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刊第八期企畫與博士畢業感言

八方雲集的流水席

  該是時候和大家來談一談《東方文化學刊》第八期的企畫了。

  這次的標題是「八方雲集的流水席」,專題是「社群」,也就是東方同人社團與各類同好社群的種種話題。「八方雲集」除了取這成語的本義、並嵌入「八雲」兩字外,住過台灣的人可能還會想到有一家賣鍋貼的連鎖店叫這個名字,不過我並沒有想要玩這個梗,想玩的朋友請自便。流水席,不少地方都有,有些是上菜如流水,一道接一道;有些是食客如流水,一批接一批;也有真弄個水渠來流動著上菜的。不論哪種,都很符合我們同人界來去自如、川流不息、匯集了世界各地同好的情形,所以這標題就這麼定了。

  先前我們說了,是歡迎大家來稿談論各種東方同人社群:寫小說的、畫漫畫的、做音樂、遊戲、手書、MMD、MAD、廣播劇、相聲、玩cosplay的,或者做實體周邊,乃至經營展會、讀書會等等線下活動的……如果你本人親自做過,來現身說法,那非常歡迎;或者你去採訪他們,幫大家多問些值得問的問題,也很好;心子再大些,就比照報導文學或田野調查的形式來做,那更是再好不過。也歡迎在學的同好,結合你本行專業和東方的題目,寫些小論文來,一兼二顧,把課堂的功課交了,也在這裡拿些稿費。

  然而,在細談這些題目之前,我想,應該先重新確認一下,我們《東方文化學刊》整體的辦刊宗旨、大方向、大戰略是怎樣,好讓大家心裡有個底。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究竟想要搞什麼。

學刊的大計:就是幫助你成為大佬

  先講答案:學刊的大計,就是幫助你成為大佬。下面開始解說,嫌長的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節。

  我們創刊至今的方針,是兼顧娛樂與學術。然而什麼是學術?學又是什麼學,術又是什麼術?

  我的答案是:以能幫助創作者為標準。「學」的方面,除包括東方相關的歷史、民俗、神話、文學、藝術知識,也延伸到和其他領域的相交、其他作品的比較;「術」的方面,則包括各種創作技法的研究分析,看人家怎麼把各類知識化用到作品裡面,乃至各門具體事務上的分工合作,再到作品的宣傳行銷、個人的生涯發展、圈子與產業的動態。

  換句話說:以想搞創作、想走這一行的同人為主體,我們會想要、需要什麼樣的研究?我們缺什麼?我們就來做、來補,幫你在從萌新到大佬的路上少走一些彎路,需要時也可以搭個橋、扶一把。

  或曰:有勇氣和能力投入創作的人畢竟是少數,一般只是愛玩愛看的同好,我們就不理了嗎?當然不是。

  讀者與玩家是我們的基石,不僅是衣食父母,還是支持創作者繼續走下去的精神動力源,所以我們辦刊不能也不會放棄娛樂,娛樂可以聯誼,我們啃專業論著、埋頭苦幹,也可以精進學術,但那就少了聯誼的作用。而在這個網路時代,我們還做實體書刊,這實體書刊比較不會被線上文本取代的,除了收藏價值外,也就是作為聯誼的信物了。所以說,「同人誌」這個名詞本身,也就解釋了它為什麼在這年頭還能活得不錯。

  在發刊詞中,我寫道,辦這刊物的宗旨是「給大家打氣」:你喜歡這些會被人看不起嗎?ACG還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玩藝兒嗎?愛好者發文,難道真如某些刻板印象那樣只會發些在圈內自爽自high或自戰的東西嗎?好,我就來押上我的高學歷,拉一票人,用真學問,用正規(差不多,然而更靈活)的寫作格式,用對待主流文藝作品的同等規格,作出長篇、深入而中肯的考據、分析與評論。反正,刻板印象中,你缺啥,我就給啥;一時給不了的,也作出一個總有一天能給出來的態勢。

  同時,我們也特意推薦、著重報導國人的作品,使創作者不寂寞,能讓更多人知曉而更上一層樓。總之就是做到,讓買了學刊的大家感覺體面,能拿這幾本書來和別人證明我們做的是正經學問;登上學刊的作者,可以感覺光榮,如果能拿這個在學界、職場得到一些實際的好處就更好了。

  藉著這樣的標榜與定位,和東方圈內一群本就願意寫些認真文章的同好,我們在中文東方圈內算是很快打出了名號、站穩了根腳,自2015年6月創刊到現在也七期了。2016年,我又拉起一個譯務組,翻譯出版了為數三卷的《遊戲時代的新邦樂──東方Project樂曲與音樂理論之考察》,也有了不少正面迴響和銷量,現亦已全數出完,算是進一步實踐「給大家打氣」這個口號。

  然而,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氣已經打夠了呢?如果在你的生活圈裡(圈外不論),ACG和東方已基本不再被歧視、鄙視,那我們學刊還能再提供些甚麼更實在的東西?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各位的心裡和路上,歡迎大家各抒己見,儘管我們最後能做到的,頂多能恰好覆蓋到一小部分。

  在我個人方面,情況則是:之前還沒畢業,辦這學刊可以算是興趣,算是鍛鍊做總編輯與出版、行銷的功夫,算是跟進時下年輕人的流行(雖然我也還勉強可算年輕),能有一點收入也滿愉快的(雖然家裡積了一堆存貨常被罵),然而這畢竟還不算是一個穩定的、可以通往更大關卡的正式工作。現在我博士畢業證書都拿到了,以我這年齡和學歷,我應該找一份正職了;即便要繼續做個自由的創作者,我也應該挑戰難度更高,範圍也更大眾的項目,例如新編一個多媒體版的中國通史之類的。《東方文化學刊》要維持下去也可以,我也想繼續辦下去,但那就應該要能和我個人的大計再多配合一些。

  我個人的大計,就是做出足以傳世的作品。

  這口氣很大,大得恐怖。但我如果不逼自己以此為目標,我這輩子就泯然眾人了,好一點也頂多是另一個偶爾深沉一下的搞笑作家。這樣一來,聖賢書就算是白讀了,漫畫動畫電影電視劇及各種現場表演也白看了,遊戲也白打了;從剛有個人電腦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成長經驗、走過兩岸三地的學歷也浪費了。

  為此,我還有一大堆東西要學、要補、要練。除了在內容方面的核心技能之外,還要有團隊、有資源,更要懂得如何運用團隊和資源。也許我明年會先去加入別人的團隊練練功,也許我會直接自己出錢拉人開幹,無論如何,《東方文化學刊》今後的選題方向,我會想多關注一些「實戰」層面的技術與實績,而不再只滿足於提高一些知識水平。

  換句話說,也就是回答一個對於同人社團的常見問題:你是想要隨興玩玩、開心就好,還是要認真大搞,以此為跳板,踏入恐怖殘酷又瞬息萬變的現實商場?對我來說,我只應選後者,不然還是別玩了,專心找正職去,才能對得起家庭和社會。

  「大佬」這個詞是圈內同好相互吹捧的戲稱,但通常不會有人想要把這個戲稱坐實,明說「沒錯,我就是要當大佬」的。一般人只會想一方面享受這種吹捧,一方面又留退路,放低姿態說我和大家一樣、只是愛好而已。原因也很簡單:自視「大佬」極易惹人厭惡,而且你若真要把「大佬」做到名符其實,那你該做的事,就要和正經的企業家、政治家、學問家一模一樣。這個挑戰超硬,光想就要陽痿。所以我們都會選擇謙卑,但這裡面,真誠的謙卑(明確知道自己的確比不上真正的強者)大概只佔10%,其餘90%是畏苦怕難。至少我自己是這樣的。

  所以我現在就有必要自斷這條退路。老實說,我還是想繼續饅饅來,想跟大家繼續沒事打打屁、偶爾寫篇文、出個本刷刷存在感就好,這樣再悠閒個幾年。但是不行,這樣我就完蛋了。我應該做大佬。或者換個詞:老師。

  以前有人尊稱我老師,我可以推說我還沒畢業,只是比你大幾歲而已,但現在不行了。雖然沒考什麼教師資格證,但博士學位也該能開班授課了,別人叫我老師,我應該認下來,拿出老師該有的態度和乾貨去回報他。雖然平常也還是比較喜歡和大家繼續饅饅來,但當人家對我有所求的時候,我就應該認真。我自己就該認真。

  然而我其實也還是比較想要繼續饅饅來……這樣不強求站得比人高,比較舒服,是吧?我想不只我有這種矛盾,大家都有的。

  同人社團也好,其他領域也好,都逃不開這個「有沒有上進心」的問題。然而ACG在此就有一個糾結的地方:很多人就是受夠了現實世界的競爭壓力,想來這幻想鄉輕鬆一下的;如果入了坑,又看到一堆「人比人、氣死人」,逼人認真、恨人不往專業發展的言論,豈不敗興?但話說回來,如果真想成一家言,或做出點東西來揚名立萬,那當然就還是得打熬、還是要上進。

  那要如何才能讓大家都還能相對愉快地玩耍呢?東方的做法是難度分級:E級、N級、H級、L級。我們學刊先前也是比照辦理,今後大概稍微再多服務一些L級的同人也就是了。

  具體一點來說,大概可以提出三個方向:

一、提攜中文圈的東方同人創作,幫助創作者完善作品乃至進入專業;

二、藉由解析、觀摩東方在各方面的創作與經營手法,為原創IP或其他同人創作提供參考;

三、吸引學術界及東方圈外的創作者、媒體人之關注,以本刊為發表平台或研究對象,俾使我們圈內的人、事、物得以觸及圈外。

  大致就是這樣的了,抱歉又寫了一堆閒話,如果再正式一點就必須要把閒話剔掉了,所以同人圈還是比較可以饅饅來的。下面這節便讓我再繼續說些閒話。

畢業感言

  11月10日早上,將《東方文化學刊》第七期的稿子付印了,順利的話月底前可以出刊發貨,也會在12月的上海CP和《遊戲時代的新邦樂》第三卷中文版一起場販。13日搭早上班機去香港,下午畢業典禮;其實人未必要過去,也可以領證書,然而讀書上學上了那麼多年,總算到了個句點,好歹也值得去一下,作個紀念,所以就還是買機票了。

  我的志願向來都在創作:小時候是想寫遊戲,中學開始是想當作家,上大學後又想做詞人。結果飄著飄著、混著混著,文章是寫了不少,詩詞和漫畫也作了一些,還弄了套《易經紙牌》也算是做遊戲了,但這些成績都是「散」的:我一直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出道」。怎樣才算「出道」?我現在的理解,是進入一個行業,建立你的名號,讓人知道你這人就是做這個的,你靠這個來謀生,也參與這個圈子的話題和活動,用最簡單的概念來說就是「商業化」與「專業化」。不一定要遵循既有的商業模式和專業標準,但你自己知道你有沒有走在「道」上;我的感覺是沒有。

  在這個應該忙得要死的年齡,我還可以打遊戲看小說補劇追動畫,然則這要到何時才能整出我自己的端得上檯面的作品呢?比一般人強一點的,是我還能拿專業的文史論著來當休閒讀物,這有時候比前面那一串娛樂活動更糟:搞前面那些玩藝的時候,你知道你在混;刷論文和專書的時候,你還可以給自己一個「我在做正經事」的假象,甚至寫個幾千字書評發專欄炫一下,似乎可以為你心目中的「文化工程」添磚加瓦的樣子,然而這畢竟也還是「散」的,你心底知道你還是在混。

  一般來說,對這樣的問題,辦法是多找一些藉口說我們現在做的這些事也是很有意義與價值的,雖然在金錢和學術上面都不能和真正的企業與專家相比,但小眾有小眾的獨到之處,我多少觸及了一般學者、作家未能顧及的年輕讀者,或許還能提攜更多朋友從簡單的愛好走上專精的研究或創作之路──不過,你跟你自己有什麼好辯的呢?老實承認你就是還想繼續玩下去就好了。

  做人最緊要是對自己誠實。就如我先前在學刊第四期以及〈同人以上,商業未滿〉那篇文章所作的探討,人不免有廢的時候,但你廢的時候不要不承認自己正在廢,更不要耍廢。人可以玩樂,但不要把玩樂這種行為矯飾成正經的工作──ACG當然也是正當的行業,但真正從業者的生活,和玩票的業餘同好,那是天淵之別。而我現在是應該從「坑」裡再進一步踏入「深淵」了。如果我沒有,如果我明年還沒有,那我不會拿甚麼說詞來搪塞,我會老實說是因為買了任天堂Switch要先玩馬利歐、賽爾達之類的。

  這段話在遊戲同好看來應該可以哈哈笑一下,但若讓對我期望比較殷切的文化界的師友,或是我媽看到,大概就要搖頭嘆息了。當然我可以辯稱這是跟進時代潮流,瞭解現在年輕人喜歡的東西,更體會業界在遊戲這門綜合藝術上的進化,反正我是文學博士,要比講話我在行。然而講來講去,終究還要問你在面對自己和未來時是什麼個想法;更重要的,是拿得出什麼東西。所以,就請各位期待2018年的恆萃工坊吧!


推薦閱讀:

時鐘為何而停——關於咲夜「新」設定的種種
深秘再襲—深秘錄的回顧與前瞻
從《邯鄲》的流變看東方「夢世界」的構建(下)
《永遠消失的幻想鄉》疑似使用Minecraft部分紋理,是否違反Minecraft的EULA?

TAG:东方Project | 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