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耶穌的歷史

耶穌的歷史

洪春男 (spring)抄錄

  這是「世界文明史」中的一本「基督時代」中的第六章「耶穌」中的第一節「發軔期」而已,對於耶穌的歷史性似乎已經足夠了。

  並不是找不到任何歷史資料的,大家真的可以自己找一些比較專業的資料才是。

      第六章 耶穌

    第一節 發軔期

  基督存在過嗎?這位基督教創始者的生命史,是否就是人類悲苦、幻想、和希望的產物,就像印度守護神(Krishna) 、埃及奧西里斯神(Osiris)、佛里幾亞的阿提斯神(Attis),希臘的亞多尼斯神(Adonis)和戴奧尼索斯神(Dionysus)、以及波斯的密斯拉神(Mithras) 這一類的神話故事呢?在十八世紀初期,英國波林布魯克派(Bolingbroke) 的政治學家們,就曾私下討論過,耶穌根本就沒有出生過的可能性。這件事,甚至使法國的伏爾泰(Voltaire)也感到震驚不已,佛爾尼(Volney)在他一七九一年出版的帝國的滅亡(Ruins of Empire) 一書中,也表示了同樣的懷疑。拿破崙在一八○八年會晤德國學者韋蘭德(Wieland) 的時候,不談論政治或戰爭方面的問題,卻問他是否相信基督歷史的真實性。

  在現代人類心智活動中最具深廣影響力之一者,為對聖經「高等批評」(Higher

Criticism)。其對聖經真實性及合理性所作之大量的攻擊,亦曾遭到反擊,來維護基督徒信仰的歷史基礎。這項批判所產生的結果,可能和基督教本身一樣地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兩百年來的這項爭論,首先是由德國漢堡的東方語言教授雷瑪魯斯(Hermann

Reimarus)在默默無聲的情形下所進行的,他在一七六八年去世的時候,遺留一部關於基督生平的手稿,雷瑪魯斯為了慎重起見,這部長達一千四百頁的著作,在他生前並沒有出版,直到他死後六年,才由德國批評家及戲刻家萊興(Gotthold Lessing),不顧一些朋友的反對,發行了其中的一部份,雷瑪魯斯認為,耶穌不能被視為基督教的創始者,只不過是猶太人世界末日論者之中的一個傑出人物,換言之,雷瑪魯斯認為,耶穌基督並沒有想要建立一個新的宗教,只希望人類為世界的毀滅預作準備,以便接受上帝對人類的最後審判。

  德國哲學家及神學家赫德(Herder)在一七九六年指出,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所記載的基督,與約翰福音所記德的基督迥然不同。

  在一八二八年,德國學者保魯斯(Heinrich Paulus),以一千一百九十二頁對基督的生平,作了一次摘要的歸納,他對耶穌在世時所顯的神跡,作了一個推理的解釋 —— 他接受發生過這些神跡的事實,不過他把這些神跡的出現,歸功於自然的原因和自然的力量。

  德國神學家和哲學家斯特勞斯(David Strauss),在他一八三五年和三六年問出版的耶穌的生平(Life of Jesus) 中,反對這種折衷的說法,他認為四福音書裡面記述的超自然事迹,應該列為神話;同時避免使用這些事迹來敘述耶穌的生平,而要重新寫出基督的真正行誼。斯特勞斯的這本長篇巨著,使聖經批判成為德國思想界的擾動中心長達一個世代之久。在同一年 Ferdinand Christian Baur對保羅的書信提出了攻擊,他認為其中除了加拉太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及羅馬書以外,其它全部都缺乏真實性。

  一八四0年,包爾(Bruno Bauer) 開始一連串引起熱烈爭論的寫作。他認為耶穌就是一個神話人物,是第二世紀融合猶太、希臘、及羅馬各神學所產生的一個人格化的崇拜對象。

  一八六三年,法國歷史學家雷南(Ernest Renan)所著的耶穌生平一書,其推理式的論述,使當時廣大的群眾震驚惶惑。這本書收集了德國對基督教的各種批評,把四福音書的問題,公諸於整個知識界。

  到了十九世紀的末葉,盧熙神父(Abbe Loisy)的法國學派,對此評論到達了最高潮。因為他極力主張嚴格地分析新約聖經的真實性,以致天主教當局覺得非把他和一些「前進份子」逐出教會不可。同時 Pierson、Naber、Matthas 的荷蘭學派,更進一步致力於此一運動,他們處心積慮地去否認耶穌存在的史實。

  在德國, Arthur Drews 將這種否定的主張,予以更明確的說明。英國的史密斯(W.B.Smith) 和魯伯孫(J.M.Robertson),也發表了類似的否定言論。兩個世紀的討論,結果似乎是推翻了基督存在的可能性。

  基督存在的證據如何呢?教會以外的最早考證,是猶太史學家約瑟法斯(Josephus)所著的猶太人的古代史(Antiquities of Jewes 可能寫在公元九三年),其中有如下的記載:

  「那時候,有個耶穌。如果稱他為人,他應該是個聖人,因為他行了許多奇妙的事迹,教導民眾,並且樂於接受真理。很多猶太人和希臘人都跟隨他。他就是彌賽亞。」

  這段奇怪的記載,也許有它的真正根據,不過作者是猶太人,按理說,他應該熱列取悅當時和基督教有衝突的羅馬人和猶太人;可是在他這部著作□,竟有這樣對耶穌的崇高讚頌,因而使人產生了懷疑。基督教的學者們,也批評這段敘述,幾乎毫無疑問是原著的竄改。

  在猶太法典(Jelmud)中,曾提到「拿撒勒人耶穌」(Yeshua of Nazareth)的地方,但因出書的年代很晚,所以很可能是受基督教思想的影響,並不能當作歷史的考據。

  最早述及耶穌的非基督教文獻,是小普林尼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請求羅馬皇帝圖雷真(Trajan)指示如何對待基督徒。五年之後,羅馬史學家泰西塔斯記述了尼祿王(Nero)對羅馬基督徒的迫害,並且說明在公元六四年,羅馬各地的基督徒,已經日漸增多。這項記載,由於極符合泰西塔斯的風格、筆調、及偏見,因而所有的聖經批評者,只有 Drews一人懷疑它的真實性。

  羅馬傳記作家及史學家斯維都尼亞(Suetonius)(七0? — 一二一?) 敘述過同樣的迫害事件,並且報導了羅馬皇帝克勞第阿斯放逐猶太人(約在公元五二年)的情形,說是「受耶穌鼓動的猶太人,製造群眾的騷亂。」這段記載,與使徒行傳非常符合,其中提到克勞第阿斯的一項指令,指示「這些猶太人應該離開羅馬。」這些資料,證明了基督徒的存在,並未說明基督本人;但是除非我們假設有基督存在,否則我們必須假定羅馬的基督教團體,是在大約公元五二年以前某些年代成立的,來符合羅馬王下達的指令。

  大約在這第一世紀的中葉,一個名叫 Thallus 的非基督徒,辯稱基督死後的反常黑暗,完全是自然現象的一次巧合(Julius Africanus 保存有片斷的資料);這次辯論,認為基督的存在,是當然的事,甚至對初期基督教最痛恨的外邦人或是猶太人的反對分子,對於基督的存在,似乎從來沒有否認過。

  教會方面關於基督存在的證據,最初出現在聖保羅的書信上。其中有一部分的來源不可靠;不過在公元六四年以前的幾封,幾乎舉世公認它們具有充分的真實性。沒有人懷疑過保羅存在的真實性,或是懷疑過他和彼得、雅各、及約翰一再會晤的真實性;同時保羅也承認這些人都親身結識過基督。一般人所接受的使徒書信,常常提到「最後的晚餐」和耶穌的受難。

  至於四福音書,則沒有如此簡單。在頭兩個世紀,基督徒之間,曾流傳著很多的福音書。現在所保留的四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福音」一字的原文,即希臘字 euangelion ,這是馬可福音的開端用語,意即「佳音」(glad tidings)—— 彌賽亞來到,上帝的國臨近了。馬太、馬可、及路加三本福音書,是同一個觀點敘述的:它們具有彼此對稱的內容和主題,可以對照閱讀。它們是用希臘的通俗文字所記載,沒有一定的文法或文學修飾。不過,這些福音書的簡單格調所代表的坦率和力量,彼此的類似性和背景的生動有力、深厚的感情,以及故事的動人,賦予這原來簡陋的原文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後來英王詹姆斯時代的欽定英譯本,雖有很多的偏差,但是在文詞方面,則已經修飾得非常雋永。

  現存最早的四福音抄本,僅能溯至第三世紀,而原著顯然寫在公元六0年到一二0年之間,因此,歷經兩個世紀由於抄寫上的失誤,同時,為了適合神學,或翻版人士的宗派,或因時代的影響,都可能改變了四福音書的內容。公元一00年以前的基督教寫作者,常常引用到舊約聖經,從未引述新約聖經。在公元一五0年以前,唯一提及基督福音的,是 Papias 。他大約在公元一三五年的時候報導有一個來歷不明的「老約翰」說,馬可是從記憶中,把彼得傳述給他的話,寫成了他的福音書。 Papias 又說:「馬太用希伯來文抄錄了基督語錄(Logia)」 —— 顯然即早期用阿拉邁克文(Aramaic) 寫的基督的語錄。保羅可能有一些這類的文件,因為他雖然沒有提過四福音書,但是時常直接引用耶穌說的話。

批評聖經的人士,通常都同意馬可福音是最早的一本福音書,認為出現在公元六五年到七0年之間。因為這本福音書有時是以不同的方式來覆述同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認為它是根據基督語錄,以及另外一些可能是早期馬可本人的原作。顯然早在耶穌的某些使徒以及他們最親近的門徒仍然在世的時候,現代所用的馬可福音便已經開始流傳;所以它的內容,和他們新彙集與譯述的基督事迹之間,似乎不可能有重大的差異。我們可以參考明智而深慮的舒懷(Schweizer)的意見,提出一項結論,即馬可福音確實是一部「真實的歷史。」

* 一八0七年和一九0三年, Grenfell 與 Hunt 在埃及 Oxyrhynchus 的殘跡中,發現了十二件零星的基督語錄,大致與四福音書的記載相符。這些史料的年代,都不早過於第三世紀,不過它們可能是早期原稿的抄本。

  教會正統的習慣,是將馬太福音列於第一位。依據 Irenaeus 的記載,馬太福音原來是用希伯來文」 —— 即阿拉邁克文字的;不過流傳到我們手中的,只有希獵文本。由於馬太福音顯然是摹仿馬可福音寫的,甚至可能是摹仿基督語錄寫的,所以批評者多數認為馬太福音是馬太的一位門徒寫的,而非出自馬太本人的手筆。不過即使是最表懷疑的學者們,也都承認這本福音書的年代,早在公元八五年至九0年之間。馬太為了希望轉變猶太人的信仰,他所引用的耶穌神跡,多於其它的幾本福音書;同時,過於熱切地去證實,許多舊約的預這被應驗在基督身上,乃致令人產生懷疑,不過在四種福音書之中,馬太福音是最動人的一部,也是無意識的世界文學傑作之一。

  聖路加的福音書,咸認為出現在第一世紀的最後十年。這本福音書希望把早期關於耶穌的記載,加以協調一致,它的目的,並非要轉變猶太人的信仰,而是希望說服非猶太人。路加自己很可能不是猶太人,他是保羅的朋友,也是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福音和馬太福音一樣,大部份來自馬可福音,馬可福音裡面六百六十一節中,在馬太福音借用了六百多節,路加福音借用了三百五十節,而且大部份一字不改。在路加福音裡面,很多馬可福音所沒有的內容,出現在馬太福音之中,並且也是一字不差;顯然路加福音也借用了馬太福音的內容,或是路加與馬太採用了某個現已消失的共同來源。路加借用其它內容的時候,也發揮了一些自己的文學技巧;雷南(Renan) 認為這本福音書,是一本文字最美的書。

  第四部福音書,並不佯稱是耶穌的傳記;它是以神學的觀點對基督的敘述,認為基督就是「聖言」(divine Logos),就是「道」(Word),是世界的創造者及人類的救贖主。這本福音書,在很多細節和對基督的一般描述,與其它三本福音書都有矛盾之處,這部半諾斯替教式(Gnostic) 的著作,以及它所著重的抽象玄學觀點,促使很多基督教的學者,懷疑它的作者究竟是否使徒約翰,不過根據過去的經驗,一項古老的傳說,不可輕易地加以否定;要知道我們的祖先,並非個個屬愚昧無知,最近的研究結果認為,第四本福音書是在第一世紀的末葉問世,而這本福音書和「約翰的書信」是同一個作者的傳說,可能是正確的;因為兩者的觀點相同,格調也一致。

  簡言之,在這幾部福音書裡面,顯然彼此之間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有很多可疑的歷史記載,有很多和其它神話相似的記載;有很多顯然為了應驗舊約預言而安排的事迹;也有很多敘述,可能是為了後來的教義或教會的禮儀,而樹立一個歷史依據。四福音書的作者們,與西賽羅、塞勒斯特 (Sallust)、及泰西塔斯具有同樣的觀念,認為歷史是傳輸道德思想的工具。四福音書所記載的言論,可能由於過去的人知識低落,而有記憶上的偏差;也可能在抄錄複製的過程中,發生錯誤或有修改。

  即使的確有以上這些弊端,但是四福音書的大部份內容,仍然成立,其矛盾,只在它們的細節,而非本質的問題。在基本上,幾部福音書都非常一致,對基督的生平有一貫的敘述。聖經的批判者,極力地尋找各種論據,來嚴厲考驗新約的真實性,如果依照這一批判所作的評論,很多古代的偉人 —— 例如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 (Hammurabi)、以色列國王大衛(David)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 都要被列為傳奇式的神話人物。

縱使四福音書的作者存有偏見或有神學的主觀成見,然而他們卻坦率地記錄了一般人可能要加以隱藏的一些事迹 ——例如使徒們彼此競爭地位;耶穌被捕之後,使徒們的星散;彼得的否認耶穌;耶穌在加利利不能顯神跡;並提到有些聽眾認為耶穌可能精神錯亂;耶穌早期對他傳道的猶疑;他承認不知道未來;他的痛苦時刻;他在十字架的絕望呼喊,讀過這些記載的人,當不會懷疑這些事迹裡面的人物。如果說,只憑几個頭腦簡單的人,在一個時代之中,竟能夠捏造出這樣一個才能超越而引人入勝的人物來,捏造出一個制定如此崇高的倫理道德和仁愛精神的人物來,那麽這項捏造工作的驚人才能,遠比四福音書所記載的神跡,更難令人相信。對聖經的「高等批評」流行了兩個世紀之後,基督的一生,他的品格和教義,仍然贏得人們理智上的認識;同時在西方人的歷史上,佔有最具影響力的地位。

* 一位偉大的猶太學者說(也許說得過份了一點):「如果亞歷山大或凱撒的歷史,有像四福音書那樣古老資料來源,我們就不該稍存懷疑了。」 —— 見J. Klausner 著從耶穌到保羅,第二六0頁。


推薦閱讀:

特蕾莎修女的傳奇人生
【轉載】Lennox《上帝的送葬者》大綱與感想
慾望----人類真正面臨的問題 第二章<闡明宗旨>第四節/共十三節
禁果為什麼是蘋果?
10# blackmail——black不是指black,mail也不是指mail

TAG:基督教 | 圣经 | 耶稣 |