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Vincent和他的後印象派繪畫!

有人說,「孤獨」可以成為一個人一生的標籤,這句話應該是寫給梵高的吧。

一生窮困潦倒,靠弟弟接濟生活,沒有朋友,沒有人欣賞他的畫作,周圍的人都嘲笑他是個瘋子遠離他,就連小孩兒都欺負他,他看到一隻烏鴉啄食他的食物時,竟然想讓烏鴉多陪陪他,他內心的孤獨可想而知,他的畫作就是他的孤獨載體。

有人說讀不懂梵高的藝術,堆砌的顏料看不出任何美感,但是我偏愛色彩堆砌的厚重感,我認為顏料也是有生命力的,喜歡那種一觸即發的情緒,可以肆意的揮灑。在畫畫的過程中,我就是世界的掌控者,我可以任意妄為。

其實構圖,筆法,用色這些基本要素,對於藝術大師而言都屬於次要的東西,而透過畫作傳達出的精神世界,才是藝術偉大價值的核心所在。

▲原作出自《星月夜》,1889年

很多人認為這幅畫會讓我們頭暈目眩,有一種壓迫感,從而不喜歡這幅畫。我想說,如果你有這種感覺,那就對了。因為它表達的就是這種感覺。

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提到:

「今天早上日出之前,我從窗戶遠眺外面的村莊很長一段時間,天空中除了一顆晨星什麼也沒有,這顆星星看起來非常大。」

當一個人想家的時候,是最孤獨的時刻。

▲《阿爾的弔橋》,1888

說到梵高的「後印象派」,不得不提一下「印象派」,起源於莫奈的《日出·印象》,由於畫家要在很短的瞬間,將早晨的美景在光線還沒有變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畫面不可能描繪的很仔細。當學院派的畫家們看到這幅作品時,認為很粗糙,過於隨便,就用譏諷的語言嘲笑「巴比松」的畫家,意思是說: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繪畫的畫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憑印象胡亂畫出來的,其他人也附和著說,這些畫家統統都是「印象主義」,沒想到,這些挖苦的話,反而成全了這批畫家,「印象派」隨之誕生。

簡單明了的解釋「印象派」為:快速表現光合影,不求具象表現。

▲莫奈的《日出·印象》

▲莫奈的《教堂》

而以梵高為代表的「後印象派」則不滿足於印象派的「客觀主義」表現和片面追求外光與色彩,轉而強調抒發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觀感情和情緒。

在藝術表現上,「後印象派」重視形、色、體積的構成關係,強調藝術形象要異於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要表現「主觀化了的客觀」。

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

簡單明了的解釋「後印象派」為:重視形、色、體積的構成關係,更在於表達自己的內心。

▲塞尚的《聖維克多山》

▲原作出自《馬車與遠處的火車》1890年

因此,用心靈作畫的梵高,用最畫筆最直接而質樸的語言,表現自己的內心,他也想乘上馬車去約見許久未見的家人。

1880年,由於生活的抑鬱而不得志,27歲的梵高無業、窮困而壓抑,在給提奧的信中他自嘲自己是寄生蟲,繪畫是他內心唯一的希望和寄託,他當時的作品普遍灰暗就像他的人生一樣昏暗。

▲《吃土豆的人》

1886年,梵高懷著惴惴不安的心來到巴黎蒙馬特,踏上了藝術這條不歸路,他開始經常出門去畫這個城市,作品中開始出現明媚的顏色。

▲《阿尼埃爾塞納河大橋》1886

▲《麥田雲雀》1887

1887年夏天,麥田上的自由自在的雲雀,透視了整個天空,也象徵了他精神的豐滿和心靈的自由。

1888年厭倦了巴黎乏味生活的梵高,來到法國南部城市阿爾勒(Arles)並很快愛上這裡,陽光下的麥田使他 「迷戀」,這個時期他進入了瘋狂創作期,也是他的風格成型期。

▲《收穫的景象》1888

▲《夜間黃房子》1888年

「黃房子」就是畫作中街角的那幢房子。梵高稱之為「光之屋」,並將黃色命名為「愛的最高閃光」,房子前腳步匆匆的就是梵高本人。在這間房子里,我可以生活、呼吸、沉思和作畫。」

這段時間的梵高,經常在晚上光顧附近的通宵咖啡館,煤氣燈照耀下的橘黃色的天蓬,與深藍色的星空形成逆向的對比,朦朧的透著希望與幻想交織的複雜心態。

▲《夜晚露天咖啡座》 1888年

「對我而言,夜晚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豐富的色彩。看天上閃爍的星星,地面明亮的燈光,很美也很安詳」——梵高

可見在阿爾勒(Arles)的生活是幸福的,色彩越來越明亮。創作出生平售出的唯一一幅畫作。

▲《收穫的景象》1888年

▲《向日葵》1888年

這是梵高在黃房子裡面的最後一幅《向日葵》,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只是較為輕亮,梵高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也許是賣出的畫作讓他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1890年7月29日,也就是在《向日葵》誕生一年之後,37歲的梵高離開了這個的世界。

▲ 《麥田裡的烏鴉》1890年

官方說這是他臨終前的最後一幅畫,有人說他的死是他殺,因為他的畫作中充滿著對生的渴望,也有人說,在《麥田群鴉》里暗示著他的死亡,他最好的朋友就是這一群烏鴉,他想和朋友們一起遠走高飛,掙脫這個世界。

▲ 《樹根》1890年 7月29日早上所畫

根據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的描述,這幅畫才是他死前的最後一幅畫,這是一幅沒有畫完的畫,榆木樹根在石灰石牆邊搖搖欲墜,死亡的氣息迎面而來,梵高似乎是預知自己離死亡不久了,下午他便離世了。

後人都在懷念致敬梵高,我覺得他的偉大在於,他用一輩子的時間投身了自己所愛的藝術事業,即使什麼窮困潦倒,疾病纏身,但是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的精神讓我很敬佩。

當然也會有很多人會問如何欣賞或者評價梵高一幅畫的好壞?我認為藝術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只有你喜不喜歡。也就是說你見到這幅畫的直接感受決定了你對這幅畫的喜好。

其他的畫作也是如此。

推薦閱讀:

3分鐘看懂世界名畫(15)印象派教父·莫奈們的帶頭大哥·馬奈
【 資訊失速的時代( 六 )n—?—?,一個高度資訊調控的網路社群《 Msirp 》 】。
從藝術到解脫,還隔著一層紗
賣唱少女

TAG:艺术史论 | 艺术 | 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