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7 庫茲韋爾的理智與瘋狂

您正在閱讀 OFFLINE Issue 7《庫茲韋爾的理智與瘋狂》,成為離線會員,您將收到每周一期電子雜誌,完整閱讀會員專享內容。

EDITORS NOTE

從《靈魂機器的時代》到《奇點臨近》,再到《如何創造思維》,和很多人想像中「熱情瘋狂的發明家」不同,庫茲韋爾給我的印象理智而近乎冷漠。支撐著他一個個天馬行空設想的,更多時候並不是這個世界已有的規則,而是那些還未掌握,但他卻堅信必將來臨的。在和他短暫的半個小時的對話中,我截取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三個片段,於此分享。

1999 年,庫茲韋爾寫《靈魂機器的時代》時預測,三十年後人工智慧會和人類智能相當。「當時大多數專家認為這個過程要花費至少 100 年。而現在呢?埃隆·馬斯克甚至認為超級智能時代可能會在五年後到來,和他相比,我倒是保守了。但我們一致的是,它會來,很快。」

庫茲韋爾並不在意那些關於倫理的無休止的爭論。「你說,生命的意義是在於生命是有限的?不,有限的生命和死亡也阻止很多創造力,讓這個世界蒙受了更多的損失。比如只活到 30 多歲的莫扎特和舒伯特。」生命的意義應該是創造。「生命的長度增加了,生命的廣度也會增加。無限的生命可以讓我們有更多創造力,有更長久的人際關係,有更多獲取知識的機會。循環往複,永不停止。」

機器一定會站在人類的對立面嗎?這是技術第一次給人類帶來威脅嗎?「所有的技術都是雙刃劍,但我們有辦法可以讓技術得以安全地使用和發展。人工智慧技術並不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危險』的技術,我們有能力控制其他的危險技術(像是幾個世紀前的火、火藥),就有能力控制人工智慧。」

對於只經歷了個人電腦和互聯網十年爆發的年輕人來說,可能還無法更好地體會和理解,線性的發展轉向指數級的變化,到底會怎樣衝擊這個世界和每個人的未來。「你知道嗎,60 年代我要騎車穿過 MIT 校園,才能用到計算機,當時它還是一個十分笨重的設備。但今天的計算機,我們都看到了。因此,我對技術非常樂觀。」

本期專題通過一篇人物特稿:2045:人類永生之年、一次近身訪談:對話庫茲韋爾:從永生談起、一本著作的解讀:創造思維:一場思想實驗,來全方位認識這位「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發明家」。專題最後我們梳理了庫茲韋爾高潮迭起的一生,對於一個等待奇點來臨的人來說,這只是個開始。本期「誤讀」推薦《社交媒體 2000 年》,從古羅馬開始,一路歷經信紙、小冊子、報紙、電視、最後走到 Facebook,社交媒體古而有之,歷史趣味盎然。本期「寫作」專欄是一篇探討植入式攝像頭的科幻,關於守護和對守護的反叛,對近未來技術後果展開一場精彩的預演。

CONTENTS

專題

2045:人類永生之年 - 列弗·格羅斯曼

對話庫茲韋爾:從永生談起 - Cris(採訪)

創造思維:一場思想實驗 - 郝亞洲

庫茲韋爾紀年表 - 林沁(整理)

寫作

有人守護我 - 南希·克雷斯

誤讀

從莎草紙到互聯網:社交媒體 2000 年 - 紀宇彪

* * *

本期策劃:cris

成為離線會員,訂閱每周一期 OFFLINE 電子雜誌。

會員服務:service@the-offline.com


推薦閱讀:

揭開知識庫問答KB-QA的面紗3·信息抽取篇
人工智慧之機器學習演算法體系匯總
剛剛送走了WRC,遠遠地看到了WRS
厲害了!AI技術竟能讓愛因斯坦「復活」,還能當老師陪你聊天?

TAG:奇点 | 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