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魅族現狀?

1.魅族由小而美轉型,其模式有向小米靠攏的趨勢,為何不是向vivo和oppo靠攏?

2.oppo和vivo是如何在價格戰的市場上屹立的?


1 vivo,oppo傳統渠道走的很紮實,無論品牌知名度或者線下渠道,在國內手機業屬於一流的。想超越沒那麼容易。

所以找到另一條路,電商。也算是捷徑吧。好在自己之前也是做類似電商,還算有些經驗,否則走傳統渠道,各級代理,代理返點,品牌營銷,售後代理等等。。。沒那麼容易。

2 vivo,oppo價格屹立不倒的原因,多年品牌運作的結果,另外自身產品也是品質過硬。市場口碑不錯。

很多人說性價比低,其實高端旗艦性價比很高的。低端性價比略低。

但是,能把性價比低的產品買了高價,是廠家的本事。

不要拿芒果台廣告說事,當年某產品火起來也是05屆超級女生的功勞吧。

BTW:順便補充一點,很多品牌認為電商是機會,但是實際不會玩電商那一套,還是沒用。


oppo和vivo完全是燒錢燒廣告燒出來的,非土豪不要學。

魅族應該在中國手機浪潮衰弱大勢出現苗頭的情況下,準備好資金,打更激烈的價格戰。到時候就是誰資本強誰贏了。


我懷疑魅族內部已經有矛盾了,做市場的跟做產品的之間。我猜想以前是黃章力挺楊顔,看現在flyme的情況不知道楊顔還能頂多久的壓力!其次我猜想去年魅族不惜消費品牌價值來獲得市場關注和銷量,為的就是吸引資金的關注,最終引來了阿里從這點看還是比較成功的。未來不樂觀!極有可能被阿里全面收編

以上均屬猜測


拼配置沒有意義,好用才是王道。


oppo和vivo的產品層次分明,高端的find系列,n系列,x系列都有明顯的主打側重,並且都頗有建樹。

反觀魅族,拍照拍不過oppo,影音打不過vivo,在線銷售甚至還不如一加,至少一加出來小一年價格堅挺,無論銷量如何,在美國市場至少已經立穩腳跟,口碑頗豐,魅族一降再降,海外市場也沒什麼起色。

魅族現在最大的遮羞布就是小清新,青年良品這些虛頭八腦概念,而且為了讓這些概念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魅族趕鴨子上架,給人一種步子太大扯碎了蛋的感覺。

魅族今年還會持續增長,但是我不覺得是良性的。我甚至悲觀的覺得今年的增長也許只是魅族打雞血以後的一個慣性。如果自己定位不清晰,東來一下,西搞一下,今年年底就是強弩之末。

我相信,就以現在魅族的態度,今年買了魅族的人,明年還會有幾個人繼續買,真的不好說了。


你罵的興起,他吃的倍兒香。

咸吃蘿蔔。


未來是互聯網+的時代,vivo和oppo現在活的不錯,但是未來如果不轉型,會死的很慘。當然他倆肯定不願意轉型,現在主要靠遍布2、3、4線城市的專賣店,主要的購買者也多是工廠青年(尤其是青年女工),一部手機成本1000,賣3000,因為做廣告還要花不少錢,這樣的模式怎麼可能適應互聯網時代?


學小米又沒學到精髓,營銷策略渣的讓我這種第一代MX用戶感到寒心,換手機反正不會是魅族了~


有想法但是沒實力,有追求但是不堅持,以前的小而美現在已經沒有了 ,為了生存下去而擴大可以理解,但是現在連自己到底要走什麼樣的路還模糊不清,小米是小米,你是你!複製模式不見得會更好!

~~~曾經的老魅友


一個企業文化是什麼?在這個堆配置的年代,如果還是一味的高配置,輕體驗,可不就是隨大流了嘛,網上營銷沒那麼容易,小米已經佔據最好的位置了


app裝到ram上,我該瞎了··············

第一,小米模式的核心是根據預約決定產量,搶購耍猴是只是結果和表面,不純粹是因。

雷不死是沒有庫存的,這一點,魅族,中興,華為,tcl,天語都做不到。

核心的關鍵是直面消費者,所以余承東,黃章,董明珠,羅永浩等才會在微博等社交上與增加互動。

直面消費者除了可以準確扼准供應量,還能起到廣告推銷作用。

小米是互聯網,大數據下的計劃經濟。

雷不死沒有庫存壓力的另一個關鍵是產品型號少,中興華為等是做不到的。

小米模式的背後的黑暗面是線上線下一起賣。

小米所謂互聯網銷售是掛羊頭賣狗肉,主要出貨途經是線下,小米自己就是最大的黃牛。

小米是不需要砸錢在渠道上,倒賣小米的黃牛給小米免費造渠道。

小米的野心不是在手機上,而是會將這個模式應用在其他產品上,比如插線板,電視,智能家居。其最終的野心也許是另一個京東。

小米能怎麼做是因為雷不死技術出身。有高通背景。

小米有一個優點是每周ota升級,簡單方便,三星htc都做不到,技術力的表現。

總計:小米的互聯網直銷導致其庫存,廣告,渠道零成本,可以集中精力在固件和產品上。

第二,魅族以前是以實體直銷,通過預約排隊來掌握產量,產品同樣單一少型號。

魅族其實就是沒有互聯網的小米。如果小米在2004年出現,最終結果就是現在魅族。

魅族不利在於因為自營工廠導致庫存壓力。傳播受限論壇小眾化。自建專賣店導致渠道成本高。

和雷不死一樣,黃章也是技術出身,而且是硬技術出身,近幾年埋頭自己小天地,沒雷不死那麼愛現愛表演。

魅族的背後是三星,不過聯繫弱。

也就是說,魅族與小米對比在於庫存和渠道的成本,傳播的效率。

李晨雖然在知乎上很張揚,但在互聯網上還是沒小米系的影響大,傳播力不夠。

魅族真要向小米靠攏,那麼就應該是無工廠化,收縮專賣店,放鬆第三方渠道。魅族在宣傳和渠道上真有這個傾向。

魅族和小米的老師都是蘋果,只不過一個生得早,出生的時候互聯網和安卓還沒熱。魅族小米化,不過是一個以前只會看有線電視的中年人,終於會用機頂盒追劇。

第三,oppo和vivo的是舊的渠道為王的模式。

oppo和vivo的競爭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的關係。

兩家說段永平的影響,銷售為王,對技術一直不重視。


推薦閱讀:

「優缺·評」OPPO R11詳細測評(參考對比R9s、iPhone 7)
如何看待很多小米用戶轉投HOV,但很少HOV用戶轉投小米?
ov這樣的模式還可以玩多久?
oppo、vivo在營銷策略,市場推廣,和產品定位上有什麼不同?

TAG:智能手機 | 魅族科技 | vivo手機 | OP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