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的鐵皮腦洞們(三):美國的豆丁坦克

就在英美法俄等國計劃來場坦克噸位的「大躍進」時,美國人玩了個「反革命運動」。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天下軍武》5月30日推送,原標題《厲害!M4M60M1見到它全得跪下叫祖宗》

說起美國坦克,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二戰中漫山遍野的謝爾曼系列,可能是冷戰前期戰戰兢兢的巴頓系列,也可能是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橫掃千軍的艾布拉姆斯系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量產坦克,竟然是一個僅有3噸的小豆丁。

【圖1:美國三大坦克】

1917年4月,就在一戰的歐洲戰場局勢逐漸明朗、協約國陣營開始逐漸佔據上風之時,一向秉承「不見兔子不撒鷹」精神的美國人終於決定加入戰局。隨後,潘興將軍帶著數十萬名躊躇滿志躍躍欲試的美國小夥子來到了歐洲大陸。

【圖2:美國特級上將約翰·約瑟夫·潘興】

然而,從大洋彼岸趕來的美國人對於戰爭的慘烈程度明顯準備不足。德國人的機槍戰壕鐵絲網對步兵的殺傷力深深地震撼了潘興將軍。由於英法兩國的坦克在戰場上表現得還算湊合,潘興將軍便向本國提議研發自己的坦克並裝備部隊。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英法德等國沉迷於超重型突破坦克時,潘興將軍已經將目光放在了剛剛誕生不久的輕型坦克之上。

【圖3:一戰中塞滿士兵的戰壕】

在1917年早期,英國的菱形坦克和法國的聖沙蒙、施耐德坦克雖然完成了作戰目標,但大而無當的車體和並不可靠的機械結構造成了較高的戰損率。儘管美國國內已經開始了菱形車體和箱式車體坦克的研發,但潘興將軍將目光放在了重量更輕、體積更小、機動性更強的坦克之上。

【圖4:一戰中協約國的主要坦克】

雖然法國的FT-17坦克直到1918年5月31日才首參戰陣,但在1917年下半年就已經提供給協約國進行測試和訓練使用。儘管對於不太可靠的行走裝置和略顯貧弱的火力配置頗有微詞,潘興將軍還是認可了FT-17坦克在支援步兵和集群作戰方面的價值。美國國內於1917年底開始測繪仿製FT-17,定名為M1917輕型坦克。然而遠水解決不了近渴,國產的M1917坦克最快也得到1918年底才能交付到遠征軍手中,急需大批坦克的潘興將軍無法接受。

【圖5:博物館中的M1917坦克】

美軍從英法等國得到了一些坦克,可潘興將軍的目標是讓全軍士兵都能享受到裝甲戰車的支援。1918年中期,福特公司提出了一款全重僅3噸的設計案。這款被稱為福特M1918的小坦克長約4.3米,寬高均為1.8米左右,採用箱式車體,乘員兩人,分別為駕駛員和炮手,駕駛員位置擁有一個小觀察塔。該車的主要武器為安裝在左側的一門37毫米炮,也可換為一挺7.62毫米勃朗寧機槍,裝甲最厚處為13毫米。懸掛裝置基本沿用了FT-17的設計,採用2台福特T型發動機,最高輸出45馬力,最大時速12.8公里。

【圖6:福特M1918小坦克】

雖然在現在看來福特M1918就是一個鐵皮小豆丁,但在當時來看這種輕量化、小型化的設計思路是非常先進的。福特M1918自設計開始的作戰目標就是集群行動掩護步兵衝鋒,因此最注重的就是易生產性。美國政府對福特公司下的訂單也是頗為嚇人,一張嘴就是15000輛,真是充分體現了這幫「工業黨」以量取勝的精神。

【圖7:福特M1918和FT-17、菱形坦克的體積對比】

很快第一批試生產型的福特M1918被運送到法國進行測試,然而卻被潘興將軍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頗為不屑地說:「這小玩意根本不能叫做坦克,用來拖拽大炮倒是還挺合適。」潘興將軍的這一句話基本斷絕了福特M1918參加戰鬥的可能。不久之後德國宣布投降,福特M1918那嚇人的15000輛訂單立刻被美國政府叫停,最終完成生產的數量不足訂單的10%,交付部隊的成車主要用作訓練,後在20年代逐步退役。

【圖8:福特M1918可以拖拽700公斤的重量,當牽引車確實不錯】

在一戰之後,美國對於發展裝甲部隊幾乎毫無熱心,只通過仿製FT-17和菱形坦克來勉強填充門面。設計思路頗為新穎的福特M1918小坦克本有機會成為卡登·洛伊德Mk.6一樣的軍工傳奇,卻被埋沒在了歷史的塵埃當中。

【圖9:博物館中的福特M1918】

系列文章:

一戰的鐵皮腦洞們(一):奧匈帝國的機動火炮

一戰的鐵皮腦洞們(二):各國百噸坦克計劃

歡迎關注我的微博「超高校級炮灰赤影同志」,我會為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軍備趣聞。

歡迎提問歡迎吐槽,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推薦閱讀:

伊比利亞鋼鐵戰騎(二):特魯維亞系列坦克
為什麼一個國家會對鄰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進行抗議?
100架隱形戰鬥機將雲集亞太?五代機優勢能靠數量決定嗎?
美軍買22架阿帕奇花2億,印度買6架花6.5億,這賬咋算的?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美軍單兵武器(下)

TAG:军事武器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