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常識篇——常用名詞的重要性(一)

最近上證指數出現了連續的快速下跌,每次行情一出現較大的跌幅,很多投資者的第一反應就是「能不能抄底?」「什麼時候可以抄底?」

最近在投資脈搏上的留言和私信也有很多問這個問題的,於是我就特意寫了一下關於抄底的一個知識點。大跌之後大家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什麼時候抄底」和「怎麼抄底」。

其實抄底和下跌是因果關係,而下跌也分很多種,每種下跌之後的抄底時機也不一樣,所以怎麼抄底和何時抄底很大一部分的操作方式取決於這波下跌到底是哪一種「跌」。

比較常見的兩種適合抄底的下跌,一種叫回調,一種叫破位下行。

先說回調,

主要是指,指數或股價從上升通道的上沿下跌到上升通道的下沿,或者從箱體的上沿下跌到箱體的下沿。

一般情況下指數跌幅在5%-8%之間,正常盤面大小的個股跌幅10%-20%這種。

在回調的過程中,有幾個典型的特徵:

一,回調的起點一般都是上升通道上沿或者箱體的上沿。

二,回調出現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沒有特別明顯的頭部形態。

三,回調結束的時候,一般有比較明顯的成交量收縮,且位置處於上升通道下沿或者箱體下沿。

四,回調結束的時候,一般形態是快速的V型反轉,或者小雙底形態。

再說破位下行,

主要是指,指數或股價從上升通道的內部跌出上升通道的下沿,或者從箱體的內部跌出箱體的下沿。

這種下跌的威力會比較大,一般指數跌幅10%-20%,部分個股甚至可能腰斬。

在破位下行的過程中,有幾個典型的特徵:

一,破位下行的起點一般都是上升通道內部或者箱體的內部,比較接近上沿。

二,破位下行出現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必然伴隨一個特別典型的頭部形態。

三,破位下行出現的時候,一般會伴隨比較明顯的日線級別MACD頂背離。

四,破位下行的過程中,一般會是下跌——反彈——再下跌的三浪形態。

五,破位下行結束的時候,一般會有比較長時間的成交量收縮,結束時的形態往往是明顯的大雙底或者頭肩底。

很多投資者抄底被套,絕大多數原因是把下跌的區別搞混了,一旦把破位下行當成回調來處理,就出現抄底搶跑被套,或者半山腰重倉接飛刀的情況。

因為按照回調的思路去抄底的話,一定會導致行動過早,指數或股價尚未跌到位。同時每次破位下行之前,指數或股價可能會有多次的回調,投資者會會因為用前面幾次回調的過程做參考,並且在前面的幾次抄底回調成功之後,會出現一種慣性,而忽視了要仔細分辨下跌的區別,以及及時切換不同的抄底策略。

比如最近這波下跌,有部分投資者在這一天就進場抄底了,因為在慣性思維里,前面幾次下跌都是回調,所以都止步於箱體下沿,而且跌幅都差不多。

因此這部分投資者機械的套用和照搬了前面的經驗,結果當天尾盤迴升之後,第二天低開下行的過程中,就被行情埋進去了。

如果投資者注意到這次下跌之前,指數有明顯的頭部形態,且MACD出現了頂背離,這兩個特徵都是破位下行前期特有的,因此依據這個判斷這波下跌是破位下行的可能性要遠大於回調的可能性的話,就不會貿然抄底了。

破位下行之後的抄底一般要等到指數或股價完成下跌三浪之後才能左側交易動手,要穩妥一點右側交易的話,要等到看到明顯的大雙底或者頭肩底,且成交量持續收縮一段時候之後再動手。

因此這裡就引起了一個比較重要的話題,也是很多新手投資者一直深受困擾不得起門而入的地方,那就是一些交易中的基本常識不紮實,比如對一些常用名詞的忽視。

為什麼同樣是下跌,在很多書籍和評論的敘述中一定要用不同的名詞來講,就是因為下跌和下跌不都是一回事,雖然方向一樣,但是破壞力和特徵有明顯的差別,不同的下跌要用不同的方案和策略來對待。

而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不同的下跌或者不同的上漲,熟悉這些不同的漲跌過程中的名稱和具體特徵。

否則就會導致不能在對的時間點上做對的事,策略和方式的錯配會導致投資者的嚴重失誤,以及對分析和操作紀律的懷疑和放棄。

而最讓投資者頭痛的一件事就是,我們之前多次說過的一個問題,投資交易這個東西,沒有標準教材,也沒有官方指定名稱和對應的詳細定義,因此會導致對一些漲跌的分析,從名稱上就開始混亂,更不用說細節和判定過程了。

所以我打算最近每個周末都寫一篇關於常用名詞的詳細說明,帶大家鞏固一下必要的基礎知識。今天這個關於兩種下跌的名詞解釋和特徵說明是第一篇,後面我們還會繼續講其它種類的下跌都叫什麼,以及有那些特徵,還有上漲過程中的一些名詞。

關於這方面,大家有什麼疑問或者之前想不通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收集起來,並在後面的內容里給大家解釋一下。

最後,因為知乎現行的專欄推送規則,還是希望大家感覺有用的話,盡量點下贊或者分享。


推薦閱讀:

小白的交易之路(99頁Keynote版)
風險備付金被叫停後,投資人該怎麼投資網貸?
向左轉,向右轉
伯克希爾為什麼不分紅,投資者怎麼獲利了?(除股價上漲)

TAG:投资 | 证券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