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4個沿海城市,就有29個經濟落後【萬萬沒想到】

一說起沿海城市,你腦子浮現的肯定是「發達」、「富裕」、「繁榮」、「高大上」等詞語,就如上海、廣州和深圳。

但你的直覺是錯的,大錯特錯。中國總共有54個沿海城市(不算港澳台和三沙市),其中有29個城市的經濟落後貧困。憑什麼說這些城市經濟落後呢?因為它們的市民生活質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為什麼不用GDP總量和人均GDP指標呢?「2012年大連市GDP突破7000億大關」(後來遼寧靈道承認了這是假數據)、「天津人均GDP高於北京和上海」(但天津的經濟實力遠不如北京上海)。GDP數據關係著官員的仕途升遷,藏污納垢太嚴重,沒法說明問題。

觀潮君認為,城市發展的終極目標是讓千千萬萬個普通市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要過上幸福生活就有堅實的財富基礎。於是我以2016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為準,統計出了29個沿海但不發達城市。名單如下:

這29個城市,各有各的毛病和煩惱,但總體來說可以分為6類:辜負國家型、工業衰落型、人才外流型、旅遊地產型、內部不均型和萬般無奈型。

【辜負國家型 汕頭等五城】

這一類城市就像阿斗一樣,不管你怎麼用力就是扶不起來。中央給了他們很多優勢資源和優惠政策,但這些城市的經濟依然貧困落後。

1980年,中央在廣東福建地區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城市得到了中央和省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財政稅收、對外貿易、行政審批、基礎設施、人才引進等各方面。如今,深圳已經晉陞為一線城市,廈門是新一線城市,珠海是二線城市,而汕頭還是四線小城市。

汕頭龜速發展的原因,觀潮君在另外一篇文章《為什麼溫州人比潮汕人更有錢?》 深入剖析過,沒看過的朋友請點擊藍色下劃線。

1984年,中央又放了一個大招,在沿海地區設立了14個開放城市: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這些城市相當於2.0版的「經濟特區」,在財稅、外匯和技術各方面享有特權。

時至今日,大部分沿海開放城市都變成了經濟繁榮的現代大都市,但有四個城市(秦皇島、連雲港、湛江和北海)特別不爭氣。

北海自稱是「西南地區重要出海口」, 湛江自稱是「中國大西南出海主通道」, 實際上大西南地區的人流和物流都往廣州和深圳跑;連雲港自稱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實際上隴海蘭新經濟帶都不認這個橋頭堡;秦皇島自稱是「 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實際上秦皇島港運來運去只有煤炭。

四個城市的營商環境都很差,北海是傳銷組織的大本營,湛江是走私者的天堂,連雲港是非法集資的重災區,秦皇島是旅遊騙子的集散地。

【工業衰落型 :丹東等五城】

這一類城市在計劃經濟時代特別風光,凝聚了很多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經濟實力和市民生活水平曾長期領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但是市場經濟興起後,這些城市的老工業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迷失了方向,經濟發展速度慢,市民生活跟不上時代潮流。

典型代表是丹東市、營口市、錦州市、葫蘆島市和濰坊市。

丹東曾經是中國著名的輕工業城市。可以這麼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丹東的紡織業托起了整個遼寧省的紡織業,如今在中國甚至是遼寧,提到紡織有誰還能想起丹東這個名字呢?

除了東北三省以外,山東省濰坊市也是老工業基地。計劃經濟時代的濰坊,在鋼鐵、柴油機、造紙、捲煙、電子各行業都非常有影響力,是魯中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如今,濰坊自稱是「半島城市群地理中心」,但經濟實力和市民生活水平遠不如青島、煙台、威海和東營。

【精英外流型 :潮州等五城】

這一類城市很特殊,本地人才都往外地(外國)跑,並以方言和文化為紐帶形成強大的商幫。但是他們的家鄉卻一直沒發展起來,城市建設一塌糊塗,平均工資低到可怕,教育文化非常落後。

典型代表是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漳州市和莆田市。

劉強東在北京發財以後,立即回到宿遷市搞投資建設,為家鄉解決了兩萬多個就業崗位。劉強東還保證,這批人的工資會高過公務員。

潮汕地區出來的富商數不勝數,劉強東級別的也有好幾個。如果這些富商都像劉強東學習,不遺餘力地投資潮汕地區,把資金、技術和人才都帶到潮汕地區,那潮汕地區的經濟馬上就能發展起來,潮汕人民的生活質量肯定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潮汕籍富商寧願在家鄉搞不賺錢的慈善工程,也不願做有利可圖的投資項目。以李嘉誠為例,前後花了80多億港幣建設汕頭大學,最近又宣布要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捐款1000萬,卻沒有在潮汕地區投資商品房項目。

魏則西死了之後,莆田系醫院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其實,莆田商幫還壟斷著其他多個行業的市場份額。比如,以忠門鎮為主的建材系,以北高鎮為主的黃金珠寶系,以常太鎮為主的重慶雞公煲系,等等。

但是莆田籍商人常年在外地活動,只把自家的老人小孩留在家鄉。辦廠經商的莆田人畢竟佔少數,大部分莆田人還在本地單位就職,而莆田市的平均工資卻很低,但莆田市的房價卻超過了部分二線城市。

【旅遊地產型 :三亞等三城】

這一類城市,以絕美的自然風景為賣點,限制了製造業發展,重點發展旅遊業和房地產業。但受制於交通設施和社會文化,它們的遊客總數量並不高,商品房的買家也不多,行業規模並不大,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也就少。大部分市民要從事其他行業,沒有強有力的製造業和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他們的平均工資必然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典型代表是三亞市、儋州市和海口市。

其實,中國炒房團的發源地不是溫州市,而是海南省。1992年總人數不過655.8萬的海南島上竟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短短三年,房價增長超過4倍。最後的遺產,是600多棟「爛尾樓」、18834公頃閑置土地和800億元積壓資金,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300億元。開發商紛紛逃離或倒閉,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60%以上。

「天涯,海角,爛尾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海南省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從地產暴跌風波中走出來。

如今,三亞市的平均房價已經飆到了三萬多一平米,超過了杭州、南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

歷史總是在重複,人類總在犯相同的錯誤……

【內部不均型 :惠州和江門】

這一類城市的轄區很廣,中心區的經濟實力很強,下轄縣(或縣級市)經濟實力較弱,落後縣(市)的人口數量多過了中心區,所以全境內的人均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典型代表是惠州市和江門市。我們來看看,2016年惠州市分縣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其中惠城區的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已經超過4萬了,而龍門縣不到2萬,相差近兩倍。

縣區城鎮居民全市33212.8惠城區41442.3惠陽區35425.9惠東縣23559.1博羅縣27857.7龍門縣19191.6大亞灣區34381.8仲愷區33350.5

【萬般無奈型 :鹽城等九城】

還有一類城市,爹不疼娘不愛,自然和人文條件都很差,經濟落後是不可避免的。他們原本一窮二白,也沒有得到中央的扶持,也沒有華僑幫忙,也沒有條件發展旅遊業,附近也沒有超級城市。

典型代表是滄州市、濱州市、日照市、鹽城市、寧德市、陽江市、茂名市、防城港市和欽州市。

我們不妨看看鹽城市的地圖,海岸線以東一百公里全是很淺很錢的泥灘,也沒有避風港,就沒法發展對外貿易。海邊沒有沙子,也沒法吸引遊客發展旅遊業。泥水太渾濁,海洋生物也活不下去,海洋養殖業帶不來。

這一類城市,沒有得到海洋的好處,還經常遭受颱風傷害,交通建設也滯後,好慘呀!

【總結:海洋不是萬能的】

海洋不是萬能的,靠海未必能富起來。汕頭市擁有各項海洋經濟特權,江門市擁有最多的海外華僑,營口市擁有中國第九大海港,湛江市擁有中國最長的海岸線,三亞市擁有中國最美麗的海洋風景,但市民生活質量不太好。

另外一方面,身居內陸的城市也可以比沿海城市更發達。比如低調奢華有內涵的金華市,2016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6554元,是潮汕地區的兩倍。


推薦閱讀:

南京在城市規划上有哪些敗筆?
內鬥何止江蘇?同省內鬥透露出未來城市競爭的一條定律和一大隱憂 | 區域
中國的城市地下空間利用所處的階段和未來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生活在一個旅遊城市,有哪些不同的生活體驗?
即將要建的十個中心城市會不會跟擁有國家級新區的城市有關?

TAG:财经 | 城市 |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