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課程數學與國內數學教學重點有何不同

(舊文,經過了修改,再發一次)

大家好,我是Jerry,從事國際課程的數學教育。學生時代留學新加坡,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現為國際課程Alevel,IBDP(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即國際文憑課程)數學教師。因為個人經歷的原因,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對比和思考國際課程的數學,與中國的數學課程有何不同之處,老師在教學時,會有怎樣不同的側重點和方法。經過中國學生,留學生,國際教育從業者如此多的角色變換,現在我來對比一下兩種數學課程在教學上會有怎樣的不同。

一.教學目標的區別

教學目標,即各種課程最終想要培養挖掘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呢?綜合來說,中西方課程的側重點有很多接近相似之處,但仔細分析,其中也略有一些不同,或者即使是同樣的教學目標,側重點和相對次序也很不一樣。

根據2017年最新的高考理科考綱,數學學科的核心能力要求有以下幾大面:

1. 空間想像能力

2. 抽象概括能力

3. 推理論證能力

4. 運算求解能力

5. 數據處理能力

6. 應用意識

7. 創新意識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數學高考,十分看重學生思維中的概括,論證,運算,求解,空間分析等等能力。它對於學生思維深度有著較高的要求。一個出色的學生,必定要學會概括性的,總結和歸納已有知識點,去解決難度較高或者不常見的難題。相對排在後面的是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我們對學生應用與創新的要求相對較低,更多是側重於培養學生相關的意識,而不是能力(注意「意識」和「能力」二詞的區別)

再看劍橋A-level2017年的syllabus,對於數學學科的總體規劃和核心目標要求吧:

第一點,深層次掌握數學知識點,這個和我們的要求差別不大。第二點,應用數學技能適用於日常生活場景,甚至聯繫到其他學科當中的應用。這一點是我們高考考綱中應用意識的一個升級版——應用於生活,應用於其他學科。所以學生的應用能力需要很強。A-level很顯然要將數學知識帶出數學課堂,帶到更廣大的應用場景中,去實現其價值。

中國學生數學好,為什麼?因為我們學的難啊!中國數學大綱,十分注重學生邏輯思維深度強度的訓練。一個腦子會轉彎,充滿靈性的學生,往往是數學尖子生。高考最後一題往往是老師們凝聚心血設計的一個繞彎子大題,旨在深度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而在國際數學的課程設計者和老師們看來,數學雖然是一門思維邏輯的體操,但更多的,它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工具。數學的工具性,是更為需要被強調的。進入大學以後,很多學生可能不會接觸較高難度的數學,但是很多學生,無論是科學,工程,經濟,商科,金融,都是需要用到數學當中的很多工具。那麼中學階段,數學課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基礎,能夠熟練運用數學中的很多技巧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比如A-level和IBDP課程中,統計學都是很重要的一塊。我們在課堂上,需要讓學生意識到,平均數,方差等等概念不僅僅是一個數學方程式的結果,更是廣泛應用於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一個工具。老師們提供的,是一個平台,一個指引,學生通過課堂學到的知識,加上之前提到的探究技能,可以講數學課當中的很多技能運用到其他領域。我們不致力於培養數學家,但是每個學了數學的學生,都能夠有效利用數學工具,解決他將來學習的課程中的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國際數學課程,是一個更有廣度,更有實用性的體系。

二.教學目標的區別

如何才能知道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呢?100位中國老師可能有99位都會告訴我——,看考試成績啊。沒錯,中國數學教育,最盛產的就是高分學霸。這些學霸基礎紮實,思維縝密,有很強的結題技巧與經驗。這些都是平時課堂上老師用不斷的錘鍊和題海戰術換來的。中國學生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數學底子好,自然離不開無數個中國式數學課的功勞。

國際數學課程,在考察形式上會更豐富一些。同樣是考試,國際考試上有基礎的解題,也有探究性課題,比如IGCSE(國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課程) International

Math 的Paper 6,就是一道大型的探究題,考生的communication

skills (表達自己思維邏輯的技能)都會被考察。即使你答題正確,你的語言表達,你的思路呈現不清晰,也不會是滿分。再例如,IBDP課程中會要求學生進行Internal Assessment(IA)(內部評價)的研究性文章寫作。根據一個數學問題,搜集資料,寫成報告,並由老師通過math skills, communication等等方面的考察,給予打分。所以國際數學不是不考試,而是考的方法多種多樣,既要求學生解題,又要求學生能夠清晰呈現自己的思路和理解。所以國際課程的數學老師,更是會多多注重這方面技巧的培養。多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idea,讓學生研究一些課程範圍以外的問題(在國內,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被認為是浪費時間),都是國際課程老師會採取的不同於中國數學老師的教學手段。

三.課堂形式的區別

中國的數學課,節奏快,強度大,一個不小心,走神10分鐘回來你已經不知道老師在幹什麼了。中國老師的板書,往往可以寫滿整塊黑板。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一個帶頭解決疑難問題的「帶頭大哥」。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很多時候是在一個機械性的抄寫老師的答案。不過中國老師的優勢所在,是善於總結各類解題技巧,用簡潔,清晰的方法呈現給學生。很多老教師教了幾十年,見到任何題目基本上幾分鐘搞定,很多難以理解的概念也可以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口訣去理解記憶。

那麼國際課程呢?我們不妨看一看被譽為「國際課程之王」的IBDP課程對於學生的要求吧:

這裡涵蓋到範圍很廣,除了常見的「Inquirers」(善於提問),「Knowledgeable」(知識豐富)等等之外,還特彆強調了「Communicators」(交流者),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將知識表達出來,展現出來,並且能夠與其他人一起有效的合作,完成團隊的任務。

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數學課堂更趨於互動。老師需要將課堂的主角交給學生,所謂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approach就是指,老師不再是課堂的唯一主角,師生的互動往往才是課堂節奏推進的動力。比如在教學生如何使用Graphic Display Calculator(GDC)的過程中,很多時候老師也不完全了解圖形計算器的所有Function(當然考試需要的必然都會),學生可以自己去探索更多的使用方法。再比如前面提到的IB課程中,學生做研究性課題時,更多的是自己研究與思考,老師的角色,就是一個顧問(Consultant),負責在學生迷茫或者走彎路時,指點迷津。因為學生需要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將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過程,清晰的展現出來(通過論文等方式),這其中涵蓋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多方面考察。

以上說的幾點,是我觀察到的兩種數學課程體系的幾點不同。馬雲曾經在談及教育時說過:「知識不可以被傳授的,但是智慧是可以被喚醒的」。

無論是中國數學課程的嚴謹與深度挖掘,還是國際課程的綜合培養與應用創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要被不斷激發,不斷喚醒的。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最終都離不開對於學生本身綜合素養和能力的挖掘和鍛造,只有當智慧被喚醒,綜合能力被打造出來了,數學學科,乃至其他所有學科,才能最大化的發揮出其特點和優勢,讓每一個學生擁有一個最完整的人格和求知能力。


推薦閱讀:

Alevel出成績了,你還好么?
為什麼留學中介要多申請學校?

TAG:alevel | IBDiplomaProgramme | 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