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體很美,我為自己代言」n——談談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身體觀念

陳棉棉(Alice Chen)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公眾號以任何方式轉載,違者請支付千字百元的稿酬。轉載朋友圈請隨意。圖片全部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每一期文章的完整版都是知乎專欄首發。詳見:zhuanlan.zhihu.com/alic

大家好,我是陳棉棉(Alice)。今天,讓我們來談談什麼是健康的身體觀念(Healthy Body Image),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身體觀念。

健康的身體觀念,在我看來,包括且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認可、接納和欣賞自己的身體,也尊重別人的身體,包括不完美的部分;

第二, 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有邊界意識,能清晰的拒絕別人對自己的騷擾和侵犯;

第三, 對於當代流行的審美文化有抵禦能力,不以流行風尚為唯一的審美標準,接納美的多元化和多樣性。

基於這三點,讓我們來逐條的討論。

Partn1. 接納自己不完美的身體,別向這個「看臉的世界」妥協

我們的身體觀念(Body Image)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與外界的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我們的父母如何看待我們,周圍的同輩如何看待我們,以及我們所處的社會大環境的審美標準如何看待我們,這一切在無形中塑造了我們對待自己的看法。

前面幾期的文章里,我們提到了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力和「楷模作用」。父母是怎麼樣看待他們自己,孩子也有很大機率以同樣的態度面對他/她以後的人生。好的楷模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先不提到孩子,作為父母和長輩的我們自己,現在做到了尊重和欣賞自己的身體嗎?

我在國內見過的大多數人,對於自己的身體都不太滿意。中國女性普遍都覺得自己不夠瘦、不夠白、不夠高或者太高,對自己的皮膚和五官也諸多挑剔,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很快的說出自己外表上的好幾處「硬傷」。與此同時,大街小巷裡到處都貼滿(很有可能是莆田系的)整形廣告,每家正規或者非正規的整形機構都信誓旦旦的向消費者承諾「女性能通過提升外型來收穫愛情和完美的人生」。

(-_-#此處省略本人一千字的吐槽)。

對於中國男性而言,他們通常不太抱怨自己的身材和長相(也許比較在意身高),但這不代表他們對自己很滿意,反而比較像是「哎呀反正男人也不看臉,啤酒肚或者不修邊幅什麼的無所謂啦」。然而,在挑剔女性的外型和氣質方面,男性的眼光往往苛刻得如同選美比賽的評委,無形中讓女性對於自己的外表更挑剔也更焦慮。

至於國內的LGBTQ群體的處境就更尷尬一些,他們很多人連基本的權利都無法得到保障。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或許還好些,但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他們還在為了不被「邊緣化」和「妖魔化」而掙扎著生存下去、或是壓抑的將「自我」及性取向隱瞞下去。在這種環境下,根本談不上有尊嚴的生活和欣賞自己的身體。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孩子在剛開始建立自我形象意識的時候,就會在無形中不斷的受到周圍成年人的影響。

如果孩子本身長得符合大眾審美,又常常得到別人的誇讚說「真好看」,那麼他/她就會漸漸形成「我是好看且受到喜愛的」這種認知;如果孩子的長相不符合大眾審美,得到的反饋常常是對方一臉惋惜的「嘖嘖嘖,這孩子怎麼又黑又瘦/沒長好」,那麼他/她就會很自然的覺得「我不好看也不受喜愛」。

那麼,我們是否需要常常誇獎孩子,以此幫他/她建立合理的自我身份認同和健康的身體觀念呢?答案是YESnAND NO。在某些條件下,我們的確應該誇獎孩子,但誇獎孩子的什麼和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誇獎,都是有講究的。

比如,盡量不要以外表為由來誇獎孩子,而要以具體的行為和性格特質來稱讚孩子。與其誇獎孩子「你長得真漂亮/真可愛」,不如說「看到你最近又長高了/長胖了我真高興,你最近一直都在好好吃飯和運動,是嗎?」用積極的反饋去強化孩子的行為,這樣他/她能做得更好。

如果一味的抽象性誇獎孩子的外貌好看,他/她很可能會把自己的外貌與自己的人格聯繫在一起,認為「我漂亮所以我招人喜愛,只要我好看,做什麼都是對的」,然後主動去歧視那些被認為不那麼好看的孩子。

現在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的經歷,那時候在集體中飽受歧視的孩子,是不是大多數都是被大家認為不太好看的或者身體有缺陷和殘疾的?至於長得好看的孩子,則總是被同學和老師高看一眼,即使大家心裡都明白這樣做並不公道。

事實上,「以貌取人」和「恃強凌弱」這類事情,確實是人性的一部分,在哪裡都無法杜絕和根除。但是,我們的教養和受教育程度能夠引導我們從公正客觀的角度去對待他人。越是高度發達與文明的地方,「以貌取人」和「恃強凌弱」的發作率就越低,而對於特殊群體的照顧和人性化考慮則越高。

舉一個例子吧。在中國,我們很少在大街上看到殘疾人獨自出門逛街、坐車,以及去餐廳吃飯,因為大多數公共交通和公立設施中都沒有特意為殘障人士設立座位。而在北美,我們常見的景象是這樣的:

在溫哥華街頭,常常看到殘疾人坐在特製的輪椅里,和其他人一樣匆匆趕往自己的目的地。他們的身體或許和旁人不同,但從不視自己的身體為負擔,旁人也從不對他們的身體投以異樣的眼光。殘疾人也可以開車,使用公共交通系統,和大家一起在露天咖啡館享受陽光……也許是城市的基礎設施更人性化,充分的考慮到他們的需要。更重點的是,他們不把自己看作是低人一等。

也許現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確是生活在一個不太公正的「看臉」的世界裡。可是,我們真的要讓我們的孩子在小小年紀就向這個不公正的世界妥協嗎?

或者,我們可以行動起來,由自己做起,一點一滴建立一個更少歧視的社會,給孩子一個更公正更美好的成長環境。

Partn2. 「對性騷擾說NO」——幫助孩子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到了我這樣的年齡,本來也沒什麼防身的必要。」老夫人在訓練班中途夭折後,對青豆這樣說,面帶優雅的微笑。

這並不是年齡的問題。」青豆爽快地答道,「這是人生態度的問題。重要的是永遠維持一種認真地保護自己的姿態。如果一味地只是遭受攻擊不反抗,我們就只能止步不前。慢性的無力感是會腐蝕人的。」

——村上春樹《1Q84》

提到「性騷擾」這個令人不快的話題,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只有年輕女性會面臨被騷擾和侵犯的危險。事實上,無論是哪種性別,或是什麼樣的年紀,都有可能在某些場合面臨被騷擾的狀況,與其到時候呆若木雞,不如早早就「維持一種認真地保護自己的姿態」。因此,儘早的對孩子做好相關的性教育、幫他們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是很有必要的。

對於孩子的性教育該在什麼時候開始,應該涵蓋什麼樣的內容,這些問題一向都富有爭議性,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實踐標準也很不一樣。

在我目前工作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小學的性教育從四年級(Grade 4)開始,內容包括青春期身體的變化、青春期衛生、傳染性疾病是如何發生的、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五年級則講到了男女的生殖系統、生理學、如何避免傳播疾病;六年級的內容是如何應對發育期的身體和情緒變化,胎兒的形成過程、什麼是nHIV和肝炎等疾病;七年級涵蓋的內容除了對於上述內容的複習,還有男女生殖系統的發育過程和功能、生命的循環、青春期常見的問題、「我是誰」和自我身份認同、安全的性行為指南、節慾,以及如何堅持自己的立場,拒絕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在性教育手冊的最後一頁,印上了大大的幾個字「保護你自己!」

如果讀者里有對於加拿大小學性教育手冊有興趣又能閱讀英文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搜索「ElementarynSchool Sexual Health Manual: A Guide for Teachers」,查看完整版內容作為參考。目前貌似還沒有出中文版本。

至於學齡前的兒童,我認為,具備一定的生理學知識也是很必要的保護自己的手段。作為兒童教育從業者,我們通常會建議家長教會孩子身體每一個部分的正確名稱,而非用隱晦的昵稱指代。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是健康而自然的,並沒有任何值得羞恥的部位。

另外,教會孩子關於生殖器的正確的名稱,以及告訴他們背心和短褲覆蓋的部位不能讓人碰,是一種很有效的防止性騷擾的手段。猥褻兒童的犯罪者更傾向於侵犯語言能力弱的兒童(比如無法準確說出生殖器部位名稱的孩子),因為他們知道,即使發生了侵犯的行為,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描述發生過的事情。

因此,要告訴孩子,無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都沒有權利在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觸摸他/她的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遇到這種情況不需要講禮貌,要大聲堅定的拒絕,迅速離開,尋找可靠的幫助並將此事告知父母。

記得以前在知乎上遇到一位父親的提問,說自己妻子帶女兒出去散步時,有一個老人走過來和孩子聊天,妻子也沒太在意。後來那個老人趁著妻子和別人聊天不注意的時候,摸了孩子的臉和屁股。孩子對此很不高興,但是出於禮貌也沒發脾氣,只是事後將此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認為自己的女兒被人性騷擾了。那位父親在網上問大家,這事算性騷擾嗎?

我對於這件事的看法是,但凡發生了當事人不願意的行為,都算性騷擾。所以父母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這還是母親在場的場合呢。遇到自己不喜歡的行為,就要堅定的說「不」!

以下是關於「怎麼做」的方法論部分:

(1)坦誠的和孩子討論他的身體,讓他/她熟悉各個部分的正確名稱;

(2)坦誠的和孩子討論自己的身體和他/她有什麼不同,科普關於生長發育期的變化;

(3)耐心地解答孩子對於身體產生的所有疑問;

(4)在兒童早期的身體的探索期,避免不了會做出一些在家長看起來「不雅」的舉止,比如吮吸大拇指流口水、當眾撫弄生殖器之類的,請不要大驚小怪或大聲訓斥。告訴孩子,這些舉動不適合在大家面前做,但他/她可以在自己的房間里進行;

(5)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強大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了什麼事,父母永遠會在這裡保護他/她的。

3. 「與眾不同也是美」——接納美的多元化與多樣性

「所有人的身體都是美的。我們的美各有不同。」北美的幼兒園老師從小就是這樣教導小朋友們的。

下面是在北美很火的一本兒童繪本,叫做《與眾不同別擔心(It』s Okay to BenDifferent)》。

裡面講到了,我們也許和別人有不一樣的膚色,不一樣的性格,也許多出來一隻腳趾,也許需要坐在輪椅上行走,但是,這都沒什麼大不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讓我們去擁抱自己的與眾不同。

人生來就是有自己與眾不同的長相和特色的,也許不夠「標準」,但每個人都獨一無二,比如小麥色肌膚、寬大的額頭、眯眯眼、臉上的雀斑、高挑或嬌小的身材,大牙縫……

許多人會稱自己與眾不同的部分為「瑕疵(Flaw)」,但我更認同的說法是,這叫「完美有瑕(Flawsome)」。

「完美有瑕」是名模Tyra Banks造出來的詞語,本意是Flaw + Awesome= Flawsome,意思是人就是因為有了小瑕疵,美才美的驚天動地。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將自己的特色發揚光大,才能打敗完美,達到最美。

以上這兩位頂級世界名模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人,但是,她們用自己的自身價值證明了一切。難道我們能說她們不夠美么?

個人認為,從追求傳統標準的「完美無瑕」到接受個體差異的「完美有瑕」,才是審美的進階版。

誠然,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不滿意的地方。這時候,如何去引導孩子去接受和擁抱這種不完美,就是我們作為父母和長輩的任務了。

有時候孩子本身不認為是瑕疵的地方,反倒會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從而讓他們懷疑起自己來。比如我從初中開始就經常聽到這樣的評價:「嘖嘖嘖,你再高5公分就好了,真可惜。」我媽媽也曾經為了我的身高而擔憂,於是她建議我去打籃球以便增高,而我對此的反應是一點兒也不在乎。我似乎是全家最不擔心自己身高的一個人,因為我覺得現在的身高、體型和風格搭配得剛剛好,沒什麼好遺憾的。後來事實也證明,我的人生並沒有因為身高低於平均值而受到影響,而且這也成為了我的個人特色之一。

以前網上有個很火的帖子,關於一個生下來就是獨臂的小女孩和一隻僅有三條腿的小狗的故事。

女孩的媽媽曾經非常擔心自己女兒將來會遭遇的挫折,知道她們遇見這隻快活的三條腿的小狗。媽媽將小狗領回了家陪伴女兒成長,她們都從小狗身上獲益良多。

小姑娘和小狗一樣,活潑快樂的成長,媽媽也意識到,天生的缺憾未必就是不幸,這一切都並不阻礙女兒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其實有缺憾一點兒都不可怕,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接受自己的缺憾,並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力量。

熱愛和接納自己的身體,就是接納自己的第一步。一副美好的身體,不在於每一部分都好看得完美無缺,而在於有一種均衡勻稱的整體美感。充足的運動和搭配合理的飲食習慣,最能增添身體的美感。

溫哥華的年輕人,總體來說,都非常熱愛自己的身體。這裡幾乎是一個全民健身的城市。在夏天的周末去沙灘散步,看到的全是各個年齡段的人們驕傲的展示自己美好的身體。無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大碼還是小碼,大家都在積極地在烈日下享受各項運動,比如海灘瑜伽什麼的,再常見不過了。

為了讓孩子充分的擁有健康身體狀況和建立好的身體觀念,我們可以做到:

(1) 確保孩子在安全的狀態下,按時接種各類必需的疫苗;

(2)每天早晚監督孩子刷牙,至少兩次(個人認為在午睡前也應該鼓勵孩子刷牙),少吃甜食少喝飲料,牙齒有問題了要及時帶去看牙醫;

(3)每天保證有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幫孩子保持充足的運動量,這樣他們的身體形態會好看,對於生長發育也有好處;

(4)每天吃大量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止是孩子,家長也要吃哦~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段我很喜歡的小說摘錄:

村上春樹在他的長篇小說《1Q84》里寫道:「肉體才是人類的神殿,這裡無論供奉什麼,它都應該盡量保持強韌、保持美麗清潔。」

深以為然,與大家共勉。

~~祝大家都擁有美好的「肉體神殿」,早日晉陞男神&女神 ~~


推薦閱讀:

閨蜜半年前喝醉酒被「撿屍」然後懷孕了【已解決】?
孩子幾歲開始做包皮手術合適?
如何教會孩子識別生活中潛在的危險人群與應對措施,孩子比較能接受?
性教育在成年前還是成年後進行較好?
弟弟睡覺時摸我胸,用身體蹭我大腿,怎麼辦??急?

TAG:儿童健康 | 性教育 | 审美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