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代表誰的利益?

人們追隨一件事或一個人是因為能給他帶來利益(顯性或隱性的利益),這麼多人有這麼強烈的慾望去推廣宗教,就像十七八世紀時條件那麼艱苦,歐洲傳教士還要去去全世界佈道,這是什麼利益驅動的?看《達芬奇密碼》裡面也有宗教利益,現在中國有近1億基督教徒,想探究透過表面現象的信仰,在深處本質上宗教究竟代表誰的利益?維護誰的利益?源源不斷發展的動力是什麼?_?

PS:本人思考這個問題很久了,最近看蘇格拉底又想起靈魂,宗教這些問題,但這個問題一直向一層窗紗一樣籠罩著,只是想求知,絕無定點詆毀宗教的意思,希望就問題回答問題,莫攻擊宗教信仰!


請思考以下這些問題:

宗教是用來維護某些人、某些團體的利益而發展出來的嘛?答案是不知道。沒錯,實際上沒什麼歷史材料能夠說明宗教是為了某種明確的人類普遍利益而建立的。這點已經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關於宗教最初的狀況和萌發的原因,我們根本無從知曉。

即便如此,它在發展過程中始終能夠始終這些個人或者團體服務的嘛?可是時代一直是發展的,人類中是否存在著一個始終能夠把握某種利益的階層團體?這個階層團體還要不怎麼產生變化,還要能一直把持住宗教。可是我們都知道,這大概是不可能的。

即便如此,它是否也要同時為其他個人和團體的利益考慮?宗教是活在社會之中的,不是單獨存在的。在與各種社會團體的互動之中,它的利益是否是永恆不變的?即便有這種永恆不變的利益,宗教能否永遠的把握住它?我們會發現問題越來越複雜了……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難的一個:什麼tm是宗教……?


謝邀。

結38:23 我必顯為大,顯為聖,在多國人的眼前顯現。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傳12: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或作這是眾人的本分)

供參考。


宗教在誕生時不代表誰的意義,只是一種世界觀,但在發展壯大後就會產生一批寄生的既得利益者。這時它就有利益代表者了。


對底層苦難的人來說是脫離苦海的希望 和麻痹自己的解藥。對中層階級來說是是美夢成真的信心支撐。對統治階級來說是方便管理的工具。


謝邀

基督徒不等於基督教徒。基督徒是追隨耶穌基督的人,真正的基督徒常常會花費自己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各地傳講福音,在教會裡服侍,不但得不到人眼裡看到的任何好處,甚至有的連命也搭上了。

原來,基督徒做這些,並不是為了什麼利益,而是因為這是耶穌基督的使命,要把福音傳到世界各地,就這麼簡單。如果一定說是為了誰的利益,那就是維護耶穌基督的利益吧。

另外,達芬奇密碼是一本純粹的小說,沒什麼好講的。


人們做事情的驅動力不全是題主所理解的利益。父母愛孩子有什麼利益驅動呢?類似的18,19世紀的歐美人跑到野蠻落後的大清朝的偏遠山區傳教,建學校和醫院有什麼利益呢?

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中國現在流行的價值觀以外,還有一種價值觀驅動人去做那些看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事情。

基督徒管這個叫做-愛。

基督徒愛傳教,這樣說也許容易理解,從兩方面說,在外原因是因為聖經的教訓,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譯: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 28:19-20 和合本)

內在原因是,當一個基督徒真的成為一個基督徒之後,他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神所應許的平安喜樂),然後由此會在心中產生極大的動力想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們也可以這樣幸福呀,分分鐘的事兒!

當然,有時候這種衝動給別人帶來很多困擾,這是因為他們不太懂得方法,請原諒他們吧。

《達芬奇密碼》是個小說,討論嚴肅問題不能參考這個,就好像討論中國歷史不能引用《封神榜》或者《哪吒鬧海》。


信仰的最終獲利者就是信仰者本身以及他周圍的人。


我是基督徒,說到底,那根源就是有神。離開這個根基,就無法建立不信的人口中說的所謂的宗教。


推薦閱讀:

神跡的正確解讀: 「瞎子看見」和「聾子聽見」 第四章《福音書解讀》示例二
為什麼基督徒總是迴避證明主的存在和靈魂的存在?
誰說十二門徒殉教?
面對教會世俗化,我們該如何做?
中國家庭教會申請合法地位應該怎樣進行?

TAG:基督教 | 佛教文化 | 宗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