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步法,教你如何去吸收優秀文章的精華

最近忙著十九大輪訓,沒什麼時間更新。今天剛好來說一說怎麼去學習一些優秀的文章。

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可以從以下五個維度去學習。

學觀點、學框架、學語言、學例子、學遷移。

但是這裡只討論觀點類的文章是如何學習的,至於小說、電影不在討論範疇之內。

首先,我們先來理清五個維度的具體內涵。

1、學觀點:簡單的說,你得先搞清楚,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什麼?作者對於這件事情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

2、學框架:去分析這篇文章的行文邏輯,作者的開頭、中間、結尾都分別講述了什麼內容?嘗試用簡單的兩三句話複述出來。作者是採用什麼樣的結構來串聯起所有的內容的?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文章的框架勾勒出來。

3、學語言:通過文章去分析作者的喜好,去研究作者的風格。是偏愛艷麗的文字,還是偏愛樸實的文字?喜歡運用什麼樣的修辭手法,這些都是應當要考慮的東西。

4、學例子:作者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列舉了哪些例子來證明?哪一些例子是比較新穎的?如果你碰到你見過的例子,別猶豫,趕緊拿筆記本把這個例子記下來。

5、學遷移:這一篇文章的觀點、框架、語言、例子,能不能用到其他主題文章的寫作之中,如果可以,那麼就能加到其他的文章里。

接下來,我們以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作為例子,具體講述五個維度的學習方法。

用參與的力量提升文化水位

「知識淵博、表達風趣,講得還很有代入感」「偏專業的內容,被他們講得活色生香」……正在浙江省博物館進行的「藍瑛作品及其師承影響特展」上,現場20餘位志願者輪番上崗講解,被熱情的觀眾明星般簇擁著,成為亮眼的景觀。有觀眾來「二刷」,就是想聽聽不同的講解版本;也有遊客錯過了上午的解說,下午早早就來等著。展覽中《富春山居圖·剩山圖》這樣的名作,因為志願者的講述而更加立體、更為動人。

  志願者已成為大型博物館服務公眾的重要力量,也體現著公共文化機構的社會性和公益性。故宮博物院自2004年開始,累計註冊志願者近3000人次,服務公眾60萬人次、13萬小時。有一位高中生根據自己當志願者的經歷,為故宮導覽提出「分眾化」講解、「大文化」視野、「思辨性」互動的建議。在世界範圍內,大英博物館的志願者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幾個人增加到現在的600多人;日本也在持續建設文化志願者隊伍,推廣終身學習理念。這些志願者的服務活動,是公民參與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讓「文化」二字,更有了現代文明的意蘊。

  既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又讓有興趣的人更多地參與其中,志願者為博物館注入了鮮活而多元的力量。其實,每一次志願服務都是綜合性文化服務,比如講解絲綢的歷史,不能只懂得絲織技藝、蠶桑文化等,還要掌握語言表達、服務技巧甚至應急處置能力。浙博的「乾隆特展」,開展前三個月就提前向社會公開招募志願者,涵蓋了高校學生、文藝工作者、教師等人群,還安排了禮儀、傳統文化、文物知識等培訓。志願服務不僅是服務人數的「物理疊加」,更有服務內涵延伸、文化影響力和感染力提升的「化學作用」。在向外輻射文化光芒的過程中,博物館與志願者一起,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位。

  文化志願者傳遞著知識,也傳遞著精神。實際上,志願者存在的價值不僅在於文化服務,而且是要讓觀眾「共同參與學習並享受樂趣」,這樣才有更精彩、更深刻的文化體驗。「乾隆特展」中有一位叫鍾覺辰的志願者,本職工作是童書編輯,為了做好講解,他花了近半個月時間查閱資料,在統一講解文本基礎上又寫了一份講解稿,一遍下來要一兩個小時,觀眾聽得興緻勃勃。在首都博物館,志願者張鵬當了14年講解員,收穫了一大批粉絲,還製作了微信公眾號分享文博知識。這些志願者就像溝通文化與公眾的一座橋,促進全社會文化建設的共識和自覺。

  中國的博物館志願者隊伍還在發展中,各地、各館水平仍是參差不齊。也是在國慶期間,杭州另一所博物館的「中國團扇文化印象特展」,主題別緻、布展精美,有宋徽宗《枇杷山鳥圖》等珍品。不過展覽卻難覓專業講解,在博物館服務台詢問,回答是「須提前三天預約」。其實,對於公共文化機構而言,公眾的需求既是努力方向,也是發展契機。利用文化的魅力,創新更好的方式,把更多人吸引過來,一起進行文化建設、文化推廣,培厚整個社會的文化土層,公共文化機構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穫更多掌聲。

  文化建設馳而不息,公眾期盼著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服務的供給應該跟上時代,既要數量增加也要質量提升。當更多人成為文化建設的「義工」,就一定會有文化的發展繁榮、文化的自信自強。

讀完這篇評論,我們可以輕易的從題目、結尾中歸納出作者的觀點。

其實作者的觀點非常簡單,那就是呼籲更多的人成為志願者,積极參与文化建設,提高文化的水位,促進文化的繁榮發展。

接下來,我們得去研究作者是如何構思這一篇文章的。首先,開頭通過浙江省博物館的例子來引出志願者的主體角色。在接下來的段落里,先點明志願者的重要作用:服務公眾,體現文化的公益性。再舉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兩個例子來加以佐證。其次,深入挖掘志願服務的特性:綜合性文化服務,通過絲綢的講解活動來加以論證。再次,講述了文化志願者發揮的深層次作用,那就是給觀眾帶來享受學習與樂趣的文化體驗。通過鍾覺辰、張鵬兩個講解員的例子來詳細闡述。緊接著,通過中國團扇文化印象特展的例子來說明博物館志願者隊伍的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最後提出呼籲,呼籲更多的人成為志願者,積极參与文化建設,提高文化的水位,促進文化的繁榮發展。

再往下走,在語言部分,我比較喜歡學習一些形象的表達。比方說用參與的力量提升文化水位,水位兩個字表達就十分得生動。類似的表達還有,這些志願者就像溝通文化與公眾的一座橋,促進全社會文化建設的共識和自覺。培厚整個社會的文化土層,公共文化機構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穫更多掌聲。

至於例子部分,我們可以將浙江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鍾覺辰、張鵬、中國團扇文化印象特展的例子記錄到一個本子上。這些例子在以後的某個場合是會派上用場。

最後的遷移部分,我們不妨以剛才所積累的例子來進行說明。比方說,「乾隆特展」中有一位叫鍾覺辰的志願者,本職工作是童書編輯,為了做好講解,他花了近半個月時間查閱資料,在統一講解文本基礎上又寫了一份講解稿,一遍下來要一兩個小時,觀眾聽得興緻勃勃。

這個例子除了用於這篇文章之外,還能用到什麼類型的文章裡面?鍾覺辰為什麼能夠受到觀眾的歡迎?是不是因為他做事認真,遇事肯鑽研?那麼如果以後要寫相關主題文章的時候,不就可以套用了嗎?

這便是日常的點點滴滴的積累。

其實呀,積累的作用就在於,這些被你吸收的東西,會在人生的某個場合給你帶來奇妙的幫助。

尤其是當你碰到需要即興演講的場合,千萬不要說你不行,因為台下坐著的,都是你的領導和前輩。

表現好了,自然加分,表現不好,那你還是繼續坐冷板凳吧!

願你不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而是通過自己的學習與努力,讓自己變得「書到用時剛剛夠」。


推薦閱讀:

把學習報告的心得體會寫出彩:教你如何高度讚揚報告,句句新穎亮眼!
引子
網路文案小白寫手防騙指南(代寫篇)
怎樣才能快速提高公文寫作水平?
應用寫作如何速成?

TAG:公文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