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國真的對日本採取經濟制裁,斷絕交易,誰會更受傷呢?

雖然不太可能,但假如現在中國真的對日本採取經濟制裁,斷絕交易,中日誰會更受傷呢?從經濟、就業率等方面分析.....


從經濟整體結構講,中國(製造業)處於產業鏈中下層,一般負責組裝和製造,日本處於產業鏈上層,負責技術、生產設備的製造,而且很多來自日本的技術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放心使用的。從這方面講,日本沒了中國這個「工廠」,還可以找巴西、找印度、找越南,短時間內可能需要多投入一點成本,但中國沒了日本賣技術賣高端設備,那很可能就沒別人能做這件東西了,這根本不是花多少錢能辦這件事的問題。

(我又參考了一下其他問題里的答案,這裡稍微改改口。事實上,對於日本人來說,再改換工廠位置和下游合作商的成本不可謂不大,雖然考慮到其他那些國家招商引資的熱情來說難度會縮減一點,但又考慮到中國是日本最近的鄰國,且日本的外債情況非常不理想,可能已經不太敢於大規模貸款,移動下游產業鏈和工廠了。一家一家來沒準可以,但如此大量的在華投資都要撤資並且另起爐灶,首先要有巨大的成本,其次這個生產間歇期、調試期也會比較長,在這段時間內,如果日本拖不起了,那很有可能舉國崩潰,所以我覺得,可能對日本來說,斷絕貿易往來的成本可能會比想像中嚴重得多)

從就業來講,中國沒了日本的訂單,大量的工人要失業,因為中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多,而日本則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居多,對就業的影響遠低於中國。

從外貿關係來講,雙方都是對方舉足輕重的外貿夥伴,突然斷絕關係會使大量合同終止、造成雙方經濟秩序混亂,短時間內雙方經濟體內都會出現大量供不應求、供過於求的情況(體現在不同的產品上),重新與別的國家建立新的商貿聯繫需要大量時間和成本,對雙方來講都是嚴重的資源浪費。

從人民文化生活角度來考慮,中國不少文化消費都來自日本,比如電影、動畫、精美電影等等,雖然盜版的居多,但不得不承認日本在文化產業上的發達是值得中國大量引入和借鑒的,中國要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國,不僅要從經濟上入手,也要從文化輸出上入手,從這方面講與日本的交流和合作是極其有幫助的,斷絕往來就意味著失去了好的老師。


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吧

原先中日關係即使再差的時候,都是保持政冷經熱的狀態的,中國這屆政府幾乎是建國來最務實,或者說的難聽點,是最趨利的一屆政府,為何在釣魚島問題上一改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立場呢?而且像@程毅南 說的一樣』中國沒了日本的訂單,大量的工人要失業『,就業問題可是社會政治穩定的命門所在,執政黨不可能在沒把握的情況下犧牲國內政治穩定來換取東海上的一塊小島的(何況還是在換屆的時候)。

直到昨天看到了這則新聞,

日媒稱約30家中國醫院開始退還已購日本藥品:http://news.sina.com.cn/c/2012-09-28/071325271993.shtml我感到非常奇怪,為何中日衝突會波及到醫療行業這種相對邊緣的行業呢。我突然想起了上月底這月初的默克爾訪華新聞,於是看了一下,似乎明白了什麼。

PS:我還查了一下世界醫藥企業的排名,除去在第一梯隊領跑的美國和瑞士以外,德國的』拜耳『』 勃林格殷格翰 『』 默克雪蘭諾 『和日本的』 武田藥品工業 『安斯泰來』『』 第一三共『』『 衛才 』排名相當焦灼。(具體德國葯和日本葯的互補性,還要專業人士來回答)

。。。。。。。。。。。。。。。。。。。。。。。。。。。。。。。。。。。。。。。。。。。。

默克爾高頻訪華三大目的:http://business.sohu.com/20120830/n351894371.shtml,今年八月底的新聞。

將有7位內閣部長和2位國務秘書隨團前往北京,參加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訪華代表團成員包括外交部長韋斯特韋勒、財政部長朔伊布勒、經濟部長勒斯勒爾、環境部長阿爾特邁爾以及重要的經濟界代表。可見,德國為下一輪的深入合作早已做好了準備。顧建光表示,此次默克爾來華磋商對改善歐洲方面的出口、鼓勵和增加企業投資等都有幫助。據悉,與默克爾隨行的代表團還包括西門子、大眾汽車以及歐洲宇航防務集團等20家大企業的CEO

默克爾結束訪華 中德步入「蜜月期」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045697.html ,今年九月三日的新聞。

德國對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出口額仍然遠高於對中國的出口額,但中國卻是德國出口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與2005年相比,2011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增長了206%。

與此同時,中德雙方目前都認識到,雙向直接投資對雙方非常重要。中德兩國此次邁出關鍵一步,決定就進一步促進雙向投資發布《聯合聲明》,並指出:「中國商務部繼續歡迎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赴德投資。」

習近平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8/30/c_112908286.htm,和習的對話,展望意義更大。

默克爾表示,德中關係現已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戰略夥伴關係。兩國領導人之間交往密切,雙邊互利合作廣泛而緊密,人文交流非常活躍。習副主席表示希望雙方共同推進「展望未來的戰略夥伴關係」,德方對此完全贊同,願與中方共同努力,繼續保持兩國關係的發展勢頭,進一步加強雙方在經貿、醫療、環保、人文以及新興產業等領域合作

。。。。。。。。。。。。。。。。。。。。。。。。。。。。。。。。。。。。。。。。。。。。。

然後是德媒對於中日衝突的集中報道: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e11e0f0102dztu.html

@微天下

法蘭克福彙報FAZ

標題:中國拿經濟戰爭反制日本

http://www.faz.net/aktuell/wirtschaft/streit-um-unbewohnte-inseln-china-droht-japan-mit-wirtschaftskrieg-11893341.html

主要內容:對釣魚島的爭奪已經威脅到了亞洲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中國反日遊行已經導致了部分日本企業關停。除此之外,中國一支大規模船隊已經出發前往釣魚島,因為那裡不僅有漁場,還有石油和天然氣。中國農業部還發布聲明保護這些漁船。觀察家認為,這是出於政治意願的示威行動。

明鏡在線http://Spiegel.de

標題:島嶼的詛咒

http://www.spiegel.de/politik/ausland/japan-und-china-streit-um-senkaku-inseln-seit-jahrzehnten-ungeloest-a-856296.html

主要內容:因為事關區域資源和領導權,圍繞東海島嶼的爭奪已經歷經了幾代領導人,但這次演化成了災難。北京政府威脅日本將削減貿易,甚至停止對日本的原材料出口。事情起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兩位聯合國專家在東海發現了大量油氣資源,中國對三個油氣田進行了考察,引起了日本的恐慌。

中國在16世紀就發現了釣魚島,並記載在了海圖中,到1895年為止釣魚島一直在中國政府的管轄下。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戰勝,奪得了包括台灣、澎湖列島以及釣魚島在內的殖民地。二戰後在波茲坦公告中被收回,並由美國管轄到1973年,之後被秘密移交給日本政府。

青年世界報 Junge Welt

標題:當真相被掩蓋

http://www.jungewelt.de/2012/09-18/029.php

主要內容:大眾媒體(指德國)都在關注中國的暴力行為,這種偏見掩蓋了真相。作者詳細回溯了釣魚島歷史後表示,日本就是在試圖修改二戰的結果。東南亞人民仍然對二戰日軍的暴行記憶猶新,然而日本一些政治家卻不願承認甚至否認戰爭罪責,如今我們正在體會著日本狂傲進攻的復興,也喚醒了我們對過去痛苦的回憶。

世界報 Die Welt

標題:舊日屈辱激起了中國船隊示威(全版專題)

http://www.welt.de/kultur/history/article109290194/Alte-Schmach-provoziert-Chinas-Flottenaufmarsch.html

主要內容:古代的證據和戰後條約有力的論證了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日本卻堅持自稱擁有釣魚島。文章回顧了中日關係史上的大事(元代征日,明代中日戰爭,甲午戰爭失敗後的殖民佔領),說明這不僅是對資源和海域的爭奪,更是對尊嚴和歷史的爭奪。後面也談了民族仇恨的問題,仇恨的煽動要比控制困難的多。

南德意志報(發行最大)SZ

標題:中國遊行要求對日戰爭

http://www.sueddeutsche.de/politik/streit-um-senkaku-inseln-chinesische-demonstranten-fordern-krieg-gegen-japan-1.1470820

主要內容:一場新的反日浪潮席捲中國,在中國的示威船隊遭到日本攔截後,數千中國人要求懲罰日本,尤其尷尬的是81年前的這一天,發生了九一八事變。中國多地發生了遊行示威,日本在中國的多家商場和工廠關閉。中國數百艘漁船在政府保護下前往釣魚島,而日本政府發言人更表示一定會在該區域加強巡邏。美國國防部長已經離開日本去往中國,他在日本已明確呼籲雙方要保持克制,和平解決雙方衝突。

考慮到德國媒體一直以來『涉中』報道時的帶有的傾向,這些新聞可以說讓很多中國人』匪夷所思『了

。。。。。。。。。。。。。。。。。。。。。。。。。。。。。。。。。。。。。。。。。。。。

九月初和德國這個日本強力替代者簽下一系列經濟貿易技術合作,九月中旬就立馬相當主動的展開一系列對日本的民意和經濟上的反制,我說這是巧合,你信么。比起日本方面『沒想到中國會有那麼大反應』的一群三流政治家,我覺得我們國家搞習慣了陰謀陽謀的決策層還是算得上有遠慮的。

我個人私下覺得,和德國在月初的各種共識僅能解一時之急,起到一系列日資撤離,日本技術交流中斷的緩衝作用(不至於摔的太疼),只要能撐到兩國換屆結束,政局穩定,新政策出台即可。而中日兩國的合作說到底還是要向遠看的。

。。。。。。。。。。。。。。。。。。。。。。。。。。。。。。。。。。。。。。。。。。。

PS:再給大家看一個專業人士的知乎問答吧。

日本經濟的狀況比中國還要差嗎?: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32308


雖然這個命題缺乏實際意義,不過分析起來,肯定是日本受傷嚴重一些的。國內是一黨專政,上行下效,要制裁起來沒什麼障礙,可以悄無聲息,而日本就不一樣,企業有自己的利益,沒有理由聽政府的,除非政府修改相關法律,但這又會激起民間經濟組織的反對,還要議會審議,實在是費時費力,效率低下,最終很難達到制裁中國的效果。當然話說回來,世界又不是只有中國一個國家,日本企業既不靠中國發家,很多企業也在歐美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地位,所以這個影響一定是有限的。而中國依賴日本的上游技術產品,多數難以替代,真的日本要制裁起來後果嚴重,可是中國政府是很狡猾的,一定不會把事情鬧到這一步的,民族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就足夠了。


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國,日本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國,如果真的斷絕交易,顯然是兩敗俱傷,且傷亡慘重,兩國政府都不會走這一步的。。。


顯而易見的事,經濟規模小的那個會更傷


互相都筍絲嚴重,不過就勞動力來講,日本可以找東南亞各國,而且近年來因為國內人工成本升高,部分日企也將工廠遷移,而中國內會因為大量日企撤離造成工作緊張,而且中國更多的是在生產上參與,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日本自己的手裡,缺人可以找別的地方拉人,缺技術的話又去哪裡買呢?


必然是日本。中國沒了日本該咋地咋地,日本沒了中國?呵呵。這個真的可以試一下,看看日本還有沒有未來可言。但是到那時日本經濟也不會一下捏死,需要慢慢磨,畢竟他之前積蓄老本多了點。


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日本政府是資產階級政府,讓日本商人從中國撤資就是要了他的命。

有一點是不得不承認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產階級,像90年代那樣的對中國經濟制裁幾乎不可能了,除非日本政府想繼續經濟衰退,早知道現在的日本,比任何時候更需要中國這個大金主。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2016 年 12 月 4 日義大利公投結果?
製作一幅統一的世界地圖,為什麼成了一個「可笑的大夢想」?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區域性紛爭為什麼會演變成世界大戰?
如何在時事熱點中區別地緣政治、國際關係、漢語言文學的觀點?
怎樣定義「嘴炮」這種說法?

TAG:國際關係 | 經濟學 | 抵制日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