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類似於「白馬非馬」的詭辯或哲學命題?

公孫龍說:「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青工也,故曰白馬非馬。」意思是說,「白」是指馬的顏色,「馬」是指馬的形體。「白」是用來稱呼馬的顏色的,不能稱呼馬的形體,因此,「白」與「馬」兩個概念合在一起所包含的意思就不是「馬」了(即不是抽象的「馬」的概念)。

公孫龍說,如果你到馬廄里去取馬,黑馬與黃馬都是你取的對象;如果你只取白馬,那麼,黃馬與黑馬就不是你取的對象。取馬的時候,黃馬和黑馬都來了,它們可以看成一樣,姑且說作有馬,而不可以說作白馬。

那麼還有哪些有趣的詭辯呢?


社會主義民主不是民主


兩個學生問老師,什麼是詭辯。

老師說,我家裡有兩個客人,a很臟,b很乾凈,於是有一個人去洗澡了,請問誰洗澡了?

學生說,a去了。老師駁,不對,a臟是因為沒有洗澡習慣。

學生說,b去了。老師駁,不對,b洗乾淨了。

學生抓狂,老師遂回答,這就是詭辯。

這個故事是我上課的時候聽的,它違反的是邏輯基本要求的同一律的問題,對於a,他用是否有洗澡習慣來判斷他有沒有洗澡,對於b,他用是否有洗澡意願來判斷有沒有洗澡。也就是判斷標準不統一。

2018.1.11破百贊,有點小激動呢

再分享一個非常非常非常經典的故事吧

古希臘著名詭辯論者普羅泰哥拉教過一個學生,他們曾經商定學費分兩期付,第二學期學費規定在學生出庭第一次勝訴之後交付。但是學生學成之後一直沒有出庭,因而一直不給學費。普羅泰哥拉只好決定向法庭起訴,並對學生說:

"如果你在我們的案件中勝訴,你就應當依照我們的商定付款。如果你敗訴,你應當依照法院的裁決付款,你或者勝訴,或者敗訴,反正你都得給我付款。"

學生說:

"如果我勝訴,依照法院判決我不應該付款,如果我敗訴,依照我們的商定,我也不應該付款。所以我勝訴或者敗訴,我都不應該付款。"

破解方式也可以用上述方法。

2018.1.11破了一百又更新

再講個好玩的故事!應該不算詭辯。

有位哲人流浪到一座島上,這座島上不接受外來人,外來人必須被審判。外來人必須去法庭說一句話並接受審判。

如果法庭裁決外來人這句話是真的,那麼這個人就要被送到代表真理的石像附近受死。

如果法庭裁決外來人這句話是假的,那麼這個人就要被送到代表謊言的石像附近受死。

這位哲人想了一下,說:

「我說的這句話是假的。」

坐等評論分析這個故事。


謝謝邀請。@HOWS

這是一個包含關係。

「馬」的對象是「全體」,「白」是定語,將定語置於被描述的對象(全體)之前便產生「篩選」和「全體的一部分」的效果,故二者概念不同。

鄙人才疏學淺,不曉例子。

一己淺見。


昨天借你錢的我是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所以我不用還你錢了,你得去找昨天的我要錢。


想起看南懷瑾先生作品的時候看過一個有點意思的類似的東西。

有一盲人,問人曰:白色者何狀?答曰:如白雪之白。盲人又曰:白雪又是何狀?曰:如白馬之白。盲人復曰:白馬何狀?曰:如白鵝之白。盲人再曰:白鵝何狀?答者無奈,取盲人之手而比畫之曰:白鵝者,其頭頸細長而能伸曲,有兩翼,其鳴呷呷然。盲人乃曰:汝何不早說?如此,我已知所謂白者,頸細而長,有兩翼,其鳴呷呷。

如果說詭辯的話,南懷瑾先生還提到了"打即不打,不打即打。"這個理論,也挺有意思的。


命題:一架從上海飛往北京的飛機,落地時的飛機,乘客都不是起飛時的那架飛機,那些乘客。簡稱〞沒有空難的空難〞。

理由:飛機在執飛前後有折舊,乘客在飛行前後有衰老。所以,落地的飛機和乘客都不是起飛時的飛機和乘客。

擴展:那麼,在飛行前後,有不變的飛機和乘客嗎?沒有。那誰是始終在飛行的,從而可以稱他是〞從上海飛到北京的〞?(因為在上海起飛時的飛機和乘客都沒有了,他們都不是始終在飛行,而是一邊飛行,一邊折舊,一邊衰老。飛行壽命長的,年輕的乘客,在一段段過程中消失,飛行壽命短的,年老的乘客,在一段段過程中產生)肯定不是可見的,會折舊,會衰老的飛機和乘客,只能是不可見的,永不改變的飛機和乘客。這種不可見且永不改變的存在,稱為理性。理性是內在原因,存在是理性面向觀察者時的表現。

結論:上了飛機的可見的那些乘客,最後都沒到達終點,到達終點的是他們的理性。可見的起飛的飛機也沒飛到終點,到達終點的是飛機的理性。這就是〞沒有空難的空難〞。

擴展:在空間中所見的不是真相;真相是在時間中永不改變的理性。理性,就是運行著的原則。存者不變,變者不存。


想起辯論賽時的訓練.理解了概念和邏輯差異類似故事就可以隨手捻來了.

你吃飽了嗎?

我吃飽了.

你怎麼知道你吃飽沒?

我知道我吃飽啊.

你知道你吃飽是你知道你吃飽.我知道你吃飽是我知道你吃飽.你答你知道你吃飽那是你知道你吃飽.你答你吃飽了答不出我想問的(用我和你的差異引導邏輯思維)

你知道你吃飽是你知道吃飽.我不知道你吃沒吃飽是因為我不知道你吃沒吃飽.你答你知道你吃飽了和我問的你吃飽了嗎牛頭不對馬嘴.(偷換概念)

那麼你是辯手這時該如何反呢?

一、拆解我的回答使我本來的問題弱化

二、一開始就不進入我的前提

三、創一個新的概念包含我的前提


比如最喜歡的羅素悖論:把所有集合分為兩類,第一類中的集合以其自身為元素,第二類中的集合不以自身為元素,令第一類所組成的集合為P,第二類所組成的集合為Q,於是有:P={A∣A∈A},Q={A∣AA}  問,Q∈P還是 Q∈Q?

  羅素悖論還有一些較為通俗的版本,即理髮師悖論:

  在某個城市中有一位理髮師,他的廣告詞是這樣寫的:「本人的理髮技藝十分高超,譽滿全城.我將為本城所有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我也只給這些人刮臉.我對各位表示熱誠歡迎!」來找他刮臉的人絡繹不絕,自然都是那些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可是,有一天,這位理髮師從鏡子里看見自己的鬍子長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們看他能不能給他自己刮臉呢?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臉,他就屬於「不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要給自己刮臉,而如果他給自己刮臉呢?他又屬於「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不該給自己刮臉.

它內部有一個循環論證又互相對立的邏輯――

再補充一個比較常規的三段論悖論:

前提:上帝是萬能的。

問: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個他舉不起的石頭?

答――

還有一個發生在我們西方思想史的課堂上――

曾哥(老師)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

學生舉手:老師,您這句話是不是真理?

????

很好玩兒的,對吧⊙▽⊙


A找B還B昨天借的錢,

B: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欠錢的我是昨天的我,不是現在的我,你找他要去吧!

A氣的把B打了一頓。

B揚言去法院告A。

A:打你的我是剛才的我,要告你告他去好了!

(摘自高二政治與哲學教材。)


飛矢不動。

一個很古老的哲學問題了

簡單講就是一支箭在射出到命中目標的整個運動過程,你把這個過程切割成一個個片段,而每一個片段里這支箭還是只箭,不會分裂,並始終佔據著這一部分空間,這樣看起來這支箭像是不動的一樣。

蠻有意思的


明顯這是由於語言的模糊而導致的詭辯。

如果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會跟好一點。

首先馬是一個集合,按照顏色分,有白馬,

黑馬、棕馬這樣的元素,集合表述是這樣的。

這裡說是白馬是屬於馬就是正確的。

如果說白馬代表了所有馬就是錯誤的。

而白馬不是馬明顯語言模糊,容易產生歧義。

你是說白馬不屬於馬呢?

還是說白馬不代表所有馬呢?

或者你根本不承認白馬屬於馬這個分類的前提呢?

如果說白馬不屬於馬這個生物學分類,那你說它是屬於驢這個分類還是屬於老虎這個分類呢?


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


說謊者悖論、祖父悖論、忒修斯之船悖論、理髮師悖論、全能悖論、鱷魚困境、阿克琉斯和龜


A,B,C是我的三位同學,AB男性,C女性。都只是同學關係。

A問B:「你有沒有被C綠?」

正常人都不會回答有。

如果回答沒有,那麼你就是相當於回答了BC是男女朋友關係。


說一個康德哲學裡教科書式的經典悖論吧

撒謊者悖論

如果你問一撒謊個人「你是不是在撒謊?」。

他回答「是」的話,那麼他在撒謊

他回答「沒有」,那麼對於他撒謊這個事實,他還是在撒謊。

這樣一個人無論回答什麼,都是在撒謊。


2018考研政治選擇原題,白馬非馬,

a割裂了共性與個性b混淆了特殊與普遍。其他忘記了,大概是這樣吧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