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城市規划上有哪些敗筆?


有些答案說的並不是規劃問題,只是規劃沒有完整實施或是規劃還沒有到正常年限。比如河西南部才剛開發,有軌電車客流低並不能說明無用,當初中勝元通奧迪中心也無異於鬼站,現在能跟主城客流相比。還有比如古平崗立交多個匝道還沒建,你不能說其規劃有問題。

河西的規劃詬病頗多。CBD臨江不見水,江東路太寬衝散了人氣。魚嘴地鐵歪七扭八難以通達重要目的地不說,還祭出了有軌電車這種不經濟的選項。青奧公園作為後來加入的項目,為了補償地產項目放寬了容積率,影響了濱江景觀。當然河西的詳細規劃是越往南越好,但是總有一種在彌補最初粗製濫造設計的感覺。

城東是規劃實施的老大難。滬寧高速正線接入中山門和中山東路詬病已久。城東各種大機構帶來十路九斷的美好體驗,緯七路永遠在等大校場搬遷(這個很可能今年能解決),拖了很多年的S122。

有些規劃落後於時代了。中央門的空中轉盤、4車道的長江大橋、以前雙向4車道的城西幹道以及依然健在的雙向2車道大橋南路高架。以及一些在開工時就已經落後於時代的項目,比如雙龍大道江寧段的雙向4車道快速路、百家湖地區整體規劃、遠遠不夠大的小紅山客運站以及同項目中缺失的南京站南北廣場聯絡通道。

最可惜的是朝令夕改帶來的浪費,比如依然荒廢的紫金山東站、半途而廢的鼓樓隧道、馬群客運站等等。


河西有軌電車。客流也就開業那會人多,免費之後,大家發現花了十幾億搞的這車,速度還不如電動自行車,於是各種罵聲接踵而來,再加上元通往西南,基本無人區,弄得現在有軌電車45分鐘才有一班,乘務員都比乘客多。要知道蘇北縣級市來南京的長途汽車,間隔也才半小時,花了十幾億搞的有軌電車發車頻率居然還不如長途汽車。另外,該車塗裝也夠... 地面模式的有軌電車,不適合人口密度大的市區做為通勤工具,除非鋪設封閉式線路。


很多

比如說中央門的那個二層橋

城東幹道


對玄武湖和長江的態度 基本完全切斷了城市空間與水體的溝通


惠民河被填了。


河西新城的地鐵規劃,二號線沒有南下到魚嘴而是拐個彎去了東邊,導致河西南部的地鐵全亂套了。

玄武湖周邊密布高樓,鼓樓一堆、玄武門一堆、玄武湖北岸一堆。又高又丑。南京國際廣場的裙樓居然壓過了城牆。

車流過於依賴地下交通,大規模的隧道、地下立交等,導致地下交通過於複雜,基本屬於形象工程。

人行系統也過於依賴地下,不注重行人的感受。


新莊立交


推薦閱讀:

內鬥何止江蘇?同省內鬥透露出未來城市競爭的一條定律和一大隱憂 | 區域
中國的城市地下空間利用所處的階段和未來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生活在一個旅遊城市,有哪些不同的生活體驗?
即將要建的十個中心城市會不會跟擁有國家級新區的城市有關?
什麼是組群式/組團式城市?

TAG:城市 | 城市規劃 | 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