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介紹個特別會賺錢的人,他說"群眾都是錯的"...

01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的老師是格雷厄姆,被稱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

在很多人印象里,格雷厄姆大概是年代最早的一位投資家。

其實還有一位投資前輩,不但資格更老,而且格雷厄姆也表示敬佩,他就是伯納德·巴魯克

巴魯克的一生可謂漫長而充滿傳奇:

-白手起家

他從一個小公司的學徒工做起,通過投資股票在短短3年內變成百萬富翁,後來又成為和摩根、洛克菲勒等齊名的華爾街大亨。

-半路從政

在股市賺取巨額財富後,他又跨入政界,擔任了六任美國總統的經濟顧問,先後和羅斯福、杜魯門等人共事。

-長壽之星

1870年出生,1965年去世,享年95歲。用中國人的演算法,相當於從清朝同治年間一直活到新中國誕生。

即使去世後,巴魯克的影響力仍然存在。由他一手創立的「巴魯克學院」,目前是紐約排名靠前的商學院,以教授金融投資課程著稱。

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有價值的東西。

02

1870年巴魯克生於美國,他的父親是位醫生,母親是音樂老師。上大學的時候,他的志向是和他爸爸一樣當個醫生。

有一天,巴魯克的媽媽帶他去算命,算命先生摸了摸他頭骨後,建議他不要做醫生了,去金融界或政界更有前途。於是他決定棄醫從商,轉戰華爾街。

你以為進入華爾街就是「精英」了?由於專業不對口,巴魯克一開始也只是個「辦公室文員」,平時接接電話,整理下資料,順便跑腿給人買三明治。

好在巴魯克熱愛學習,自學能力強。空餘時間他上夜校學習會計和商業法,學會怎麼看賬本,很快他從一個跑腿的變成記賬員。

工作之餘,他還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炒股

03

巴魯克最初買賣股票的時候,和大多數散戶一樣,剛開始也是賺錢的,隨後因為缺少經驗和知識,連本帶利賠個精光。

但他有個習慣,就是虧了不會埋怨什麼莊家或證監會,而是不斷思考,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

比如他會反思自己做的幾筆交易中,犯了哪些錯誤,該如何改正避免以後再犯。

通過這種自我反省,他找到了自己,包括大多數投資者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根本不清楚手裡的股票是哪個公司的,試圖靠「內幕消息」來買賣股票。

因為工作關係,巴魯克確實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消息。比如有次他聽熟人說某公司最近有利好消息,於是就大舉買進。結果股價大跌,損失慘重。

事後反思,他認為如果沒有聽到「內幕消息」,自己還會去做做功課;一旦把「內幕消息」當真了,你會覺得自己掌握了什麼別人不知道的秘密,明明是火坑還要往裡跳。

從此以後他絕不相信「內幕消息」,用他的話說:「在華爾街做交易的時間越長,便越不相信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和內部信息。」

巴魯克開始轉變過去的做法,認真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信息和經濟形勢,交易盈利的次數也逐漸增加。

在此期間,他的工作表現也得到管理層認可,一路升職加薪,25歲就做到了公司合伙人。

對一般人來說,取得這個成績已經很滿足了,但巴魯克還有更高的追求。

27歲的時候,他拿出300美元投入股市,準備大幹一番。

而他的第一桶金就來自於一隻股票「美國製糖公司」。

04

當時「美國製糖公司」佔有了美國糖市場75%的市場份額。

為了解決糖業壟斷問題,美國國會提出一項議案:降低糖的進口關稅,引進國外的糖來削弱它的市場份額。

消息出來後,「美國製糖公司」股價暴跌,大家都不看好這隻股票。

巴魯克對這隻股票發生了興趣。

經過仔細分析後他認為,「美國製糖公司」基本面良好,即便政府允許國外糖進口,影響也不大;

更何況國會裡也有不少議員來自產糖區,他們為了保護自己利益,也會阻止議案通過。

一旦這項議案被否決,國外的糖進入不了美國市場,這家公司的利潤不就會增加了嗎?

於是他拿出所有身家300美元,同時加了10倍槓桿,買入3000美元股票。

結果正如巴魯克所料,國會否決了這項議案,「美國製糖公司」的股價隨後連續上漲。

最後他賣出所有股票,共計賺了6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800萬美元),6個月翻了20倍。

這場勝利是他投資生涯的重要轉折點。

拿著第一桶金他又陸續做了好幾筆投資,雖然也是有賺有賠,但每次他都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改正錯誤。

到了32歲的時候,巴魯克的個人資產積累到32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9億美元),成為那個時代最早的,通過投資而不是搞實業起家的百萬富翁。

而後人最津津樂道的,是他對買賣股票時機的精準把握:每次熊市來臨前,巴魯克都能全身而退,甚至還成功躲過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

即使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他仍然擁有幾千萬美元的財富(相當於今天的60-90億美元)。

到底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05

上世紀20年代,美國股市一片繁榮,巴魯克敏銳地發現,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對未來經濟形勢表示樂觀,市場陷入了極端的瘋狂。

有一次他和朋友聊起股市,一個金融界的朋友認為,行情遠遠沒結束,美國工商業將出現「狂風似的繁榮發展」。

還有一件事,就是他的公司外面過去一直有個乞丐,巴魯克路過的時候經常會給點小錢。

就在牛市期間,有次乞丐突然叫住他說:老闆,我有一隻股票推薦給你,據說巴魯克已重倉。

巴魯克心想:我什麼時候買過這隻股票?他隱隱覺得大事不好,回去趕緊把手裡的股票都清倉了。

1929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美國股市也遭遇歷史上最大級別的熊市,從1929年9月最高的386點,跌到1932年6月最低的41點,跌幅高達89%。

(圖片來源:網路)

很多人在那次股市崩盤中虧到傾家蕩產,唯獨巴魯克幾乎毫髮無損。

而之所以能成功逃頂,也要歸功於他對人性有著很準確的把握。

有句俗話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而巴魯克認為,既然股市是人參與進來的,股票價格的波動也反映了人性。

他很早就意識到,人們在股市裡會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哪怕股價已經高得離譜了,人們還是會失去理智地追漲買入,直到崩盤。這又是為什麼呢?

直到他讀到一本書《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才明白,這就是一種群體性心理,通俗地說法是「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是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於真實的或想像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

類似的盲目跟風行為在人類歷史上一再重複出現,只有極少數人能克服這種人性的弱點,巴魯克無疑是其中之一。

06

雖然巴魯克的時代離我們比較遠,回顧他的投資經歷,還是有以下3點值得我們參考:

1. 投資和其他學科一樣,要達到頂尖水平,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總結經驗。

巴魯克認為,投資要付出的努力和與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或律師需要的投入沒有任何區別,股市絕不是一個不勞而獲的地方,你需要非常勤奮才行。

2. 股票投資要建立在基本面分析上。

巴魯克總結的基本面信息,包括上市公司擁有多少真實資產,經營狀況是否良好,管理層是不是優秀等等。

直到今天,很多散戶還以為靠打聽一些「內幕消息」就能發大財了,然而巴魯克早在100多年前就證明了,這個方法行不通。

3. 股市既反映了經濟形勢也反映了參與者的情緒。

除了專業知識,還要學一些行為金融學的知識,了解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儘可能地做到控制情緒,千萬不要頭腦一熱就去當「接盤俠」啊~

順便問一句,除了股市,你覺得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會產生「羊群效應」呢?歡迎留言聊聊~

覺得今天內容很贊的記得給我們點個贊哦~

歡迎關注公眾號簡七理財

推薦閱讀:

抓住新生代的口袋
香蕉又得爛港口了。好悲劇。
我有一個朋友,做了「小三勸退師」
手持現金,無處可去?

TAG:理财 | 股票 | 股票入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