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抵制轉向歡迎,泰國為什麼對中國態度大變?


近年來,去泰國旅遊的人絡繹不絕,一句薩瓦迪卡,一個合十禮,拉近了與遊客的距離。

這個中南半島上的國家,國土面積51.3萬平方公里,人口6700萬,中部是地勢平坦湄南河平原,充沛的水資源,為工農業發展提供保障;西部的山脈、東北部的乾旱高原以及南部的泰國灣,又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而東面的泰國灣臨近印度洋,又享受到印度洋文明的輻射。完整的板塊,不俗的地緣實力,擁有海陸雙重文明特質,再加上泰國地處中南半島乃至整個東南亞板塊的地緣中心,也提升了泰國在東南亞地區的關鍵地位。

不過,這看上去很美好的位置,泰國卻有些無福消受。因泰國本身並未強大到可以主導東南亞秩序的地步,以致於其無力整合東南亞不說,反倒長期被淪為各方爭霸的主戰場,陷入四面受敵的險境。

處於中心位置,但本身實力又有限,泰國只能靠維持各方勢力的均勢和平衡來保全和壯大自身。

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泰國的命運得以改變。十九世紀東南亞被英法兩國侵佔,英國佔領緬甸,法國則佔據越南、寮國、柬埔寨,對泰國形成東西包夾之勢。

身處英法兩強中間的泰國,又是中南半島地緣核心,其最終結局,將直接由中南半島的最後勝者所決定。

不過,因英法都沒絕對壓倒對方的實力,泰國便成為了兩個列強的中心地帶緩衝國。於是,泰國利用了這一點,左右逢源兩頭賣乖,最後竟成為了東南亞唯一一個沒被殖民的國家。

因這種被動的地位,泰國反而從中獲益。不過,好景不長,二戰終止了泰國的美夢。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從中國大舉南下,英法殖民統治土崩瓦解,日本在東南亞一家獨大,維持泰國獨立的均衡基礎不復存在。

好在日本主要想侵佔東亞大陸,中南半島不在其重點經營範圍內,泰國也幸免於難未有亡國之危。不過,作為交換條件,泰國要加入軸心國行列,成為像滿洲國一樣的日本附庸。

二戰後,大日本帝國瓦解後,泰國才得以恢復獨立主權。世界在美國的主導下,民族國家成為世界主流,泰國作為獨立國家實體的地位已不會動搖。不過,來自中國的紅色影響卻威脅到泰國統治集團。

當時,整個東南亞地區,都受到了中國紅色意識形態輸出的影響,泰國也在其列。

首先,泰國的華裔眾多,泰華不可避免的會受到中國勢力南下的影響。不過,泰國的文化具有較強的包容性,使華人對泰國的認同感遠高於馬來、印尼等國家。憑著這一套文化體系,泰國有信心獲得大部分泰華的支持。不過,泰國難免會有文化體系被摧毀之憂。因中國的輸出革命,恰恰是以紅色意識形態為依託,文化體系正是其攻擊重點。而東南亞各國中,泰國的文化體系最為脆弱,最易被摧毀。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雲石君將做簡要分析。

泰國的中心地理位置,免不了會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衝擊,如南部的也拉、那拉提瓦、北大年三府是馬來族穆斯林的地盤;以清邁為中心的泰北深受中華文明的 影響;西部的山地有不同於湄南河平原的獨特民族文化;而近代的西方文明對泰國也有全方位影響。

因泰族文化只是一個區域性的弱小民族文化,面對中華、伊斯蘭、基督教三大主流文化顯得無能為力。泰族無法用自己的主體民族文化吸納外來文化,不能將境內其他民族融合成泰族。

泰國該如何是好?

其有兩大應對之策。

對策一:大力發展佛教,用宗教文化代替民族文化,構建統一的思想體系。

自古以來,東亞地區就深受佛教影響,而佛教本身極強的包容性,是泰國最為看重的。

這樣一來,就算華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不大認同泰族文化,但都會認同佛教。除了19世紀末才併入泰國的南三府伊斯蘭教地區外,佛教在泰國的其他地區都廣為傳播。

對策二:樹立王室權威。

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強化國民對王室道統的尊崇,從而在世俗層面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認同體系,來達到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統一的目的。

不過,宗教和王室道統在共同生存空間、共同生產方式,甚至血緣關係上的民族文化體系面前,其凝聚力顯得薄弱。

因中國的革命輸出是以當地華人為根基,對於有較強民族意識的馬來、印尼兩國將這場衝突界定為民族衝突,再加上同是伊斯蘭國家,具有極強的排外性,靠此足以抵禦紅色意識形態的影響。

而對於民族意識較弱的泰國來說就麻煩了。佛教的包容性註定不會像伊斯蘭教一樣排他,再加上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共產主義思潮最為紅火的時期,共同決定了泰國難以抵禦紅色意識形態的影響。

為什麼這麼說?

因宗教和君主制都與紅色意識形態不合,意味著泰國的統治階級必將受到嚴重衝擊。

一旦宗教和君主制被推翻,維持國家認同的文化體系也將不復存在。如果紅色意識形態能重建統一的國民認同體系倒也罷了。如果不行,在缺乏統一民族文化體系的情況下,泰國各不同民族的自我民族意識必將復活。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應對中國的輸出革命,泰國遂重拾均勢制衡政策,走上了親美之路。

對泰國而言,美國超強實力和先進的文明能幫助泰國有效抵禦中國影響的衝擊。再加上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不會直接威脅到泰國主權。親美,符合泰國的利益。

對美國而言,泰國作為東南亞的地緣核心,泰國雖無主導東南亞之力,但一旦有強大外來勢力進入,並以此為根基,則能全面掌控東南亞片。而泰國至關重要的地理位置只有掌控在美國自己手裡才符合美國利益。

時至今日,美泰聯盟依然是美國掌控東南亞局勢的重要基石。甚至,在連與自己淵源最深的菲律賓,都已撤出軍事力量的情況下,美國依然保留在泰國的軍事基地,這足以證明泰國在美國東南亞戰略布局中的中心位置。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國際形勢也在不斷變化。

現如今,中國已有大國實力,並仍在持續增強。與此同時,中國也徹底放棄了意識形態輸出的錯誤做法,轉而以經濟為紐帶,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積極拓展在東南亞的影響力。

這樣也一來,對泰國的外交戰略也會有重大影響:發展中泰關係今非昔比,沒有亡國之憂,還能從中獲益。就如不少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去過泰國拉動泰國旅遊經濟的中國遊客,中國對泰國農產品的大量需求,還有規劃中的中泰高鐵等等,都對泰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不過,泰國還是謹小慎微不敢完全敞開心扉。

雖然,與中國合作,能帶動泰國的經濟,但政治上受中國的影響也會逐漸加深。甚至,由於地緣的關係,這種影響遠比美國的影響更為深遠。這對注重主權獨立的泰國,以及泰國掌權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矛盾之下,泰國依然選擇 了均勢平衡。不過,與四十年前相比,發生了些許變化:從以前的聯美製華,轉變為兩頭討好。具體到現實層面,則是泰國一方面依然保持與美國的盟友關係,允許美國駐軍;另一方面,則大力發展與中國的合作,從中獲得經濟好處。

對泰國而言,兩頭通吃是最符合其國家利益的做法。而其東南亞地緣核心的重要戰略地位,決定了有左右逢源的本錢,中美也不得不容忍。

不過,對於積極擴展地緣影響力,謀求建立東亞新秩序的中國而言,無法接受美泰軍事同盟。雖然眼下無力改變,但從長遠來看,將美軍擠出泰國,是中國必行之舉。

而眼下泰國與中國合作來獲取經濟利益是其最佳選擇。而中國與泰國地緣關係決定了中國對泰國經濟的影響力遠高於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在中國國力逐漸增加的同時,泰國只能選擇與中國經濟深度融合。而這種融合達到一定程度,量變引起質變,泰國在中美間左右逢源的資本也就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到那時,美軍基地被請出泰國也就水到渠成。

或許,這不是泰國想看到的局面,其更願意在縱橫之術下,維持均勢制衡政策,達到兩頭受益的目的。不過,這種政略是被動的,一旦大勢改變,沒有了左右逢源的籌碼,到那時,泰國也只能隨波逐流。

那麼,大概到什麼歷史階段,中國才能在中南半島取得自己想要的大勢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君,雲石君將為你解讀更多的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27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君,收看全部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泰國在大國面前,把他國對他們的利益雨露均沾做得很好。

比如國防方面,買中國的潛艇、買韓國的軍艦;

在修鐵路方面,一部分單子給中國,一部分比日本;

在旅遊方面,其實是來者不拒。

二戰中,泰國先站在日本這邊;後來又反對日本,站在盟國這一邊。在東南亞沿海國家中,可以說是惟一沒有受到戰火肆虐的。

泰國這個國家,有令人尊敬的一面。

相關回答:

空一格:如何看待泰國選擇了日本高鐵、放棄中國高鐵這一選擇?


因為泰國的另外一個傳統盟友美國鬆口了,中泰合作就成為了現實的選擇。

至於美國是不是在昆泰鐵路中佔有股份,這個很難說。

不過後面所喲的東南亞鐵路網的建設中,美國資本的介入是一定的。


抵制和歡迎是一直存在的。

國家利益大於一切,沒有看到泰國現在更歡迎中國…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推薦閱讀:

《BBC世界史》:一本比紀錄片還精彩的全球史故事書
泰拳為何五百年不敗?
本期WINNER-大流士1號!
拿破崙因痔瘡敗了他的帝國 | 這6種病改變了世界歷史

TAG:國際政治 | 世界歷史 | 泰國 | 曼谷 | 東南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