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印三大都市圈大PK,誰更有錢途?

繼之前寫了《<摔跤吧!爸爸>:為何別人越加成功,你卻愈發平庸》《作為中國人,你一定要投資這隻基金》兩篇文章之後,力哥最近一直在研究印度大城市的競爭格局,並按照地理位置、人口和經濟規模一一與中國的大城市進行對應比較,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張表格。

之所以力哥會對印度那麼感興趣,是因為放眼全球,只有印度的國家體量能和中國PK一下,不僅這個國家的東西南北差異非常大,而且還能擁有數個千萬級人口的超大城市和數十個甚至上百個人口超百萬的大城市。

俄羅斯、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巴西、加拿大等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美國東西南北差異雖然也很大,但畢竟人口和中印兩國還差了一個等量級。

對於絕大多數只知道新德里和孟買寶萊塢的中國小夥伴來說,上面這張表格看了肯定頭暈,看下地圖會有更直觀的認識。

簡單來說,中國排名TOP25的大城市集中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寧波、合肥、無錫)、以廣深為中心的珠三角(香港、深圳、廣州、東莞、澳門)和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地區(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華中、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的城市相對比較分散,這個大家都知道。

印度也類似。

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後,作為代理人的東印度公司選擇在印度漫長海岸線的東段、西段和南段各設立一個貿易中心據點,分別掌握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中心區域的制海權。這就是加爾各答、孟買和金奈(舊稱馬德拉斯)在近代的崛起,其中加爾各答成了英屬印度的「首都」。

然而風水輪流轉,由於加爾各答地處東部邊緣,不便於英國殖民當局對全印度尤其是內陸地區的掌控,1911年英國人遷都德里,加爾各答的地位開始下降。

1948年印巴分治建國後,加爾各答作為西孟加拉邦首府,和隔壁歸給巴基斯坦的東孟加拉邦(今天的孟加拉國)僅一牆之隔,結果引發大規模人口遷徙和騷亂。而60年代中印戰爭和70年代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加爾各答都處於比較危險的前沿地帶,尤其是後者導致大量難民湧入城市討生活,進一步降低了加爾各答的經濟活力。

無法調和的宗教矛盾導致騷亂和戰爭,進而導致物資緊缺、資本撤離和高失業率,最後形成惡性循環,甚至催生了主張並不斷實施暴力革命的印度共產黨(毛派)崛起。搞笑的是,第三次印巴戰爭激戰正酣時,正處在文革中的中國發生了9.13事件,本就從印共馬派中分裂出來的毛派還進一步分裂成了支持林副主席和反對林副主席的兩派。

所以到了70年代末,加爾各答戴了幾百年的印度第一大城市桂冠就這麼拱手讓給了孟買。

有沒有一點香港的趕腳?

所以今天印度的三大都市圈變成了以孟買-艾哈邁達巴德為中心的西海岸都市圈(坎貝灣都市圈)、以大德里為中心的恆河上游都市圈和以班加羅爾-金奈為中心的南部都市圈。

印度三大都市圈

孟買都市圈的優點是正好位於印度西部中樞區域,能夠同時照顧北印度和南印度市場。如果不算與緬甸接壤的阿薩姆等東北部地區,印度可以看成一個正三角形疊加一個反三角形,南北距離比東西距離更長,另外兩個都市圈分別位於北部和南部,相對而言對全國的輻射力不如孟買都市圈,這個道理和長三角都市圈一樣。

但缺點也很明顯,孟買背後貼著西高止山脈,平原縱深只有幾十公里,人口集中於狹長的沿海地區,城市之間只能一字縱向排列而無法形成互通有無的掎角之勢。

孟買南邊是浦那、果阿、北邊是蘇拉特、巴羅達、包納加爾和艾哈邁達巴德,海港眾多,背後交通便利的平原腹地卻不多(只有艾哈邁達巴德周圍的古吉拉特平原),而孟買又是全印度最大的航運中心,虹吸效應明顯,可能會形成類似連雲港和日照港,天津港和唐山港這種同質化惡性競爭的局面,反而會削弱整個都市圈的規模效應。

這就不如長三角和珠三角,中央設立雄安新區也是為使之和京津互為掎角,帶動河北中部欠發達地區發展。我在《研究了幾天,終於發現雄安真正的機會在這裡》一文中有詳細解說。

同時孟買周邊沒有什麼像樣的大河可以串聯起內陸腹地,因為德干高原西高東低,印度半島大部分河流都源自西高止山脈並向東流入孟加拉灣,這就遠不如長江經濟帶和珠江經濟帶。

印度足以媲美長江經濟帶的是恆河經濟帶,但恆河下游被孟加拉國給佔了,而最靠近恆河出海口的加爾各答和恆河上游的德里又距離太遠,不可能形成都市圈效應,雖然整個恆河流域人口密度極大,恆河沿岸分布了很多大城市,但最核心的德里卻是類似成都的內陸城市,這是德里都市圈最大的遺憾——因為所有世界級都市圈都是濱海型都市圈。

加上印度雖然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但首都距離兩大「敵國」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邊境都不過300多公里,也就比日軍當年從金山登陸打到南京稍微遠一點,和距離朝鮮邊境只有30公里的首爾一樣,毫無安全感。

南部都市圈從地緣政治上看最安全,因為印度洋三面環陸,一面向南極開口,只有印度半島像一把尖刀直插印度洋心臟,所以才叫印度洋,而印度半島最南端的這個城市群,把印度兩條海岸線連在一起。戰時這裡可以掌控整個印度洋局勢,和平時期,又是西邊的中東、非洲、歐洲和東邊的東南亞、澳洲、東亞貿易的必經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中樞是也。

另外這個城市群的腹地雖然比不上恆河平原,但也還算廣袤,而該城市群的中心班加羅爾本身就是氣候宜人的內陸城市,到金奈、本地治理、卡利卡特、哥印拜陀的距離都在250公里左右,相當於上海到南京的距離。

只不過眼下無論是班加羅爾還是金奈,與大德里、大孟買的人口規模和經濟體量還差了一個檔次,類似廣深和京滬的差距。但廣深之間只相隔60公里,而且不久的未來就會完成廣-莞-深一體化和廣-佛-中-珠一體化。整個珠三角地區的基礎設施已形成高度現代化體系。相比而言,一旦離開班加羅爾市中心那些高大上的跨國公司寫字樓和研發基地,你會發現周邊的農村還非常落後。

說到底,從單一城市發展成一組城市群,一邊避免交通擁堵、住房困難、環境污染、資源緊張等大城市病,一邊又能進一步發揮現代經濟的集聚效應,還得靠高效的交通體系相連接,也就是得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小時經濟圈」的說法。如果沒有這個東西,打造世界級都市圈就是個夢話。

所以眼下看,印度所謂的三大都市圈遠沒有中國的三大都市圈那麼奪目,印度三大都市圈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中國三大都市圈相比,至少還落後20年。未來20年里,印度三大都市圈想要趕上中國三大都市圈,基本上沒可能。

但未來50年就不一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20年,印度也和中國一樣處於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未來20年,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將從增量爭奪轉入更殘酷的存量爭奪,城市之間的人口爭奪戰會愈演愈烈,房租下跌將不再是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特例

而印度雖然還處於增量人口爭奪階段,但相比過去20年,未來城市人口的增速總體上看也會慢下來。只不過由於馬太效應和虹吸效應影響,今天人口已超千萬的德里、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金奈這五座一線城市和接近千萬的海德拉巴這座准一線城市未來對印度人口的吸引力還會持續增加,其中尤以德里、孟買、班加羅爾-金奈這三大都市圈的吸引力最大。

剩下百萬級人口的二線城市競爭,就看各自造化了。

印度三大都市圈的競爭,我本人更傾向南部的班加羅爾-金奈。因為班加羅爾的城市氣質的確更接近深圳。德里憑藉帝都光環,把全國最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都集中過來,資本也跟風而來,成為今天印度並不亞於班加羅爾的科創和資本中心,我不喜歡中國帝都,也不喜歡印度帝都。我在《北京向左,上廣深向右;屌絲向左,富豪向右》一文中有更詳細的解釋。

「強姦之國」

另外印度淪為「強姦之國」實在是一件在世界人民面前超沒面子的事,然而北印度的強姦率明顯高於南印度,尤其你看新聞,德里地區非常高,號稱「強姦之都」,南部地區相對好一些,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今天生活在北印度(恆河-印度河平原)和南印度(印度半島)的人種原本就不一樣。

創造印度上古文明(四大文明古國時代)的原住民是達羅毗荼人,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由白種人和黑種人混血組成的人種,操達羅毗荼語系,具體有可以分成泰米爾語、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坎納達語等,這四個最主要的語言就是今天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卡納塔克邦(首府班加羅爾)和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官方語言。

其中以泰米爾族使用的泰米爾語的文化最悠久,一部分泰米爾人跨海去了僧伽羅人占多數的斯里蘭卡,在英國殖民者走了以後就和愛爾蘭一樣嚷嚷著要獨立,就是因為僧伽羅人和主要居住在印度北部,佔印度將近一半人口的印度斯坦族是親戚,僧伽羅語和印度語都屬於印歐語系,而羅毗荼語系和印歐語系沒有半毛錢關係,加上僧伽羅人主要信佛教,於是就有了直到2009年才被政府最後剿滅的泰米爾猛虎組織。

而今天佔北印度主體的印度斯坦人實際上是三番五次從西北打進來的雅利安人、希臘人、波斯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和當地人種結合後的混血產物,從基因上看屬於印歐人種中,比日耳曼民族更「純」的雅利安人。

其中雅利安人的第一次入侵就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婆羅門教和荼毒至今的種姓制度,隨後在印度的「春秋戰國」時代,印度和東邊的中國,西邊的希臘同時迎來了人類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佛陀和大雄分別創立了佛教和耆那教,前者是對婆羅門教的逆向顛覆,後者是對婆羅門教的正向改良,從此,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也離不開宗教。

到了8世紀,印度中世紀最偉大的經院哲學大師商羯羅完成了對古代婆羅門教的創新式改良,將之從唯物主義改造為客觀唯心主義,成為今天所說的印度教。

在與佛教高僧的PK中,商羯羅駁倒了佛教最核心的「空論」、「無常論」等主觀唯心主義(唯識主義)理論,再次逆轉了佛教對婆羅門教的顛覆,很快就把佛教逐出了印度次大陸。

當年唐僧西天取經時,正處於印度宗教發展史上的轉折點——佛教快速衰弱,婆羅門教重新崛起,幾乎就在同時,再一次的外來入侵又給印度帶來了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宗教——伊斯蘭教。

在教義更加完備精妙的伊斯蘭教面前,印度教無法完全駁倒。

到了大航海時代,那納克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中的精華吸收出來,創立了錫克教,既反對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和偶像崇拜,也不贊成伊斯蘭教用暴力排斥異教,既反對印度教歧視婦女,也不贊成伊斯蘭教一夫多妻制。所以錫克教在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爭奪最激烈的印度西北地區(旁遮普為主)便擁有大量信徒。

錫克教徒,包頭巾是他們最大的服裝特徵

印度前總理辛格也是錫克教徒

再然後就是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殖民者的先後到來,又給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帶來了基督教……

可惜的是,印度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中央集權王朝能統治整片南亞次大陸,哪怕是最接近統一的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上也留下名字的阿育王也沒能有效統治半島最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和喀拉拉邦。所以印度不像中國歷史上反覆上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好戲,導致印度南北人種的交流遠不如中國那麼密集。

這就導致伊斯蘭教、錫克教等在印度南部的信眾相對比較少。

另外印度的西南季風氣候決定了西北部和內陸多屬於適宜種植小麥的旱地,東南部和沿海多屬於適合種植水稻的濕地,這就和中國南北一樣,北方人壯實,南方人瘦小。

結果導致越往北,尤其是西北,人種越高大,皮膚越白,鼻子越挺,人越漂亮,為什麼寶萊塢只能在西海岸的孟買,而不能在東海岸的加爾各答,因為東部人比西部人更黑,當然南部人就更黑了。

《摔跤吧!爸爸》中辛格一家就生活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區的哈里亞納邦,所以辛格兩個女兒也屬於印度人中皮膚較白的,而阿米爾·汗本人是孟買人。

拿到印度全國冠軍的吉塔,邊上站著的一看就是中南部姐妹,最左邊並列季軍的則是東北部阿薩姆地區的姐妹,屬於接近緬甸和中國雲南地區的黃種傣族人。

繞了一大圈子,為什麼印度北方強姦案多於南方,答案就出來了。

第一,北方姑娘比南方姑娘更漂亮……

第二,歷史上印度和中國一樣,南方受到的侵略遠少於北方,導致南方人相對北方人更實在些。中國某北方大省的小夥伴過去曾留下「騙子」的名聲,這也是因為歷史上不斷打仗不斷逃命不斷餓死人,最後為了生存,有時不得不「變壞」。

第三,北方穆斯林更多,而穆斯林可以一夫多妻制,在印度這個本就嚴重重男輕女的國家,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調,有錢的穆斯林男性還霸佔了那麼多稀缺性資源,而印度又不開放性產業,你讓底層屌絲男怎麼活?

第四,印度北部廣袤的恆河平原就和我國的華北平原一樣,地少人多,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吃不飽飯進入德里等大城市討生活,但大城市哪有那麼好混,太多底層屌絲還是過著沒錢沒老婆的日子好難受,於是……

說到底,還是因為印度社會傳統觀念就非常不尊重女性。重男輕女這事,全球所有農耕文明都一樣,但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印度對女性的歧視實在是讓同樣自古重男輕女的中國大媽也看不下去了。

女孩子如果在路上對陌生男人禮貌性微笑就會被視為挑逗勾引,大半夜還敢在大街上走的女孩子就默認為性觀念open,天熱敢穿暴露大腿的褲子就被視為欲求不滿……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有女遊客在印度被強姦的原因。而且印度大量強姦都發生在熟人之間,比如你欠錢不還,我就可以強姦你妻女作為報復,就是這種邏輯……

《摔跤吧!爸爸》中有一個片段,為了方便跑步,辛格把男孩的褲子剪短了給女兒當運動褲,兩個女兒羞得根本不敢出門……

這也是《摔跤吧!爸爸》這種電影的偉大之處。

當然,高犯罪率最大的推手還是執法系統的低效和腐敗。

在這方面,被有些人視為不民主的中國政府要比民主的印度政府強太多了。

印度的民主不僅是犧牲了效率,還犧牲了專制社會才會更稀缺的平等。

印度現在宗教、種姓、種族、男女等人為製造出來的觀念上的不平等,嚴重製約其現代化進程和生產力解放。

中國也不平等,但所有階層、地區和城鄉間的不平等全集中在一個「錢」字上,遠沒有印度的不平等那麼「多元」。

好吧,沒想到又一扯又扯西伯利亞區了。

至於孟買,我倒是真心希望它能早日趕超上海。

力哥準備明年去這個神奇的國度旅行,有小夥伴願意同行嗎?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屬於《力哥理財》微信公眾號(lglicai),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及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dukept@126.com

推薦閱讀:

藍的快樂:與神共存的現世 | 印度 · 目的地
傳統銀行不給力,網貸給印度互聯網金融的想像空間更大
2018年印度債務融資交易會井噴么?
印度政府自己做移動錢包是在與民爭利嗎?
所謂孟買的情義,正是冷酷無情

TAG: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