

無非就是想讓別人知道你過得有多好

19世紀第一強國—日不落帝國

想低調又忍不了的趕腳

跟你是一樣一樣的

女王的老公阿爾伯特親王想了一個

既賺錢又能刷存在感的idea——不如辦展炫富

第一屆世博會就這麼誕生了

世博會跟珠寶有啥關係?

珠寶大國英國和法國是老冤家

這屆世博會讓兩國的珠寶設計師

從隔空對罵變成了當面互懟

珠寶成了維護國家尊嚴的戰略武器

所以世博會上的珠寶

代表了19世紀中期歐洲珠寶的最高水準

不過,在英國人罩的場子

總有辦法膈應下老對頭

這裡先賣個關子,咱從頭扯起

一點歷史

1850年1月3日[1]

阿爾伯特親王專門拉了個群—皇家委員會

討論開世博會的事兒

短短9個月

一座玻璃鋼架結構的建築—水晶宮

在倫敦的海德公園拔地而起

聽名字就知道採光有多好

為啥設計的這麼通透?

是為了更好地欣賞展品嗎?

不全是,水晶宮的設計者其實是一名園藝師

靈感則來自溫室菜棚

你看,只要把菜想像成人就好了…

世博會籌備期間,阿爾伯特缺錢少糧

只能通過眾籌募集資金

女王也親自上陣

從水晶宮開工到世博會結束

專程去了三十多趟[2]

為世博會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1851年5月1日

第一屆世博會

「萬國工業博覽會」開幕了

世博會上的珠寶有啥看頭?

簡單來說

一顆石頭,一件珠寶,一種風格

一顆石頭—光明之山

能稱作「山」的鑽石,必定是極大的

世博會上英國人的終極大殺器

無疑是「光明之山」巨鑽

這顆鑽石重186ct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鑽石

因為這個名字很多吃瓜群眾錯把展會上

一座水晶山標本當成了光明之山

幽默雜誌《笨拙》(Punch)關於光明之山的諷刺漫畫

當時光明之山的估價是二百萬英鎊[2]

在豬肉幾毛錢一斤的年代,這是啥概念?

足夠把V&A博物館推倒重建10次…

(世博會收入為18萬6千英鎊,第二年用於V&A博物館建設)[1]

英國V&A博物館

吃瓜群眾慕名組團前來圍觀

他們紛紛表示

礦物學家James Tennant解釋道[2]

英國礦物學家James Tennant (1808 –1881)

丑就有理了?不爭氣只能挨削啊!

1852年女王下令對「光明之山」進行整容

為切磨光明之山專門設計的裝置

切磨歷時38天

光明之山從186ct變成105ct

瘦臉成功,顏值提升

左:原始狀態的「光明之山」 複製品

右:重新切割後的「光明之山」 複製品

2 一件珠寶—花卉胸針

世博會上觀眾最喜愛的珠寶

當屬倫敦珠寶商Hunt & Roskell製作的花卉胸針

鑲嵌了6000多顆鑽石,最大的一顆超過10ct[2]

1851年世博會Hunt & Roskell展品,Art Journal Illustrated Catalogue

19世紀中期是花卉珠寶發展的頂峰[3]

這時的花卉珠寶好在哪兒?

首先,生動逼真顏值高

甚至有的珠寶設計師訂了鮮花包月服務

每天在眼皮子底下放一束鮮花對比著製作[4]

跟18世紀的二大爺們比,不僅SIZE bigger

than bigger

更是完成了從抽象到具象,從平面到立體的進化

鑽石頭飾,1770年,大英博物館藏品

金銀鑲鑽石胸針,1850年,ASULIKEIT Fine Jewellery藏品

其次,蘇到骨子裡

有種花天生骨骼清奇

加之園藝高手精心調教

成了19世紀植物園裡的扛把子

甚至名字都是武林招式,叫倒掛金鐘

左:倒掛金鐘

右:1851年世博會英國珠寶商Messrs. Watherston & Brogden展示的倒掛金鐘胸飾

Art Journal Illustrated Catalogue

珠寶設計師受到啟發[5]

做到了連大自然都做不到的事情

倒掛金鐘的花蕊變成一股股流蘇

嫁接在了雛菊、玫瑰、山茶花上

還起了個好聽的法文名叫en pampille

這也是19世紀中期花卉珠寶的顯著特徵[3]

1851年世博會上法國珠寶商Messr. Lemonier展示的鑽石胸飾

Art Journal Illustrated Catalogue

1851年世博會上英國珠寶商Messrs. C.

Rowlands & Son展示的鑽石胸飾

Art Journal Illustrated Catalogue

金銀鑲鑽石胸飾,1860年,私人收藏

維多利亞女王的鑽石流蘇胸飾, Garrad製作,1856年,Royal Collection

最後但最重要,傳情達意

19世紀,星座還不是少女們的必修課

但她們也沒閑著,而是忙著研究「花語」[2]

《圖說花語》是當時女孩人手一本的小冊子

Hunt&Roskell的花束中左下角的

五瓣小花就是勿忘我,花語是真愛

左:勿忘我

右:勿忘我的花語,Illustrated Language of Flowers

Mrs Burke著,1856年出版

因為美好的花語,所以這種藍色小花是珠寶里的常客

無論寄託哀思,或是相思

黃金琺琅鑲鑽石勿忘我哀悼吊墜,1830年,Antique Jewellery Company藏品

黃金琺琅鑲鑽石勿忘我哀悼戒指,1873年,Victoria Sterling Antiques藏品

黃金琺琅鑲珍珠鑽石勿忘我戒指,1860年,Sofia Kaman Fine Jewels藏品

黃金琺琅鑲珍珠勿忘我吊墜,Carlo Guiliano製作,1870年,私人藏品

黃金琺琅鑲鑽石勿忘我胸針,Tiffany&Co.製作,1890年,SJ Phillips藏品

維多利亞時代的情侶

從不把愛掛在嘴邊,而是做出來

比如男孩送給女孩一束鑲滿鑽石的勿忘我

那麼按照花語,女孩就知道男孩對她的情意

這種樸素的愛情非常難得

3 一種風格—哥特復興

先說英國

19世紀早期

英國人只顧著滿世界砍人圈錢

早就忘了啥是八榮八恥,價值觀稀碎稀碎的

節操盡失之際,女王開始出資修繕中世紀教堂

還舉辦了一連串中世紀cosplay舞會

中世紀題材的小說也開始大賣

基督教價值觀強勢回歸[2,5]

來自遙遠中世紀的哥特風格換髮了第二春

史稱:哥特復興

情路坎坷,命途多舛的小鮮肉

英國著名建築師Augustus Pugin

就是哥特復興的死忠粉

英國建築史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 (1812 – 1852)

他是一位不甘寂寞的小哥

前前後後娶過三任老婆

第二任老婆去世後的五年里

他又求了兩次婚,但都失敗了[2,5]

直到遇見Helen Lumsden小姐

Pugin覺得春天又來了

只有送珠寶才最有誠意

他把中世紀教堂里的裝飾紋樣融入珠寶

沒成想成了哥特復興風格珠寶里的典範[2,5]

黃金琺琅鑲珍珠、彩色寶石哥特復興風格珠寶

1847年A. Pugin設計,1848年John Hardman & Co. 製作

V&A博物館藏品

在給未婚妻的信中他自信滿滿的寫到:

戴上這套珠寶,除了女王沒人比你品味好[5]

但好品味也擋不住Pugin的帽子戲法

他又被甩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珠寶,女朋友說好,才是真的好

好在沒多久

Pugin就遇到了真愛並結婚了

但婚後沒兩年就因為工作太玩命掛了

不過他的風格影響了一批珠寶設計師和想轉行的建築師

比如高度近視的William Burges

William Burges為Bute侯爵結婚時設計的胸針,1873年

再看法國

與土豪的英國人不同

混身藝術細菌的法國人

把對雕塑的熱愛融入了珠寶

而且經常把文藝復興或是新古典主義的人物

安放在哥特建築背景中

玩的是混搭[2,5]

1851年世博會上英國珠寶商Messr. Froment

Meurice展示的胸飾及手鐲

Art Journal Illustrated Catalogue

琺琅銀質胸針,Froment-Meurice,製作,1844年,V&A博物館藏品

真正讓英國人跪舔的是

與他們把銀子擦的鋥明瓦亮顯的倍兒貴不同

法國人把白銀做舊了

這種高B格的做法瞬間在貴族圈炸了鍋

不僅更容易看清細節

而且白銀古舊的質感與復古題材相得益彰[2,5]

銀鑲祖母綠手鐲,Frédéric-Jules Rudolphi製作,約1840年,V&A博物館藏品

白銀琺琅鑲寶石手鐲,Froment Meurice製作,1841年,Musée des Arts Decoratifs藏品

金銀鑲彩色寶石手鐲,Froment Meurice製作,約1840年

英國藝術評論家Ralph Wornum

在發表在Art Journal上的一篇文章中也不得不承認[6]

英國藝術評論家Ralph Nicholson Wornum (1812–1877)

————————————————————————————————

別忘了,開頭說過英國人還憋著壞呢

故事是這樣的

世博會獲獎者之一

也是法國最牛X的珠寶設計師

Fran?ois Désiré Froment-Meurice

但他的獲獎信息沒出現在官方出版物里

甚至後來各種增補的小冊子里也沒提到[2]

英國人解釋說因為時間太趕疏忽了

至於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參考文獻

[1]en.wikipedia.org/wiki/T

[2] Charlotte Gere, Judy Rudoe. Jewellery in the age of Queen Victoria: a

mirror to the world, 2011

[3]Magaret Flower. Victorian jewellery, 2002

[4] Henri Vever. French jewelry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2011

[5] Charlotte Gere. Vicotiran jewellery design,1972.

[6] Ralph Nicholson Wornum. The Exhibition as a lesson in taste,

1851.


推薦閱讀:

不可不知的10大寶石產地
【珠寶講堂】—— 一白遮百丑?
同等條件下,彩鑽和白色鑽石,哪個值錢?有人說彩鑽很稀有,又有人說彩鑽是有雜質。到底彩鑽價值高不高?
美國GIA珠寶學院鑽石分級師教你如何挑選您的鑽戒,免費為您解疑答惑!!
為什麼當代首飾設計師,瞧不上「大鑽石」

TAG:珠宝 | 珠宝设计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