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權主義二娃媽的策略與反思

撰文:馬冬玲

責編:巫錫煒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本人目前40歲,大女兒5歲半,小女兒11個月,有一份做性別研究的全職工作。

如果說養一個孩子是主流文化認可並支持的事情,那麼在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但相應配套不足的情況下,生二胎似乎還是一件會被周圍人追問「為什麼」的不尋常之舉,特別是在我如此「高齡」且為女權主義者的情況下。事實上,從得知我再次懷孕起,就有不少朋友發出「太勇敢了」、「生育力真強」等等慨嘆。迷惑之餘,也想趁機整理、反思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個體策略,或可為後來人提供少許啟發。

給我一個生二胎的理由

不想生二胎有很多理由,身體損害啦,精力不足啦,影響職業發展啦,經濟原因啦等等……想生,也有很多理由,比如對親情的體驗、母親的榜樣力量、自己養育第一個孩子過程中的體驗和遺憾等等。因為自己有弟弟妹妹,對非獨生家庭並不抗拒,與同胞互動的感覺總體還是蠻不錯的,雖然有爭吵甚至嫌棄,溫情的時光總是更多。小時候,因為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一個人帶大三個孩子並且處理家裡家外的各種事情,居然興興頭頭的,我不禁想,也許自己也可以吧。因為孩子的爺爺奶奶爸爸太給力,養老大的感覺就是沒啥感覺,就像吃了第一個人蔘果的豬八戒,還沒太咂摸出感覺來,想再來一個慢慢嘗嘗味道……於是,在徵得家庭內從大小姐到公婆意見之後,二娃議程正式上馬。雖然經歷了孕期大大小小的波折,總體還是較為順利地再次斬獲小美女一枚。

仔細琢磨自己生二胎的理由,為婆家傳宗接代、為自己養老等等絕對不再其中。公婆特別是公公自然還是希望有一個孫子的,但大小姐出生後,爺爺奶奶全身心投入她的照顧工作之中,並且爺爺很快成為她最愛的人。兩位老人從未主動要求我們生二胎,在我們決定生二胎後也從未表達過希望老二是個男孩的意願,倒是有遠房親戚很突兀地在視頻中說「生個兒子吧」,我也並未在意。可以說,生男孩從未成為我的壓力。這除了跟公婆思想開放、性情豁達有關,還因為我有意無意在家庭交流中表達出重男輕女不可取、女孩也可以成就事業等等的態度,提前「洗腦」。

有人說在中國,養孩子等於養老保險,這一動機也早早被我排除在外。作為一個秉持「父母無恩」論的人,我早早就認識到,生孩子不是為了將來的物質或照顧回報。生養孩子的過程本身就是回報,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體驗作為女性這一生命體的特殊性,以及在和一個完全依賴你的生命個體的互動與對話中,對自身性情的打磨和人格的完善。

在這樣的認識下,生二胎就完全成為一件自主自利的事情,而非充滿犧牲感和不情願的被動選擇

圖片來源:pixabay

工作與照顧責任的平衡

工作家庭衝突是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處於「時間貧困」之中。在解決之道上,我更認同工作家庭整合而不是工作家庭平衡。你永遠平衡不了。只能說,既然如此,那就在失衡-平衡之間去體驗其中的萬千滋味好了。

有人說,養育孩子影響職業發展。此言固然不差。但我認為,生育孩子和職業發展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職業上能否有發展,最關鍵的在於是否有明晰的職業規劃、堅定不移的執行以及面對職業發展中的種種障礙與挫折時的韌性。一個有自己的職業理想、珍視自己職業發展機會的人,完全可以在有了孩子後適當調整自己的職業目標、職業規劃與工作節奏,「風物長宜放眼量」,畢竟現在的人均壽命大大延長了。因為我自己職業特點的原因,感覺可以工作到80歲,那麼眼前的一時一事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反而心態輕鬆了一些。如果說自己放棄了對事業的追求,卻歸因為生兒育女,對不起,孩子們可不能背這個鍋。

實際上,有了兩個孩子,會對人的統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了二寶之後,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一想到家人在付出許多幫忙看孩子,便覺浪費時間有愧。還會利用地鐵上的零碎時間看看郵件、背背單詞、購購物、刷個朋友圈什麼的。當然,之前的一些個人愛好如刷美劇、看電影之類的活動確實大大縮減了。

求爺爺告奶奶

可以說,沒有孩子爺爺奶奶的全力支持,我們不可能毫無後顧之憂地生二胎。最近一些研究開始關注北漂老人,即那些從各地老家來到北京的孩子家中,為其照顧第三代的老人。我公婆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完全出於對我們的支持,她們放棄老家的親朋好友交際圈、清新的空氣和十幾年來熟悉的生活方式,盡心竭力提供幫助。

對這一點,我們完全是以感恩之心對待的。在我們家裡,基本上沒有公婆和我們的代際矛盾。在老人是否有義務照看第三代這個問題上,我的觀點也非常明確,即老人已經完成對自己子女的撫養義務,沒有照看第三代的義務。在婆媳關係上,因為專業的原因,我個人早已接受了姐妹情誼、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觀念,同時對尊重老人的傳統觀念也非常接受。

在這樣的認識下,我對公婆來幫忙看孩子心懷感恩,並始終表達我對他們的尊重。在物質上,也是因為專業的原因,我能深刻認識公婆照顧孩子的勞動的價值,并力所能及地通過經濟方式表達這種承認,例如將我當時每個月的收入幾乎都以「生活費」的名義交給公婆。

在情感上,我會主動與公婆聊天,以至於一次乘坐計程車時,司機問我是女兒還是兒媳,並大為羨慕公婆和我能如此熱火朝天聊天的局面;對婆婆喜歡的電視節目如傳統戲曲,我也能主動進行友好的交流,並幫忙尋找資源;對公婆討論的老家的人事是非,也能給與適當的回應。

尊重公婆更重要的方式是,我始終對他們照顧孩子的方式不提要求。代際衝突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在照顧和教育理念方面。我從不以自己受教育多為優越,始終秉持著誰負責誰說了算的原則,充分尊重公婆的教養方式,哪怕婆婆用自己嚼過的食物喂孩子,我也不發一言。當然,對於認為確實需要溝通的事情,會通過孩子父親委婉表達。對於爺爺奶奶的付出,我也會當著孩子面告訴指出來,強化爺孫輩情感連接的紐帶。

圖片來源: 烏鴉,「這部抗日神劇,居然提名了奧斯卡!」,公眾號「環球網」,2017-9-24

正是因為明確了自己的需求、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在與公婆組團照顧孩子的事業中,我才能抓大放小,皆大歡喜。

開門,放隊友

孩子父親的給力是我敢於生育二胎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關於母親守門員效應的研究表明,雖然父親們投入到對孩子的教養活動中去的意識與水平有逐漸遞增的趨勢,但在實際的子女教養過程中,由於母親守門員的關門效應,導致父親實際的投入水平仍相當有限,在照顧孩子的時間上、承擔教養任務的數量上,在日常照料和教育活動中,都遠低於母親。在這方面,我一方面不存在傳統性別分工觀念,且在共同生活中早已發現丈夫是一個很有家庭責任感、勤勞、有耐心、細心的人,所以從一開始,我就非常支持孩子的父親參與到家務勞動和教養孩子活動中,從不抱怨、指責、隨意評價其行為。相反,總是不斷表揚他的參與,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引導孩子尊重、熱愛、依戀自己的父親。這就使得孩子父親更加樂意參與其中。

身體是帶娃的本錢

作為一個體質體能一般的人,生二胎確實不得不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畢竟,經歷過老大順轉剖的慘痛經歷後,產後幾個月,我依然坐著都有上不來氣兒的感覺,蹲著給孩子把尿、單手抱娃更是一大挑戰。

痛定思痛,在老大兩歲後,我開始運動,從每天一萬步慢走開始,堅持一年半,又開始快走和慢跑。生完老二後,我又繼續堅持力所能及的運動。付出終有回報,上不來氣的感覺沒有了,腰部有力了,半蹲能堅持了,瀟洒的單手抱娃也可以有了。

朋友圈曾經刷屏北京大學一位33歲的研究員,自述每天晚上和周末帶娃,還天天鍛煉,讓人忍不住問:「時間都哪裡來的?」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終於找到一個可能的鍛煉時間,就是早睡早起,在孩子還沒有醒的時候鍛煉。天氣好就出門跑,霧霾天就在室內跑,不求配速,惟留堅持。

那些女性學告訴我的道理

生了二娃還能心平氣和地存活著,想想真的是受惠於女性主義思想的影響:因為認識到生孩子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父權家庭的事情,能夠釐清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邊界,遇到困難不會怨天尤人;因為認識到養育孩子是夫妻兩人而非父輩母輩的責任,因為懂得「姐妹情誼」的重要性,能夠與婆婆和諧相處;因為打破了傳統性別分工觀念的桎梏,能夠打開教養孩子的大門,邀請孩子父親參與;因為體會到母親和其他媽媽們的榜樣力量,所以對自己的能力與潛力具有迷之信心……可以說,女性主義對我的二娃生活有著實實在在的幫助。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幸運地有家人的理解與幫助。

圖片來源:pixabay

馬冬玲

全國婦聯

婦女研究所博士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推薦閱讀:

明朝的那場女權運動
為什麼女人容易原諒男人出軌?女人是不是不該結婚?
活動邀請:女權行動在中國:與李麥子的對話
34.別讓男人對女權望而卻步

TAG:女性主义 | 二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